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财经要闻     
长三角规划获批区域整合促经济转型日前,国家发改委正式下发《国务院关于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的批复》。长三角被定位为: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门户、全球重要的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中心、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明确长三角城镇体系发展整体思路是"一核五副",更具体把上海、杭州、南京、苏州、无锡和苏北和  相似文献   

2.
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审议并原则通过《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其中对长三角的最新定位是:长三角是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经济中心、亚太地区重要国际门户、全球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我国率先跻身世界级城市群的地区。  相似文献   

3.
近日在上海举行的第六届沪苏浙经济合作与发展座谈会传出消息:长三角区域规划送审稿编制工作已基本结束,长三角被初步定位为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经济中心、亚太地区重要国际门户、全球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我国率先跻身世界级城市群的地区。  相似文献   

4.
根据国务院批准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以下称“长三角规划”),长三角的战略定位为“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门户”、“全球重要的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中心”、“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发展目标为到2015年“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到2020年“力争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为实现该目标,长三角规划不仅要求浙江、江苏和上海三省(市)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更要求大力推进三省(市)的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5.
《上海经济》2006,(12):52-55
长三角被定位为 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经济中心 11月21日在上海举行的第六届沪苏浙经济合作与发展座谈会传出消息。长三角区域规划送审稿编制工作已基本结束:长三角被初步定位为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经济中心、亚太地区重要国际门户、全球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我国率先跻身世界级城市群的地区.  相似文献   

6.
《宁波经济》2007,(8):26-28
发展方向和指导依据 2006年11月,由国家发改委牵头组织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纲要(送审稿)》已明确了长三角是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经济中心;是亚太地区重要国际门户;是全球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是我国率先跻身世界级城市群的地区等四大功能定位。未来长三角地区的发展将形成以上海为“核心”,以沿长江、沿杭州湾等6个“发展带”为框架的“一核六带”区域联动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7.
中央在《规划》中同样对长三角进行了战略定位: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门户、全球重要的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中心、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以此同时,规划也前瞻性的给这个制造业基地提出了一个新的方向——全球重要的现代服务业中心。  相似文献   

8.
长三角一体化:浙江的战略目标和任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建军 《浙江经济》2010,(13):16-19
浙江应对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战略,已经不是“接轨”和“融入”,而应该是积极贯彻《长三角区域规划》,策应上海、联合江苏,共同打造全球重要的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中心,建设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金南翼  相似文献   

9.
进入21世纪.江宁经济发展在完成第二次跨越后.主动对接南京“长三角先进制造业中心”和“全省现代服务业中心”两大中心建设.围绕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聚区.自主创新能力较强的科教研发先导区.生产性与智力型现代服务业新兴区.功能完善、宜居宜业的生态型新市区”发展定位.努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强力开展招商选资.坚持实施龙头项目引领、主导产业造链和配套项目跟进策略.  相似文献   

10.
建设环杭州湾产业带的重点难点和突破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环杭州湾产业带是浙江省委、省政府实施接轨上海、扩大开放,以及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等重大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关系到浙江在长三角城市群乃至全球产业分工地位的大战略。从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的要求看,环杭州湾产业带要建设成为以上海为核心的世界第六大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长三角”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游憩休闲基地和现代农业基地。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的区域发展规划中,“推进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建设”的表述尚属首次。这一方面,舟山建设大宗商品交易中心的特殊意义突出表现为“四个结合”,即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相结合,与能源资源战略储备中心建设相结合,与长三角世界级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相结合,与长三角全球重要现代服务业中心建设相结合。  相似文献   

12.
<正> 常州是一座具有2500多年历史的江南文化名城和充满现代气息的新兴工业城市,在长三角地区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进入新世纪,常州围绕加快建设成为长三角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和现代制造业基地的目标定位,紧紧抓住国际产业和资本向长三角加速转移的历史机遇,进一步创新理念、理清思路,  相似文献   

13.
对长三角先进制造业发展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长三角区域经济正处于深刻的发展转型阶段,从传统制造业为主提升为以先进制造业为主无疑是转型的一个关键因素。本文从长三角区域未来发展要求出发,深入分析先进制造业的涵义、长三角区域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的意义、长三角区域发展先进制造业的优势和所存在的问题,以及长三角区域如何打造先进制造业等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4.
制造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整个经济增长的主要内核。在以重化工业为主的发展阶段,制造业将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尤其是在“十一五”期间,如何进一步发展和提升广州制造业非常重要。为提升广州在珠三角制造业中心地位,该文提出广州应以“建设国际先进制造业中心”为目标等重要观点,并围绕“建设国际先进制造业中心目标”,进一步提出“加强区域协调,形成区域发展制造业的合力”,“广州工业体系的深度和广度要取得平衡,争取实现工业发展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在推进工业重型化和信息化过程中,要注意人力资源等边界条件的配套”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极强的政策建议,以期大力推动制造业的快速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长三角各省市都有自己的发展战略,进入“十五”以来。上海提出了建设世界城市,江苏提出城市化战略.江浙沪三省市又都提出建设国际制造业基地或先进制造业基地。从提升长三角整体综合竞争力角度看,应提出带有整体性的、有利于提高综合竞争力的战略思路。  相似文献   

16.
《宁波经济》2009,(10):28-29
宁波是国家确定的42个国家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21个全国性物流节点和长三角物流区域的3个中心城市之一。针对宁波综合交通发展阶段,宁波市政府制定了“优化网络、构建枢纽、提升功能、支撑发展、服务民生”的交通发展方针,提出“把宁波建成长三角南翼综合交通枢纽,使宁波成为走向亚太地区、通往世界的重要门户城市”的交通发展目标定位。加快实现这一目标对于提升宁波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完善宁波综合运输体系、推进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建设进程具有基础性和决定性的意义。最近,宁波市交通局课题组对如何构建宁波市综合交通枢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明晰综合交通枢纽内涵的基础上,剖析了宁波市综合交通发展的现状、取得的成绩以及存在主要问题,并就加快打造宁波成为国家级综合交通枢纽提出对策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冯洁 《浙江经济》2007,(19):24-27
2007年已逾2/3,杭州市经济呈现出了“快而稳、好而活”的发展态势。在打造“生活品质之城”的新环境下,杭州的城市品牌也面临着新一轮的提升。前不久,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国平在专题会议上强调,要从落实长三角率先发展的国家战略和共建共享“生活品质之城”的高度,统一认识,抢抓机遇,科学定位,明确要求,落实举措,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把杭州打造成长三角的主要增长极,为长三角地区率先发展、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作出积极贡献。[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正>挖掘并借鉴佛山经济发展中的先进经验,尤其是在制造业发展方面的亮点,有助于嘉兴蝶变跃升、实现跨越式发展,早日迈入“万亿俱乐部”佛山市地处珠三角核心区,与广州共同构成“广佛都市圈”,是粤港澳大湾区重要枢纽城市。佛山在“十四五”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定位为:粤港澳大湾区极点城市、全省地级市高质量发展领头羊、面向全球的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这与嘉兴在“十四五”发展规划中提出的“全面实施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首位战略和制造强市战略、数字赋能战略,高质量打造长三角核心区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目标有异曲同工之处。  相似文献   

19.
《宁波经济》2010,(10):16-17
国家《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确立宁波为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并将“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列为九大重点工程之一。长三角区域规划定位宁波为区域性中心城市,要求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重点发展现代物流,做强做优先进制造业。因此,加快实施双业联动工程,是贯彻国家和长三角发展规划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20.
《杭州研究》2007,(1):56-59,149
站在全球的视角,对国际生活品质较高的城市进行国际比较,积极借鉴他们的经验,对杭州“生活品质之城”的打造至关重要。本课题采用举证的方法,分别以日本京都(Kyoto)、加拿大温哥华、法国巴黎、美国旧金山、波士顿为例,从历史文化保护、大学城建设、文化休闲业发展、自然风光与地理位置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比较,客观分析了杭州生活品质的优势和差距,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杭州国际生活品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