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6 毫秒
1.
赣南采茶戏是客家文化孕育出来的艺术瑰宝,她的形成与发展与客家方言紧密联系,成为既有客家习俗,又有地域风情的戏曲剧种。  相似文献   

2.
刘禹兰 《魅力中国》2014,(7):90-90,92
随着客家文化越来越被众人认识,客家文化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在众多研究成果中对于赣南客家饮食文化有所涉及并且有一定的成果,但是,不够细致入微。以下将对赣南客家饮食文化中的民席进行具体分析,从而概括出赣南客家饮食食材广泛多样、多炸煮少蒸烤、清淡味重兼具等特色以及赣南客家文化具有注重礼节、崇尚节俭的饮食习惯等特征。同时还将从田野调查的情况分析赣南客家饮食文化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3.
采茶戏在我国历史悠久,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客家采茶戏主要分布的地区是江西、广东、福建、广西、湖南等地,在这些地区,采茶戏为当地的民间歌舞、灯彩和名额、、明歌小调注入了崭新的色彩,并逐渐发展起来。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采茶戏形成和发展的道路极其复杂曲折,所以几百年来并没有实现较大程度上的跨越和突破。本文立足于这一问题展开讨论,并结合采茶戏传承的方向进行深入分析,进而提出相应的举措。  相似文献   

4.
文章阐述了赣南采茶戏市场不景气和人才严重缺乏的现状,分析了赣南采茶戏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并提出了赣南采茶戏市场推广、市场拓展、人才引进、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和建立创作激励机制等策略,为解决赣南采茶戏面临的问题提供参考,实现赣南采茶戏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温卫玲 《魅力中国》2010,(5):172-172
赣南采茶戏是赣南土生土长的地方曲目,它所蕴含的开拓艰苦朴素、艰苦创业、求真务实、吃苦耐劳、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是不会过时的。如今,赣南采茶戏已纳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高师教育应犬力弘扬采茶戏精神。  相似文献   

6.
客家文化作为传承中华文化最好的文化体系之一,凝聚了中华文明的精髓。我国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一战略目标,文化的建设和发展必将成为未来国家发展的重中之重。这也意味着客家文化有可能迎来一次新的发展机遇期。客家是汉民族的一个分支,它是古代中原汉人南迁到赣闽粤边山区、同化和融合了土著居民而逐渐形成的具有独特客家方言、风俗习惯和文化心态的稳定共同体。客家人主要聚居地——闽西、粤东、赣南这块三省相连的地区,有33个纯客家县。赣州被称为"客家摇篮",闽西  相似文献   

7.
刘承涛  王倩 《老区建设》2009,(10):47-48
当前,全球范围内环境恶化,生态文明建设引起了全社会广泛的关注。特别是在欠发达地区,如何协调好经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了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地方性知识的角度入手,分析赣南地区的客家文化在保护环境中所起到的作用。指出生态文明建设和赣南老区的发展应充分尊重客家文化,建设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8.
当前,云南普洱茶的火爆用“全民普洱运动”来形容是一点不为过。与此形成对比的是,同样有着悠久产茶历史的赣茶却发展步伐不快。普洱茶的成功经验对赣茶的振兴有着不少的有益启示:应提高对赣茶振兴的重视程度;应加快推进赣荼企业集团化经营,实施名牌战略;应着力创新市场营销策略;应做好招商引资工作,加快江西茶叶产业的对外合作;应充分挖掘赣茶的历史文化内涵,加大宣传推广力度,等等。  相似文献   

9.
近日在中国戏曲网上随意浏览,突然一个陌生的字眼跳人眼帘——“客家山歌剧”,顿时感觉十分好奇,山歌怎么还能成剧呢?于是就继续追寻,才知道了其中的原由。原来客家山歌剧是客家山歌在充分吸取民间音乐、小调、民谣、舞蹈而发展起来的一个新兴剧种,虽然客家山歌历史久远,但客家山歌剧是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才形成的,只有几十年的历史,目前它主要流行于广东、福建、江西等客家人聚居比较集中的地区,其中以广东梅州客家山歌剧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0.
钟健 《老区建设》2012,(6):41-43
结合客家先民何时大规模进入赣南等地的史实,分析推断大致在黄巢起义至北宋末年间,擂茶传入赣南等地、并得到广泛传播,其传承的主要原因在于自然环境的影响和经济生活的约束,最后提出了弘扬赣南客家擂茶文化的举措。  相似文献   

11.
野山 《西部大开发》2006,(12):50-51
客家民居建筑“围龙屋”是世界民居建筑的奇葩,也是我国民居建筑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180多年前,坐落在崇山峻岭与莽莽林海中的江西龙南关西,一个叫徐名钧的人为9个儿子盖了一座占地1 20亩的大屋子,取名“新围”。这就是后来令国内外建筑专家叹为观止的客家代表性建筑——关西新围。“围”就是围屋。在江西南部,大约还保存了600座这样的建筑。其中龙南县占据了一  相似文献   

12.
泰然 《中国报道》2011,(2):96-99
客家运动不仅推动了客家文化的重建和重拾了族群自我认同的信心,也从经济上、文化上和政治上提高了客家族群的社会地位,甚至有人提出“要把台湾建设为世界客家文化中心”。  相似文献   

13.
多杰 《魅力中国》2010,(29):282-282
茶是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被称为世界三大饮料之一的饮用品,也是人类文明的伟大创造。我国的茶文化丰富多彩,璀璨夺目。对我国五十六个民族的文化影响的巨大的。本文主要探讨茶在我国藏区的传播和发展情况及茶文化在藏族文化中的主要表征。  相似文献   

14.
论赣南采茶戏的旅游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俊昆  魏丽英 《特区经济》2007,224(9):181-183
赣南采茶戏为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促进采茶戏的发展,分析旅游开发对采茶戏发展的促进优势以及采茶戏进行旅游开发的可行性,进而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5.
"普洱"对赣茶振兴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云南普洱茶的火爆用"全民普洱运动"来形容是一点不为过.与此形成对比的是,同样有着悠久产茶历史的赣茶却发展步伐不快.普洱茶的成功经验对赣茶的振兴有着不少的有益启示:应提高对赣茶振兴的重视程度;应加快推进赣茶企业集团化经营,实施名牌战略;应着力创新市场营销策略;应做好招商引资工作,加快江西茶叶产业的对外合作;应充分挖掘赣茶的历史文化内涵,加大宣传推广力度,等等.  相似文献   

16.
由广东宝丽华集团公司投资兴建的雁南飞茶田度假村,坐落在阴那山下,这里群山环抱,茶田叠翠,景色秀丽。度假村以传承客家文化为理念,无论是建筑、饮食、休闲艺术均体现浓浓的客家风情。  相似文献   

17.
区域文化在区域品牌建设中的融合和应用,能够突显品牌特色,形成差异化的竞争优势。闽粤赣交界地区的客家文化作为我国区域文化中璀璨的一支,可以在茶叶区域品牌的视觉识别系统设计、品牌传播、品牌文化塑造中融合和应用。这不仅有利于茶叶区域品牌的建设,而且有利于客家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开发和利用,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和经济意义。  相似文献   

18.
说“茶就是中国人自己的可乐”,一点都不为过。目前,中国有3.7亿人有饮茶习惯,人均年茶叶消费0.86公斤。中国不仅是茶叶的消费大国,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茶叶生产大国。在世界市场上,中国茶叶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35%,  相似文献   

19.
清代晋帮茶商与湖南安化茶产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晋商是明清商帮中重要一支,其中的茶商以明茶马互市为发端,至清代日渐兴盛,成为国内主要茶叶商帮之一。湖南是著名茶叶产区,晋商在湖南安化采茶、制茶,并将加工后的茶叶运销到西北茶市,实现了一体化的经营方式,促进了国内及国际茶叶贸易的发展。随着茶叶贸易的兴盛,安化当地形成了以茶叶生产、加工及包装一体化的地区生产格局,极大地促进了湖南及安化当地经济的发展,晋帮茶商也因此获利,二者在茶叶贸易中形成了良性的互动机制。  相似文献   

20.
老区特产     
江西婺源县盛产绿茶,其历史,可追溯至一千多年前的唐代.唐代陆羽所撰世界第一部茶叶著作《茶经》中,就有“欲州茶生婺源山谷”的记载。《宋史·舍杂》载:婺源之谢源茶为全国六大绝品之一。明清时期,婆源绿茶被列为贡品,获责靖票斋钦赐金字牌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