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刘彬善  黄超  刘旭辉  刘涛  黄海亮 《消费导刊》2012,(3):125-125,127
本文针对卫22块油藏低渗特点,研究低渗油藏重复压裂技术在该油藏的适应性及可行性,提出重复压裂井压前井、层的选取原则及压裂时机的确定,在重复压裂时以提高砂液比施工技术为基础,以扩大压裂规模为指导思想,从现场已实施的5口井来看,有效率为100%,达到控水增油的目的,对后期低渗油藏的改造工作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不同形态的断块油藏,按形态可分为四种类型,即半圆形、条带形,三角形和四边形断块油藏.不同形态的断块油藏,有不同开发井网和注采井网,本文通过断块油田开发实践,在断块油藏开发形态分类基础上,提出了不同形态断块油藏合理的开发井网部署,并且对断层附近油井的水力压裂措施可行性进行了分析,阐述了断层在油田开发及压裂措施中的正,反两方面的双重作用,给出了断层附近油井压裂的措施原则及措施时机,对断层附近油井压裂措施决策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油井在某个时期所测得的压力恢复曲线及相关参数分析,反映出该井当时的地层渗流条件及能量供给情况,可以作为指导油井压裂选井及判断压裂效果好坏的重要手段.采油井压裂后效果的好坏从生产数据上可以直观表现出来,日产液量和日产油量大幅度增加,同时在试井曲线的形态及相关参数上也会发生明显变化. 适合压裂的采油井 采油井压裂前具有较高的地层压力,地层渗透率较低,这样的井适合压裂.  相似文献   

4.
不稳定试井是在油水井生产过程中研究油层动静态参数的一种方法,油田开定后期,不稳定试井易于开展,取得的资料较为可靠.利用试井解释取得的各项地层参数,可以了解开发过程中油层的动态变化,确定单井合理的工作制度,选择措施井,为定量管理油水井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5.
针对长庆油田"低孔低渗"的特点,水力压裂增产越来越成为增产增注的主要方法.随着水力压裂井次的增多,压裂失败的案例也越来越多.压裂失败的原因多种多样,本文从生产实际出发,针对压裂失败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及预防措施,希望为以后的生产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6.
"注好水、注够水"是水驱稳产的基础,近年来,实施大量增注措施,平欠水量得到一定控制.但是,由于受油层污染、层间干扰等因素影响,喇嘛句油田水驱平欠水量依然较大.通过分析注水井平欠时间、吸水量变化及油层注采关系等因素,确定井筒内及近井地带污染、层间干扰等欠注原因:利用较为成熟水井压裂、酸化、洗井、方案调整等措施治理平欠层;并对措施井实施跟踪保护措施有效期,防止周期平欠现象发生.  相似文献   

7.
油田固井技术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石油勘探开发领域不断扩大,固井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促使我国油田的固井质量逐渐提高.本文就我国油田固井技术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自动化系统在我国油田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南堡油田作为渤海湾一颗冉冉升起的新兴油田也开始进行自动化改造以满足数字化油田发展的需要。在南堡油田自动化改造中,油井的监控是其重要的一环,通过对采油井的分析和采用井口自动化系统,使南堡油田的生产和管理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本篇文章主要介绍了采油井井口自动化系统的组成和发展方向,以及南堡油田各类型采油井所采用的井口自动化技术。另外,还就南堡油田采油井井口自动化系统应用中得到的启示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青海油田为了更好的补充地层压力,确保油田稳产,进而加大了注水力度,这造成了采油一厂各油田区块配水间数量不能满足日益增多注水井数.在这种情况下采油一厂2009年计划对砂西油田跃6024井施行油井转注.在工期紧迫的前提下,地面办采用了注水井串井注水的方法,解决了这个难题,并由此为我们开辟了一条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油田深层固井技术有利于天然气的开采和确保我国的能源安全,但是生产实践表明地层压力和地质情况对油田深层固井技术的实际运用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对油田深层固井技术的各种难点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给出了油田深层固井技术有效运用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1.
子北采油厂三叠系延长组储层属于典型的低渗透率、低丰度、低产、高含水的“三低一高”;油藏,由于低渗透油田的客观地质特点,造成了开发过程中的诸多突出矛盾。随着开发时间的延长,已开发老区块措施增油潜力逐年变小,选井选层也越来越困难;新投产区块有效含油厚度越来越薄,储量丰度越来越低,油层物性逐年变差。从而导致了低产低效井逐年增多,已成为制约子北采油厂开发整体效益提高的重要因素。本文在现场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子北采油厂的实际情况,明确了低产低效井的定义,并对低产低效井进行了细致的分类,深入系绞地分析了不同类型低产低放井的成因,提出了通过压裂、堵水、转注、关井、捞油、吞吐治理低产低效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随着尕斯油田注水开发油田套损井在逐年增加,为了更好的解决套损井修复问题,我们分析了这类套损井出现的原因及机理提出了自己对于防治套损出现及严重的意见,为以后治理尕斯油田套损井起一定的指导作业。  相似文献   

13.
李鹏 《现代商贸工业》2010,22(13):358-358
水平井技术已成为油田增加产量,提高采收率的一项重要手段,在新油田、老油田调整挖潜上,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为确保水平井固井质量,开展了从井眼准备、固井水泥浆体系等研究,形成一套较成熟的固井完井技术,有力地保证了水平井固井质量。  相似文献   

14.
论提高油田固井质量的施工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董玉福 《现代商贸工业》2011,23(15):254-255
随着石油企业勘探开发领域的不断扩大以及规模的不断壮大,油田固井技术的推广运用有效促进了我国油田固井质量的大幅度提高;但是目前形势下,加强、改进油田固井技术仍有必要,结合我国油田固井技术的现状,提出了我国油田固井技术的发展趋势以及实际油田固井施工技术运用时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5.
辽河油田大部分区块属于沉积型小断块油田,地质情况复杂.随着油田开发进入中、后期阶段,油层套管破漏的井口数在不断的增加,这样不仅影响油水井的正常生产,增加作业成本,降低原油产量,而且给油田开发生产管理和措施挖潜带来局限.传统的套管破漏井的补救措施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水泥挤堵二次固井,另外一种是套管补贴.这两种方式都存在有效期短,承压低或不能承压的缺点.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分析油田开发以来,不同阶段的洗井操作、洗井方法入手,发现油田投入开发以来洗井方式虽然发生重大改变,但是洗井过程的操作及洗井方法却没有明显的变化,从基础井网到二次加密,再到三次加密井网,不同井网的单井洗井始终都是一个标准,且洗井过程只注重总的洗井水量及每小时的溢流量.而本文重点强调洗井的最终溢流量,并提出新的洗井方法.该方法是通过对采油北一区的基础井网、一次加密井网、二次加密井网、高台子井网的砂岩厚度、有效厚度及油层孔隙度、井深的统计,依据井况的不同使用不同的洗井方法以及相应的辅助手段,力争通过新的洗井方法,进一步提高洗井质量,保证注水效果.  相似文献   

17.
潜油电泵自1981年大规模使用以来,为大庆油田原油生产及经济效益的提高都产生了极其重要作用,目前电泵采油在油田生产中的应用仍较为广泛.现行电泵机组中心控制器内欠载值的设定标准,遵循欠载值为正常工作电流的80%.但在实际生产中,这样的设定方法容易使电泵井发生频繁欠载停机的现象,既影响生产时率又缩短机组寿命.所以我们通过摸索改变电泵井欠载值设定标准来解决这一问题,对现行的电泵井欠载值设定标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在提高电泵井运转时率和延长机组寿命的指导思想下,结合我矿生产实际提出对部分供液能力差,易出现欠载停机电泵井欠载值设定为额定电流的65%,对电泵井的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针对北西块注聚井的开发过程,研究总结出一套成功的做法,为今后的聚驱开发提供可借鉴的经验.本文通过对聚合物区井喇4-P2188井从注聚到目前经历的见效期,含水回升期、注聚后期三个阶段的开采状况进行了详细分析,从而总结出聚前采取调剖措施,可有效提高聚合物利用率;注聚中采取分层注聚措施,可有效控制含水回升速度;注聚中期采聚压裂措施,可充分提高油层动用程度;注聚后期采取压裂措施,可有效挖掘剩余油.  相似文献   

19.
胜一区沙二4-6单元目前已进入特高含水开发阶段,为了改善其开发效果,本文在分析了制约单元开发效果的主要影响因素和对单元剩余油潜力认识的基础上,加强对停产停注井的认识,并结合11C42井侧钻投产以来的开发效果来分析侧钻技术在本单元的应用前景。侧钻技术作为一种充分利用油田废弃、闲置井挖掘老油田现有油气藏潜力、对老油田进行二次或三次采油、提高原油采收率的经济有效的方法,正越来越受到国内外油田的重视。希望本文的撰写能在一定程度上对改善4-6单元开发现状起到一点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企业行为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角度出发,将油井界限产量分为三种类型,并根据界限产量的分类将油井分成四大类:高效益井、有效益井、边际井及无效益井。在此基础上对油田无效益井确定方法进行了探讨,对油井最低运行费用进行了分析。并以JS油田为例,测算了油井关停产量,结合2012年各油井的生产实际资料,对油田内所有油井进行了普查,确定了目前油价及成本水平下油田的无效益井,最后对无效益井的管理提出了综合性处理意见,为提高油田经济效益提供了科学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