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基于企业网络组织的上海临港装备制造业集聚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思  曾刚  李刚 《经济地理》2011,31(2):277-283
产业集群已成为目前发展与振兴装备制造业的重要方式。在装备制造业集聚过程中,产业集群内部逐渐通过企业网络组织的形式加强联系,不断地形成区域装备制造业集聚效应。从企业网络组织的角度,分析了上海临港装备制造业的集聚过程与效应,提出了建设装备产业集群的对策建议。从规模化效应、技术扩散与知识外溢效应、提高区域整体竞争优势和创新等四个方面入手,较为系统全面地分析上海临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过程、网络组织特征。研究发现:上海临港已经基本形成了以大型装备企业为核心企业群体和以装备配套企业为外围企业群体形成的企业网络组织,但核心企业的本土根植性不强,装备产业集群仍处于孕育阶段。因此,建设公平交流平台,强化集群成员之间的相互交流和集体学习,提高集群成员网络联系的强度和频度,应该成为未来装备工业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2.
装备制造业对于国民经济具有重要意义,而对于全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之一的陕西省而言,其战略意义更为突出。从行业现状及其优势、劣势出发,分析了陕西装备制造业对于区域经济的影响,从振兴陕西装备制造业的角度给出了发展陕西区域经济的战略途径。  相似文献   

3.
顾颖  房路生 《经济管理》2005,(18):82-86
本文以德国与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现状和特点为研究的切入点,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分析两国装备制造业的不同竞争优势与劣势,同时也解释了影响两国装备制造业的差异化发展水平的核心因素。文章根据两国装备制造业优劣比较分析,认为两国在装备制造业发展的优劣势方面存在互补性特征。希望此研究能为中国装备制造业发展提供一定的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4.
@@在2013年3月21日召开的2013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机电工业行业工作会议上,新疆机电行办副主任王银歧表示,新疆装备制造业正迎来实体经济发展的重大机遇,要通过积极培育一批能够参与国内外竞争的大型装备制造企业,形成特色优势突出、产业集聚度高的现代装备制造产业体系,努力建成我国西部重要的新兴装备制造业和向西出口基地。  相似文献   

5.
装备制造业技术能力升级是获取可持续性竞争优势的必由之路,公司治理由于其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决定性作用而成为产业升级关键性因素.本文分析了公司治理对于装备制造业升级的影响机制,以及我国装备制造业升级的公司治理瓶颈,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在2013年3月21日召开的2013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机电工业行业工作会议上,新疆机电行办副主任王银歧表示,新疆装备制造业正迎来实体经济发展的重大机遇,要通过积极培育一批能够参与国内外竞争的大型装备制造企业,形成特色优势突出、产业集聚度  相似文献   

7.
装备制造业是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的关键,能够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工业化水平高低。文章结合钻石模型和装备制造业的特点,构建装备制造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生态位模型对装备制造业的竞争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行业生态位的竞争力差异大,其中,金属制品业和专用设备制造业的综合生态位明显高于其他行业,在区域发展中的竞争力最强;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和通用设备制造业生态位竞争力居中;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和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的生态位竞争力较弱。建议分别实施优势定位,突出特色;借鉴学习,培育新的增长点;联动整合以实现区域效益最大化,以提高装备制造业的整体实力,促进资源型城市特色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金文 《经贸实践》2012,(5):15-17
装备强则国力强。装备制造业是工业化的基础,是国家强大的基础。具有产业关联度高、对经济增长带动作用大的特点。我省装备制造业区域集中度较高,企业主要集中于杭一甬区块和温一台区块,企业数量也具有一定规模优势,但企业总体规模偏小,  相似文献   

9.
我国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推动我国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的发展,要有较强技术能力的大型企业对技术进行集成和创新,通过大企业的结构升级,带动产业集群的形成;要引导装备制造业集群要素网络链接模式向基于价值链主导的模式发展,在装备制造核心企业之间搭建开放性、网络化的生产组织;要使社会网络层成为装备制造业集群网络结构的支撑,让区域社会创新网络的发育和形成成为集群发展的外部动力。  相似文献   

10.
装备制造业是我国占领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制高点的战略性产业。目前,我国装备制造业产业国际竞争力较低,高端技术对外依存度高、易陷入"产业低附加值陷阱"并极易危及装备制造业产业安全。我国装备制造业存在技术研发投入低、外资控制力强、未形成明显的产业集群优势、融资难等问题,阻碍了技术更新换代、产业升级和国际竞争力的提高。因此,提升我国装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要加强对装备制造业升级的引导,强调自主研发与技术引进相结合,促进不同制造企业协同技术创新,解决装备制造业融资难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区域产业发展的战略调整,应实现从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的转变,前者是客观基础,后者是发展方向。竞争优势的建立离不开比较优势的发挥,区域经济的发展只有充分依靠和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才能建立其竞争优势。对河北省的资源禀赋及区位比较优势进行比较分析有利于找出差距,培育集群产业,形成竞争优势,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外商直接投资理论强调跨国公司的垄断优势和东道国的区位优势决定外商直接投资的区位分布,跨国公司的定位决策取决于因产业地理集群所形成的竞争优势.作者讨论发展中国家外向型产业集群的经济优势对跨国公司定位决策的影响,并采用1997~2004年苏州IT业数据建立回归模型,引入外资产业集群规模、平均工资及地区开放度等变量来研究影响跨国公司定位的因素.统计分析表明,内部联系较紧密的产业集群能够吸引更多的外商直接投资,前期已经存在的外商投资对于后进的投资者在同一地区定位起到了较强的诱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产业集群是区域竞争优势的源泉,是工业现代化的新载体,已成为吸引外资、加快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其对区域经济的规划和经济政策调整、推动区域产业链的互动有着重要作用。浙江省余姚塑料产业从20世纪80年代末的小行业发展为现在中型规模的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巨大的影响。通过对余姚塑料产业现状的分析和"三城互动模式"的提出及阐述,分析了余姚塑料产业对周边区域经济所产生的影响,试图寻找一条更适合于塑料产业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14.
浙江区域块状经济地理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产业优化布局研究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采用数量分析方法将浙江“区域块状经济”划分为环杭州湾二岸平原区位型、浙东南沿海“温州模式”型、浙中金衢盆地资源匮乏开拓型和浙西南山区地方资源开发型四大特征分区,并从市场占有份额(%)、区位商、产值增长指数等方面分析浙江省区域特色产业分布及其竞争优势,在此基础上进行区域产业优化布局研究,提出若干发展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15.
中国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行业选择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承接产业是加速区域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如何科学选择承接产业是中部地区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在总结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现状的基础上,运用产业区域聚集指数分析得出东部5省1市具有转移趋势的产业、运用产业梯度系数分析得出中部各省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最后根据各省产业资源特征和承接条件,确定出中部各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重点行业。  相似文献   

16.
渐进式改革进程中的地区专业化趋势   总被引:27,自引:2,他引:27  
改革以来中国经济的比较优势是否得到进一步发挥 ,是评价渐进式改革道路的成功与否 ,以及判断中国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能否增强竞争力 ,并实现持续经济增长的关键。本文通过揭示渐进式改革的逻辑 ,并实际检验了中国经济整体、工业经济和农业经济地区专业化分工的趋势。进一步减少产品和生产要素市场的扭曲 ,通过专业化分工 ,中国可以更加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丰富的比较优势 ,在WTO时代增强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东北地区主导产业培育与产业体系重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刘洋  刘毅 《经济地理》2006,26(1):50-54
以东北地区主要工业行业区位商、生产竞争力、市场竞争力的计算结果为依据,对东北地区区域主导产业及产业体系特征进行分析,并通过聚类分析、判别分析统计分析模型将区域产业体系划分出四个组群,即有较大优势的行业、有一定优势的行业、无明显优势的行业以及衰退行业。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区域主导产业及产业体系特征的形成机理,提出主导产业培育框架、产业体系重构的构想方案及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产业集群是一种世界性的经济现象。中国产业集群发展还在起步阶段,对产业集群驱动因素的分析,有助于发展、提升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加快区域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定义落脚到竞争优势,是因为竞争优势能概括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因素”、“结构”和“能力”三个属性,而且最根本的是产业集群较强的竞争力在于其所拥有的持续竞争优势。产业集群竞争力并不同于群内企业竞争力的简单加总,也不同于区域产业竞争力,产业集群竞争力是一种自组织力、耦合力、协作力、创新力和品牌力。  相似文献   

20.
李朝晖 《时代经贸》2007,5(4X):23-24
我国制造业逆向物流管理还处于萌芽阶段,但市场是巨大的。文章阐述了制造业逆向物流的特点和作用,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制造业逆向物流管理的现状和策略,从而有利于制造业形成新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