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1 毫秒
1.
随着微时代环境下微信、微博等新媒体的普及,新媒体不断影响着学生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也给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和机遇。本文通过分析微时代环境下高职院校学生的管理特点等要素,提出当前环境下构建高职院校学生"微管理机制"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2.
从认识微课的概念、作用及实施条件入手,列举出现在一些高职院校微课发展的不良现象,结合国内一些院校及专家对微课的认识和解释,提出现阶段微课建设在高职院校教学中的适用领域,从而使微课在提高教学质量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高职院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有作为高校的共性,也有自身发展的特殊性.由于高职学生思想行为、高职人才培养以及高职特色职业素养养成的特点,高职院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采取"拿来主义"的态度,既要学习高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做法,也要结合高职院校的特点.北京财贸职业学院针对财经类高职院校学生特点、人才培养特点等提出"财贸素养"这一高职院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做法,并通过具体制度、政策、活动固化载体创新成果,循序渐进,真正做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落地还要让师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固化于制、外化于行.  相似文献   

4.
技能竞赛是促进高职院校进行技能人才培养的途径之一,能够有效提升高职院校的教育质量,使高职学生具备工匠精神,进而成为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同时,技能竞赛的标准、选拔过程以及结果可以加快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获得与提升,进而为高职院校工匠精神教育提供新的方向。基于此,文章阐述了技能竞赛在高职院校工匠精神教育中的积极作用,提出了增强高职院校对工匠精神的重视程度、提升高职学生的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等以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院校工匠精神教育策略,以期充分发挥技能竞赛在高职院校工匠精神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产学结合,是公认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也是高职院校生存、发展的内在需求。要真正推进产学结合教育,必须优化产学结合组织机构、拓展产学结合载体、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进专业教学改革,使学生真正成为"一专多能"、学有所长、知行合一、综合素质全面、持续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以满足当今社会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6.
当前已进入新兴媒体的微时代,给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便捷的同时,对学生的思想产生深远影响。新兴媒体和技术给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信息传播的开放性和快捷性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带来了丰富的内容,信息传播的广泛性和交互性扩宽了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的途径。但思政课教学在微时代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信息传播的碎片化和虚拟化容易混淆学生视听,影响其意识形态;信息传播的高效性和便捷性对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如何利用微时代的新兴媒体传递正能量,是当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中之重。积极搭建网络教育平台,拓展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创建微课堂,以新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育人模式,并通过加强思想政治教师队伍的建设,提升思政教师素养等路径,积极努力探索出适合"微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新路径,以提升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计算机、智能手机已成为当代高职院校学生生活中的主要娱乐项目,而基于计算机网络文化而成的校园亚文化,也已成为当代高职院校在发展中热议的话题。高职院校校园亚文化的形成会对院校精神、价值取向以及教风学风产生很大影响,如何利用网络来引导高职院校良好校园文化的形成,这也就直接反映出高职院校在校园亚文化建设中对网络是否有足够的重视。论文基于网络视阈对当代高职院校校园亚文化的现状及其产生原因进行深入研究,进而对高职院校校园亚文化建设提出一些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文化强国"和"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的新要求,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思想保证。坚持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加强高职院校文化建设,切实发挥校园文化的功能,已成为当前推进高职院校进一步发展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9.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网络信息化的高速发展,移动学习、个性学习接踵而至,一个"微"时代教育就此诞生,微课程广泛用于移动学习。文章论述了微课程的定义与特点,分析了《国际货运代理理论与实务》课程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以货代报价操作为例的微课程的设计和制作。将微课程应用在《国际货运代理理论与实务》的实践教学中,可以使学生打破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随时随地地学习,从而进一步推进高职院校《国际货运代理理论与实务》课程的建设和改革。  相似文献   

10.
中国要推进制造强国战略,必须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要培养出大量具有"工匠精神"的高技能人才,高职院校教学团队的建设非常重要。本文通过分析"工匠精神"对教师团队的要求以及当前高职院校教师团队的现状,总结出基于"工匠精神"培育的高职院校教学团队建设措施,包括教学团队的构建、教学团队的培养、教学团队的评价机制以及教学团队的绩效激励等。  相似文献   

11.
雷锋精神是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精华,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生动诠释,是随着时代发展不断丰富和完善的精神,是人的本性对精神境界的追求.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雷锋精神对巩固大学生爱国信念具有支撑作用,对培育大学生敬业精神具有催化作用,对提升大学生诚信境界具有推动作用,对形成大学生友善情感具有浸润作用.在高校中应使学习雷锋活动常态化,从而实现以雷锋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较大提高,然而,人的精神生活问题却日益凸显。精神生活是人类所特有的,随着社会的实践活动产生并发展。精神生活作为人类特有的活动,有其独特的内涵,具有超越性、历史性和多样性、社会性、阶级性等特点,有其运动和发展的规律性。了解和把握精神生活的特点及运动规律对于我们解决人的精神生活问题,建设人的健康精神生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大学教育的功能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更重要的是构建学生的精神世界,最终提升其生命境界.经典文学著作包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和精神品质,是生命智慧教育的最佳载体.引导大学生静心阅读经典名著,吸取书中的精华,是帮助他们追寻人生价值,促进全面发展,提升人生境界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知识传授占据了当今教育的重要地位,教育显然已经成为了职业准备教育,人们过度夸大了职业工作在教育过程中的重要性,这种教育理念偏离了教育的本真,制约着教育的发展。坚持群众路线,在教育的目的、教育的方法和教育的内容等问题上探索新途径,在教育的过程中发现人个体生命中内在的潜能和创造的天性,实现人生命的意义,促进人生命的完善,这才是教育的本质。教育不仅仅是人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更重要的是人的智慧的培养和丰富精神世界的构建。尊重教育主体,培养人追求真善美的崇高价值理想,并使之成为自由和全面发展的人,这是教育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5.
90后技术型员工激励机制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0后技术型员工已经成为支撑企业未来发展的关键人才,存在思想不成熟、稳定性差,不能吃苦、注重享受等问题,企业在对其管理和激励过程中也存在忽视对员工的职业规划、缺乏上下级之间的沟通、员工需求无法满足导致工作没有动力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构建了90后技术型员工激励机制模式,并建议企业引导员工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完善企业培训机制、提升员工职业素质,提供挑战性的工作、丰富员工精神生活,建立畅通的沟通机制,并将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  相似文献   

16.
以"操行成绩"为代表的传统中职生评价机制存在诸多不足,已越来越不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多元评价不仅可以轻松面对综合素质参差不齐的中职学生,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潜能发展,呵护学生的心灵成长,并最终影响学生终生职业生涯的发展。本文以成功试行了多元评价机制的广西石化高级技工学校为研究案例,阐述实施多元评价机制的思想渊源、保障措施、工作过程和实施效果等,全面介绍多元评价机制在实施中的得失情况。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中职教育的不断发展,中职学校毕业生已成为我国技能劳动大军的主要来源.由于部分中职学校陷入了“重专业技能、轻品德修养”的误区,致使品德修养成了部分中职毕业生素养的薄弱环节,受到了社会及用人单位越来越多的质疑.可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出发,对中职学生品德修养基本状况进行分析,得出提升品德修养对中职学生来说尤为重要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当前农民文化生活状况的调查,认为当前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是低水平的,与当今时代文化发展的新趋势和广大农民对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待不相适应,存在实践的困境。通过调查数据对实践困境进行描述与分析,对改善农村文化建设提出现实建构的可行性路径。  相似文献   

19.
城市休闲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物质文明的飞速发展,人类社会对于精神层面的追求与日俱增。从现实来看,休闲已俨然成为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口集聚的城市已经不再仅是满足人们居住、交通和生产的主要场所。对城市来说,休闲功能的打造和提升已经成为城市发展和转型的一个趋势。从系统论角度出发,分析城市休闲系统的构成要素及其特征,并对如何优化城市休闲系统,提出了三方面对策。  相似文献   

20.
互联网进入到移动互联网时代给每个人的生活和工作提供了极大便利,同时也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带来很大变化.移动互联网的服务便捷化、使用娱乐化、内容碎片化、传播即时化及信息海量化等变化对大学生的心理发展及学习也产生深刻影响.为减少移动互联网的负面影响,提升大学生的网络素养是关键.大学生网络素养的提升需要国家、学校和大学生本人各方面综合起来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