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目前大部分的学术成果来看,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理论和实证主要集中在物质资本的投入和形成以及无形的制度创新方面;而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方面,现有的成果也主要集中在教育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方面。本文从区域经济增长和人力资本积聚的角度出发,以浙江省和陕西省的实际数据为例,通过计量经济模型对人力资本积聚水平和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数据分析和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2.
研究目标:在中国结构性失衡情况下测算中国省级层面可持续经济福利结构均衡增长指数(SE-ISEW),揭示其区域差异及收敛性,以实现共同富裕。研究方法:纳入结构指数修正居民消费以拓展ISEW核算基础,采用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考察区域差异及其来源,使用σ收敛和空间β收敛检验收敛特征。研究发现: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需要结构均衡发展,拓展的SE-ISEW能够反映可持续经济福利结构均衡增长;SE-ISEW在省级层面呈现上升趋势,但增速慢于GDP增幅;中国的SE-ISEW存在区域差异,差异的主要来源是区域间差异,区域内、区域间非均衡现象不同程度地减弱;全国和东、中、西及东北四大地区的SE-ISEW均存在显著的σ收敛和空间β收敛趋势。研究创新:构建结构指数并拓展SE-ISEW的核算体系,使用Dagum基尼系数和空间面板模型研究区域差异和收敛特征。研究价值:为提高可持续经济福利提供理论依据,为缩小区域差异实现共同富裕提供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3.
区域经济增长理论与经济非均衡发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正迎来一个新时期.如何借鉴西方主流区域经济理论为我所用,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主要介绍区域经济的增长理论和增长模式,并结合中国实际进行简要评论.遵循发展规律,中国区域经济的路径选择是非均衡协调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4.
豆晓利 《企业活力》2013,(6):113-120
考虑中国金融集聚的空间效应,采用空间计量方法,基于新增长理论,从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三个纬度,兼顾人力资本、政府行为与对外开放等因素,对2003-2010年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支持作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国金融集聚呈现显著的空间地理特征,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溢出作用,而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的溢出效应又存在差异。依据此结果,可以得出结论,一是中国经济和金融业呈现明显的空间集聚与差异特征,中央政府应为区域协调发展提供政策、制度支持。二是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溢出作用,其中银行业的溢出作用最为明显。三是人力资本发展对于经济增长的作用极为重要,地方政府应在发展教育上下大功夫,培养人才,留住人才,通过提高人力资本水平进而形成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5.
石丽  蒋卫 《价值工程》2011,30(34):219-221
目前国内关于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作用机制的研究,很少考虑空间依赖性引起的区域间的相互影响。文章引入空间变量,利用卢卡斯内生经济增长函数,构建空间面板回归模型,对1990-2006年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教育人力资本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可能存在的空间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验证了空间依赖性的存在,证实了教育人力资本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推动作用,且空间面板回归模型较传统面板回归模型更好地诠释了教育人力资本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基于新经济地理学和内生增长理论,构建了一个贸易自由度约束下的局域溢出模型,探究了创新的空间扩散与集聚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对称均衡是模型的唯一内点均衡;当角点均衡时,存在唯一的贸易自由度支撑区间,此时,如果运输成本变小,则技能劳动力、R&D部门、制造业部门以及创新活动将变得更集聚,同时创新的空间扩散程度变大,外围区域在研发创新方面的劣势减弱;从增长和福利评价的角度看,在技能劳动力存量不变的条件下,创新的空间扩散对整个经济体的经济增长并没有影响,然而,当区域的经济增长源于可流动的技能劳动力集聚时,中心区域的技能劳动力和普通劳动力总是偏好集聚状态,当且仅当创新的空间扩散效应足够大或者集聚租金较小时,外围区域的普通劳动力偏好集聚状态。因此,降低运输成本,提高贸易自由度,有助于增大创新空间扩散效应,减小集聚租金,提高全域劳动力福利水平,从而促进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7.
近年,中国、俄罗斯等多数国家的转型经济均步入了快速增长通道,速度已经不再成为困扰中俄经济的迫切问题.然而快速增长的转型经济又陷入了均衡增长陷阱,这使得解决经济结构扭曲,实现经济均衡、稳健发展成为重要的问题.从中俄实践看,消除经济结构扭曲、优化结构、均衡发展是比获得高速增长更为重要而艰巨的任务.与市场经济机制正常的国家相比,转型经济均衡增长面临更多的挑战.笔者从中俄两国经济增长过程中面临的结构扭曲问题着手,探索促进转型经济均衡持续发展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8.
文章基于新经济增长理论,论述了区域因素在经济增长中的意义,构建了区域人力资本的流动、选择机制与经济增长效应的关系模型。研究表明,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不同区域内的自然环境、社会文化或制度环境对人力资本的流动影响巨大,一个区域要实现集约性经济增长,就需要制定相应的区域人力资源开发政策,进行人性化的人力资本流动制度设计,以提高区域的人力资本存量。  相似文献   

9.
经济新常态下,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凸显,能源消费在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因此,研究区域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为区域能源战略的制定提供理论参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聚类分析法把中国30个省级单位划分为三类区域,以研究同类区域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的共性关系。实证结果表明,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但是,不同区域长短期因果关系存在差异。因此,在制定能源消费战略的时候,要考虑到不同区域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因果关系的差异性,制定出符合区域实情的能源消费战略。  相似文献   

10.
金融机构的集聚,提高了不同类型金融机构的合作效率,加快了资本流动速度,增加了产业结构调整的成效,促进了经济增长速度。由于省域之间的经济活动交流密切,所以省域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空间溢出效应。在指标计算上采用综合评价法得出金融集聚指数,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分析西北五省金融集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金融集聚对经济增长有明显的正向溢出作用;引入的控制变量“政府投资”对经济增长也具有较明显的影响作用。金融集聚空间溢出效应的有效发挥,需要政府给予宏观政策支持,积极推进区域间金融交流与合作和区域金融中心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区域人力资本流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基于新经济增长理论,论述了区域因素在经济增长中的意义,构建了区域人力资本的流动、选择机制与经济增长效应的关系模型。研究表明,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不同区域内的自然环境、社会文化或制度环境对人力资本的流动影响巨大,一个区域要实现集约性经济增长,就需要制定相应的区域人力资源开发政策,进行人性化的人力资本流动制度设计,以提高区域的人力资本存量。  相似文献   

12.
空间因素普遍存在于经济增长的过程之中,其实质是就对“在哪儿生产”这一关键问题的刻画。经济学家对空间因素的关注贯穿于整个经济理论发展史中,本文以时间为线索系统梳理了空间变量在经济学理论研究中的演变,并基于此指出空间变量演化对区域经济学的定量模型、产业集群、区域经济增长以及城市化等多方面理论研究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是经济地理学和区域经济学的研究热点,但当前对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的实证研究缺乏对其内涵的准确认识。在对区域经济空间结构内涵界定的基础上,以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相关理论为指导,分析山东省区域经济结构特征,构建区域经济空间分异测度、"中心—外围"均衡性测度、区域经济联系强度指数,得出以下结论:(1)30年来山东省区域经济空间分异呈"均衡→非均衡→均衡"趋势;(2)地市中心城区增长极作用明显,以"集聚型"、"均衡型"地市为主;(3)区域经济板块日渐合理化和高度化。从区位与交通条件、要素禀赋、全球化、区域发展战略和政策等4个视角解析山东省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特征机理。研究对于促进山东省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实施和实现区域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研究目标: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研究异质的知识溢出如何产生经济空间收敛现象以及如何影响区域经济协调增长。研究方法:理论上,基于包含异质的知识吸收能力的Ertur-Koch空间增广Solow模型分析知识吸收能力对经济协调增长的影响。实证上,以粤港澳大湾区为研究对象,使用1995~2018年的实际人均GDP增长率和专利引用数据,采用贝叶斯层次空间Durbin模型和M-H Gibbs混合抽样算法估计空间收敛方程。研究发现:理论上,知识溢出导致经济空间收敛,提高知识吸收能力能提升经济增长潜力。知识吸收能力不均衡会扩大地区间经济差距,不利于区域协调增长。从其他地区获得的知识溢出越多,本地经济增长过程中获得的空间溢出收益越大。实证研究发现,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增长存在空间收敛。各市在经济增长过程中获得的空间溢出收益存在很大的异质性,中心城市要强于边缘城市,珠三角城市整体上要强于港澳。研究创新:理论模型中加入了异质的知识吸收能力,突出了吸收能力的均衡性对于地区经济协调增长的重要性。在实证研究中采用变系数空间计量模型,从而能够识别知识溢出对经济空间收敛的影响。充分利用了地理信息和技术交流信息,构造复合空间权...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就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环境规制问题的理论及其实证研究相关文献进行梳理,综述了不同环境规制政策的经济增长效应传导机制、环境规制对区域经济增长和区域污染转移的影响路径,基于不同政治体制和市场机制下的环境规制博弈以及环境规制工具选择与规制政策的有效性。最后从中国环境规制实践借鉴视角予以述评,提出了探讨中国现有体制下构建有效的环境规制理论及政策的可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内蒙古呼包鄂区域物流产业发展的空间均衡与模式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敏 《物流科技》2008,31(1):98-100
物流产业实现空间均衡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指标。论文运用空阃相互作用理论对呼包鄂区域物流产业进行解析,并对区域物流产业的依托条件和优势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物流产业适宜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7.
区域间公共基础设施溢出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中国各省(市、自治区)1990-2008年的面板数据,通过建立空间计量模型,对区域问基础设施投资的空间外溢性进行检验.研究结果显示.公共基础设施投资对区域经济的增长不仅在本区域内具有外部溢出效应,在区域间也存在显著的外部溢出效应.这表明莱一地区的公共基础设施投入不仅可以提升本地区的产出,也会对相邻区域的经济增长产生...  相似文献   

18.
中国经济增长的地区差异及其收敛机制(1978~2009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引入空间统计和空间计量经济分析技术,分析了中国省域经济增长及其分解要素的收敛性。研究表明:物质资本增长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源泉。在考虑空间依赖性的情况下,经济增长具有较为显著的全域性收敛。在经济增长的源泉中,由于物质资本积累与效率改善控制经济增长收敛方向的差异,使得区域经济增长趋同,人力资本存量与技术进步使得经济增长趋异。要保持中国未来持续的高速经济增长,必须将资本投入型增长转变为依靠人力资本和技术进步的增长。  相似文献   

19.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要从理论上演化研究以下几个重大问题,一是准确把握区域协调发展的内涵和目标,二是提高要素资源与产业发展的空间配置效率,三是培育建设基于大都市圈的新增长极,四是推进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深入实施,五是完善区域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只有做好这几方面的工作,才能培育完善的区域经济发展政策,从而促进我国区域发展更加均衡、协调和可持续,最终实现各地区人民共同繁荣富裕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刘鹏 《物流技术》2012,(13):218-220
从区域物流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出发,研究物流对经济增长的促进机制以及经济增长对区域物流的拉动作用建立VAR模型对区域物流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研究,验证了两者的互动的协同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