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一、基本每股收益的计算基本每股收益计算公式如下:基本每股收益=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当期净利润÷发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发行在外普通股加权平均数=期初发行在外普通股股数+当期新发行的普通股股数×已发行时间÷报告期时间-当期回购普通股股数×已回购时间÷报告期时间。其中,作为权数的已发行时间、  相似文献   

2.
一、发行在外普通股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根据本准则第五条规定,计算发行在外普通股加权平均数,作为权数的已发行时间、报告期时间和已回购时间通常按天数计算;在不影响计算结果合理性的前提下,也可以采用简化的计算方法,如按月数计算。二、稀释每股收益的计算根据本准则第七条规定,企业存在稀释性潜在普通股的,应当计算稀释每股收益。潜在普通股主要包括:可转换公司债券、认股权证和股份期权等。  相似文献   

3.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复杂股权结构的公司除要计算和列报基本每股收益外,还应根据稀释性潜在普通股的影响计算和列报稀释每股收益。稀释每股收益的计算公式如下:①可转换公司债券:稀释每股收益=(期初净利润+假设转换所增加的净利润)÷(期初发行在外普通股加权平均数+假设转换所增加的普通股股数)。②认股权证、股份期权:稀释每股收益=期初净利润÷(期初发行在外普通股加权平均数+增加的发行在外的普通股股数-按照平均市场价格发行的普通股股数)。  相似文献   

4.
李刚 《财会月刊》2007,(6):21-22
一、基本每股收益的计算 基本每股收益的计算公式如下:基本每股收益=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当期净利润÷当期发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计算基本每股收益时,分子的“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当期净利润”应为可供投资者分配的当期净利润扣除当期应付优先股股利后的数额(若为净亏损,则计算指标为负数;对于合并会计报表,还应该考虑少数股东权益的因素)。  相似文献   

5.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复杂股权结构的公司除要计算和列报基本每股收益外,还应根据稀释性潜在普通股的影响计算和列报稀释每股收益。稀释每股收益的计算公式如下:①可转换公司债券:稀释每股收益=(期初净利润 假设转换所增加的净利润)÷(期初发行在外普通股加权平均数 假设  相似文献   

6.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每股收益的计算方法及其列报,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制定本准则。第二条本准则适用于普通股或潜在普通股已公开交易的企业,以及正处于公开发行普通股或潜在普通股过程中的企业。潜在普通股,是指赋予其持有者在报告期或以后期间享有取得普通股权利的一种金融工具或其他合同,包括可转换公司债券、认股权证、股票期权等。第三条合并财务报表中,企业应当以合并财务报表为基础计算和列报每股收益。第二章基本每股收益第四条企业应当按照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当期净利润,除以发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计算基…  相似文献   

7.
谈每股收益的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基本每股收益的计算基本每股收益的计算公式如下:基本每股收益=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当期净利润÷当期发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计算基本每股收益时,分子的“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当期净利润”应为可供投资者分配的当期净利润扣除当期应付优  相似文献   

8.
张涛 《财会月刊》2007,(10):73-73
对于可转换公司债券,新会计准则规定,计算稀释每股收益时,以基本每股收益为基础,分子的调整项目为可转换公司债券当前已确认为费用的利息等的税后影响额;分母的调整项目为假定可转换公司债券当期期初(或发行日)转换为普通股股数的加权平均数。对于上述计算方法,笔者认为,由于可转换公司债券的利率低于公司同期普通债券的利率,并且差距较大,对于购买者来说,相当于牺牲了资金的部分时间价值来换取在未来以较低价格买入股票的权利,其实质和购买认股权证、股份期权相同。  相似文献   

9.
一、每股收益的分析及完善 每股收益是企业净收益与发行在外的普通股股数的比率。它是评价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基本指标之一。其计算公式为:每股收益=净收益/发行在外的普通股股数。 (一)简单资本结构每股收益 在简单资本结构下,每股收益的计算公为:每股收益=(净利润-优先股股利)/发行在外的普通股加权平均股数。这一指标用于衡量某一会计期内平均每股普通股票获得的净收益额,每股收益越高,股票的质量越高。对于优  相似文献   

10.
《财务管理》课程以股份制公司为背景,阐述了现代企业理财的基本思路和基本方法,考生在学习过程中作对基本的概念着重理解外,还应掌握各种计算方法的内在联系。如:第二章货币时间价值的计算方法是第三、四、五、六章计算的基础;第三章债券发行价格、股票发行价格的计算方法和第六投资中债券内在价值、股票发行价格的计算方法和第六章投资中债券内在价值、股票内在价值的计算方法是同一问题的两个不同方面;同样,第四章计算优先股、普通股个别成本的方法和第六章计算优先股、普通股收益率的计算也是同一问题的两个不同方面。计算的方法是相似的。  相似文献   

11.
企业对外发行不同潜在普通股的,如果单独考察其中某一潜在普通股,可能发现其具有稀释作用,但如果和其他潜在普通股一并考察,则可能发现其具有反稀释作用。为了反映潜在普通股最大的稀释作用,会计准则规定,应当将各项潜在普通股按照稀释程度从大到小的顺序计入稀释每股收益,直至稀释每股收益达到最小值。稀释程度根据不同潜在普通股转换的增量股的每股收益(即假定稀释性潜在普通股转换为普通股时,将增加的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当期净利润除以增加的普通股加权平均数所确定的金额)大小进行衡量。  相似文献   

12.
一、对可转换公司债券稀释每股收益计算的质疑对于《企业会计准则第34号——每股收益》(CAS 34)中关于可转换公司债券稀释每股收益的计算,部分学者提出了质疑。张涛在《财会月刊》2007年第10期上发表的《可转换公司债券稀释每股收益的计算》(简称“张文”)中认为,由于可转换公司债券的利率低于公司同期普通债券的利率并且差距较大,对于购买者来说,相当于牺牲了资金的部分时间价值来换取在未来以较低价格买入股票的权利,其实质和购买认股权证、股份期权相同,因此,潜在的稀释性可转换公司债券分母的调整应采用和认股权证、股份期权相同的处理方式,即比较行使可转换公司债券将发行的普通股与按照市场平均价格发行的普通股股数,差额部分相当于无对价发行的普通股作为发行在外普通股股数的净增加额。  相似文献   

13.
论上市公司每股收益披露中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每股收益是上市公司必须对外披露的重要指标之一 ,证监会在《公开发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的内容与格式准则第二号 ,年度报告的内容与格式》中对每股收益作出了以下规定 :(1)每股收益=净利润 /年度末普通股份总数。(2)已发行普通股以外的其他种类的股票(如优先股等)的公司 ,应按国际惯例计算以上指标。该规定对每股收益的计算采用年末普通股数 ,未考虑年内普通股数的增减变动情况 ,显然不合理。按照国际惯例 ,只发行有普通股 ,每股收益的计算采用的是全年加权平均普通股股数。我国上市公司在其年度报告中 ,一般同时披露两种每股收益 :…  相似文献   

14.
每股收益是上市公司重要的财务指标之一可衡量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它也是股东评价公司业绩的基本标准,反映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利润情况.由于我国目前大多数上市公司股权结构比较简单,证监会未对复杂结构下每股收益计算做出具体规定.简单股权结构下每股收益的基本计算公式:每股收益=归属普通股股东的利润/已发行的普通股股份数额.  相似文献   

15.
每股收益旨在反映普通股的获利水平,是衡量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最常用的财务分析指标.就我国现行情况来说,上市公司的权益性工具除了发行在外的普通股以外,还存在可转换公司债券、认购权和认沽权、部分企业实施的对高层管理人员或职工的股权期权等潜在普通股.  相似文献   

16.
金婧  张伟 《财会月刊》2010,(5):27-28
《企业会计准则第34号——每股收益》规定,要求具有复杂股权结构的公司除要披露基本每股收益外,还应当根据稀释性潜在普通股的影响计算和列报稀释每股收益。在判断各潜在普通股的稀释性时,现行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惯例采用的方法基本一致。对于可转换公司债券,采用假设转换法,即假设可转换公司债券在当期期初(或发行日)就已转换成普通股,  相似文献   

17.
平均数是社会经济科学中广泛应用的一种综合指标。它表明同类社会经济现象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所达到的一般水平。其中算述平均数是最常用的一种平均数,包括简单算术平均数和加权算术平均数,它们是经济研究中比较常用的方法,是因为它们的计算方法是与许多社会经济现象中的个  相似文献   

18.
综合指数和平均数指数是当代统计指数理论体系中的两种主要形式,其编制指数的综合形式和平均形式构成计算总指数的两大体系。综合指数包括简单综合指数和加权综合指数,平均数指数包括简单平均数指数和加权平均数指数。它们在指数的产生、编制、计算和分析中有着自己特有的计算和分析运用的特点。[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正"企业发行多项潜在普通股时,各项潜在普通股的增量股每股收益越小,稀释程度越高"是被会计学界广泛接受的观点。对此,也有学者认为这一观点值得推敲,但是并没有分析多项潜在普通股排序的根本原因,给出可行的排序方法和计算稀释每股收益的步骤。本文拟对此作一探究。一、多项潜在普通股的排序  相似文献   

20.
《企业会计准则———借款费用》所规范的借款费用有四类:利息、折溢价摊销、辅助费用和汇兑差额。其中,利息和折溢价摊销构成了借款费用的主体。并且,其应予资本化的金额均与固定资产支出相挂钩,即在计算每一会计期间的资本化金额时,先要计算“累计支出加权平均数”。因此,“累计支出加权平均数”的计算就成为《企业会计准则———借款费用》的核心问题之一。然而,现行准则表述笼统,缺乏内在的逻辑性,给会计人员学习造成了障碍。本文拟在该准则的基础上简要归纳“累计支出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以方便会计人员理解和掌握该准则。一、两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