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职院校的教育模式创新为校企合作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高职院校通过校企合作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率,校企之间的合作是双方文化对接的体现,高职院校通过引入企业文化构建具有高职教育发展特色的文化。本文主要是就目前高职教育发展的发展特点,分析高职教育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的意义,并且探讨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的途径,以此说明通过校企文化之间的对接,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2.
高等职业院校主要培养的是技术型人才,这就决定了学校要加强同企业之间的合作,如课程开发、专业设置、学生实习等等方面,都应与企业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实施教学的关键.本文首先从内外两方面分析了影响高职校企合作施行的因素,然后提出了促进校企合作顺利进行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熊湘玲 《企业导报》2012,(14):189-190
校企合作的深层深度融合,是激活高等职业教育内涵提升的核心力量,其强大的辐射性和影响力可以让高职院校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校企合作过程中,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必然存在一些碰撞和交融。因此,高职院校应该如何把企业文化渗透到校园文化建设中,进而形成与校企共同办学、共同培养相吻合的高职职业文化,实现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零缝融合,推动高职院校与企业的可持续性合作,将是高职院校校企合作过程中的一个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4.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是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途径,是高职院校和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因此,高职教育只有通过学校与用人单位紧密合作,形成统一的校企合作办学机制,才能实现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办学目的.  相似文献   

5.
文章分析了政府在校企合作中的主导作用,提出了基于公共教育政策的高职院校一对一校企合作模式。一对一校企合作模式指"一个企业对应一个高职院校""、一个专业对应一个相关企业""、一个‘双师型’教师对应一项培训"。旨在提高我国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质量与效益。  相似文献   

6.
<正>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模式,是实现高职院校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在近几年的高职物流专业教学中,越来越多的院校对校企合作模式进行了研究与实践,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这些成果并未形成较成熟的校企合作模式。例如,有些学校仅把校企合作作为学校寻找顶岗实习与就业单位的手段,有些企业也仅仅把校企合作作为获取廉价劳动力的手段,使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很难深度开展。因此,为了实现学校与企业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目标,研究高职物流专业校企合作模式已成为当务之急,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组班办学对专业文化建设的影响,提出应当通过深化校企合作拓展专业文化建设的内涵,促进校企双方的文化交流与融合,提高专业文化建设的层次,推动高职院校专业文化建设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陈敏毓 《价值工程》2013,(35):251-252
高职院校企业专业带头人显出了教师队伍的"双师"特色,为专业建设层面上的产学合作机制提供了新的理念。高职教育始终坚持"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这一主线。高职院校对企业专业带头人的培育模式体现了校企双方"互补、共享、双赢"的优势。  相似文献   

9.
在高职院校推行校企合作模式的学徒制教育是对国家号召的响应,我国高职院校实施学徒制的基础较好,一是高职院校的"因材施教"教学原则更好地确定了学徒制的人才选取标准。二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是达到就业标准。三是传统高职院校育人模式中,就已经与企业存在一定程度的合作关系,这为高职院校构建校企合作模式的学徒制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文章就高职院校应该在上述三个基础上还应积极推进校企合作模式的高职院校学徒制模式,提出政府部门要做好高职院校学徒制创新的政策保障工作,学校、企业等多方要协调好学徒制利益相关方的关系,协同完善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学徒制模式,以期培育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现代学徒。  相似文献   

10.
彭晶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13(14):145-146
随着高职教育的不断改革和社会企业对新员工的高标准需求,校企合作模式已成为我国许多高职教育院校进行课程开发的"双赢"模式,高职院校采取与企业合作的方式,让企业参与到院校的课程开发中,使得高职教育的课程开发更具有实战性与实用性。本文在校企合作的大平台下,针对《轨道车辆检修》这门课程进行了课程开发,将学习过程和工作过程进行了有机融合,使课程能够更好地体现"工学结合"的特色。  相似文献   

11.
朱姝 《价值工程》2014,(29):278-280
多年来,在高职院校实习基地的建设是高等职业院校改善办学条件、彰显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的建立是加强教学环节的实践性,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手段。空港服务因其专业的特殊性,实训基地的建设与管理更需要企业与院校的多元化、多渠道、多形式的紧密合作与协同管理模式。本文就以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航空工程学院为例,分析研究校企协同共建空港服务实训基地的管理模式,以求探索出一套更为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从而不断改善并推进实训、实习基地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依托近年来高职院校汽车专业校企合作各种表现形式及其运行机制的研究,力求找到在高职汽车专业校企合作方面探索出更加符合国内院校、企业、社会和学生要求的实践运行机制,更好的为我国快速发展的经济提供广泛的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3.
翁嘉晨 《价值工程》2013,(36):273-275
校企合作是近年来高职院校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模式,是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必然要求,是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创新意识和熟练专业技能人才的有效途径,是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一种双赢模式。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用型人才培养的基本方式就是校企合作,但目前校企合作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为推动校企合作有效开展,社会各方应努力营造校企合作的良好环境,高职院校更应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探索校企合作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陆山华 《企业导报》2011,(3):243-244
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高职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相互渗透扩大了校园文化的范畴。导入优秀的企业文化以建设校园文化,对于实现高职院校培养高质量人才的目标,促进高职学生"零距离"就业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将优秀的企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形成特色鲜明的高职校园文化,对于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提高高职院校竞争力,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企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是高职校园文化的重要体现,需要不断探索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相融合的有效途径,创造出良好的高职院校育人氛围,为企业培养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16.
校企合作不仅仅是致用性生产技能的传递,而更应该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的活动。作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基本文化场域,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应当在校企合作环境下进行重新的自我审视与内生性的发展探索。因此如何针对当前校企合作背景下建设特色的高职校园文化以及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进行融合与对接,是校企合作过程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高等职业学校作为一定社会经济之中的文化科学中心,有能力、有义务对当地社会的文化教育、科学技术、经济发展进行实际的服务。高等职业院校直接服务于社会的职能也是高职院校自身智力资源的具体体现。高职院校实现社会服务的形式是广泛的,而校企合作是最直接、最适合的有效方式之一,也是高等职业院校培养人才的有效途径之一,探索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实践模式,提高对校企合作实践模式的认识。从而提高人才培养水平,有利于高职院校与企业建立紧密的联系和良好的关系,增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功能与效度。  相似文献   

18.
电子商务专业作为培养具备计算机科学、市场营销学、经济学、现代物流等多重学科交叉的复合型人才,为推动我国电子商务行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严峻的社会就业压力让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创新出了一种新的合作模式—校企合作,加强了企业与高职院校两者之间合作的深度与宽度。文章论述了目前高职电子商务专业校企合作的现状以及探索高职电子商务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伴随我国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量的不断扩大,高职院校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由于高职院校办学具有门槛低、生源大众化的特点,导致不同学生之间存在文化层次、能力素质等方面较大的差异,这给高职院校思政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造成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偏向滞后,进而影响了高职院校的高质量发展。在校企合作的背景下,校企文化可以实现融合。在这一背景下,近年来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改革融入了新鲜血液。为了进一步探讨校企文化融合背景下如何开展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改革工作,本文首先对校企文化融合为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改革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进行分析,然后对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在校企文化融合背景下的改革方法进行探究,以促进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工作得以高质量开展。  相似文献   

20.
校企合作不仅是高职院校提高自身就业竞争力的手段,也是适应高职教育发展规律的必然结果.我国高职院校酒店专业校企合作在实践中取得了不错的成就,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问题.本文拟从我国高职院校酒店专业校企合作的成效、问题及原因以及对策三个角度对该问题进行解析,希望裨益于这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