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正> 当代西方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全球性的产业转移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出现了一次大的浪潮。发达国家纷纷把产业结构的调整推广到全球,产业结构转移呈现出高  相似文献   

2.
国际产业转移新趋势与我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毕吉耀 《中国金融》2006,(20):32-34
国际产业转移的新趋势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给世界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变化,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开始进入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开始向发展中国家进行大规模的产业转移,发展中国家则通过承接产业转移加快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全球产业调整转移呈现出许多新特点和新趋势。  相似文献   

3.
姚国会 《金融博览》2004,(12):54-54
全球化需要服务业转移从上个世纪80年代这一轮经济全球化开始,特别是上个世纪90年代经济全球化蓬勃兴起之后,发达国家开始大规模地向具有劳动力规模和成本优势的发展中国家转移劳动力密集型行业,形成了经济全球化的第一阶段。制造业的国际转移在21世纪初的头一两年达到了高峰,近一两年出现回落趋势。从2003年开始,发达国家服务业工作岗位向低收入国家转移的速度明显加快,随之而来的将是发达国家服务业向海外转移高峰的到来。服务业的大规模转移引发了新的世界性产业结构调整,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一个新的显著特征,其态势备受关注。服务业转移已…  相似文献   

4.
FDI对湖北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经济市场的开放、国际闻经济联系的加强,以及以电子计算机为代表的电子技术和数字网络的发展,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场经济全球化风潮。美国经济学者D·F·西蒙认为经济全球化是产业和市场一体化联合的趋势,反映的是产业结构在世界范围内的调整和升级,产业组织在世界范围内的竞争和垄断,高新技术产业在世界范围的崛起和各国产业政策的世界性影响。故而,经济全球化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产业全球化,其实质是以发达国家为主导,跨国公司为载体,国际直接投资为主要形式, 由广大发展中国家共同参与的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 利用跨国公司直接投资的过程,就是参与全球分工体系的过程,就是参与全球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沿海地区外向型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乡镇外向型经济的突飞猛进,给农业银行提供了机遇,当然也带来了挑战。纵观当今世界,出现了三大潮流。和平与发展的潮流;新的技术革命与产业结构调整、转移的潮流;改革与开放的潮流。这无疑有利于我们的和平建设和发展中兴。特别是随着新的技术革命,两方发达国家以及亚太地区的“四小龙”正在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转移,一  相似文献   

6.
蔡芳芳  单瑜 《时代金融》2008,(11):13-15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发达国家企业开始将服务转移到发展中国家,未来几年全球服务外包市场将以30%-40%的速度增长。全面承接国际服务外包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徐高 《金融博览》2021,(5):38-39
从滞胀到"新一新古典综合"就像大萧条引发了宏观经济学的凯恩斯革命一样,20世纪70年代菲利普斯曲线的消失,经济增长停滞与高通货膨胀并存的"滞胀"的出现,引发了宏观经济学的又一次革命—理性预期革命,这场革命开始的标志是1976年"卢卡斯批判"的问世。  相似文献   

8.
<正> 改革开放以来,深圳在引进外资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外资在深圳经济社会生活当中已有很大的比重和影响。分析外资在深圳经济结构调整中的影响和作用,研究如何利用外资促进深圳的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和升级,真正作到“积极、合理、有效”地利用外资是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的。 对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的理解 三次产业的划分,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随着科技革命的进程在世界主要发达国家进行的。为统一三次产业的划分  相似文献   

9.
《新理财》2010,(7)
二战后的日本为了追赶国际经济发展的步伐,先后进行了三次大的产业结构调整。而三次调整后最终形成的资源配置和产业结构使日本一跃成为世界经济强国。但是,20世纪90年代经济泡沫破灭后,日本经济一蹶不振。这其中既蕴含了深刻的国际背景,也不乏日本产业结构自身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王伟军 《新金融》2001,(6):34-36
21世纪,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一股不可阻挡的潮流,发达国家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虽处于有利地位,但并不是所有的发达国家都能享受到同等的利益,从自身所处的国际经济地位出发,日本深感到要在经济全球化中获得更多的利益,必须积极融入世界,加强同各国的双边经济合作,其主要举措之一就是要积极推进日元的国际化,例证之一是,进入90年代以后,日本政府就多次主动提议建立亚洲货币基金。  相似文献   

11.
一、相关研究及简单评析 产业结构调整是产业发展中的十分重要的问题.综观当今世界产业的发展,各国产业结构及产业布局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置身这样的国际产业发展背景,各国都施行了符合国情的产业结构调整政策,以期实现国家产业结构的优化与提升,尤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较为成功.为更好地研究与制定我国的产业政策,一方面必须研究国内产业结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另一方面要研究发达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经验和发展动向.  相似文献   

12.
制造业从诞生至今经过200多年的发展,先后经历了四次产业革命,由18世纪30年代的蒸汽革命,主要以蒸汽为动力,到19世纪30年代的电气革命,制造业与以电动机作母机为代表的电气相结合;20世纪中叶出现电子技术革命,以汽车为代表的制造业实现电子化(自动化);20世纪70年代开始高新技术革命,制造业和信息化密切结合.目前,纯机械产品已基本没有市场,信息化产品已成为当代社会的主导产品.我国制造业信息化建设是从863计划的实施开始的,20世纪90年代进入一个快速发展阶段.本文即对我国制造业的信息化做一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公司治理视角下的低碳金融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明 《中国金融》2012,(2):23-24
低碳经济是继第一次工业革命和信息革命以后在全球兴起的又一次经济变革,是后金融危机时代各国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一个重要支柱。低碳金融是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机制,国有银行作为我国金融体系的主力军,应该顺应国际国内  相似文献   

14.
编读     
《新理财》2011,(10):12
上期回顾五省的政府理财官均理性地强调,这只是财政职能的一次重构和回归。但,这的确是一场静悄悄的革命。静悄悄,是因为这一次的变革,无需"流血",看起来也不那么轰轰烈烈。  相似文献   

15.
一、知识经济的时代已经来临 作为世界经济领头羊的美国,经济发展出现了一种新的现象。到目前为止,美国经济已实现了连续7年的经济增长,而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则是近30年来最低的,这用传统的经济学无法解释,人们称之为“新经济”。 实际上,早在本世纪70年代,随着工业化在发达国家的完成,国际社会已开始探讨工业化以  相似文献   

16.
经济金融全球化下中国银行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特别是近10年来,随着国际贸易和资本流动规模的不断扩大,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世界各国经济金融联系的不断增强,经济金融全球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越来越成为一种世界性的潮流。  相似文献   

17.
<正>一、前言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金融市场的波动日益加剧;80年代以后,国际资本流动加剧,世界性金融风险和金融危机变得更加突出。90年代,随着国际金融市场的日趋规范、壮大,各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1988年《巴塞尔协议》的诞生,该协议通过对不同类型资产规定不同权数来量化风险,是对银行风险比较笼统的一种分析方法。因此引发了各银行对风险管理的研究。但是,这些传统方法很难准确定义和度量金融机构存在的金融  相似文献   

18.
从国际经验来看,各跨国公司均是通过多次并购重组和不断融资,迅速实现资产规模扩张和产业结构升级的。据学术界公认的划分方法,西方发达国家先后经历了五次并购浪潮,1898年至1903年出现的第一次并购浪潮以横向并购为主,结果催生了一大批传统的垄断公司,如美国钢铁公司、通用电器公司和杜邦化学公司等;20世纪20年代发生的第二次并购浪潮以纵向合并为主,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开始相互渗透,典型案例包括洛克菲勒公司控制美国花旗银行、摩根银行投资美国钢铁公司等;  相似文献   

19.
利率市场化与高利率关系的国际经验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萨奇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相当长一段时期中,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普遍采取了利率管制措施。70年代初起,利率管制的弊端在积累之中暴露得日益充分,利率市场化在80年代成为世界性潮流。伴随利率市场化,利...  相似文献   

20.
王岚 《甘肃金融》2001,(11):12-14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金融业务表外化、证券化、国际化成为世纪之交国际金融三大潮流.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银行利差收入逐步缩小,西方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把拓展表外业务和中间业务作为提高经营效益的重要举措.有关统计资料表明,1996-1998年,瑞士银行表外业务利润占总利润的60%-70%,德国银行1996年的表外业务利润占总利润的65%,日本商业银行20世纪90年代初表外业务以每年40%的速度递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