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聚焦于道德型品牌危机事件对品牌的负面影响以及对品牌群内其他品牌的溢出效应。文章基于挫折-攻击理论和情绪应对理论,通过问卷调查法构建道德型品牌危机事件对消费者反应(抵制态度、负面口碑传播、购买意愿)的影响机制模型,并通过实验方法分析受到波及的企业如何应对负向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消费者对此类危机事件的关注和其民族中心主义会引起消费者进攻型负面情绪和规避型负面情绪的双重变化,但是只有进攻型情绪能够导致消费者对事件品牌和其他关联品牌的系列反应;受到波及的品牌短期内宜采用沉默而非辩解策略来化解负向溢出效应。本文结论为有关道德型品牌危机事件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并为外国和本土品牌在此类危机事件中如何应对提供了有针对性的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2.
企业在发生可辩解产品伤害危机后,应该及时选择应对策略来恢复消费者的购买意愿。本文基于消费者购买意愿维护角度用实证方法验证了危机的严重性、危机的群发属性对企业策略选择效果存在调节作用。企业在应对严重且单发的危机时辩解的策略是最有效的。随着危机的严重性减弱,辩解策略的效果越差而和解策略的效果越优;同样随着群发属性的增加,辩解策略的效果越差而和解策略的效果越优。  相似文献   

3.
杨索宇 《现代企业》2011,(11):12-13
企业家道德建设是企业文化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企业的兴衰成败和社会的和谐发展。面对我国食品安全事件的频繁发生,温家宝总理提出:“企业家不仅要懂经营、会管理,企业家的身上还应该流着道德的血液。”究竟何为“道德血液”,我国企业家应该流淌着什么样的“道德血液”,现在社会众说纷纭。因此,对企业家的“道德血液”进行深度探讨,能给企业家道德建设带来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钟伟 《英才》2005,(8):70-70
我认为企业家形象与企业形象之间的关系,可以分为这么四类: 第一类,企业家个人形象超越企业形象,甚至让人觉得企业不再需要这样的企业家。像王石,个人形象非常的鲜明。但是我发现很多时候,我们记住了企业家的光辉形象,忘记了企业。第二类,企业家过度曝光,使得商业味道过浓。这类企业家形象与企业结合得很紧密,企业的知名度也因企业家的高出镜率而水涨船高,但是否美誊度会增加,就很难说了。潘石屹就是一位很会利用媒体的企业家。他每次在媒体上露面部很明  相似文献   

5.
如今,中国的众多企业家,早已不是我们记忆中那些只知道在生产基地、员工大会上打转的形象。我们看到的他们更多是出现在高峰论坛、慈善夜宴、颁奖典礼、高尔夫球场等场合上,甚至是茫茫大海和巍峨珠峰之上。他们衣着光鲜,不时地发表一些妙言趣语,甚至比娱乐明星们有更高频率的曝光。因此我们看到了喜欢登山的王石、沉迷于网络游戏的史玉柱、高谈阔论的马云、混迹于时尚圈的张朝阳等等的企业家众生相——当然,我们更愿意把他们的张扬看成是一种自我选择的生活方式,而不是怀有商业目的的做秀。  相似文献   

6.
耿学峰 《价值工程》2011,30(33):97-97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当今社会频繁出现企业家道德良知丧失、企业诚信匮乏与环境污染加剧等有碍社会发展的不和谐现象。这些问题的症结所在,大多可归结为企业家社会责任行为的缺乏。通过微观层面与宏观层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对企业家社会责任行为的道德动因略作了解,还望能对学者们更深入的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7.
3·15是消费者的盛大节日。在这个节日里,消费者比平时更容易找到做一把“上帝”的感觉。同样,3·15也是企业关注的日子,一些企业由于为消费者提供了优质产品和服务而受到消费者赞扬,另一些企业因产品质量或服务低劣而被消费者投诉被媒体曝光。作为企业的领导者——企业家们在3·15想说些什么呢?我们本期特辟“企业家热谈3·15”栏目,请读者朋友们听听我们邀请的企业家们对3·15的真实感受。  相似文献   

8.
企业家是天生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家的开放性思维和承担风险的性格同人身上的RDR4基因有关中国改革开放后,造就了大批企业家,特别是进入二十一世纪后,产生企业家的速度似乎是加快了。富豪榜每年都有一些更年轻的企业家,以更多的资产挤入进来。每当一个成功企业家的故事曝光后,我们除了佩服他们的胆识和智慧外,还会在费劲地数一数他们财富数字的那些零后,难免有些嫉妒。为什么?因为人不容易忍受同类的优秀。这些人跟我们是一样的中国人,怎么他们就这么幸运?  相似文献   

9.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市场经济竞争的主体,企业发展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市场经济的健康运行和发展。作为企业管理者与经营者的企业家是企业个体的主导部分,其管理能力、决策能力等综合素质状况直接决定和影响着企业的发展走向,其道德水准直接影响着企业内部的经营理念、凝聚力和活力,并关系到企业的形象和市场的认同。一、企业家必须德才兼备当前我国国民经济需要又好又快发展,同样,作为国民经济细胞的企业更需要又好又快发展,这就需要企业必须转变过去的单纯追求产值、利润的  相似文献   

10.
企业家是社会的稀缺资源和宝贵财富,知名企业家更是市场经济的统帅。笔者曾长期关注中国改革开放后出现的成功企业家,这里选择一些代表人物加以分析、研究,对他们身上的企业家秉赋进行挖掘,从中提炼出作为企业家的素质和能力,这对每一位想成为真正企业家的商人和企业领导者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企业家精神与经济增长的机制及对我国的反思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劳忠腾 《企业导报》2010,(4):183-184
通过介绍企业家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的确立的理论研究,分析了经济快速发展阶段我国企业家生存活动环境。透过"三鹿奶粉"事件等危机道德事件,总结出当前规范竞争和法治的环境下,企业家应进行反思,并得出制度环境对于企业家从而对于经济活动的影响最为重大的结论。在所有的各种制度中,两个最核心的制度是界定良好的产权制度和强有力的法治。  相似文献   

12.
耿学峰 《价值工程》2011,30(36):79-79
道德人格对社会企业家内在的道德价值与外在的伦理行为具有潜移默化的规约作用。文章在叙述社会企业家与道德人格概念的基础上,试着对社会企业家的道德人格特质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完善社会企业家道德人格的些许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最近两年来,我倾向于回归到一间公司最直接的结晶——产品与服务的框架下去衡量企业家,以至于曾有一些偏激的想法:一个企业家如果没有率队打造出一款能给用户或客户带来独特价值的产品(服务),那他不能称为一个优秀的企业家;一个对产品(服务)缺乏钻研精神与钻研能力的企业家是“可耻”的;优秀乃至伟大的企业家,一定是从产品家起步。  相似文献   

14.
本文根据企业家道德行为特征,将其划分为公德和私德行为,具体探讨了企业家公德和私德行为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品牌知名度是调节企业家公德和私德行为影响消费者购买意愿的边界条件.在高品牌知名度的情况下,企业家公德和私德对消费者购买意愿影响不显著.在低品牌知名度的情况下,企业家公德和私德行为对消费者购买意愿具有显著影响;在此情况下,再结合产品类型来看,企业家公德行为有助于促进改进型产品的购买意愿,企业家私德行为更有助于促进全新型产品的购买意愿.  相似文献   

15.
从未见过一个公司短期内出现如此多的召回。这是美国企业的悲剧。被诸多负面消息裹挟着的强生公司,再遭不测。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公布,因在全球多个国家贿赂医生和支付回扣等手段获得合同的事件曝光,强生被迫同意支付7000万美元,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求得和解。也许是为了挽回颜面,在交易是否能最终达成尚存在很大变数的情况  相似文献   

16.
企业规避负面原产地形象的营销策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原产地形象越来越受到营销界的重视。是构成产品决策的重要内容,原产地形象影响到消费者对产品的评价及购买决策,企业应规避负面的原产地形象。  相似文献   

17.
当凤姐堂而皇之地身穿耐克给球迷讲解世界杯;当小月月以恶心的方式吃奥利奥饼干;当品牌被大规模的负面群体使用并得到广泛曝光,你是否想到这种目标消费者与使用者形象的错位有可能致使品牌于不复之地?是的,到了为你的品牌清理门户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18.
在全社会呼唤企业家身体里应流淌着道德血液的时候,我们或许更该关注,监管者体内流淌着怎样的血液近期曝光的"染色馒头"、"瘦肉精"等食品安全事件,多为"马后炮"监管。  相似文献   

19.
企业家,在厂长经理中那些少数出类拔萃的优秀人物,伴随着波涛汹涌的市场经济大潮脱颖而出,正引起了全社会的普遍关注。他们与社会化大生产和商品经济高度发展以及股份公司的运营相联系,能以其创新的意识、卓越的才能、敏锐的洞察,引导新需求、新市场,敢于承担风险,具有超凡的组合生产要素的能力,能以其高尚的人格魅力,塑造和培植卓越的企业文化,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营理论与方法,贡献于社会,为推动行业或整个经济发展作出贡献。企业家的形象是企业形象、品牌形象的缩影,对企业文化的建设有着极其重大的影响。企业家形象的价值在于…  相似文献   

20.
每一个成功的企业背后都有一个出色的企业家,比如奠基IBM的沃森父子,重振IBM雄风的郭士纳,不断开拓创新的GE总裁韦尔奇,以及我国著名的海尔总裁张瑞敏、联想集团前总裁柳传志等。与此同时,优秀企业家的经营活动和社会活动会在消费者心目中形成一定的印象,这种印象的好坏会影响到消费者对企业品牌形象的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