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国城镇化发展面临的核心问题之一是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而构建合理的成本分担机制则是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关键。通过深入分析吉林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发展现状,以实际支出水平为依据,建立由经常性成本和一次性成本构成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指标体系,针对不同层级区域探讨采取差异化的鼓励落户政策和细分的成本分担机制,进而提出应建立政府、企业、个人"三位一体"的成本分担机制,建立多元可持续的城镇化投融资机制,健全农村土地流转制度,以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  相似文献   

2.
农业转移人口作为一支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有着突出重要作用的社会力量,却在当前社会高速发展中面临着一个难题,即如何实现市民化。这个问题对我国经济发展、社会问题、城市化具有重要意义。而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多管齐下地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进程,政府、社会、企业和新生代农民工之间形成合力,是最终解决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杨沫 《经济学家》2024,(9):109-118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所在。改革开放以来,以户籍制度改革为核心的市民化政策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当前仍面临着城镇基本公共服务非均等化、地方政府市民化的财政支持和激励效应不足、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意愿不足和城市融入水平较低等现实问题。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源在于,市民化过程中仍存在地方政府市民化事权与财权不匹配、户籍制度改革与农村权益改革不协同、农村人力资本增长速度滞后于城市产业升级速度、城乡之间存在文化差异和冲突四个方面的主要矛盾。为有效解决当前市民化面临的现实问题和主要矛盾,需要坚持“目标确立、分类施策、逐步推进、城乡联动”的基本思路,持续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推动城镇基本公共服务优质均衡供给,提高地方政府财力保障水平,完善农村权益流转与退出机制,重视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与技能培训,增加城市的包容性。  相似文献   

4.
《经济师》2018,(2)
经济融入是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过程中的首要层面,是农业转移人口融入城市体系的物质基础和发展前提。尽管多数农业转移人口已在城镇就业,但他们在职业、收入以及社会福利等方面与城市市民有着较大差距。文章针对农业转移人口经济融入过程中遇到的关键问题,从城镇产业发展、制度建设、成本分摊以及人口素质提升角度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提出一个以农民分化为前提假设的分析框架,沿着农民分化—农村土地功能变化—分化农民土地产权诉求变化—农村土地制度创新的逻辑线索,揭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背景下农村土地制度创新的机理。土地是农民的重要财富,对农民具有多种功能,在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土地对农民的功能多样性和重要性不同。农民的土地产权诉求是对土地功能多样性和重要性的认知,是农村土地制度创新的依据。在农民分化背景下,土地对分化农民的功能多样性和重要性发生了变化,分化农民的土地产权诉求发生了变化,农村土地制度必须适时创新。  相似文献   

6.
城镇化新阶段:农业转移人口和农民市民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四五规划建议再次强调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一般可从基本生存条件和基本公共服务两个层面来评价。基本生存条件评价涉及两个方面:一是城镇就业是市民化之本。二是城镇安居是市民化之基。在基本公共服务方面评价也涉及两个方面:一是平等的受教育权利。二是平等享受社会保障制度。以人口转移为城镇化10阶段,进入新时代为城镇化20阶段。随着现代化的推进,我国的城镇化会在20阶段基础上进入30阶段,即没有进城的农民就地在城镇实现市民化。前一轮城镇化农民创造了在小城镇自己转移自己的城镇化模式,城镇化30阶段则是城镇在城乡融合中创造市民化新模式。城镇要完成转移人口市民化的重任,就要具有城市功能,有能力吸纳农业转移人口并市民化。城镇的城市化水平则成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重要评价指标。城镇城市化面临市民化能力建设问题,既涉及进入城镇的农民的市民化能力提升,又涉及城镇的市民化能力。新时代的市民化是政府为主导的,不能单纯靠农民自己,需要政府的积极推动和规划,主要表现在公共财政的支持和引导上。  相似文献   

7.
文章引入利益相关者理论,试图从利益相关者的视角来解析中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难题。在对国内外劳动力流动理论和利益相关者理论进行分析和借鉴之后,文章首先分析了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过程中的各个利益主体的利益诉求和优势,然后建立了这几个主体的数学函数模型,进一步证明这几个利益主体的相关性,明确了影响这几个利益相关者的因素,通过数学模型和理论分析,表明农业转移人口的迁移不管是对转移者本身,还是其家庭来说,都是福利的改进,进一步支撑了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思路。数学函数又为这些利益相关者的博弈过程,寻求协同区间,给政策、制度的制定提供成功的可资借鉴的数据。  相似文献   

8.
9.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重新认知与理论思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当前学术界研究的热点话题,但关于市民化改革的基本认识存在简单化、笼统化和片面化的倾向,尚缺乏从改革全局视野和实践操作层面针对市民化改革的实践认知与理论思辨.本文从四个方面对市民化改革进行了研究:一是在改革全局中定位市民化改革;二是从过程视角认知市民化本质;三是基于中国式转轨逻辑的市民化路径选择;四是基于渐进路径的市民化成本再认知.通过对这四个基本问题的讨论,本文试图为市民化改革廓清一个相对清晰的研究脉络和对话语境,为更深入的市民化政策实践和理论思辨提供参考与支撑.  相似文献   

10.
文章结合人口迁移一般理论,根据中国实际和甘肃省情,确定了影响甘肃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四个主要因素:经济因素、个人素质、社会制度和文化心理,进一步将这四个因素分解成13个具体指标,应用统计数据和问卷调查数据,分析了与甘肃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促进甘肃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措施:科学制定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体系;加快户籍政策的落实;强化各级政府职责,承担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所需的主要公共成本;不断提升农业转移人口劳动技能与文化适应能力;加强新生代农业转移人口的人文关怀;用市场运作、政府主导的方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减少各类风险。  相似文献   

11.
农业技术推广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业技术推广正处于转型突破的关键期,推广内容、方式滞后于农业科技的发展,与农民实际生产技术需求存在矛盾,人员队伍建设和考核激励机制的落后阻碍了推广事业的前行。因此,当前工作应该重视推广观念的转变,重塑认识,创新奖惩机制,抓效率、重评价,调动推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重视农民的主体地位和参与权,让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性深入社会人心,推动农业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12.
美国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生态补偿机制与政策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概述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的环境经济相关理论,回顾了美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历程及"最佳管理实践措施",并分别从财政补偿、政策补偿、技术补偿、项目补偿四个方面分析研究美国生态补偿机制与政策措施的经验,从而提出对中国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的启示。重视激励促进作用,运用多种有效手段,构建监督执行机制,完善技术保障体系等对中国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生态补偿机制与政策措施的建立和实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初期离不开政府税收的扶持和补贴。我国目前税收政策在鼓励战略新兴产业发展方面存在诸多不足。应借鉴发达国家和一些新兴市场国家的经验和做法,进一步完善税收政策,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4.
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及推广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龙云安  荣霞 《技术经济》2012,31(8):96-99
利用针对四川省548户农户所做调研的统计数据,分析了我国农户获得农业科技的途径、曾获得的农业科技支持、最希望获得的信息和技术、对各种推广模式的评价等信息。利用加权评分模型总结出优化的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及推广机制。在总结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我国农业政策对生态环境的关注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而已经出台的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在实施过程中由于对农户和地方政府的利益造成了一定影响,也没有被很好地执行。所以,我国农业政策应兼顾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针对当前农业化学品污染严重的问题,按照农业与环境政策一体化的思路,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最终获得经济发展和防治农业化学品污染的双重收益。  相似文献   

16.
WTO框架下我国农业补贴现状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加入WTO后,根据WTO相关原则以及农业协定的相关规定,我国农业发展面临巨大的挑战,尤其是在多哈回合由于各国在农业补贴问题上的纷争而止步不前的背景下,重新审视我国的农业补贴问题显得尤为重要。文章以WTO关于农业补贴的具体规则为框架,分析了我国农业补贴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了进一步规范在WTO框架下我国农业补贴政策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Although many authors have analysed the role and the efficiency of science parks, only a few contributions have analysed national science park systems (SPSs) as a whole. Because of the lack of data, evidence regarding the performance of science parks in a nation is very limited and there is a lack of comparisons between different systems. This paper aims to introduce a simple framework to analyse SPSs and to show its use for comparing the state of development and the main differences of two or more SPSs. Its application to the Italian and Spanish systems shows that science parks play a more important role in Spain than in Italy. The main causes of these differences are argued to be (i) the presence of a set of coherent and particular policies which favour science parks in Spain and (ii) the internal factors of the Spanish science park system, including business models of the science parks and the role of the national association.  相似文献   

18.
随着全球社会问题日益严峻,社会创新成为了解决社会问题的重要途径。以往针对社会创新的研究大多聚焦于微观层面,较少从宏观政策层面出发。本文首先界定了社会创新的概念,进而以十八大以来颁布的科技创新政策为分析对象,从创新主体激励、社会利益增进、创新机制变革三个层面梳理了我国在促进社会创新方面的政策现状,最后提出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展望,旨在为科技部门及其他部门进一步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9.
    
Customers can participate in open innovation communities posting innovation ideas, which in turn can receive comments and votes from the rest of the community, highlighting user preferences. However, the final decision about implementing innovations corresponds to the company. This paper is focused on the customers' activity in open innovation communities. The aim is to identify the main topics of customers' interests in order to compare these topics with managerial decision-making. The results obtained reveal first that both votes and comments can be used to predict user preferences; and second, that customers tend to promote those innovations by reporting more comfort and benefits. In contrast, managerial decisions are more focused on the distinctive features associated with the brand imag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