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众创空间已日益成为推进国家双创战略实施的重要载体和推动全民创新的有机组成部分,从生态共生视角探讨众创空间内部创业主体的演化模式具有长远和丰富的理论意义。通过构建众创空间生态系统两主体Lotka-Volterra动态演化模型,并运用数值仿真揭示当前国内众创空间内部主体间的主流共生模式以及构筑基准理论和模型,然后拓展该基准模型至引入成熟企业的三主体共生演化模型以打破主流两主体共生模式的局限,讨论成熟企业的入驻对众创空间共生主体、主体关系和演化模式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1)初创企业、配套资源组织及成熟企业等共生单元在众创空间生态系统内外部共生环境中通过达成不同共生模式以推动整个系统实现演化发展,演化的均衡结果由主体间的共生系数取值决定;(2)目前众创空间生态系统共生环境下的两主体共生模式由于资源和规模限制其发展能力,导致难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互惠共生,成熟企业的入驻在系统内部发挥着资源保障和发展引擎的作用;(3)三主体互惠共生是系统演化的最佳目标导向。最后,基于仿真结果提出国内众创空间构筑和系统升级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2.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是协同创新。在新时期,区域协同创新呈现共生演化的特征。借鉴生态学理论构建“态”—“势”—“流”的三维度创新生态位区域协同创新理论框架和综合评价体系,对京津冀区域协同创新进行测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京津冀协同创新水平整体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协同创新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城市间发展差距较大。系统创新态、创新势和创新流呈现波动性增长,其中创新流对系统协同创新的贡献较小。京津冀协同创新模式经历了从单利共生向差异互利共生的演进过程,当前处于差异互利共生向均衡互利共生的演化阶段。应进一步巩固协同创新基础,聚焦三地间价值共创,充分发挥协同创新溢出效应。同时,应加快建设更加开放的创新生态,致力于建成协同创新共同体,打造全国创新驱动增长新引擎。  相似文献   

3.
英国通过建设弹射中心为其处于全球创新领导者的地位奠定了坚实基础.本文以英国弹射中心为研究对象,围绕创新生态系统运行模式中的创新主体、创新要素和创新环境,分析其发展动力、协同共生、资源整合、环境匹配和利益分配五个方面的运行模式.当前,中国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存在未形成核心创新集群、缺乏有效的机制连接创新链、创新环境支撑作...  相似文献   

4.
《企业经济》2017,(5):160-168
基于协同创新理论,通过三螺旋理论构建了宇通三螺旋协同创新战略模型,分析了政产学研在宇通新能源汽车协同创新战略中的作用,论述了相关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政府等在宇通新能源汽车协同创新中承担的角色、地位及合作的方向;通过对宇通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分析,总结了协同创新的两条主要途径即创建联盟和技术转让。文章为新能源汽车发展提供了如下启示:加强核心技术研发,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创造新的销售运营模式;完善配套设施;增强企业间的合作促进生产规模化;加强产学研一体化发展,形成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创新中心;利用国家政策,开拓国内国际市场。  相似文献   

5.
《价值工程》2018,(2):44-47
协同创新中心是由多重主体间合作形成的复杂性组织,科学的绩效配给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协同创新中心学术绩效、经济绩效以及社会绩效的可持续产出。本文分析了协同创新中心绩效配给的内涵与特征,以盐工协同创新中心为案例,分析了当前协同创新中心绩效配给的现状和问题,从目标理念、体系设计、流程设置、操作模式等四个维度构建了操作性强、具有逻辑自洽的绩效配给模式,对当前协同创新中心绩效配给模式的优化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金融共生理论指出,金融共生单元相互协作能实现双方的和谐发展。文章以金融共生的三个要素视角为切入点,首先从小额贷款公司和中小企业自身的特点来阐述两者之间的互惠共生关系,然后重点从小额贷款公司的价值定位、风险识别和评价机制、人才选拔和评价体系、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可持续性业务发展动力机制和正向激励考核六个方面探讨了两者间的协同创新发展模式,最后在个人征信系统建设、违约信息披露等方面呼吁政府部门应出台配套的政策和支持措施。  相似文献   

7.
校企协同创新是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工作改革的重要举措,本文通过研究校企协同创新的理论,分析了影响校企协同创新体系构建的主要原因,阐述了协同创新对校企合作的意义,并且提出通过建立校企协同创新的目标、建立完善评估评价机制、建立校企协同创新平台、建立校企协同创新良好环境等方面进行校企协同创新体系的构建路径研究。  相似文献   

8.
互联网医疗作为共享经济在医疗行业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在发挥盘活基层医疗机构床位、合理配置医疗资源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其目前面临着盈利难、撬动难等多项挑战。以平安好医生、阿里健康和众安保险三家互联网医疗企业为例,运用协同共生理论梳理互联网医疗运行逻辑,从盈利对象、盈利点、盈利杠杆及盈利屏障四个方面对互联网医疗盈利模式进行横向比较分析。研究发现:互联网医疗在制度、信息、技术和利益四个层面面临很多现实困境。需要政企协作保护隐私,优化协同共生制度环境;科技驱动精准营销,构建协同共生网络生态;以医为先发挥品牌效应,形成协同共生利益链条;以用户为本提供异质服务,搭建协同共生盈利平台。  相似文献   

9.
目前,以城市为载体的多中心与族群经济现象,正在成为长三角区域协同发展的重要平台.多中心间的关联与互动、合作与竞争成为影响和制约长三角多中心区域协同共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促进多中心区域协同发展的重要推力.共生,一种新型区域关系模式,成为影响多中心区域协同发展潜力、能力、综合竞争力与软实力的重要因子.运用生物共生思想,针...  相似文献   

10.
为促进高等教育与科技、经济、文化的有机结合,我国实施"2011计划",积极推动协同创新。本文以协同创新基本结构为基础,提出以协同创新中心为主体的协同创新评价理论,构建协同创新评价指标体系,同时,建立基于压缩感知的协同创新评价模型,通过样本测试,使之应用于协同创新评价,对实际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科研创新平台的建设非常重要,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的协同创新发展模式越来越受重视。本文阐述了高职院校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中心的内涵,分析了当前高职院校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和运行的现状和问题,从调整改善管理体制、建立政策保障机制、建立资源协同机制、建立利益分配机制和风险共担机制、建立科研成果转化机制五个方面深入探讨了如何完善高职院校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中心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2.
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研究创新以及基于共生理论研究创新已比较成熟,但是同时基于两者视角下协同创新的研究目前比较少。本文从企业角度出发,运用生物学中的共生理论研究企业在不同的生命周期阶段企业协同创新所选择的不同模式,以期对处于不同生命周期的企业在特定时期选择适合其发展的协同创新模式,使企业发展得更平稳。  相似文献   

13.
《国企管理》2022,(4):33-37
"黑海战略"是物联网时代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战略思维,指明了创新发展的突围方向.先进轨道交通装备作为轮轨上的"国家名片",是参与全球竞争的中国装备代表作,是实现制造强国的重要支撑.基于"黑海战略"和国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创新中心建设使命,株洲国创轨道科技有限公司积极探索"黑海战略"在国家级创新中心建设过程中的具体落地实施,搭建"公司+联盟"的创新创业平台,实行"平台+创客"的创业模式,组建"院士+博士"的技术公关团队,实施"技术+管理"创新双轮驱动,构建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链协同创新发展的生态体系,实现创新中心自我造血和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抱团取暖和价值共生.  相似文献   

14.
赵成国  江文歆 《财会通讯》2021,(6):130-133,171
供给侧结构改革背景下,供应链金融作为产融结合的创新形式,有效解决了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目前供应链金融生态发展尚不完善,完善供应链金融生态应重点加强风险管理体系构建.文章首先基于供应链金融生态发展逻辑分析供应链金融生态风险问题;然后根据内部组织和外部环境搭建供应链金融生态风险管理架构;并基于协同共生生态关系,从资源、组织、知识分析视角建立供应链金融生态风险管理内外协同共生机制;最后提出供应链金融生态风险管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价值工程》2016,(31):85-87
整零协同研发作为一种对汽车产品开发过程进行组织和管理的模式,可以被视为一个微观的经济共生态。文章从共生视角,以整零协同研发的合作特征为依据,对其生态系统及共生模式进行解析,整零协同研发共生模式也基本遵循点共生、间歇共生、连续共生、一体化共生的演化运行方式。最后,以变速器与整车匹配创新模式进行实例说明。  相似文献   

16.
城市群区域协同发展格局对城市群整体创新绩效有着较为深刻的影响。本文基于协同共生的视角,以两阶段网络DEA为分析方法,以成都城市群为例,对城市群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两阶段动态效率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城市群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两阶段效率值的时空分异特征明显。时间上:在虹吸效应与涓滴效应的交互作用下,中心城市与成员城市的效率差呈现先扩大后缩小的趋势;空间上:呈现南北高,东西低的态势,并符合地理邻近、技术邻近以及制度邻近的发展规律。研究发现,经济增长产出阶段是创新效率提升的瓶颈,鉴于此,未来城市群发展需着力于政策协同、资源协同、空间协同,提高创新一体化程度,从而形成区域创新的整体规模效应。  相似文献   

17.
顺应国际创新活动集聚中心城区的新趋势,推进城市更新与创新街区建设内在协同,是助力新时代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基于"新"新经济地理学的微观主体异质性,阐释创新活动向城市中心集聚的本质是人才对地方品质的需求偏好,并构建城市更新与创新街区耦合协同发展框架,从创新空间供给侧与创新环境需求侧,探讨我国城市更新与创新街区建设共促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阻碍,最后基于"规划引领—核心主导—多元协同"的逻辑思路,从优化创新空间布局、驻留创新企业与人才、推进创新系统循环三方面给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及雄安新区和临空经济区建设推进,廊坊迎来新的重大历史机遇。“十四五”时期,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切实推动廊坊多层次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发展区域养老服务业一体化,完善区域公共服务资源共建共享体制,推进构建特色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对廊坊创新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建设起着至关重要作用,廊坊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适应老年人需求的个性化、精准化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本文从京津冀协同发展养老服务信息化建设,构建个性化智慧养老服务体系;组建小区“老年志愿班委组织”,定期进行线上线下京津冀班委组织经验共享;京津冀协同联合培养高素质社会养老保障复合型专业管理人才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相对于更多由政府主导的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以及区域环境联防联治,基于市场共赢的产业协同才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最持续支撑。以天津、河北和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合作共建的协同创新共同体为例,通过分析梳理其主要特征,发现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主要面临中关村企业较难实现转移、津冀产业承接能力弱、中关村企业转移缺乏持续性、北京新布局以及雄安新区建设等导致中关村企业更多处于观望状态等发展困境。发展与完善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可以从中央统筹顶层设计,地方政府创新先行先试;构建权责匹配,多层次的制度化合作机制;找准产业创新协同对接点,构建高效优质服务体系;聚焦重点创新共同体建设,积极探索协同发展新路径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20.
系统地研究产业集群协同创新机制对于提升集群整体的创新能力和促进集群的可持续发展有着关键意义,而已有的对于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的研究缺乏系统性。本文从生态位视角出发,在提出产业集群协同创新内涵以及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的要素及要素间利益关系分析的基础上,从动力、激励、合作以及评价方面构建了产业集群协同创新机制分析的理论框架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