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欢26块经多年注水开发和多次平面、纵向调整,剩余油分布极为复杂.将多种研究方法组合进行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利用存水率法、物质平衡法、分流方程法、水驱特征曲线法等多种油藏工程方法,结合小层沉积相动态综合分析,定量或半定量地确定了欢26块剩余油丰度、剩余可采储量及分布规律,确定了主要剩余油富集区,为下步开发调整、提高采收率提供了较为可靠的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2.
边底水稠油油藏开发后期,水侵成为影响蒸汽吞吐效果的主要因素。我们对断块进行精细研究,通过利用新井的电测解释结果、各种监测资料,结合动态分析,开展水侵规律及剩余油分布规律的研究,从而有效地实施剩余油配套挖潜技术,达到改善开发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高含水期油田开发与调整的基础是搞清剩余油的分布,剩余油总体上高度分散,局部还有富集部位,为了定量描述北三西东块剩余油的分布情况,预测区块开发指标变化规律,开展了北三西东块剩余油分布数值模拟工作.通过数值模拟程序的反复运算最终给出研究区各层系目前剩余油分布图,为进一步挖潜剩余油提供依据.可以总结出剩余油的分布与油藏各开发阶段的井网完善程度密切相关,剩余油分布取决于注入水的侵入速度,注采井网,储层渗透率等因素,井网和注水状况决定了剩余油的分布范围,油层的渗透率决定了剩余油的分布位置.  相似文献   

4.
本文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及河流橱沉积理论,充分利用密井网的有利条件,应用测井曲线进行对比,在时间单元内识别出成因单砂体,同时结合动态资料对成因单砂体的划分和识别进行完善,最后将识别结果应用于大孔道的识别和剩余油描述等动态分析中。  相似文献   

5.
针对北部过渡带地油井含水高,剩余油挖潜难度大的问题,提出了对注水井停注层进行恢复注水的调整技术,制定了恢复注水原则,并选取部分注水井开展停注层恢复注水试验,收到了较理想的效果,该试验为特高含水期剩余油挖潜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6.
针对欢127西莲花油层进入蒸汽吞吐开发末期,低压、低产井多,开发效果变差的问题,进行水平井“2+3”开发模式研究,开展区块油藏地质研究、油层动用状况分析、油层水淹状况分析和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在区块剩余油富集区域利用水平井技术在实施二次开发,改善区块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7.
大多数油田经过多年的高速开发使地下资源的丰度逐年变差,剩余油分布十分零散,油藏描述困难大,找到这部分剩余油难度大,将其开发出来,难度更大;过去一些行之有效的短平快增产措施,进入特高含水阶段后,这样的措施几乎已经挖掘殆尽;主力油田普遍进入特高含水、原油产量递减阶段,稠油热采进入高轮次吞吐阶段,吞吐效果变差,高效措施减少,投入产出效果变差,高效产量所占比重有所降低。针对目前的开发形势,采用精细油藏描述和精细地层对比技术,搞清剩余油的空间分布,提高原油采收率,挖潜老区剩余油。  相似文献   

8.
针对萨北开发区井网密度不断加大、剩余油分布高度零散的实际情况,二维的砂体沉积相带图和构造图已不能满足特高含水后期工作的需要.充分利用三维可视化建模软件的功能,描述密井网条件下的精细构造特征和砂体发育特征,揭示储层厚度、渗透率、孔隙度等属性数据的分布状况,为寻找剩余油富集区提供地质依据,并为油藏数字化工作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喇嘛甸油田水驱目前综合含水已高这94.8%以上,为有效控制产量递减和含水上升速度,应对高含水及低产能井实施综合治理措施.本文着重分析了硼中子寿命测井方法在措施选井选层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同时结合常规测试方法,综合判断水驱油层的动用状况,加强对高含水层及剩余油富集层判断的精度及准确性以有效指导水驱措施挖潜.  相似文献   

10.
通过收集了花园断块资料,以地质学理论为基础,以多种技术为手段,对天62块进行了精心研究。通过对储层的划分、区块构造、储层物性特征、沉积相、油藏类型等方面的研究,重新计算了储量,最后制定了调整措施意见,挖潜剩余油。  相似文献   

11.
文章通过高台子加密调整井的布井方式、油层性质、低效井分布范围的全面分析,确定高台子加密调整井低效的原因,为特高含水期薄差油层的剩余油挖潜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聚驱后油藏中仍有相当一部分剩余油.针对我国油藏非均质性严重,剩余油分布复杂等情况,研究了等流度多段塞驱油方法及其机理.并对聚驱后驱油用剂进行评价及筛选:通过对聚合物溶液黏度的测量,得到不同聚合物黏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通过界面张力的测量,筛选出改性羧酸盐为驱油用表面活性剂,其最佳浓度为0.3%.利用 WaringBlender 法筛选出综合起泡性能最大的 HY-2做为驱油用起泡剂,选用浓度为0.6%.通过室内驱油实验研究了聚驱后驱油方法的效果.均质岩心强化泡沫多段塞驱油表明,强化泡沫可以对岩石大孔隙进行有效的封堵.非均质岩心等流度多段塞驱油实验表明,采收率在聚合物驱基础上提高20%以上,是一种有效的驱油方法  相似文献   

13.
胜一区沙二4-6单元目前已进入特高含水开发阶段,为了改善其开发效果,本文在分析了制约单元开发效果的主要影响因素和对单元剩余油潜力认识的基础上,加强对停产停注井的认识,并结合11C42井侧钻投产以来的开发效果来分析侧钻技术在本单元的应用前景。侧钻技术作为一种充分利用油田废弃、闲置井挖掘老油田现有油气藏潜力、对老油田进行二次或三次采油、提高原油采收率的经济有效的方法,正越来越受到国内外油田的重视。希望本文的撰写能在一定程度上对改善4-6单元开发现状起到一点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大庆油田聚合物驱实践证明,受油层非均质性影响,聚驱后吸水剖面出现反转,注入水沿高渗透部位突进,形成低效无效循环.聚驱后取芯井资料及水淹层解释表明,剩余油分布更加零散,但仍有大量的剩余油留在地下,而CT-5增强型体膨颗粒调剖剂具有较好的体膨性能,调剖粒径、强度和膨胀倍数等可调,可有效地调整吸入剖面,改善聚驱后整体开发效果.本文研究了聚驱后颗粒调剖技术的特点及选井选层方法,详细分析了萨北开发区聚驱后颗粒调剖后动态指标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5.
断块油田进入开发中后期,剩余油高度分散、挖潜难度大,同时低产、停产及报废井越来越多.侧钻井由于投入少、施工简单、见效快等特点成为改善开发效果、提高油田采收率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6.
针对辽河油田欢喜岭油区典型的岩性构造油藏结构,对区块内部井网控制程度高,水淹严重等特点,在油藏精细描述的基础上,对区块直井生产特点进行详细分析,采用三维地震、数值模拟等技术对分支水平井开发可行性进行综合研究,优选出剩余油地区进行分支水平井开发,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提高了薄层稀油难采储量的动用程度。  相似文献   

17.
影响稠油开发效果的一个主要因素就是注汽,特别是对于处于吞吐开发中后期的稠油区块,随着;由层压力下降,导致油井低产或音停产,严重影响区块开发效果。我们对注汽规律进行精细研究.通过对油井实施间歇注汽技术,从而有效地实施剩余油挖潜,达到改善开发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喇嘛甸油田进入特高含水期开发后,水驱低效无效循环矛盾日益突出,含水上升与产量递减控制难度较大.为了有效控制产量递减与含水上升速度,开展以细分注水、剩余油挖潜为注的采结构调整,有效的改善了水驱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9.
喇嘛甸油田高台子油层间既存在严重的无效注采循环,又存在剩余油相对富集的部位.办探索在层间控水的注采结构调整的方法,开展了高台子油层浅调制封堵低效无效循环方法研究,提高油层动用程度.  相似文献   

20.
为了在过渡带四条带外扩边缘区域探索挖潜潜力,通过储层沉积特征及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优选水平井区,尝试利用水平井挖潜四条带潜力。运用地质建模、数值模拟等多学科手段,论证水平井的可行性,优化水平井井位。随钻跟踪过程中,采用LWD随钻测井现场对比、综合录井分析、岩屑录井观察和地质模型验证等多种手段,综合分析,成功的避开非目的层干扰,成功着陆,达到了较高的砂岩钻遇率。投产后产量超过周围直井的4倍,超过了预期的指标。该井的成功完钻,为过渡带剩余油挖潜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