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增长速度不断加快,经济总量不断提高,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但与此同时,我国经济粗放型的增长模式并没有得到有效转变,资源环境约束加剧、产业结构不合理、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愈发凸显,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我们必须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本文首先对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制约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原因进行探讨,最后提出了几点粗浅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经济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面临着新的形势和新的矛盾.过去28年我国经济快速增长,依赖于低成本生产要素和资源的大规模投入,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是以大量消耗资源、牺牲环境为代价的.但是发展到今天,资源等要素的约束越来越强,如果不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社会承受不起、资源支撑不住、环境容纳不下,经济发展将难以为继.可以说,我国经济发展到了一个关口.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在要求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我们提出了可持续发展和低碳经济的理念,其中农业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进程中占用举足轻重的地位,加快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迫在眉睫,如何将农业经济发展方式和低碳经济的有效结合是关系到我国经济实现健康良性发展的重要问题.面对资源环境的约束和经济增长的压力,我国在“十二五”规划期间郑重提出了构建低碳城市和低碳农村的战略部署.文章针对在低碳经济的背景下,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张涛 《新疆金融》2009,(12):5-8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阶段、人均资源占有不足、环境恶化趋势未得到根本性扭转的发展中国家来说,是一项带有全局性、紧迫性、长期性的战略任务;也是切实转变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必然选择,也是提升未来我国低碳经济竞争力的必然途径。.近年来新疆经济增长主要靠“三高”(高投资、高能耗、高污染)在支撑,增长的结果表现为“两低”(低质量、低效益)。尽管我区资源丰富,但自然环境的承受能力较差,现行的粗放式增长将难以为继,不可避免将被逼入资源和环境的两难境地。发展新疆循环经济,将资源进行重复开发利用,不仅关系到新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且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发展前景广阔。加强对新疆发展循环经济的金融支持和服务,对保持国民经济稳定发展和银行自身利益的增长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上世纪中叶发展起来的经济学,重视资源与环境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并修正了传统经济学的诸多假设,同时也使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只有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才能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我国资源型经济发展的现实情况,更加说明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明智之举.但是目前如何有效地将政府和市场机制结合起来是重要的挑战.文章提出加快体制和制度创新,应是...  相似文献   

6.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张文棋积极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是“九五”期间我国经济工作的重要指导方针,是我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必然选择。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金融业,对经济发展特别是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本文就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7.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要求一国经济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其数量表现为可持续增长。经济增长方式是指经济体增长的总体特征,表现为粗放和集约两种形式。无论从理论上说还是从历史逻辑角度看,经济增长方式总是不同程度地从粗放向集约转变。这是各种生产要素通过各种途径不断吸纳,从而提高了科技含量的结果。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少、技术水平相对落后等资源禀赋特点,造成按科学发展观进行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向集约转变与就业的“两难”选择的矛盾。为解决此矛盾,必须实施一套以教育和公共事业为主的有利于人力、物力资源开发利用,改善社会经济环境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卫红 《时代金融》2011,(3):5+12
"外向型"经济的高速增长对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做了重要的贡献。但是,以数量扩张的粗放型增长方式难以维持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转变"外向型"经济增长方式有利于我国外贸的可持续发展,提升我国的外贸地位。  相似文献   

9.
于法稳 《中国金融》2005,(22):21-23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中明确指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我国土地、淡水,能源、矿产资源和环境状况对经济发展已构成严重制约。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相似文献   

10.
周升业 《金融博览》2012,(15):31-31
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和国家的宏观经济发展方针政策已经多次明确指出,当前经济发展的中心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所谓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是将经济发展的重点转向以内需拉动为主,促进内生型增长。其中通过提高消费来拉动又是关键之点。应该说,这一发展方针已是全社会共识。  相似文献   

11.
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和国家的宏观经济发展方针政策已经多次明确指出,当前经济发展的中心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所谓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是将经济发展的重点转向以内需拉动为主,促进内生型增长.其中通过提高消费来拉动又是关键之点.应该说,这一发展方针已是全社会共识.  相似文献   

12.
试论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下我国实施绿色会计的必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彦 《会计师》2012,(3):13-14
<正>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了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十二五"规划的主线,这是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第二次历史性转变。21世纪产业结构调整与发展方式转变的实质和方向是一种以生态经济为基础、知识经济为主导、低碳经济为本质、循环经济为形式的绿色经济,已经成为全球环境与发展领域的一种趋势和潮流,我国也明确提出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可持续发展的低碳经济之路。  相似文献   

13.
实现国民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银行责无旁贷.在这一进程中,银行要通过自身发展方式的转变,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国际和国内银行的实践证明,转变内部运营方式,对于提升业务能力、服务水平、风险管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将对银行发展成长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工业文明促进全球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也导致了一系列严重的资源和环境问题的产生。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在经历改革开放30年高速增长的同时,遭遇了严重的资源环境瓶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绿色经济,是破解资源环境瓶颈的必然选择。要转变财政观念,建立健全绿色财税政策体系,以确保中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工业文明促进全球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也导致了一系列严重的资源和环境问题的产生。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在经历改革开放30年高速增长的同时,遭遇了严重的资源环境瓶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绿色经济,是破解资源环境瓶颈的必然选择。要转变财政观念,建立健全绿色财税政策体系,以确保中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金融业如何适应这个转变呢?思考一、经济决定金融,金融服务经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金融业务增长方式必然会转变。当前我国金融业经营现状呼唤各金融企业迅速转变业务增长方式。笔者认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就是投入产出模式的转变,即由重投入、轻产出转变为投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鄂尔多斯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但是经济增长主要依赖资源,资源环境代价过大。因此,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发展循环经济,走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循环经济道路,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  相似文献   

18.
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是今后15年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必须贯彻的重要方针。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但农业基本上仍处于粗放经营阶段,农业经营规模小,产业化、商品化水平低,效率低下,农业滞后于国民经济发展。“九五”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要根本扭转农业生产的这种不利局面,根本途径在于实现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 实现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应该坚持两个基本原则:一是积极稳妥、循序渐进原则。农业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  相似文献   

19.
未来十年,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传统动力(投资、出口和"人口红利")的衰减趋势不可避免,所以国家将把扩大消费、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作为促进经济增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但与此同时,我国经济将由以前的需求约束型向需求和供给双约束型转变,即在需求动力不断衰减的同时,受资源能源环境约束加剧、劳动力成本上升、国际大宗商品进入高价时代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周建波 《中国金融家》2010,(6):144-145,143
十七大明确提出了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方针。这是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第二次历史性转变,其实质在于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即主要通过科技进步和创新,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能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包括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投资消费出口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相协调在内的全面协调,真正做到又好又快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