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农村社会管理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要保障.而村民自治是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项重要基础工程,也是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村治理方式发生变革的政治保障.村民自治进程的关键是培育农民依法参与的能力.应从完善农村社区自治组织建设、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推进村务和财务公开、发展农村新型网络关系等方面为培育农民参与能力提供平台、动力和动员模式.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需要公民参与、社会协同。目前,社区治理中存在公民参与意愿与动力不足、搭便车思想、参与途径单一、信息不通畅、权力缺乏制度保障等问题,应当通过创造良好的公众参与环境,建立、培育社团组织,拓展参与渠道,完善信息公开制度,提供制度保障等路径来促进和保障公民参与社区治理,从而进一步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  相似文献   

3.
村民自治是我国农民创造的新型农村基层治理制度,它提供了一条解决农村基层社会难点热点问题的有效途径,拓展了农民利益诉求的政治渠道,减少了农民非制度化参与的冲突,促进了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缓解农村社会矛盾,有力促进了农村的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4.
新农村建设的政治路径:完善乡村治理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建东  彭舸 《理论观察》2007,(5):135-136
实现新农村建设的宏大目标,需要构建相应的乡村治理机制。这一机制主要体现在三方面:培育和强化农民公民意识和主体意识,调动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着重建设服务型政府,以农民需求为主导提供公共产品,建立政府引导机制;以程序民主促进实体民主,推进村民自治机制。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乡村社会及其经济结构的变迁,乡村治理结构也相应发生了重大变化,诸如农民协会等各类农民组织不断发展。农民协会作为农民利益的代言人、公共治理的参与人、公共产品的供给人,是乡村公民社会壮大的结果,而其存在也推动了现代农业的发展,促进了乡村治理中治理主体多元化的实现。  相似文献   

6.
农村文化建设可视为一种文化传播活动,关注的是农村社区中意义的共享和认同的培养,对它的理解不能脱离乡村治理的历史脉络和现实语境。乡村治理中的压力型体制未能有效调动农村文化传播代理人(乡村干部)的主动性,也忽视了农民的参与作用。同时,农村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诸多传播的断裂,从而难以在村庄内部有效构建公共文化行动的基础。因此,农村文化建设应以农民的参与和认同为路径,通过“传播自觉”实现乡村的文化治理。  相似文献   

7.
沈俊美 《特区经济》2023,(12):109-112
社会治理过程中的公民参与存在参与主体结构不均衡、参与内容单一、参与渠道不畅通、社区服务资源不足、参与效果不明显等问题,主要原因是公民参与意识薄弱、社会信任水平不高、政府向基层社会赋权不足、公民参与制度不完善,要通过建立公民社会场域、构建多元共治的社会治理体系、建设社区共同体、培育社会组织自我治理能力、发展网格化治理的公共服务功能、提升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等路径,实现社会治理过程中公民的有效参与。  相似文献   

8.
当前中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公民主体在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于城乡二元格局仍然存在,在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农村地区都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而农民公民意识的高低则直接关系基层民主的价值体现和发展空间.为全面促进城乡一体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现代化建设,培养农民公民意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从农村公民意识缺失的表现和培养路径进行探讨,以期为农村现代化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9.
沈苏莉 《特区经济》2014,(5):156-158
在传统的农村垃圾"碎片化治理"的模式下,本文认为实现农村的良性发展,除了权力主体积极参与的动力因素外,还要有高效有序、协同互动的运行机制。实际上,各类利益组织也在以积极的参与姿态营造着农村的现在和未来。本文在协同治理的视阈中,探讨农村垃圾协同治理的可能性以及试图构建以农民需求为导向、政府为主导、市场运作为基础、多中心治理主体(政府、企业、农民、农民自组织、媒体等)互动合作的农村垃圾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0.
村民自治作为我国农村基层民主的主要形式,是村民自我治理的方式和组织以及规范的总和。其不仅扩大了农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权利,推进了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促进了农村经济的稳定发展,而且还有效地维护了农村地区社会的稳定。同时,发展中的村民自治需要理顺关系、完善制度、提高参与意识,真正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  相似文献   

11.
唐华清  袁艳平 《改革与战略》2011,27(12):103-107
农民组织化作为繁荣我国农村经济的一条有效途径,虽然在其发展历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不能忽视当前组织化程度仍然较低的客观事实。近年来,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农村的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致使各种新旧矛盾日益凸显,对农民组织化发展的要求也显得更为紧迫。组织化的研究,必然离不开农村最现实的各种具体情况。为此,文章结合农村空心化这个最大的现实背景,探讨它对组织化发展进程所带来的各种阻碍,并最终落脚于在空心化的背景下如何加快组织化发展这个重点问题的研究之上。这有利于避免组织化的盲目发展,提高农民参与市场经济的谈判力度,解决当前制约农村发展的部分问题,也促进国内经济结构的转变。  相似文献   

12.
公民参与被看作是改善政府治理效果和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的新举措.虽然参与式民主在很长的时间里都不是民主理论研究的主要领域,但随着“后现代”社会的来临,政府治理更加强调对话与服务,而不是单纯的回应和管理,以通往“后现代”公共行政.公共行政话语理论是“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将公共行政理论看作是一种“语言”,强调“想象”和“直觉”的重要性,为公民参与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新的研究路径.因此,在“后现代”公共行政话语下对公民参与问题进行研究,有助于我们更深入了解公民参与的内涵和实现方式,从而走向民主化的公民参与.  相似文献   

13.
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是解决农村消费需求不足的关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海清 《乡镇经济》2008,24(6):71-74
我国农村消费需求不足与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滞后有密切关系。健全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可以促进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为增加农民收入创造根本条件;可以加大对农村居民的转移性支出,增强农民的消费能力;可以推动农村城镇化发展和劳动办转移,为增加农民收入开辟途径;可以促使农民加大人力资本投资,为农民创收提供条件;可以改变农民对未来的收入和支出预期,增强消费信心。必须大力推进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为解决农村消费需求不足、扩大内需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4.
汪园英 《特区经济》2021,(1):115-118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基础和基层治理的主要内容。农村党组织是中国共产党在农村工作的基础,其战斗堡垒作用的发挥直接关系到基层民主政治的实现、农村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推进和我党执政基础是否扎实。当前中国进入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乡村治理面对的不稳定因素和风险不断增大,给传统社会治理模式带来了巨大挑战。新时期探讨农村基层党组织有效参与乡村治理切实推进乡村振兴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村级公益事业投资中的政府角色与农民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村级公益事业建设滞后,已成为制约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因素。理论上村级公益事业作为准公共产品,政府和农民应共担投资责任,但实践中政府在这一领域责任长期缺失,农民自我供给也陷入了囚徒困境,应从政策层面上确立政府在村级公益事业投资的责任,通过实行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重构政府与农民在村级公益事业投资中的关系,建立起政府引导、农民主导的新型投入机制。  相似文献   

16.
新农村建设中的人居环境及其应对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新农村建设的应有之义。提升农村人居环境需要建立农村环境监管体系、完善多方参与的合作机制以及培养有环境意识的新型农民。本文在分析农村人居环境现状、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应对建议。  相似文献   

17.
张玉利  冯潇 《南方经济》2019,38(7):72-82
改革开放40年中国经济与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创业功不可没。乡村振兴、共享经济、社会创业、三农变化、城乡互动等众多因素共同推动涉农创业,围绕农业、农村、农民的创业活动日趋活跃。但是,不能用工业化发展的逻辑振兴乡村,三农创业也不会是城市创业的自然延伸。挖掘三农创业实践中的学术问题,大力开展三农创业研究,不仅有助于为乡村振兴、精准扶贫、三农发展等政策建设建言献策,也有助于丰富和推动国内的创业研究。基于三农创业所展现出的活跃性和独特性,作者指出机会在未被充分利用的三农独特资源中孕育,资源、创业者等基本创业要素也正不断向三农集聚,呼吁学术界重视三农创业的研究工作。进一步地,文章从三农资源、企业家精神等角度切入,初步探讨了三农创业领域中可能具有学术价值的研究议题。最后,文章从三农创业实践出发,对三农创业的研究视野、研究情境、研究范围、研究层次和研究方法等应注意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中国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应坚持人本主义理念,以促进每个人全面自由发展机会的平等性和能力的提高为目标。现存的城乡公共服务失衡、生产要素自由流动不畅和农民权益保障不足等问题,体现了城乡居民生存和发展条件的巨大差距,削弱了农民参与现代化建设和共享发展成果的均等性,限制了农民发展的张力。文章认为,以人为本的城乡一体化建设应通过完善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体系,增强新型城镇化与现代农业、新农村建设协调力,深化土地制度改革等途径,确立城乡居民在社会发展中的共同主体地位,提高城乡居民全面发展水平和促进农民共享城市化发展成果。  相似文献   

19.
王满四  高颖超 《改革与战略》2014,(5):126-129,136
鼓励和推动农民创业,已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新途径。当前的农民创业工作无论是主观方面还是客观方面都面临很多问题,如农民心理素质较低、创业知识和技能缺乏、家庭因素的影响、身份限制、融资困难,以及农村基础设施不完善、政策支持力度不强、治安环境不佳,等等。当地政府要提供相应的创业政策,建立农民创业资本筹集体系,营造农民创业氛围,加强农民创业者创业技能培训,改善农民创业的环境。  相似文献   

20.
彭玮 《改革与战略》2014,(11):55-58
建立与完善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的覆盖农民生产生活各领域、综合配套、便捷高效的新型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是跳出当前"三农"工作窘境,促进农业繁荣、农村发展、农民增收,并逐步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大突破口。湖北省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发展面临诸多现实困境:多元主体无序共生导致政府和市场双重失灵;服务总体水平低下导致供需矛盾突出;服务主体发育缓慢导致市场化程度偏低。应明晰多元化服务主体的功能定位,拓展多层次的社会化服务内容,搭建综合性的社会化服务平台,创新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