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双峰式”花岗岩是岩浆热液型金矿床的成矿母岩。金矿床的分布严格受高峰值花岗岩的控制,距高峰值岩体最大距离不超过5km。岩石化学及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双峰式”花岗岩为岩浆型花岗岩,是同源同期不同阶段形成的一对花岗岩体,含金量明显呈现两个峰值,即早期为低峰值花岗岩,晚期为高峰值花岗岩,其时代为燕山期。“双峰式”花岗岩是找岩浆热液型金矿床的重要岩浆岩标志。  相似文献   

2.
在东秦岭华北板块南缘祁雨沟金矿床中发现罕见的两颗粗粒自然金{110}自形晶体,产出于矿床晚期蚀变矿化阶段,出现在晶洞中,均可见10个发育完好的晶面。晶体是在溶解主成矿期自然金基础上的再生产物,是在中偏碱性热液溶解了已结晶的金,在天水加入后的酸性条件下,于方解石开始结晶后结晶生长的。共生矿物除石英、方解石等,并有多种Bi-硫盐和Bi,碲化物。在一定量碲的存在下,铋起着完好粗粒自然金成长的“催化剂”的作用。{110}自形晶金出现在富矿地段,系局部现象,也是指导矿床勘查及矿山开采的重要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3.
“祁雨沟式”金矿矿床矿物学和成因矿物学特征邵克忠李胜荣栾文楼河南嵩县西北部祁雨沟地区“以爆发角砾岩型为主的多型一体金矿床”——“祁雨沟式”金矿床,发现并鉴定存在有数量少而种数众多的 Bi—硫盐矿物—针硫铋铅矿、斜方辉铅铋矿、辉铅铋矿、硫铋铅矿、硫铋铜矿和辉碲铋矿,以及 Bi—碲化物——楚碲铋矿、硫碲铋矿,尚有二未定名的铋硫盐矿物。这些含铋矿物的产出,为确立铋型或碲铋  相似文献   

4.
祁雨沟金矿床赋存于燕山晚期的隐蔽爆发坍塌角砾岩体中。主要蚀变类型有:硅化—石英化、正长石化、黑云母化、绿帘石化、绿泥石化、绿钙(钠)闪石化、方解石化、绢云母化。矿床具有明显的蚀变分带性,垂向上更明显,自上而下可分为:青盘岩化带→石英黑云母化带→石英正长石化带→石英正长石绿钙(钠)闪石化带。水平方向亦具分带性,不同标高发育程度不同,在583米标高(J_2),自中心向外可分为:石英正长石化带→石英黑云母化带→青盘岩化带。依据蚀变矿物的交代、穿切关系及其与成矿作用的内在联系可把蚀变作用的发生过程划分为:前锋成矿期蚀变,主成矿期蚀变,矿化晚期蚀变。主成矿期蚀变以硅化、正长石化强烈发育为特征。正长石化与金矿化关系密切,金矿体主要赋存在石英正长石化带及其与石英黑云母化带的交接部位。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瑶沟地区断裂构造的研究,定量地分析了成矿期构造应力场方向,结合区域上金矿床资料,确认该地区石英脉型金矿、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以及萤石矿脉的形成及分布,是断裂构造多期活动的基础上,岩浆期后成矿热液分带性的结果。并建立了该地区金矿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6.
小秦岭石英脉型金矿主要产在华山、文峪等中生代花岗岩基南侧的太古宙荡泽河群绿岩带和早元古代滴沟群孔达岩系中。矿床地质特征和矿物包裹体及氢氦同位素研究证明矿床形成经历了Ⅰ期251~338℃变质热液矿化、Ⅱ期209~336℃变质热液—大气降水热液混合矿化和Ⅲ期155~178℃大气降水热液矿化。成矿元素富集特点及理论研究证明矿化主要发生在Ⅱ期,Ⅲ期贡献甚微。S、C、Pb同位素指示战矿物质来源复杂,并在成矿时高度均一化。综合讨论揭示出矿床形成于中生代华南与华北古大陆板块碰撞造山过程的陆内俯冲作用,可按碰撞造山成岩成矿模式指导进一步的找矿和研究。  相似文献   

7.
河南嵩县祁雨沟金矿床矿石矿物中,除黄铁矿、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辉钼矿等硫化物和自然金外,以出现数量少而种类多的 Bi—硫盐、Bi—碲化物矿物为特征。本文论述了这类含 Bi 矿物的矿物学及产状特点,与国内外类似矿床进行了对此探讨。研究认为:Bi—硫盐可作为成矿物质来源于岩浆热液的佐证,并同 Bi—碲化物构成该处爆发角砾岩型金矿床的标型矿物组合,是确立本区金矿床 Bi 型或Te—Bi 型地球化学类型的标志。这类矿物发育在成矿过程的主成矿期,尤其是在晚期成矿阶段,并主要产在金矿化富集地段,因而是找矿、探矿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8.
本文综述了与前寒武纪绿岩相有关的在地壳演化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以含金硫化物石英脉为代表的金矿床。根据地壳演化和成矿作用的特点,该类矿床可分为:①硅铁建造中层状金矿床;②“绿岩带”中变生热液脉状金矿床;③混合岩中混生热液脉状金矿床;④花岗质岩石中重溶岩浆热液脉状金矿床等四类。结合地壳演化史提出“直线式”地壳演化与成矿作用模式.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黄铁矿、方锡矿、闪锌矿、自然金、黝铜矿及石英的标型特征的研究,认为下营坊金多金属矿床具有次火山热液(斑岩型)矿床的产出特征、属中低温热液型。石英的热发光曲线具两个高峰值,黄铁矿富硫贫铁及与Au呈正相关性,指示成矿流体fs2大,有利于Au迁移富集,可形成大型矿床。黄铁矿晶体形态分布规律及P型黄铁矿的α值等值线图与上金下铜的化探异常相吻合,指示深部具有找铜的前景,按黄铁矿晶形对称分带规律指示,0线以东的石英砂岩及斜长角闪片麻岩中仍有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流体包裹体的类型、时空分布、成矿温度、化学成分及成矿物理化学条件等研究认为:①石英包裹体中含有大量石盐和金属硫化物子晶,表现成矿流体具沸腾矿液特征;②角砾岩体内由上向下温度变化不大,但盐度增加,包裹体内子晶矿物类型依次为石盐→石盐+黄铁矿+正长石→石盐+辉钼矿+黄铁矿,与矿化蚀变分带基本一致;③成矿温度高于一般热液金矿床;④Au 以[AuCl]~-和[AuS]~-形式迁移,并在降温减压、稀释作用和溶液由弱酸向弱碱转化的还原条件下沉淀成矿。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 LS 金矿床的成矿地质条件,论述了矿床的矿化特征及其与构造、蚀变分带的关系,着重对载金黄铁矿和自然金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矿物学研究和成因探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该金矿床属于与玲珑花岗岩有关的中—低温热液金矿床的成因观点,并总结了找矿标志,这对区内成矿预测和进一步找矿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白乃庙铜金矿田经历了复杂的多期次成矿作用,通过对白乃庙铜(钼金)矿床南北矿带及赋存在不同构造中的金矿床(点)的详细观察分析和对比研究,阐述了铜矿的形成经历了早期变质热液-岩浆热液-晚期变质热液等的多期成矿作用叠加,南北矿带叠加强度不一致,铸成了两矿带地质特征上的差异;不同构造中的金矿脉是不同期成矿作用的产物。赋存于白乃庙主干及其派生断裂或裂隙中的石英脉是燕山期大气降水热液作用所致,而韧性剪切带、片理化带及其附近构造中的石英脉则是海西期末的变质热液(其中混有一定量的岩浆水)矿化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前言     
《祁雨沟地区爆发角砾岩型金矿成矿地质条件及找矿方向研究》系地质矿产部“七五”重点攻关项目《秦巴地区重大基础地质问题和主要矿产成矿规律研究》的ⅥA—4课题,由河北地质学院具体负责,河南省地质矿产局第一地质调查队参加。本课题的研究任务及主攻方向是:“调查研究工作区内爆发角砾岩及其含矿性,深入研究爆发角砾岩型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地质条件,总结该类型矿床的分布规律,探索并恰当评价工作区内矿床的成矿远景,为进一步扩大找矿指出方向”。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地质学角度,通过对碴瓦莫拉矿床矿石和岩石原生构造,次生构造以及热液物质与矿化关系等大量野外观察资料的研究,为“同生沉积说”提供了地质依据。作者认为,产于千枚岩、石英岩及砾岩中的石英(长石)脉没有矿化痕迹,是对“矿质源子矿区北部花岗岩浆”观点的有力否定,而认为“所有成矿物质来源于白云岩本身”是合理的。本文还提出了影响矿体定位的三个因素,即沉积作用;构造变形和热液作用,强调了区域第二期褶皱作用在诸因素中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5.
海沟矿床是一个大型金矿床。含金石英脉分布于燕山期二长花岗岩体中,金属矿物的研究表明,矿物以自然金、硫化物(黄铁矿、方铅矿、黄铜矿)为主,伴有少量铀矿物(晶质铀矿、沥青铀矿)及碲化物(碲铅矿、碲金矿)。主要的矿物组合为自然金—石英、自然金—硫化物、石英—方解石,它们分别代表不同成矿阶段,金的最大富集发生于自然金一硫化物阶段,金属矿物的某些特征为矿床成因提供了重要信息,它表明矿床成因上不仅与燕山朔岩浆活动有关,而且也与构造—变质期形成的矿源层有关。  相似文献   

16.
在世界上太古宙陆核地体共有三类,其中产出包括金在内的多种矿产,金矿类型虽共有四种,但“石英脉型”金矿床分布最广,在我国更具有重要意义。对该类型矿床的研究己经建立了多种形成模式,唯独高级变质组合地体中该类矿床的形成模式尚无成型的报导。陕西潼峪金矿属同生构造型金矿床,空间上严格受区域复背形控制,产于太华群上部层位中。成矿作用完成于区域地质构造发展演化过程中:初期,原地槽的裂谷槽内堆积初始矿源层;早期,粘性变形一变质作用,物质活化迁移;中期,塑性变形—变质作用,矿床形成;晚期,脆性变形—叠加成矿,矿床出露。潼峪金矿床的控矿因素分为三级:一级(区域主体复背形)控制矿田(带),二级(脆—韧性剪滑断裂),控制矿床,三级(石英脉体的破碎扩容带)控制矿体。矿床形成中物质的热—动力分异及其控矿作用具主导意义。依据实际资料建立了“变形—变质—成矿”的三段式矿床形成模式。该矿床形成模式稍加扩展,可运用于小秦岭其它“石英脉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7.
河北小营盘金矿是国内著名的金矿床之一。有关成因问题,目前意见不尽相同。本文试图通过对围岩崇礼群地层在区域变质和重熔混合岩化作用过程中各类元素的活化-迁移-沉淀规律的研究,来揭示小营盘金矿成矿的物质来源和能量来源。同时,通过对崇礼群地层中的混合体(脉体)-花岗质脉-混合伟晶岩脉-钾长石英脉-含金石英脉等五种花岗质地质体进行系统的岩相特征,碱性长石的晶体化学和晶体结构特征,石英的微量元素组合和包裹体物理特征的研究,来揭示它们的同源异相性质。根据上述研究结果认为,本区含金背景值较高的崇礼群是金矿的潜在矿源层,而重熔混合岩化作用正是推动成矿元素活化转移和重新分配组合的内营力。因而,它的成因类型属层控重熔改造混合热液含金石英脉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8.
根据部项目办公室安排,于1988年8月5日在院召开了《祁雨沟地区爆发角砾岩型金矿成矿地质条件及找矿方向研究》评审会。评审会由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质科学院、西安地质学院、陕西地矿局(秦巴金矿科研办公室)和河北地质学院的8名高、中级专家组成评审委员会。该项目系地矿部“七五”重点攻关项目《秦巴地区重大基础地质问题和主要矿产成矿规律研究》的ⅥA—4课题,由我院负责,河南地矿局第一地质调查大队参加。我院先后参加  相似文献   

19.
隐爆角砾岩筒为热液成矿作用中十分重要的成矿结构面和矿化富集部位,同时是寻找深部矿体的重要标志。河北省彭庄隐爆角砾岩筒是冀东近年勘查的"三稀"矿产赋存靶区,岩筒内铷矿化较均匀,铍、钨局部富集,铍、银、钨等矿化体呈透镜状分布在铷低品位矿体中,各矿(化)体均受隐爆角砾岩筒控制。在以往矿产勘查基础上,主要对隐爆角砾岩筒地质特征和岩石地球化学进行深入分析,认为目前工程控制的岩筒内上部属低温蚀变角砾岩带,其下部应存在团块矿化、细脉矿化角砾岩带,深部可能有含矿斑岩体,对本区下一步找矿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黄铁矿是祁雨沟金矿床中分市最广、数量最多的金属矿物,也是金的最重要的载体矿物。根据对黄铁矿的产状、形态、物理性质、化学成分以及结构特征的研究,笔者等认为:{100}+{111}聚形晶体的出现,可指示富矿地段;不同矿化阶段硫逸度、温度梯度的不同,出现的晶体形态不同,并且铸成空间上显著的分带地,据此,可作为评价区域角砾岩体含矿性的一项有力参考标志。与标准黄铁矿相比,硬度,反射率的降低,比重的增高,可作为金矿化的标型特征。单一的电子型导体,a_0值低于标准值、化学成分贫铁富硫、含金量低于一般金矿床内黄铁矿含金量的平均值,可作为本类型矿床的标型特征。矿化晚期黄铁矿具岛屿状生长层,指示其形成于温度梯度大、过饱和度较低的条件下。与标准黄铁矿相比,{211}峰衍射强度高于{311}峰强度,以{311}为基准各峰相对强度低于标准黄铁矿,是由于矿床形成温度较高、致使质点热运动增强,进而引起晶格缺陷在衍射图谱上的反映,也是确定矿床形成温度的标型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