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商洛市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价值工程》2019,(35):226-227
以商洛市为例,构建人口-土地城镇化指标体系,根据协调发展模型计算商洛市2007-2016年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水平。结果表明,人口城镇化指数由2007年的0.1412增长到2016年的0.7312,土地城镇化指数由2007年的0.0963增长到2016年的0.7028,协调发展水平经历了失调、过渡和协调阶段。 相似文献
2.
促进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的协调发展是我国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点所在,而加快发展中小城市是优化城市规模体系的主攻方向,研究中小城市人口和土地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选取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为例,构建协调性模型测度其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状况,从演变特征和协调发展角度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中小城市逐步放宽户口准入政策,有效促进了农村人口向城市和城镇合理有序转移;2008年以来,中小城市土地城镇化推进速度快于人口城镇化,存在空间失控的现象;中小城市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度偏低主要是由于发展度较低。 相似文献
3.
4.
研究1996年以来全国城乡人口与建设用地协调发展的阶段性与新趋势,支撑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修编。利用计量分析、GIS分析等方法,对全国城乡人口与用地增长阶段、城乡人均用地水平、城乡人口与用地协调度进行了测算和分析。1996年以来全国城镇化发展经过了人口城镇化快于土地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阶段,目前出现人口城镇化快于土地城镇化的新趋势。全国城镇人地关系逐渐从不协调走向协调,协调发展地区的范围在扩大,人地失调的程度在降低,人地失调地区主要集中在华北、东北、西北和西南地区;全国乡村人地失调的程度在加重,范围在扩大。人口在城乡间往返式迁移造成乡村人地关系失调和土地利用粗放,加快外来人口市民化进程是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5.
城镇化的概念是城镇化理论的重要核心;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镇化的内涵也随之不断丰富。当下,城镇化已覆盖了世界上的大多数国家,但目前学界对于城镇化概念的界定还没有形成一个普遍认同的权威定义。因而本文主要从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土地城镇化和社会文明城镇化的观点角度对城镇化的内涵进行梳理和辨析,进而加深对城镇化的系统了解。 相似文献
6.
本文构建了包容性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熵权法和变异系数法对指标赋权,分别计算出2005—2012年重庆市包容性城镇化和产业结构发展的综合得分和2012年中国西部各省区包容性城镇化和产业结构发展的综合得分,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维度下运用协调度模型对两者的协调度及协调发展度进行评价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西部地区包容性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发展水平、协调度及协调发展度不断提高,整体发展水平较低,协调度较高,协调发展度存在一定的空间差异。 相似文献
7.
8.
9.
城镇化是当前我国扩大内需求,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到未来我国经济能否保持健康和平稳的运行。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的金融发展状况对城镇化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金融配置失衡、金融过度支持和金融抑制的存在对我国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0.
利用1999~2012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从人口城镇化、土地城镇化和经济城镇化入手,构建协调发展模型,实证检验全国及三大区域人口—土地—经济城镇化之间的耦合协调规律及程度。研究结果表明:总体上看,我国东、中、西部的人口—土地—经济城镇化之间的耦合协调程度出现了积极的改进,但在各区域之间还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σ收敛性检验则表明:我国整体及东、中、西三大区域的人口—土地—经济城镇化之间耦合协调度的变异系数并不大,且有收敛趋势。应以内涵发展为主、消除人口城乡迁移阻碍,控制农地过度非农化,巩固和提升我国人口—土地—经济城镇化协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城市增长管理与集约更新潜力:人地关系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图从土地和人口两个要素出发,深化关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认识。基于对"人—地"关系研究中增速比较、协调度指数、异速生长模型等三种方法的评析,认为其研判二者协调关系所采用的"标准"在理论与实证层面存在缺陷,提出将"差异"分析置于研究的核心。采用面板数据(Panel Data)模型,以277个建制市1999-2012年的建成区面积和人口数据为基础,发现:2006年以后城市用地的人口增长弹性减弱,即城市更加集约了;然而受政府管理行为如对用地结构的安排等各种因素影响,相似规模的城市差异也很大。为进一步量化城市用地与人口规模增长的共性需求与个性差异,引入"残差分析"的思想,测度了比较视野下城市建成区土地集约利用的更新潜力,发现:珠三角、长三角和福建沿海城市、山东省地级城市的更新潜力较大,此外除了新增建设用地审批受限的特大城市,许多中小城市的建成区城市更新和存量规划也应当给予重视。 相似文献
12.
14.
城镇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是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一方面,二者相互协调发展有助于推进中国整体经济的发展,有助于提高综合国力,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目标。另一方面,二者如果没有做到协调发展而是互相排斥的话,其直接的后果就是“城市病”蔓延,环境污染加剧,就会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要实现城镇化与工业化之间的协调发展,就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准确把握城镇化发展与工业化发展的要求及重大意义第一,要准确把握推进城镇化发展的总体要求和继续完成工业化发展的基本要求。“十五”期间,推进城镇化的… 相似文献
15.
城镇化与工业化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本文以青岛市统计年鉴的统计数据为基准,利用国际上常用的IU、NU标准法对青岛市城镇化与工业化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1997-2012年青岛市城镇化滞后于城镇化的进程,二者不协调发展的矛盾突出,进而分析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最后提出促进青岛市城镇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论城镇化速度与质量协调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城镇化的本质内涵应包括速度和质量两个方面.我国城镇化速度近年来发展很快,但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特别是存在着城镇化发展质量不高等突出问题.城镇化发展在重视其速度的同时,必须重视质量.为此,要继续推进我国城镇化进程,努力提高我国城镇化发展质量,建立科学的城镇化质量评价体系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农村土地始终是城镇土地的来源,从城镇出现的第一天起,其自始至终都离不开土地城镇化这个基本前提。从中国土地城镇化的制度供给来看,城镇土地的产权制度、征收制度、收益分配制度、流转制度等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碍,制约着中国新型城镇化的建设进程。要推动中国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充分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建设目标,惟有制度改革和创新才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19.
本文通过数据及相关指标体系,对河北省县域经济与城镇化协调发展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当前河北省经济发展对城镇化发展的拉动作用有限,过大的城乡收入差距对城镇化起着极其显著的负向抑制作用,为加快河北省城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