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自治区党委结合我区实际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牧区的具体要求中,提出关键是提高农牧民素质,转变生产生活方式。可以说,这一条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牧区的最根本路径,同时是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容。一、人的素质、生产生活方式与现代化的关系人的全面发展就是要全面提高人的素质。人  相似文献   

2.
加强西藏社会主义新农牧区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牧区,不仅关系到农牧业的发展和农牧民的富裕,还关系到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新农牧区建设是涉及农牧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的综合性工程,是积极推进改革开放、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要求。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牧区建设过程中,大力加强农牧区新文化建设,努力培养推进新农牧  相似文献   

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提高农民素质是关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一五”规划《建议》用“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0个字描绘一幅新农村的美好蓝图。然而结合目前我市的“三农”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存在着诸多不利因素。既有“农业”问题,又有“农村”问题,关键则是“农民”问题。解决好农民问题,其它问题不能说迎刃而解,也相应地会一帆风顺起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倡导的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我市农民的情况与此要求相比,差距还很大。主要表现在:  相似文献   

4.
农牧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牧区的主要力量,农牧民的素质能不能得到全面提高,认识统不统一,积极性、主动性能不能得到充分发挥,可以说是社会主义新农牧区建设的关键所在。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牧区,必须全面提高农牧民素质,充分发挥农牧民群众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5.
西藏基础教育事业要发展,首要的是加强和提高农牧区中小学教师的素质教育,构建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少数民族中小学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6.
制度建设是提高国有企业素质的关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这是党中央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部署。完成好这一重大历史任务,对我国未来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产生深远的意义。根据党中央的部署,我市已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牧区作为今后  相似文献   

8.
西藏农牧区经济发展中,要充分发挥农牧民主体地位.当前在西藏农牧区经济发展中存在农牧民主体地位的缺失等一些问题,应通过农牧区经济发展来认识农牧民在农牧区经济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和发挥的主体作用,牢固的确立农牧民在西藏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促进西藏农牧区经济快速、稳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五十多年来,西藏之所以能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各项事业之所以能够取得伟大成就,关键在于西藏有一大批久经考验、艰苦奋斗、与各族群众血肉相联的优秀领导干部,有坚强有力的各级领导班子,有遍布城乡、植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在西藏农牧区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牧区全部工作的基础,是全面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科学发展观,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前沿阵地。  相似文献   

11.
孙阿凡 《发展》2007,(4):32-3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是农民,因为农民既是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参与者,又是新农村建设成果的受益主体.  相似文献   

12.
农民是农村的主体,要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必须要有千千万万“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同时具有健康体质的新型农民。[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人是生产力最活跃的因素,只有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其积极性,才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同样,企业的财务管理,只有不断提高广大财务人员的素质,调动其积极性,才能使财务工作走上科学化、合理化、现代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14.
目前,西藏经济发展,社会局势稳定,政通人和,是社会发展最好时期之一。这与西藏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不断加强西藏农牧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分不开。为了巩固和发展大好形势,西藏农牧区基层党组织建设必须走在时代前列,西藏农牧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必须要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5.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到党和国家全局的根本问题。要实现农村的稳定、巩固和发展,关键要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切实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农牧区基层党组织不是生产组织和行政组织,也不是一般的政治组织和群众组织,而是党在农牧区全部工作的基础,是党团结带领农牧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斗堡垒,加强和改进农牧区基层党组织建设,事关“三个代  相似文献   

16.
由于受传统的管理体制和习惯思维模式的影响,加之农牧区一些深层次矛盾的积垢,西藏农牧区政治建设存在多方面的挑战,必须从农牧民全面小康建设、维护农牧区长治久安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极端重要性,采取多种措施,切实推进西藏农牧区政治建设.  相似文献   

17.
改变农民意识是提高农民素质的关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平 《辽宁经济》2005,(5):26-27
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我们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政府已将“三农”问题提到重中之重的位置。农民是农村、农业之本,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是提高农民的素质,而提高农民素质的关键是改变农民旧的意识观念,以现代的意识观念引导农民的思想、行动,使其意识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8.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而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力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是要提高农民素质。文章首先阐述了新农村建设中提高农民素质的基本内涵,进而分析提高农民素质与新农村建设的紧密关系,最后提出了新农村建设中提高农民素质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在于提高农民素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军 《辽宁经济》2006,(12):11-12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并将“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战略举措,摆上了突出位置,为我们做好当前和今后的农村工作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和特殊关怀下,在全国人民的无私支援下,全区各族人民团结奋斗,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第三、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各项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13年来,我区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健康发展.全区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4%,比全国平均9.3%的增长幅度高出1.1个百分点,国民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我们完全可以自豪地说,这13年是西藏历史上经济社会发展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最快的时期,也是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得到全面贯彻,社会局势由乱到治、日益稳定的时间最长的时期.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我区而言,关键在农牧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