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三年来,我市把加快农村公路建设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农村经济发展,致富农民的民心工程,抢抓国家实施县到乡镇(乡镇到村)公路改建工程的重大历史机遇,积极争取上级支持,自加压力,奋力拼搏,农村公路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全市共完成通乡公路路基工程226.2公里,占总任务的100%;完成路面工程176公里,占总任务的77.8%,新增通水泥或沥清路的乡镇办事处22个。预计到2006年6月全市31个乡镇全部实现通水泥路或沥青路。完成通村公路路基工程110.8公里、路面工程102.9公里,分别占目标任务的124%、115%,建成通村公路的行政村26个(其中通达工程1…  相似文献   

2.
哈尔滨市农村公路建设虽然经过“十五”后三年的大力建设,但因历史原因,农村公路建设落后的状况还是没有得到彻底改变。到2005年底,全市尚有8500余公里通乡、通村公路没有铺装高等级路面,有818座危险桥梁亟待改造,在全市193个乡(镇)和1880个建制村中有78个乡(镇)和1480个建制村没有实现由高等级路面公路连通,特别是还有516个建制村甚太不诵公路.  相似文献   

3.
刘利锋 《科技与企业》2014,(1):10-10,12
农村公路是公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农村公路包括县道和乡(村)道两个层次。县道是指具有全公路、以及不属于国、省道的县际间的公路。乡(村)道是指主要为乡(镇)村经济、文化、行政服务的公路,以及不属于县道以上公路的乡(镇)与乡(镇)之间及乡(镇)与外部联络的公路。本文根据农村公路工程施工时常见的问题作了简要分析,探讨了一些加强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农村公路建设规划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了经国务院第80次常务会议通过的《农村公路建设规划》。《规划》提出本世纪前20年农村公路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通沥清(水泥)路,基本形成较高服务水平的农村公路网络,到2020年全国农村公路里程约达370万公里,使农民群众出行便捷、更安全、更舒适,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为推进《农村公路建设规划》的实施,"十一五"期间,国家将安排1000亿元中央资金用于农村公路建设,其中,东、中部地区实施通村公路建设;  相似文献   

5.
规划滞后,交通主管部门对行政村不通公路的底数不清 在2002年交通部组织的农村公路普查中,由于部分调查人员对行政村原有公路通与不通的概念不清,责任心不强,普查中估计判断多,以及后来形成新的行政村等原因,造成行政村不通公路里程较前次农村公路普查时增加,下达通达工程投资计划依据不准确.如:西部某地区2002年农村公路普查时上报的不通公路里程为1921.4公里,而2003年地区交通局搞农村公路规划时,发现实际不通公路里程为3658公里,漏报90.3%.  相似文献   

6.
福建省由于历史原因和地理条件的限制,农村公路建设发展相对缓慢."十五"后期以来,福建省集中力量加快农村公路建设,计划用8年时间重点建设约4万公里的农村公路水泥路面,实现全省行政村通硬化公路的建设目标.在此过程中,福建省积极探索农村公路建设的管理模式,吸取以往农村公路管理的经验和教训,按照"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实行农村公路管理的"激励"政策,有力推动了福建省农村公路建设.  相似文献   

7.
在公路建设中大规模采用水泥砼路面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早期修建的路面病害较多,不少路段仅使用2~3年既出现大面积破坏.近几年,随着科技的进步,水泥砼路面的质量有了较大提高,但寿命短、维修难的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严重制约了在干线公路上的发展.2003年以来,国家加大了农村公路建设的投入,调动了广大农民自觉修路的积极性,水泥砼路面在农村公路尤其是通村公路中得到广泛应用.作为公路管理部门,势必应因势利导,结合农村公路的特点,在总结经验教训、借鉴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技术标准,同时加大技术指导和质量监管力度,以确保建设质量,提高投资效益.  相似文献   

8.
"要想富,先修路."这是在农村广为流传的一句话. 作为全国公路网的基础组成部分,农村公路是为广大农村地区服务的社会公益性设施,是广大农民所期盼和渴望的.国家对于农村路网的修建、改造也是非常重视,今年国务院审议通过<农村公路建设规划>,进一步明确了农村公路建设的目标和重点.相关职能部门更是多次召开会议对此项工作进行部署,加大了对农村公路的投资力度,提出"修好农村路,服务城镇化,让农民兄弟走上油路和水泥路"的口号,并出台了多个农村公路建设管理规定,从农村公路建设资金使用监督管理到公路建设质量管理,努力保证资金的安全、合理、有效使用,维护农民的利益.  相似文献   

9.
随着村村通公路政策实施多年,有些农村公路已经不能满足现有发展的需求,还有一些公路已经遭受了破坏,需要对路面进行升级改造与利用。本文主要是对农村低等级混凝土路面近年来损坏的主要原因,升级改造与利用的可行性,以及具体技术措施做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柏建雄 《民营科技》2014,(2):114-114
在我国新农村建设脚步不断加快的今天,农业机械化程度日渐提高。为了满足农业机械化发展及农村运输需求,我国农村公路网络不断完善。通过农村公路的新建、改造等方式,提高农村公路网络基础、实现农村公路路面硬化改造及扩建目的。在新农村公路建设施工中,施工过程的控制与管理是保障公路建设施工质量、提高施工效率、降低工程综合成本的关键。现就现代农村公路施工中的控制与管理进行了分析与论述。  相似文献   

11.
投资计划管理不尽合理,实际执行中被大量调整 --规划流于形式.一是将部分国、省道纳入县际公路规划建设.如国家发改委已安排四川省的县际公路建设项目中,国、省道项目的个数、建设里程和投资,分别占同期已安排数的34.4%、40.27%、47.9%.二是县际公路规划未得到全面有效地实施.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全面推进交通新的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为适应我国公路建设飞速发展的需要,为提高公路建设的工程质量,自2003~2005年,交通部对原来的设计规范、勘测规范、施工规范等,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和修改.本文从施工的工作体验出发,谈及该类路面施工中前场和后场的工艺控制及质量管理的各个环节,对现场施工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近期,沈阳办按照审计署安排,于2004年11月对新疆自治区县际及农村公路改造工程和农村公路通达工程的建设管理情况进行了专项审计调查。工作中审计组认真贯彻审计署审计工作方案的要求,坚持以“揭露问题,规范管理,促进改革”为总体工作思路,在全面调查县乡公路改造工程政策的执行情况基础上,突出审计调查工作重点,以“体制、管理、效益”为中心,制定了周密的审计调查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14.
在公路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砌块路面是使用寿命长、环保、造价成本低、板厚薄、养护便捷以及养护费用省的一种中、高级的路面结构形式,对于我国低造价的农村公路尤为适用,这种路面结构形式也是目前已知最节约能源、资源、减排以及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形式.就公路水泥混凝土砌块路面施工技术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一条条白色的水泥路面贯穿到拜泉城乡东西南北,通向乡、村和广阔的田间.路的畅通,不仅给百姓出行带来了便利,而且也成为通向农民致富奔小康的大通道,更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筑起了经济大动脉,拜泉县交通局为全县乡、村公路建设快速发展创造了新的伟业.  相似文献   

16.
21世纪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全面推进交通新的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为适应我国公路建设飞速发展的需要,为提高公路建设的工程质量,自2003~2005年,交通部对原来的设计规范、勘测规范、施工规范等,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和修改。本文从施工的工作体验出发,谈及该类路面施工中前场和后场的工艺控制及质量管理的各个环节,对现场施工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要提高农村公路的运营质量,需要做好对公路路基路面压实度的检测工作。目前这一工作的开展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才能够真正做好我国农村公路的建设,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文章对农村公路及路基路面压实度检测做了概述,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高检测准确度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8.
21世纪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全面推进交通新的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为适应我国公路建设飞速发展的需要,为提高公路建设的工程质量,自2003~2005年,交通部对原来的设计规范、勘测规范、旗工规范等,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和修改。本文从施工的工作体验出发,谈及该类路面施工中前场和后场的工艺控制及质量管理的各个环节,对现场施工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级配碎(砾)石路面是公路常用的路面结构形式之一,广泛应用于交通量较小的二级及以下各级公路,特别是县、乡公路的建设中,根据技术规范,在总结多年施工经验的基础上,提出这种路面结构的施工技术要点,以确保路面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20.
一条条白色的水泥路面贯穿到北安城乡东西南北,通向乡、村和广阔的田间.路的畅通,不仅给百姓出行带来了便利,而且也成为通向农民致富奔小康的大通道,更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筑起了经济大动脉,北安市交通局为全市乡、村公路建设快速发展书写了辉煌的篇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