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经济增长与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相似文献   

2.
二元结构、劳动力转移与经济增长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我国经济存在典型的二元结构,大量农业劳动力的转移直接关系着我国的经济发展,改革后我国农业劳动力的转移速度较快,农业劳动力就业份额年均下降0.86个百分点,结构转换的资源再配置效应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为17.26%,但目前我国二元经济结构还很明显,农业劳动力转移的任务还很艰巨,今后,应站在城乡统筹和经济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考虑从两个途径采取措施,促进我国二元经济结构转换过程中的劳动力转移问题.  相似文献   

3.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中国目前也将是今后长期面临的重大问题,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因此对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鉴于数据的可得性,本文采用中国1985—2009年的相关数据,并分成两个子样本,对人力资本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关系进行检验,得出结论:人力资本有利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经济发展水平越高,人力资本的推动作用就越强。  相似文献   

4.
农业劳动力转移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劳动力的顺利转移是中国深化改革和经济持续发展的前提,而劳动力转移主要受国家制度、政策、教育水平、地区收入差距和资本密度的影响。目前,中国农业劳动力转移的最大障碍仍然是地区保护和户籍限制以及由此造成的经济和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平等;同时,对劳动力转移的传统偏见也在某种程度上形成了阻力。对农业劳动力转移的限制是中国很多地区贫困的根源之一,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实证分析表明,农业劳动力转移不是城市居民收入下降和失业率上升的原因,而是城市经济增长、社会繁荣和就业率提高的一个重要源泉。  相似文献   

5.
劳动力迁移理论与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一、劳动力迁移理论 刘易斯建立的二元经济发展理论指出,经济中存在着二元结构,即传统农业部门与现代工业部门,经济发展的过程就是剩余劳动力被不断增加的资本吸收的过程。正是通过投资的不断扩大和劳动力的重新配置,使现代部门不断扩大,国民收入不断增长,经济结构的二元特征将随着传统部门剩余劳动  相似文献   

6.
农业增长与劳力转移:二元经济结构时期的双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我国二元经济结构的宏观背景下对我国农业增长与劳力转移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刻的研究。作者认为,二元经济结构时期,农业增长与劳力转移保持着强烈的“正相关”效应,农业生产率成为劳力转移的主要制约因素。我国二元经济的传统操作模式使农业劳力转移未能实现,而改革后生成的我国独有的双重二元经济结构更是直接影响着农业增长与农业劳力转移。因此,寻求一条消除二元经济结构的可行性战略,乃是实现农业增长与劳力转移顺利进行的关键。为此,作者提出了如下战略:“双重双滑”战略、“全面就业”战略、“农村—农业倾斜”战略及投入战略。  相似文献   

7.
1.相关概念界定。农业劳动力指从事狭义农业即种植业(主要是粮、棉、油、麻、丝、茶、糖、菜、烟、果、药、杂等12大类农产品)或广义农业即种植业之外再加上畜牧业、水产业的劳动力。农业剩余劳动力指在上述产业领域无法容纳或边际生产率等于零的劳动力。农村劳动力指居住生活在中国约80万个行政村(含约500万个自然村)的劳动力。他们从事农业以及二、三产业(构成了乡镇企业的大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指村庄中的所有产业均己无法容纳的劳动力。农业劳动力主要是从产业角度进行观察。农村劳动力则主要从居住地角度进行观察。农村劳动力转移为原来生活在村庄中的劳动力进入城镇谋生就业。  相似文献   

8.
本文实证分析了上世纪90年代以来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民增收和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表明,农业劳动力转移不仅促进了农民收入总量提高和收入结构优化,同时农业劳动力转移的配置效应对经济增长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9.
从我国农村转移劳动力对经济增长贡献的研究现状入手,从农村劳动力转移数量与人力资本提升角度分别阐述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利用有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验证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其素质提升有利于社会经济增长。关于农村转移劳动力素质提升对经济增长贡献的效度测量的各种方法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
劳动力流动,经济增长与失业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素华 《财经研究》1998,(10):21-26
  相似文献   

11.
论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合理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受旧的劳动力管理体制影响,劳动力参与率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表现出与市场经济体制下不同的特征:计划经济体制下几近于1,二元经济体制下兼有计划经济体制和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特征,转轨时期则与经济发展阶段不相符合地随经济增长而不断下降。  相似文献   

13.
文章首先对我国劳动力转移的研究历程进行了简单的回顾,然后综述了目前国内关于劳动力转移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动向。最后对目前的研究状况进行了总结和简要评价。  相似文献   

14.
钱程 《时代经贸》2013,(18):154-155
伴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持续推进和改革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特大城市以其鲜明的优势和特点,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扮演着日趋重要的角色。而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尤其是农村劳动力向特大城市的转移,又是特大城市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典型现象,并成为促进特大城市经济发展的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本文在系统梳理农村劳动力转移与经济增长关系理论的基础上,以北京市作为分析特大城市经济发展的一个典型案例,通过对北京市产业同农村劳动力转移人口和经济增长的各项数据指标分析,探讨二者问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5.
伴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持续推进和改革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特大城市以其鲜明的优势和特点,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扮演着日趋重要的角色。而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尤其是农村劳动力向特大城市的转移,又是特大城市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典型现象,并成为促进特大城市经济发展的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本文在系统梳理农村劳动力转移与经济增长关系理论的基础上,以北京市作为分析特大城市经济发展的一个典型案例,通过对北京市产业间农村劳动力转移人口和经济增长的各项数据指标分析,探讨二者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6.
邓一鸣 《经济问题》1989,(10):18-27
城市与非农产业的扩张决定着农业劳动力转移的规模与速度。但又是什么因素决定着城市与非农产业扩张呢?亚当·斯密指出:“都市的增设,决不能超过农村耕作情况和改良情况所能支持的限度。”又说:“都市财富的增长与规模扩大,都是乡村耕作及改良事业发展的结果,而且按照乡村耕作及改良事业发展的比例而增长扩大。’[参见:亚当·斯密<国家财  相似文献   

17.
在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的外向型经济遭受重创,出口急剧萎缩,沿海企业减产停产甚至倒闭,大量农民工面临失业返乡、返乡失业的困境。中国必须转变发展模式,即由以出口导向、劳动力密集型制造业、异地就业为主要特征的"劳动力转移"模式,转变为以内需驱动、沿海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向内陆转移、就地就业为主要特征的"产业转移"模式;在此基础上,该文提出应当尽快建立适当的制度安排和机制激励,促使模式转变;最后提出一些具体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在知识经济条件下,经济增长将以集约型为主导,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将是决定性的。劳动力商品化则是提高劳动者素质的最佳途径,要实现劳动力商品化,必须建立健全劳动力产权制度。  相似文献   

19.
20.
中国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创立一个新的分析体系并用此来解释中国经济飞速增长的源泉,传统的索洛方法只包括投入与技术进步两方面内容。我们创新地引进结构调整作为第三个增长的源泉。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结构调整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促进经济增长,即通过将资源从低效率的部门转移到高效率的部门,尤其是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乡镇企业生产上。我们还发现资本投资在对农业生产及乡镇企业的回报率比在城市要高许多,表明在农村地区缺乏投资。另一方由于有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农村的劳动生产率还是很低。因此,进一步发展生产力,促进跨部门跨地区的劳动力流动,对提高整个经济效率将会有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