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正《朱自清散文精选》作者:朱自清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朱自清散文是中国现代散文的典范。他善于把自己的真情实感通过平易的叙述表达出来,笔致简约、亲切,读来娓娓动人。他的散文从早期的清丽隽永到中期的朴实醇厚,再到后期的厚重深邃,无不显示出独特的审美旨趣与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2.
正史铁生的散文有多种选集,这本《好运设计》是由史铁生夫人陈希米亲自选定的,收录了史铁生的20余篇散文精华,具有特别的意义。所选篇章可以说是从"好运设计"这个视角展开的人生思考,包含了作者对爱的理解、对残疾的认识、对生命意义与人道的深度探讨。史铁生认为,他今生的遗憾太多,因此"常常浪费时间去做这样的蠢事"——好运设计。众所周知,史铁生青年瘫痪,因此他的第一个设计是"聪明、漂亮,一  相似文献   

3.
刘婷 《魅力中国》2013,(22):255-255
香港女作家杏林子写了一篇很有意义的散文《生命 生命》.这篇散文通过写飞蛾想要挣脱求生,一粒香瓜子不屈的努力生长,以度我利用听诊器静听。跳等三个真实有趣的事例。并获得了对求生的欲塑。对生命力的教佩,对生命负责,把握好生命的价值,为生命而奋斗勇敢地活下去的感悟。  相似文献   

4.
吴秋梅  张洪 《重庆与世界》2013,(10):58-60,70
盛唐时期山水田园派诗人王维的散文虽不如他的诗歌成就斐然,但却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质:体现出盛唐散文由骈入散、骈散相间的过渡色彩,以诗意入文境,题材的多样和体式的创新,以及以佛语入文等,在盛唐散文史上独放异彩。  相似文献   

5.
<正>"悟道"和"行道":对生命价值的不断追索"生命是一场针对虚无的持续的战争"。这是殷卫海教授在他的哲学著作《自然生命论》("Nature-Bioism")中写的一句话。他认为,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看,个体生命在无限自然中是如此的渺小。而如何能够使短暂的生命在自然中获得持久的价值,放射出美丽的光芒,是生命一个恒久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李胜超 《魅力中国》2011,(18):111-112
费穆的《小城之春》堪称中国影坛的经典之作,影片开创了中国电影史上的心理写实主义、比较完整的散文结构、诗化电影的先河。田壮壮用他多年的执导经验和他对艺术的独特感知为中国电影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相似文献   

7.
散文的创作大多离不开叙事,而个人叙事总是与社会联系在一起的,不存在纯粹的孤立的个人表达。体现强烈的个人化倾向并不意味着文学就此完全放弃了对时代与社会责任的承担,真正的个人化存在方式必然离不开对时代的关心与对现实的思考。过分强调散文的个人叙事,无视或丢弃其社会叙事功能,必然导致散文创作的萎缩和疲弱。在散文中,社会叙事中的自我确认是人的个性得以肯定和张扬的结果,要在个体丰富的个性精神中体现出人类精神、时代精神和历史精神,谋求一种超越自我的精神高度。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个性化教育模式下的发展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发展性评价是随着评价实践和理论发展而逐渐兴起的一种教育、教学评价思想,它以促进评价对象的发展为根本目的。个体的生命是独特的个性化的存在,高等教育也应该是一种个性化的教育,是引导个体生命独特性发展的教育。文章在分别探讨个性化教育和发展性评价的理念基础之上,提出利用发展性评价促进大学生个性化发展,在发展性评价实施过程中以个性化教育为导向,从而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李睿 《魅力中国》2013,(19):110-111
鲁迅的小说中的个体孤独是绝对的.这些孤独者在他的小说中以一种决绝的生命个体存在,他们不被理解也找不到任何同类,有些是被孤独的,有些则是主动选择孤独的,这些孤独选择的背后隐藏着鲁迅“反现代”的思想内核。本文通过对这些孤独者个体生命的析出来观察孤独作为一种“反现代”精神的存在实质。  相似文献   

10.
赵伯益 《魅力中国》2013,(26):123-123
王小波通过他的作品对人的生存状态进行了深刻的反思,这种反思的主要内容就是对现实荒谬的摹写和反讽,对乌托邦神话的怀疑和反抗,对个体生命的意义与价值的追求与呼吁。  相似文献   

11.
●消费者已不再直接消费作者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是直接消费作者的生命经历●消费者不再以散文的“本体”为中心,而是以散文的“功能”为中心; ●作为“生命经历”载体的散文,叙事性将成为散文创作的主要特点, ●散文成就的高低,不再取决于形式上的因素,而直接取决于生命的拓展程度和人性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程度。  相似文献   

12.
每一次旅游,无论以什么形式出游,我的身心都会经受一次洗礼。在大自然的怀抱里,惊喜与愉悦挤满胸腔,我像远古的臣民崇拜他的帝皇一样,除了虔诚地匍匐在地,没有任何方式能传达出我的景仰之情。这一次参加在承德北大山举办的全国散文笔会的整个旅程中,我的心因对自然与生命的一种景仰而深受震撼。  相似文献   

13.
卫香玲 《魅力中国》2011,(20):271-271
散文产生较早,是与诗歌、小说和戏剧并列的四大文学体裁,在文学领域内独树一帜,是大众喜爱的文学样式。哲人海德格尔说:“语言是生存的家园”,诗歌散文是与心灵距离最近的表达方式。千百年来,咏春花秋月,颂梅兰竹菊,寄情于山水、托志于鸿鹄是中华民族对生命的独特体验和表达。童年、家园、祖国、恋人构成了人生永恒的话题。  相似文献   

14.
王博医 《理论观察》2014,(11):10-12
人类自产生以来就对生命问题有着浓厚的兴趣,这源于对死亡的原始恐惧,生命的有限性和死亡的必然性迫使人们思考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这是人类反观自身的哲学观照。为了解释生命的意义,人们或诉诸超验的形而上实体,或否定生命存在的价值,或将生命的本体价值和感官的内在体验诠释为生命的全部意涵,但都无法完全消解人们对生命的未知和对死亡的恐惧。马克思的生命观独辟蹊径,他以现实的视角,在社会关系的实践中找到了生命的社会价值,并为生命的行为结果找到了载体,即人类历史,从此个体的生命价值找到了归宿,克服死亡恐惧的唯一方法就是将个体生命融入人类共同体,在人类的自由和解放事业中将生命的社会价值凝结在永恒的历史中。  相似文献   

15.
新疆作家刘亮程的散文创作内敛、朴实,其成功的因素在于他既生于乡村、长于乡村的独特身份,又在于他不是以纯粹的农民视角书写乡村生活.他构建的独立世界--"一个人的村庄"为现代人构筑着灵魂的栖居地,其语言精粹、自然、富有诗意.  相似文献   

16.
秦军  王旭 《黑河学刊》2006,(1):48-50
张爱玲独特的人生经历赋予了她与众不同的悲剧气质。她在小说中,常赋予故事、人物、以一种大的时间跨度,在个体生命与永恒的对照中,表现个体的微末无力与孤独无助。在她看来,不能重建自我坚执完善的人格,人性扭曲所造成的悲剧是荒凉意味更浓的悲剧,因而“悲观”的气氛始终笼罩在她的作品之中。她的小说,将“过去”全都凝成一个一个“美丽而苍凉的手势,”以不可言喻的力量唤醒、启示着现实世界里的生命。  相似文献   

17.
读书如交友,读散文尤其这样,盖散文最见性情也. 我喜欢杜爱民的散文.读他的散文,常常会想起上个世纪30年代的梁遇春.知识、情趣有机地奔赴在梁遇春别致的文字里,那是对生活的独到的认知与哲理性思考的言说.杜爱民的散文当然不是梁遇春的再版,而是刷新,是"开出一片新天地".  相似文献   

18.
生命教育途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命是一切活动和价值的源泉.生命的存在是实现人生价值和理想的前提.重视和倡导对大学生进行生命教育,不仅体现着对个体自然生命的关注,而且意味着对生命价值与人生态度的凸显与提升.  相似文献   

19.
叙事伦理批评关注个体的生命感受,在虚构伦理与现实伦理的相符相悖中思考个体生命伦理和社会伦理观念问题,它与文学伦理学批评有所区别,但都植根于我国自己的时代语境,解决的是当代文学创作与批评的问题,具有很大的原创性.叙事伦理批评还昭示着一种生命美学的建立.  相似文献   

20.
许诺 《理论观察》2010,(1):36-37
在春秋战国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庄子从个人生命角度着眼,第一次分析了人的异化现象,总结了人生的困境,并给出了解决这种困境的方法,为人类指出了一条自然、自由的和谐之路。在当代这种反异化思想对社会仍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他警示我们重新审视个体生命的价值,以及自然与人的和谐统一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