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随着我国债权业务不断发生,造成了企业资金匮乏,不少企业因此陷入困境。为了降低风险,减少损失,要建立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实施动态跟踪,加强债权资产的监督和管理,解决长期围绕企业发展的坏账损失问题,以提高企业债权资产的运行效率和质量,加速企业资产周转,增强企业盈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2.
高善文 《新财富》2007,(4):32-33
贸易顺差不断增长意味着实体经济部门在不断积累对外债权,也意味着实体经济部门的资产越来越集中于对外债权,这无疑是很不明智的。因此,实体经济部门卖出部分境外债权,买入国内资产,从而形成了资产价格上涨和重估过程的基本动力。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上,这表现为资本流动与贸易顺差的波动步调一致、方向相反。[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国家银行不良债权,是指在银行投放贷款后所形成的银行信贷资产债权中,按照信贷资金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原则,处于逾期、呆滞或呆死状况而致使债权面临风险的那一部分贷款。目前,我国专业银行的呆滞债权状况越来越严重。据统计,有24000亿元的国家专业银行信贷资产存量中,已有近4000亿元处于呆滞状态,占16.7%左右。我国专业银行之所以会出现如此高比例的呆滞债权,除至今尚未根除的银行资金“大锅饭”体制外,另一重要的原因就是近几年来,在推行部分企业国有民营、部分企业股份合作、部分企业外资嫁接、部分企业破产拍卖等为主要内容的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中,由于企业还贷意识淡薄,措施不配套等原因而形成的后果。随着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逐步推进和国  相似文献   

4.
不良债权转股权,即将银行无法收回的部分贷款转变为银行对企业的入股投资。这一思路在“不良债权转移论”中呼声最高,对其利弊分析也形成了大致相同的看法。其优点是:1.可以减轻企业沉重的债务、利息负担,为企业赢得新的筹资能力和机会,银行以股东身份参入企业,可以提高企业的社会信誉,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2.银行的部分死滞贷款转化为一种新的资产形式,保证了这部分信贷资产的安全与完整,使专  相似文献   

5.
构建有效信用管理体系 保证应收账款资产质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收账款是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经营活动所形成的债权。应收账款是企业流动资产的一个重要项目,在流动资产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同时,存在着巨大的赊销风险。因此,对应收账款资产质量的有效管理是我国当前资产管理中所关注的焦点问题。  相似文献   

6.
债权治理处于公司治理体系的内核,债权治理评价是公司治理系列评价的重要受体。本文在对国内外文献进行评述的基础上,从债权治理视角构建中国中小上市公司债权治理评价指数,并籍此从偿债能力、债务融资、资产期限、债务期限四个基本纬度以及不同企业特征因素等视角对205家中小上市公司样本进行治理状况实证研究。同时,结合中小上市公司成长性评价体系,对两种评价指数进行综合相关性和回归研究。结果显示债权治理状况总体偏低,不同所有制下有较大差异,债权治理水平与公司成长性呈现倒U型关系。高偿债、低债务融资不利于公司成长,债务期限和资产期限结构的不平衡使其对成长性影响不显著。公司规模、质量和实际所得税率是影响债权治理水平和企业成长性的重要特征因素。  相似文献   

7.
企业为了在市场竞争中立足,一方面充分运用应收账款来扩大市场占有率这一有效手段,另一方面又要加强预付款的管理。本文主要介绍目前企业债权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了通过制度建设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提高业务人员素质、强化债权资产的明细管理、提取坏账准备金、搞好债权资产的收账工作、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等对策.  相似文献   

8.
合并重组作为现代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降低投资风险、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盈利能力的重要经营手段之一,越来越受到企业决策的关注。如何确定企业合并重组前的资产、债权、债务的真实性和合理性,对合并重组相关人利益和未来合作意义重大,而这些事项的具体操作基本上由财务人员来完成,所以笔认为,在企业合并重组中,做好相关财务工作至关重要。笔以整体吸收合并方式为例阐述相关内容。  相似文献   

9.
企业对外投资是指企业为通过分配来增加财富,或为谋求其他利益,而将资产让度给其他单位所获得的另一项资产。企业的对外投资按照其变现能力及投资目的不同,通常可分为短期投资和长期投资。长期投资按其投资性质不同又可分为债权投资及股权投资。企业以非现金资产形式对外投资属于股权投资的一种形式。  相似文献   

10.
企业对外投资是指企业为通过分配来增加财富,或为谋救其他利益,而将资产让度给其他单位所获得的另一项资产,企业的对外投资按照其变现能力及投资目的的不同。通常可分为短资和长期投资。长期投资按其投资性质不同又可分为债权投资及股权投资。企业以非现金资产形式对外投资属于股权投资的一种形式。  相似文献   

11.
《商业会计》2003,(3):51-52
企业应收款项包括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其他应收款和预付账款,是企业的主要流动资产之一,其管理状况直接影响着企业的资产质量和资产营运能力。当前,企业存在应收款项数量较大、变现能力较差、周转速度较慢等问题,隐含着大量的坏账损失,影响了企业整体资产质量,导致企业虚盈实亏。为了加强企业内部控制,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根据《财政部关于印发<企业国有资本与财务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企犤2001犦325号)的有关规定,企业应当切实加强应收款项的财务管理。现对企业建立健全应收款项管理制度问题通知如下:一、建立应收…  相似文献   

12.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将资产定义为:“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财政部新颁发的《企业会计制度》对资产定义进行了重新界定,即“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与《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相比,《企业会计制度》将资产应能给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作为资产确认的侧重点,将企业的虚拟资产、不良资产、代管资产排除在企业资产负债表的资产方之外,从而使企业的资产更具真实性,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  相似文献   

13.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国际上的大银行已开始逐步进入我国金融市场,银行业的竞争将越来越激烈,作为四大国有银行之一的工商银行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提高资产运营质量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核心能力之一,因此如何提高我们银行的资产运营质量,将成为我们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4.
周甬挺  刘湘蓉 《商业研究》2005,(10):134-136
企业实物资产可以通过评估确认其价值,而企业债权资产由于其对财产直接支配权小,不确定性因素多,市场操作性差等特点,难以进行定量的价值确认,使债权资产价值判断的随意性相对较大。因此,对持续经营困难的企业,运用假设清算法分析该类企业债权资产价值的方法,并通过具体实例演示其操作过程,为在债务重组实践中判定债权资产价值扩展思路。  相似文献   

15.
近年笔对部分国有外贸企业做了跟踪调查,发现这些企业的应收款(应收/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占企业总资产的40%以上,个别企业高达60%-70%,应收款周转率偏低,呆坏账率偏高。更令人担忧的是这些企业的应收款记录简陋,管理观念落后,债权风险意识薄弱,使企业的应收款资产成为资金流失、潜亏渐积的隐患。  相似文献   

16.
当前,国有外贸企业的改革问题是非常严峻的。为了保证国有外贸企业改革的健康有序发展,我们应该认真分析研究其难点问题,找出切实可行的对策。一、深化国有外贸企业改革的难点1、国有外贸企业的过度负债问题。从静态资产存量看,企业资产负债率高,有的已步入严重资不抵债的困境。从动态方面看,国有外贸企业近一年来,效益普遍不佳,亏损逐月上升,企业偿债能力极度脆弱。尤其是资不抵债的外贸亏损企业怎么办?有的地方曾尝试过兼并、收购资产、债权变股权、划小核算单位等办法,皆难以行通。如果按《公司法》要求,对部分国有资本实质…  相似文献   

17.
瑞士银行集团旗下的资产管理公司与具有央企背景的世界最大集装箱企业中集集团之间,一场债权纠纷不断升级。让人感到意外的是,这起债权纠葛的背后似乎隐藏着“类央企”对地方国有资产的侵吞  相似文献   

18.
邓巧珍 《安徽工商》2001,(3B):70-70
企业的全部资产如按是否已经耗用来划分,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实资产,另一类是虚资产。实资产包括(已扣除不良资产的)货币性资产、债权性资产、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它是企业未来可以运用的,能给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虚资产则包括待摊费用、递延资产、待处理财产损溢和递延税款借项等。它是企业过去已经耗用的资源,是企业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推迟至以后确认的费用,是企业未来利润的抵减项目,它不再代表企业未来可动用的经济资源。  相似文献   

19.
按照《国务院关于完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政策措施的意见》(国发[2006]16号)精神,我州14户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改制任务已基本完成,计划经济时期遗留的“老人、老粮、老账”难题已基本解决,新组建成立的10户国有粮食储备公司,管理机制健全,资产质量提高,经营活力增强,但由于新公司是划拨老公司部分相对优质资产组建,存在着经营设施薄弱,仓库陈旧简陋,经营资金短缺,主营业务利薄,驾驭市场经营能力弱等一系列问题。因此,粮食购销企业改制后如何提高宏观调控和经营能力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0.
《新财富》2003,(12):68-70
无论是二级市场股票投资者还是股权的协议受让方,是债权银行或资产委托人还是税务机关或其他政府机构,是企业家还是学者,在国内产权交易日趋活跃的今天,如果不充分意识到企业在关联方之间转移资源或义务往往存在着风险,都将贻害无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