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指数投资及其产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姚兴涛 《资本市场》2001,(11):68-71
<正>鉴于证券市场的效率不断改善,机构投资者的进一步发展和成熟,在中国证券市场引入指数投资值得重视并进行深入研究。指数投资(Index Investment)是成熟市场机构投资者广泛采用的投资方式。近年来,随着指数投资产品的不断创新,尤其是交易所交易基金(exch'ge trade fund,ETF)的快速发展,中小投资者也越来越多地进行指数投资。鉴于证券市场的效率不断改善,机构投资者的进一步发展和成熟,在中国证券市场引人指数投资值得重视并进  相似文献   

2.
刘洋  杨秋生 《技术经济》2019,35(10):124
城市绿地是重要的绿色基础设施。城市绿地要实现设计目标,保持长久的景观效果离不开持续不断地养护管理,同时管养工作又会带来物资消耗和废弃物排放,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基于生命周期评价方法(LCA),以资源能源消耗和气候变暖潜值作为对环境影响的主要因子,将城市绿地划分为乔木、灌木、地被和草坪层,建立了管养对环境影响的量化模型。以郑州市郑东新区绿地为研究对象,选取34个植物群落(20m×20m)为样本进行了验证,计算得到各植物层管养资源能源消耗和气候变暖潜值特征量以及管养工作标准化加权环境影响指数。结果表明,乔木的管养环境影响指数最低,比群落均值低32%;施肥和垃圾清运是环境影响的主要因素,占群落管养环境影响指数均值的75%以上;与农林业相比,城市绿地管养环境影响指数处中低水平,但资源能源消耗因子的影响指数偏高。基于LCA方法的研究结果可以为城市绿地设计和精细化管理提供量化参考。  相似文献   

3.
文章基于对海洋科技与海洋绿色发展的内涵界定及融合机理分析,运用改进的理想解排序法(TOPSIS)测算中国沿海11个省份的海洋科技与海洋绿色发展的综合指数,并采用融合协调相对发展度模型和面板向量自回归(PVAR)模型,实证检验了海洋科技与海洋绿色发展的融合效应及动态关系。结果表明:(1)中国沿海省份的海洋科技水平不断上升,逐渐形成以山东、上海、广东三地为首的北、东、南三方向的海洋科技发展核心;海洋绿色发展水平呈波动上升态势,空间分异明显。(2)中国沿海省份的海洋科技与海洋绿色发展在融合协调度时序上不断增长;结合相对发展度对融合协调类型划分,呈现北部海洋经济圈>东部海洋经济圈>南部海洋经济圈的梯次变化空间演变格局。(3)北部海洋经济圈海洋科技创新与海洋绿色发展间不存在因果关系;东部和南部海洋经济圈海洋科技创新与海洋绿色发展存在双向因果关系,海洋绿色发展对海洋科技呈现出显著正向、持续影响,海洋科技创新对海洋绿色发展呈现长期、持续、波动、滞后的影响,但总体以海洋绿色发展对海洋科技的作用为主,且两大海洋经济圈冲击效应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4.
镇江市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镇江市土地利用现状数据为研究对象,基于景观格局指数和GIS空间分析方法,对镇江市土地利用景观总体格局特征及空间分异规律进行了初步地分析与探讨。结果表明:镇江市最大优势景观类型为耕地,占土地总面积的50%左右,其次为建设用地和水域用地,林地也是镇江市较为重要的景观类型;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存在显著的东西空间分异特征,在地形起伏较大的镇西丘陵区,景观的多样性和均匀度较高,而景观优势度及集聚度则相对较低;在人类活动影响较大的镇东平原区,景观呈现较低的多样性和均匀度,而景观优势度及集聚度却较高;景观破碎化程度在镇江中东部地区较高,表明人类开发活动与景观破碎化呈显著的正相关性规律。  相似文献   

5.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北京市中心城建设用地不断扩张, 大量城市边缘区绿色空间被侵占,对城市生态环境造成极大影响。以 北京市中心城1992和2016年的遥感数据作为基础数据,对其用地转 换以及空间分布变化进行分析,运用InVEST模型评估土地利用变化 对中心城生境的影响,获取北京中心城生境质量和生境退化的空间分 布格局。研究表明:1992—2016年北京市中心城绿色空间用地绝大 多数转变为建设用地,除草地面积增加外,其他绿色空间用地均有所 减少;中心城高度生境和中度生境面积均缩小,一般生境面积显著增 加,到2016年轻度退化生境占总面积的80.5%。在“留白增绿”的 政策背景下,生境评价的结果为北京中心城绿色空间规划及城市森林 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城市植物多样性直接影响着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与 稳定性。基于重庆市主城区公园植物的样地调查数据,从生 活型、来源类型2个方面对公园植物多样性开展研究。调查 统计得到107科257属347种植物,表明重庆主城区公园植 物种类丰富。3种生活型植物中,草本植物的物种丰富度、 Shannon-Wiener多样性、功能性状平均距离指数均为最 高,乔木植物的Pielou物种均匀度、功能离散度、Rao二次 熵指数和功能均匀度均为最高。3类生活型植物的功能性状差 异显著。总体上固氮植物占比较低,虫媒、动物传粉植物占比 最高。与乡土植物相比,外来植物仍具有较高的多样性,外来 植物的引入丰富了功能性状、提高了物种数。基于研究结果, 建议重庆市公园建设进一步重视功能性状的选择和应用,提高 乡土植物的功能多样性。本研究的结论和方法为中国城市植物 多样性保护与研究、可持续城市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基于2002、2007、2012、2017年4期Landsat遥感影像,应用景观生态学和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厦门景观格局对热环境的影响作用及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2002—2017年,厦门市相对地表温度(Relative Land Surface Temperature,RLST)呈上升趋势,城区的热岛效应逐步凸显;RLST较高的区域多为耕地、建设用地,RLST较低的区域多为绿地、水体;在类型层面,绿地的景观类型比例、最大斑块指数、聚集度指数、平均斑块面积、形状指数与相对地表温度呈负相关,斑块密度、边缘密度与RLST呈正相关。耕地、建设用地的景观指数与RLST均呈正相关;在景观层面,景观分割指数、形状指数、斑块密度、边缘密度、香浓均匀度指数与RLST呈正相关;景观优势度大、聚集度高的景观类型,如耕地、绿地、建设用地对RLST影响显著。随着城区的扩张与耕地的减少,建设用地景观格局对RLST的影响逐渐加强,而耕地景观格局对RLST的影响不断减弱;景观层面的景观格局对RLST的影响作用与不同景观类型总体的结构组分及空间构型有关。随着景观结构趋于复杂,景观层面的景观格局对RLST的影响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8.
郑勤 《经济研究导刊》2014,(10):199-203,210
基于2007年的土地利用图形数据,选用斑块分离度、景观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指数、均匀度指数、生态环境指数等景观特征指数,从斑块和景观两个尺度定量分析盘锦市的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并揭示其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1)盘锦市的优势景观类型为水田,面积最大,广布于中部和东部地区;其次为沼泽地,分布于西部以及西南沿海地区;城乡用地、水域和旱地的面积亦较大。区域景观格局基本上呈现出人工湿地和自然湿地镶嵌分布的特征。(2)城乡用地景观的斑块数最多,为1 002,水域和水田的斑块数也较多,分别为131和98;滩涂景观斑块分离度最小,为0.06,其次为水田景观,为0.18;未利用土地的斑块分离度最大,为111.51。(3)盘锦市生态环境效应指数为0.42,低于邻近城市营口的0.51,而高于锦州的0.38,在生态环境质量上没有太大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9.
Variation of land use structure in Chuzhou City, China: 1996-2005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Nowadays the fast economic development has brought about serious conflicts between the limited land resources and the increasing land demand in Chuzhou City.The changes of land use structure also restrict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society progress in this area.Because different cities have different functional localization,the city area and each county (city) have formed characteristic land utilization structure.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make rational use of land resources and ensure the sustainable use of land resources by analyzing the variation of land use structure in the city area and each county (city) in Chuzhou City.Based on the data of land use modification of Chuzhou City from 1996 to 2005 and adopting the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landscape ecology,this paper studies quantitatively the temporal division of regional land use structure and its dynamic changes.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1) this method can reveal the law of the variation; (2) the variation of land use structure in Chuzhou City: increasing diversification,evenness and heterogeneity; (3) the intensity of change in land use from 1996 to 2005 in the city appeared in the sequence: grass land〉traffic land〉garden land〉virgin land〉forest land〉industrial and residential land〉cultivated land〉other agricultural land〉water facility land; (4) there were remarkabl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city area and each county (city) in the relative change and the land use structure change from 1996 to 2005.This paper analyzes the variation of land use structure in Chuzhou City,and finally proposes related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相似文献   

10.
生态资产是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复合生态系统功能的价值表征,也是判断土地利用结构合理性的重要依据。论文通过GIS地理空间方法解析南昌市2008年、2013年、2018年的Landsat TM影像获得土地利用数据,利用相关模型分析南昌市土地利用幅度、速度、强度和生态资产价值的变化情况,并测算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水平。结果表明:南昌市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为主;生态资产价值主要源于耕地、林地和水域,但草地质量的下降、林地面积的缩减和建设用地的快速扩张使得生态资产价值下降了2.45%;并且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协调水平较低,生态环境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承受了较大压力,从而提出要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注重生态经济协同发展,并建立绿色长远发展的生态保护屏障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针对不同类型自然资源资产,构建自然资源资产核算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自然资源资产评价与管理的迫切需求。论文从土地覆盖和利用、林业、草原、土壤、水、矿物等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入手,在全面评估县、市、省和国家级自然资源资产核算相关数据的可用性和质量基础上,基于国际和中国已有的做法,包括SEEA-2012账户、国家统计局提出的土地—森林—水账户等,制定可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自然资源资产评估框架的账户清单;从存量和流量核算、自然资源资产和生态系统资产的经济与生态功能、实物量等角度开发了一套评估方法工具。选择秦巴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作为试点地区进行了案例应用研究,检验评估方法的合理性与适用性。该研究方法可为相关重点生态功能区进行自然资源资产评估核算与管理提供重要技术方法支撑。  相似文献   

12.
从城市生态经济系统协调的视角,构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生态经济协调度指数测算模型框架。以北京市16个辖区为基本研究单元,基于修正后的当量因子法,利用北京市2009—2018年土地利用相关数据,对北京市辖区10年间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了动态估算,并分析了10年间生态-经济协调度的变动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近10年人类活动或自然环境变化对未利用土地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建设用地、园地、耕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草地、林地;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均呈现总体增长趋势,密云区、怀柔区、延庆区占比前三;大部分地区生态经济协调度总体上升为较高协调,局部生态经济协调度没有改善,整体生态经济协调度较好。并根据北京市的生态服务价值与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特点,综合考虑生态-经济协调度发展等级分类等情况,提出北京市生态-经济协调发展及土地利用优化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3.
森林碳汇是全球气候变化和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森林碳汇的变化直接影响着大气层中主要温室气体的浓度,进而影响气候变化和陆地生态平衡.该文从应用角度出发,通过分析自然环境和森林区划等区域特征,进行监测区和样地布设,进行了森林碳库分类.明确了森林碳汇监测区样地调查内容和森林碳汇计量方法,并构建了网络信息化平台,建立监测信息系统,实现数据网络化管理,同时结合地理信息系统进行综合应用,为我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基础数据和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