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上海浦东新区、深圳特区、天津滨海新区三个综合型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1990-2010年的面板数据分别就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设立前和设立后制度创新对试验区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制度创新显著地促进了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经济增长。因此,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下一步改革应继续鼓励制度创新,包括应加快实施产权制度改革,完善所有权制度,完善户籍制度和教育制度,完善现代市场经济体系。加快实施以金融体制改革为主体的资源配置制度改革。建立开放型区域文化,促进区域对外开放,促进经济、社会、环境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
3.
1.新经济地理学研究的传统 在《发展、地理学与经济理论》一书中,克鲁格曼对空间经济研究的传统进行了分析,并将其归纳为五个方面:德国几何学、社会物理学、积累因果关系、当地外部经济以及地租和土地利用.  相似文献   

4.
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克鲁格曼等为代表的主流派经济学家重新审视了空间因素,以全新的视角,把以空间经济现象作为研究对象的区域经济学、城市经济学等传统经济学科统一起来,构建了“新经济地理学”。但是随着时间的推进,新经济地理学理论的缺陷也逐渐显露出来。文章将对新经济地理学理论,尤其是对其经典模型中的理论不足加以总结,并对未来新经济地理学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新经济地理学发源于20世纪90年代,经过多年的发展,新经济地理学已经发展到了一门学科的中期。作为发展中期阶段的新经济地理学,学界对其评价不一。为了洞悉新经济地理学的学科发展状况,需要从这门学科的研究范式入手,分析该学科的研究特点和发展脉络,分析新经济地理学比之传统意义上经济地理学的优势所在,研究新经济地理学的适应性。可以肯定的是,新经济地理学适合中国等新兴工业国,没有过时。但新经济地理学的研究也有很多不足,值得反思,其中最突出的是新经济地理学没有对以往地理学家的工作给予充分的重视和回顾。但是新经济地理学成功地将主流经济学家的注意力转到地理上来,这是它的贡献。所以,新经济地理学还是有很强的学术活力的,学界应当积极寻找新经济地理学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6.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中国区域发展的重大战略,在实践层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因而进行理论研究与总结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新”新经济地理学的框架内,构建了包含环境外部性的理论模型,研究发现随着运输成本的下降,产业分布会先由分散状态转变为聚集状态,再由聚集状态转变成分散状态,高效率企业具有更强的流动能力;环境污染是一种分散力,会阻碍聚集的出现,降低聚集程度;污染的空间溢出是一种聚集力,会增加聚集程度。本文又进一步将模型扩展为包含了区域差异的三区域模型,验证了模型结论的稳定性。本文理论模型的结论,为京津冀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提供了理论解释,并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政策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7.
在原始核心边缘模型基础上发展的新的核心边缘模型假设工业工人的劳动生产率不再是外生变量,而是跟产业集聚的外部性有关。发展的核心边缘模型不仅验证了原始核心边缘模型的基本性质,还得到了一些新的结论:第一,工业企业生产规模报酬递增程度高有利于产业的集聚,但工业企业生产的规模报酬递增程度低也会诱发产业的重新集聚。第二,产业的空间分布受两股相反力量(集聚力和分散力)的支配。一般情况下,本地市场效应和生活成本效应是促进工业企业集聚的力量,市场拥挤效应则是促使工业企业走向分散布局的力量。第三,在加入本地与跨界技术溢出效应后,对称结构稳定的贸易自由度范围缩小了,而核心边缘结构稳定的贸易自由度范围扩大了。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总结国际产业转移历史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认为弗农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阿瑟·刘易斯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理论、小岛清的边际产业转移论、邓宁的国际投资发展周期理论对指导我国服务业的国际产业转移具有局限性,提出应用价值链思想来指导中国服务业的国际转移.  相似文献   

9.
与传统贸易理论不同,产业内贸易理论将产业组织理论引入其分析框架,从从事国际经济活动的微观主体行为角度来解释产业内贸易和国际分工的形成,为厂商行为与贸易尤其是产业内贸易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作为产业内贸易理论的三大基石,需求的多样性与重叠性、产品差异性和规模经济对企业如何跨国经营,提高一国国际竞争力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其中,需求多样性和重叠性的存在有利于企业克服各种市场隔离,  相似文献   

10.
秦法萍  郭璞 《现代企业》2009,(10):15-16
一、产业内贸易理论及分析 产业内贸易理论,是解释产业内同类产品贸易增长特点和原因的理论。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主要是针对国与国劳动生产率差别较大的和不同产业之间的贸易,但自20世纪中后期以来,随着世界国际贸易发展,在贸易实践中又出现了一种新现象,即国际贸易大多发生在发达国家之间;  相似文献   

11.
入世以来,我国农产品贸易在国际市场上受到很大冲击。究其原因,我国一直是按比较优势原理来发展农产品对外贸易的,而我国大多数农产品相对许多发达国家而言并没有比较优势。文章从产业内贸易的角度来论述我国扩大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可能性,并在具体措施上提出一些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2.
从分析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存在的不足入手,阐述了当前国际上比较流行的新贸易理论,并对各种理论主要内容与观念进行了分析,最后给出了依据新贸易理论,我国在发展对外贸易应采取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3.
浅析"产业梯度转移理论"的适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阐述了中国和欧美纺织品贸易争端,分析了其中原因,指出产业梯度转移理论的适用性要点。  相似文献   

14.
伴随着管理方式的更新,现行会计信息在生产加工、传递等方面存在着历史的局限性,与新的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不相适应,传统的理论在很多方面都受到了强烈的冲击,尽早完善会计信息体系和理论体系是知识经济给我们提出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5.
《价值工程》2016,(25):48-51
南方共同市场是世界上第一个完全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共同市场,其形成一体化组织后所得到的效果对其他一体化组织有着借鉴作用。本文在关税同盟理论的基础上,对南方共同市场的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效应做了较为具体的分析,以利用统计数据制作图表的方式进行较为直观的分析和说明。得出了南方共同市场成立后,产生了较为明显的贸易创造效应,而贸易转移效应并不显著,但其区域的贸易条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张弢  严燕 《企业导报》2012,(12):1-3
全球四次产业转移浪潮中的经验证明,产业转移不仅是落后国家追赶发达国家的一种有效途径,也是一个国家中落后地区追赶发达地区的一种战略选择。近年来,学者们对于产业转移理论的研究日趋成熟,随着国家政策的转变,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对产业转移模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本文首先从产业转移模式的相关基本概念开始介绍;接着依次归纳总结了国外和国内至今所研究的产业转移模式并做出了评述;最后在此基础上,文章结尾提出了对于产业转移模式研究的不足和展望,具有重要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徐丹丹 《企业技术开发》2009,28(10):75-75,77
随着经济的发展,产业内贸易、服务贸易在今天的社会生活中变得日益重要,产业内贸易的发展对推动服务贸易的发展,提高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作用也越来越得到人们的关注。文章分别对产业内贸易、服务贸易竞争力及涉及其两者间关系的理论进行梳理总结。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区域间投入产出数据,建立面板模型分析究竟是比较优势还是本地市场效应决定了中国东部和中西部地区的生产和贸易类型。研究发现,中国东部和中西部地区的生产和贸易类型由比较优势决定;且中西部地区的生产对国内需求的反应远大于东部地区生产对需求的反应。结论表明比较优势理论可以对中国地区间贸易做出解释,该理论并未过时。因此,中国应实行能够发挥各区域比较优势的区域统筹发展战略;此外,那些实行区域产业转移的企业应积极适应国内市场,调整产品性能和属性,适应国内消费者偏好。  相似文献   

19.
贸易成本是经济活动无法回避的一个现实存在,但却被传统贸易理论甚至整个新古典经济学分析框架长期舍弃了,或仅作为影响经济活动的一个外生变量。到了新经济地理学那里贸易成本才得到真正的“复活”,被视为左右经济空间分布的核心变量。新经济地理学意义上的贸易成本,属于三个经济学分支“散论”的集合,即国际贸易理论尤其是新贸易理论之方法论、新制度经济学的交易成本论、新经济地理学的分析框架之间的集合。然而即便在新经济地理学那里,贸易成本主要是被当作影响经济空间集聚的一个因素,在相关分析中往往以虚设变量代替贸易成本,且鲜有实在  相似文献   

20.
会计理论是人类在长期的会计实践基础上、经过思维运动所产生的关于会计的理性认识。会计理论的研究方法就是在会计实践的基础上如何达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从供的方法。新经济时代,应当有符合其特征的会计理论与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