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事业全局的重大问题,是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探索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和龙头企业发展"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具体要求,也是壮大县域经济、拓宽农民就业增收的主要渠道.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有效激励和地方党政部门的不懈努力下,县域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进程异常迅猛,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力军.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在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积极探索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具体途经,是农村改革和发展的重大课题."总结世界上发达国家的农业现代化规律,分析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经验和趋势,我们发现,农业现代化建设的一条重要途径是要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按产业化的要求来改造传统农业,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跨越.  相似文献   

3.
正中央1号文件已连续11年聚焦"三农"问题,2014年的1号文将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作为重点工作。农业产业化是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也是加速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为深入了解常州市金融支持农业产业化现状,中国人民银行常州市中心支行开展了专题调研。一、常州市金融支持农业产业化基本情况1.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有效支持龙头企业发展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关键。截止2014年2月末,常州60  相似文献   

4.
首先,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是农业产业化现代化发展的客观要求。 我国农村经济经过19年的改革和发展,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一是农业生产的商品化程度和农村经济的商品率大大提高,农村自给半自给经济正在逐步向商品经济转化;二是农业生产的社会化程度和科技含量大  相似文献   

5.
覃桂秀 《特区经济》2006,213(10):149-150
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不会有全国的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同时,世界各国农业现代化的道路证明,农业产业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要途径,也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关注和研究农业产业化和新农村建设具有时代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农业产业化,是改革与发展的必然产物,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有效途径,是实现农业两个转变的最佳手段。只有通过产业化才能使农业经济的体制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市场农业转变,农业经济的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对实现农民奔小康奋斗目标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但当前对农业产业化的标准认识意见还不太统一。因此,谈农业产业化就有必要先对农业产业化标准有个正确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郑会霞 《辽宁经济》2000,(12):41-41
一、产业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中国实现现代化不可能没有农业的现代化。那么,农业现代化最根本的出路就是农业产业化。农业产业化是确保农业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实现第二次质的飞跃的必由之路。  首先,农业产业化解决了农民千家万户的分散经营与集约经营、规模经营之间的问题,提高了农民抗御风险的能力,提高了农业规模经营效益,促使传统农业逐步向现代农业过渡。  其次,农业产业化延长了农业产业链,提高了输出农产品的附加值,有利于提高农业比较收益,有利于农村吸收短缺的投资,从而确…  相似文献   

8.
正当年分田到户,有一种说法叫"被饥饿逼迫出来的改革",这个说法虽不够全面和科学,但对于一些贫困地区也是实情。今天的农村改革,似乎又走到了这一步。当然,逼迫的主体不再是饥饿,而是发展。当前,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难题之一,是分散的土地经营难以适应现代农业的要求。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纷纷登上舞台,成为了主角。这个主角,本应是村集体经济组织。看看那些村集体经济组织交出  相似文献   

9.
要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就应当改变目前传统农业占据主体地位的农业发展模式,促进我国农业产业化的持续发展.我国在经历了30多年的改革开放之后,农村生产力得到了新的发展,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得到了提高,但是,与工业与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比较起来.农业还落后了很多,导致农业经济和城镇经济的不够平衡,从而影响到我国经济的总体步伐.为此,如何选择现代化视阀下的农业产业化发展主流模式,已成为我国农业发展中备受关注的重大课题.本文界定了农业产业化的概念,论述了国内外农业产业化的基本模式,并提出了现代化视阀下农业产业化主流模式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0.
李长安 《河南经济》2003,(10):43-44
农业产业化是农业融入现代化进程的必然选择,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从我国经济发展的本质要求看,现阶段进一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突破口在于农业的产业化。我国农业资源十分丰富,但农业比较优势并不明显,其原因在于传统的小农经营方式阻碍了产业化的进程。借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和大力推进现代化之机,推进农业产业化,用先进的技术装备和管理武装农业,大幅度提高农业的劳动生产率,是增强区域农业的竞争力、凸显农业经济优势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11.
马国平  梁宏 《科技和产业》2005,5(1):16-20,34
研究农业产业化过程中的科技创新问题,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是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源泉和动力,是实现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关键,是推动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实施科教兴农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因此,我国目前农业产业化的现状与今后发展的趋势来看,科技与产业相结合既是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最佳途径,又是实现产业化的必然途径,科技创新与农业产业一体化则可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之目标。  相似文献   

12.
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为苏州集体经济发展体制机制创新营造了良好的制度环境,借力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紧抓现代服务业特别是生活服务业发展,把握农业现代化的机遇,与现代企业合作,用集体经济的土地、资金与现代企业的技术、管理资源进行嫁接,在物流贸易,生产制造业领域进行开拓,实现集体经济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农业发展过程中的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农民知识化和农业生态化(即农业"四化")是保证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关键。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必须走以农民的知识化推动农业的产业化,以农业产业化促进农村城镇化,在保证农业生态化的条件下实现农业现代化,"四化"共同推进、协调发展的农业现代化之路。  相似文献   

14.
到本世纪中叶,我国要基本实现四个现代化。从目前的情况和发展趋势看,其他“三化”都能达到预期目标,惟独农业现代化是最难“化”的一化,成为我国实现四化的一个“瓶颈”,一个影响全局的要害。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使农业迅速地步入直通现代化的快车道笔者认为关键是依托农业产业化,用产业化这把“多能的钥匙”去化解制约农业现代化的诸多因素。舍此,中国农业的现代化不会成功。现就这一问题探讨如下。一、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前提是实行市场经济,而农业产业化正是将千家万户的农民带入市场经济的桥梁和必不可少的“传送带”,从而为实现…  相似文献   

15.
正农业产业化是新型农业现代化的主要实现形式之一。中共中央、国务院2014年中央1号文件《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中,再次提出"鼓励发展混合所有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推动集群发展",为此,有必要对农业产业化问题进行探讨与研究。  相似文献   

16.
一、农业产业化的经济特征1.生产手段、技术日益现代化。农业产业化是农业生产力发展的过程和结果。而生产力正是以不断更新先进的生产手段、技术而得到不断地发展,不断地实现现代化。农业产业化往往也就作为现代农业一种形式而存在,以生产手段、技术日益现代化为特征。农业  相似文献   

17.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而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又是农村地区产业振兴与农业发展的重要基础.青藏地区是我国民族与边疆属性并存的复合地区,健康发展青藏地区农村集体经济有利于维护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地位,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同时,发展青藏地区农村集体经济对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促进农民就业、实现农民共同富裕、维护地方和谐稳定、促进各民族团结一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8.
江总书记曾指出:“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实现农业两个根本转变的重要途径。”这是对我国农业问题的深刻阐释。如果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引导着中国农民走上了小康之路,那么,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我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辽宁是一个工业强省,农业弱省,能否作好农业产业化这篇文章是关系到辽宁下一步战略目标实现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贺州农业企业化经营与发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产业化的过程也是农业企业化的过程。农业产业化从组建农业企业和具有企业化经营性质的经济组织开始,发展农业企业化经营,实质上就是在现代化过程中发展和完善农业产业体系。发展农业企业化经营是在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发展农业企业化经营是当前增加农民收入的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20.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自古以来都十分重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但从现代经济发展看,仅靠发展农业是不够的,农业有其自身的弱势.即便是依靠农业产业化发展农业,对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而言也有其局限性.从工业与农业的互动关系看,农业现代化与工业现代化是难以同步实现的,因此,在一定时期必然优先发展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