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双重垄断下的城市公用事业规制目标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修国英  于渤 《技术经济》2008,27(2):49-53
城市公用事业通常是自然垄断行业,在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它还具有较强的行政垄断性。我国对自然垄断与行政垄断并存的公用事业的规制改革与西方国家有所不同,应区别两种垄断的不同性质,有针对性地确定改革目标。本文阐述了我国城市公用事业的自然垄断特性,分析了其行政垄断的根源及表现,对双重垄断下的城市公用事业规制目标选择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网络型公用事业规制理论的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经济学中,网络型公用事业(一般指电信、电力、天然气、自来水、邮政、民航、铁路和公路等具有网络特征的公用事业)作为自然垄断的典型代表而备受关注。事实上,近年来有关自然垄断规制的研究也往往集中于网络型公用事业——这取决于实践和理论两方面的原因:实践中,随着技术的进步,网络型公用事业本身成为竞争与自然垄断并存的产业。  相似文献   

3.
本文讨论了技术与自然垄断市场结构和政府管制政策的关系以及新技术条件下政府对自然垄断型公用事业管制政策调整中的管制滞后现象,认为新技术条件下政府对自然垄断型公用事业的管制政策,应是基于产业拆分基础上的放松管制和激励性管制。本文最后讨论了政府对自然垄断型公用事业拆分和放松管制的4个阶段。  相似文献   

4.
杨婷婷 《经济师》2013,(12):80-81
随着经济与技术的发展,传统上属于自然垄断的公用企业,有的呈现出非自然垄断的特征。越来越多的公用企业垄断导致消费者权益严重受损以及相关行业的不健康发展。文章从公用事业垄断成因及法律规制现状谈起,分析探讨公用企业反垄断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5.
公用事业民营化与政府规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以H市Y区管道燃气民营化为个案,分析了我国公用事业民营化过程中政府规制的需要。通过分析表明,公用事业民营化并不意味着不需要政府规制,而是要根据公用事业的自然垄断特性,调整政府规制的范围和内容。并且,政府规制框架的确立应该尽可能先于公用事业民营化的实践。这对处于起步阶段的我国公用事业民营化将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6.
《经济研究》2018,(1):81-96
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当前理论探讨的热点。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决议已针对城市公用事业等自然垄断领域,提出了改革的纲领。但是,自然垄断领域应该如何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仍不明确。具体来说,混合所有制改革应优先在哪些公用事业领域推进,理由是什么,等等。本文使用1998—2008年全国规模以上的公用企业数据,剔除产品价格因素的影响,以成本函数分析方法测算不同的公用事业领域的自然垄断属性及其全要素生产率,并以基于自然实验的三重差分法,对自然垄断、混合所有制改革与企业生产效率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在统计意义上,混合所有制改革不能显著提升自然垄断环节的企业全要素生产率;(2)混合所有制改革不应该在全国和所有公用事业领域内"一窝蜂"地推进,不区分自然垄断与可竞争程度的改革存在政策效果的不确定性;(3)相对于自然垄断环节,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后竞争性环节的企业生产效率得到显著提升,体制改革的"政策红利"更大。因此,混合所有制改革应优先在竞争性环节开展。  相似文献   

7.
论用户垄断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考察了用户垄断存在的基础及其对市场绩效的影响。指出 ,虽然不能断言所有的用户垄断都一定会损害市场绩效 ,但由于厂商或某些政府部门挟持用户垄断势力 ,进入公用事业的上游产业 ,从而必须对排斥竞争的垄断行为作出政策限制。限制某些处于自然垄断或政府垄断地位的公用事业企业投资上游的制造业 ,是市场经济中政府反垄断的核心 ,是鼓励公平竞争的反垄断法的精髓。  相似文献   

8.
赵晓丽 《经济管理》2004,(21):71-73
本文分析了公用事业与自然垄断产业的关系、公用事业民营化以后政府管制的理论基础以及竞争与管制的关系,并研究了公用事业民营化后几个具体的管制问题。  相似文献   

9.
自然垄断行业管制的国际比较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一、对自然垄断的最新阐释 自然垄断是经济学中的一个传统概念。早期的自然垄断概念与资源的集中条件有关,主要是指由于资源条件的分布集中而无法竞争或不适宜竞争所形成的垄断。现代观点则认为,传统观点对自然垄断的认识不够全面,对自然垄断的恰当定义必须建立在成本弱增性(subadditivity)而不仅仅是规模经济的基础上。也就是说,即使规模经济不存在,或即使平均成本上升,但只要单一企业供应整个市场的成本小于多个企业分别生产的成本之和,由单个企业垄断市场的社会成本最小,该行业就仍然是自然垄断行业。  相似文献   

10.
城市公用事业一般是指城市供水、供气、供热、污水处理、垃圾处理以及公共交通等行业。从广义的角度讲,还包括城市基础设施、市政工程等。长期以来,我国城市公用事业与电力、电信、民航、铁路、邮政等行业一道,一直被列入垄断行业。这既因为其具有较高的自然垄断属性,更因为其存在着不必要的行政垄断。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城市公用事业市场化改革步伐不断加快,进入新世纪,全国许多城市更掀起了城市公用事业"民营化"和"放松管制"的热潮。这不  相似文献   

11.
与中国其他地区相比,辽宁自然垄断型国有企业改革整体上还处于相对滞后的状态.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大背景下,为从根本上促进自然垄断产业的长远发展,激励自然垄断型国有企业生产经营的积极性,减轻财政负担,满足社会对自然垄断产业尤其是公用事业长期的、稳步增长的需要,必须重视并加强对自然垄断型国有企业改革的研究.本文揭示出辽宁自然垄断型国有企业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和理论症结,旨在新的视角下,探寻推进辽宁自然垄断型国有企业进一步改革的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12.
城市公用事业具有自然垄断属性和公共产品性质,政府一般实行管制政策。但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掀起了公用事业市场化改革的浪潮,放松管制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公用事业自身的属性决定了单纯的放松管制是不全面的,在公用事业领域引入有效竞争的前提下,需要对公用事业进行管制创新与适当管制。  相似文献   

13.
自然垄断理论经历了从传统到当代的发展,尤其是20世纪70年代之后随着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和成本劣加性概念的逐步完善,自然垄断的经济学解释也在日趋成熟。近几年,国内学者则基于网络经济概念提出了自然垄断的创新理论。该文在总结自然垄断理论的传统演变和创新发展的基础上,指出了基于网络经济效益概念的创新理论存在的明显不足,同时提出了回归自然垄断传统思想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正城市公用事业是为城镇居民生产和生活提供必需的产品和服务的行业,主要包括城市供水、污水和垃圾处理、管道燃气、公共交通等行业。传统经济理论认为,城市公用事业是典型的市场失灵领域,市场竞争难以发挥作用,并主张在一定地域内由一家或少数几家国有企业垄断经营。但在传统管理体制下,国有企业垄断经营普遍存在竞争活力不足、经营效率和服务质量较低、融资渠道单一等问题。城市公用事业部分领域具有可经营性,这些领域能够获得相对稳定的利润,这意味着可以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可经营性的城市公用事业领域。通常,民营企业在  相似文献   

15.
陈岩 《当代经济》2010,(5):44-45
市政公用事业总体上带有自然垄断性质,在一般情况下其均衡供给会小于社会最优水平,从而获得超额利润。本文介绍了市政公用事业公私合作制的概念,分析了市政公用事业民营化的必要性、可行性及其主要运营模式,并就我国在市政公用事业领域取得的进展和建立的法律体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美英对公用事业的管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要地介绍了美国和英国对公用事业实行管制的由来、做法和经验。作者指出.由于生用事业的自然垄断性质及其与公共福利密切相关的缘故,使得美英两国在公用事业各部门建立了管制体系。实践表明,管制既有利于保障公众福利,又有利于改善公用事业的经营管理。他们的经验可为中国改革公用事业的管理体制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针对基础设施产业民营化进展缓慢的现状,本文提出了促进基础设施产业民营化的政府规制体系改革建议:加强规制机构的独立性,防止规制机构对国有企业的偏袒,为民营企业提供公平的规制环境;放松基础设施产业中非自然垄断环节的进入规制,并实施有利于民间资本进入的过渡性的不对称规制;改革市政公用事业和公共产品领域的规制体系;为非自然垄断环节的民营企业正常运营提供保障,加强自然垄断环节与非自然垄断环节之间的接入规制。  相似文献   

18.
通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竞争性领域融资制度的改革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展。而对于以自然垄断产业为主的基础设施领域的融资制度改革却相对滞后。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应“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入的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及其他行业和领域”。主要对通过股票和企业债券市场为自然垄断产业融资问题的分析,说明自然垄断融资制度改革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我国公用事业的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稳步推进民营化改革。公用事业民营化 改革的主要目的应是引入非国有经济成分以加 强公用事业部门,尤其是非自然垄断环节或部门 的竞争,而不是以非国有经济成分来取代国有资 本。同时,公用事业的民营化改革是一个渐进过 程。即在公用事业产业逐渐增加民营经济的比 重,扩大民营企业的经营范围,相应减少国有经 济的比重,缩小国有企业的经营范围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供水、供热、绿化、垃圾处理等公用事业原属国家垄断性行业,被称为“计划经济的最后堡垒”。随着政策逐渐放开,各路资本纷纷进入公用事业领域,这不仅提高了公共服务效率,还减轻了政府财政负担。但与一般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普通诉求相比,公用事业民营化的浪潮负载着更多的社会责任、其自然垄断属性也决定了市场竞争制度的部分失灵。因而,如何在确保企业盈利的同时通过建立完善的监管体系使社会经济效益最大化,便成了公用事业民营化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