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模具钢SKD61     
新型模具钢材料 SKD61钢是一种含硅、铬、钼和钒的中合金热作模具钢。通过对其热处理工艺与硬度关系的研究 ,给出了适合的热处理工艺。 SKD61钢最佳热处理工艺为 1 0 2 5~ 1 0 70℃淬火 ,560℃一次回火 ,580℃二次回火。经上述处理后得到组织细、晶粒适中的马氏体组织基体上分布着细小的碳化物 ,具有良好的综合机械性能 ,而且淬透性能好 ,比较适合制造尺寸大、形状复杂的模具。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两次淬火一次回火以及具有中间保温过程的热处理工艺细化9Cr-WVTi N钢的马氏体板条以及析出物。ThermoCalc热力学计算表明,9Cr-WVTi N钢中的MX相(M=Ti,V;X=C,N)的初始析出物温度要高于M23C6相的初始析出温度,其中M23C6相的初始析出温度为870℃。两次淬火一次回火处理后,马氏体板条的平均尺寸由0.5083μm降低到0.4221μm,而析出物的尺寸由83nm增加到86nm。经具有中间保温过程的热处理工艺处理后,马氏体板条的平均尺寸由0.5083μm增加到0.7152μm,析出物的尺寸由83nm降低到71nm。DBTT测试的结果表明,分别细化马氏体板条组织以及析出物均有利于增加材料的韧性,降低DBTT。  相似文献   

3.
对中频感应加热表面淬火在弹簧生产中的应用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中频感应加热淬火后,工件表层能得到针状马氏体组织,内部有足够的强度和韧性,故淬火硬度比普通热处理要高HRC3~5,从而提高了弹簧表面的硬度和质量。  相似文献   

4.
一、FGM材料及弥散强化复合工艺简介1.FGM材料 FGM即弥散强化复合金属梯度功能材料的简称 ,是一种配制的合金粉末 ,这种合金粉末必须具有易熔性 ,其熔点比基材低 ,易与基材熔合 ,同时兼顾到耐磨性、耐冲击韧性、耐热、抗蚀性等综合物理性能。各层金属粉末视其功能不同而各异 ,熔合后形成的合金其金相组织以珠光体、马氏体、奥氏体及双向耐磨合金为主 ,具有高级合金层所具备和不能具备的双重性能。通过对所修复的零件实施工频预热 ,涂敷结合层、过渡层、工作层、加工层的不同金属粉末后 ,分别对各层实施激光重熔的工艺方法 ,达到弥散强…  相似文献   

5.
Crl2Mo V钢通过一定工艺参数进行热处理,然后将不同试样得到的组织和性能分别用金相显微镜和洛氏硬度计测量和观察,最终确认一种合适的工艺。研究表明通过一次硬化即1000℃淬火的Cr12Mo V钢适合在常温下使用;而通过二次硬化即1130℃淬火并且进行560℃三次回火的Cr12Mo V钢适合在高温下使用。  相似文献   

6.
通过力学性能试验、化学成分分析、显微组织和微观断口分析等分析手段,综合分析了Φ60.32mm×4.83mm N80钢级外加厚油管断裂失效原因。结果表明,该油管为典型的脆性断裂失效,由于模具冷却操作不当导致油管淬火产生了马氏体组织,使油管冲击吸收能量非常低,高硬度、低韧性是油管在管坯墩粗过程中发生脆性断裂失效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通过力学性能试验、化学成分分析、显微组织和微观断口分析等分析手段,综合分析了Ф60.32mm×4.83mm N80钢级外加厚油管断裂失效原因。结果表明,该油管为典型的脆性断裂失效,由于模具冷却操作不当导致油管淬火产生了马氏体组织,使油管冲击吸收能量非常低,高硬度、低韧性是油管在管坯墩粗过程中发生脆性断裂失效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利用本实验设计的热效应装置研究了 ZA27合金淬火时效的早期过程。结果发现:ZA27合金时效早期阶段出现了大小不等的温度峰,与对应条件下硬度曲线的比较表明,淬火时效温度不同,脱溶机理不尽相同,Tc 以上温度时效,发生了 Spinodal 分解。  相似文献   

9.
以V2O5粉末为原料,采用无机溶胶-凝胶法制备了V2O5凝胶膜,先经过在空气中的热处理后再经过真空退火处理得到了以VO2为主相的薄膜。利用X射线衍射和金相显微镜对不同实验条件下得到的薄膜的物相和表面形貌进行分析,得出了VO2薄膜物相及显微组织与真空退火条件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采用7种不同配方的渗硼膏剂,对纯钴(Co)片和YG8硬质合金拔丝模具进行渗硼处理,并对纯钴片渗硼后的显微组织、渗层深度及YG8硬质合金拔丝模具渗硼后的耐磨性进行分析和研究,优选出在渗硼温度为950℃、渗硼时间为4h条件下,最佳膏剂配方为50%B_4C+25%NaF+25%Na_2SiF_6。  相似文献   

11.
采用原位动态红外光谱和广角X射线衍射的方法,研究了尼龙12在升温过程中的结构变化。结果表明,等温结晶的尼龙12为γ晶型,该晶型对应的红外吸收谱带为1 340 cm-1、1 327 cm-1、1 308 cm-1和979 cm-1。热历史对尼龙12的晶体结构影响较大,150℃等温结晶样品和自然冷却样品的结晶度先增大后减小,90℃时结晶度达到最大值,而室温淬火样品的结晶度则呈现减增减的趋势;晶粒尺寸随着温度的升高先增大后减小,自然冷却样品的晶粒尺寸比室温淬火和等温结晶样品的尺寸要大,并且出现两个峰值;晶面间距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室温淬火样品在120℃时有二次结晶的出现。  相似文献   

12.
钢淬火后得到M或Ar.M K Ar,淬火组织不稳定,不能直接使用。淬火钢必须进行回火将钢加热至下临界温度(AcI)以下,保温后冷却下来,才能得到稳定的M回,T回,S回,P回等组织和所需要的力学性能,钢的组织决定钢的性能。  相似文献   

13.
激光淬火工艺是一种新型的热处理加工工艺。为了提高激光淬火质量,本研究对轴承钢GCr15试件进行激光淬火实验。在实验中分别改变激光淬火主要工艺参数——光斑大小以及激光束扫描速度等,测量淬火后淬火区域表面硬度,以分析激光淬火工艺参数对试件表面硬度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的方法对激光淬火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采用优化后的工艺参数可以得到较高的淬火硬度。本研究为实验确定较佳激光淬火工艺参数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正交试验研究了淬火温度、回火温度、回火时间和回火次数等因素对 Cr12钢强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Cr12钢采用1000~1030℃淬火,440℃两次中温回火,可显著提高Cr12钢的强韧性。此外,采用980℃淬火,280℃两次回火,其强韧性也很好。对于 Cr12型的钢的强韧化已有不少研究,如循环相变,四步热处理等,但对于某些产品,这些方法显得过于复杂。我们基于工厂的实际情况,对 Cr12钢的强韧化进行研究,选出适合该厂条件(产品:小轧辊,硬度要求在 HRC58以上,工作中受冲击载荷)的简便的强韧化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为了改善钛合金的表面性能,利用激光氮化的方法对TiZrAlV合金进行表面氮化处理,制备出表面氮化物陶瓷涂层。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维氏硬度计对不同扫描速度下氮化区、热影响区及基体的相组成、表面形貌与元素分布、硬度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激光氮化后,表面氮化区形成树枝状氮化物枝晶和细晶组织,中部热影响区主要为α′马氏体相组织,其中随着激光扫描速度的降低,氮化层液化过程中溶解的氮含量增多,进而生成氮化物增多,硬度值增加。激光氮化处理可以制备出氮化区TiN,ZrN,AlN等硬质相,并细化热影响区晶粒形成针状α′马氏体相,对研究涂层组织结构和性能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6.
用扫描电镜观察了不同磷含量30CrMnSiA 钢珠光体、贝氏体以及马氏体与贝氏体混合组织的冲击试样断口。结果表明,珠光体、贝氏体以及马氏体与贝氏体混合组织断口上,解理单元均随磷含量增加而增大。当磷含量达到0.020%时,断口上呈现出明显的沿晶断裂区。  相似文献   

17.
ZSJ-1600℃型真空烧结炉设计温度上限为1600℃,采用多层金属隔热屏保温,发热体为钼板材,炉膛有效空间尺寸Φ800mm×800mm,正常工作时温度可达到1500℃,通常钨合金真空烧结的温度<1500℃。烧结炉使用中最高温度仅能达到1300℃,无法满足钨合金生产工艺。  相似文献   

18.
形状记忆材料是指具有一定初始形状的材料经形变并固定成另一种形状后,通过热、光电等物理刺激或化学刺激的处理又可以恢复成初始形状的材料。1951年张禄经和Read应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到Au-Cd的合金中.低温马氏体和高温(剩余)相(母相)之间的界面,随着温度的下降向母相推移,随温度上升向马氏体推移,这便是最早观察到的形状记忆效应的例子。  相似文献   

19.
利用金相观察与同步测量电阻的方法,发现 Cu—Al—Ni—Mn 合金直接淬火到 TAf 时,合金表面出现高温残留浮突,X 射线衍射分析证实这种浮突是变形母相。讨论了热循环对这种高温残留浮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项戈丰 《化工管理》2023,(17):57-60
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等分析手段对Mg-1.5Zn-1.0Gd-0.6Mn合金的铸态、固溶态和挤压态合金的显微组织、力学性能、体外降解性能进行了全面的研究。显微组织观察表明,Mg-1.5Zn-1.0Gd-0.6Mn合金主要由基体α-Mg相和α-Mn相以及ω相(Mg3Zn3Gd2)组成。热挤压显著细化了铸态和固溶态合金的晶粒,消除了缺陷,从而提高了合金的力学性能和耐蚀性能。该合金经过挤压后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分别达到313 MPa和275 MPa,塑性也大大提高,达到了16.2%。体外浸泡试验和在SBF中的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随着降解时间的延长,合金表面会有一层腐蚀产物生成,其主要由氢氧化镁和羟基磷灰石组成,且挤压后的耐蚀性最好,腐蚀速率最低为0.32 mm/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