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剩余索取权的配置形式应当变革,人力资本也应分享企业的剩余索取权。契约理论、人力资本产权理论、委托代理理论以及双因素论和分享经济理论等为人力资本分享企业剩余索取权提供了基本的理论依据,人力资本分享企业剩余索取权带来的激励等积极效应则进一步说明了人力资本分享企业剩余索取权的必要性。而要使人力资本分享企业剩余索取权成为现实,还需要从完善市场机制等几个方面入手,创造适当的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2.
剩余索取权的应然配置是既具有合理性又具有合法性的配置。有利于公司绩效水平的提高是剩余索取权配置的合理性标准,这要求企业控制权安排与风险安排相匹配以保证控制权的有效性;客观公正是剩余索取权配置的合法性标准,这要求剩余索取权的配置应该与风险配置相匹配。  相似文献   

3.
剩余索取权的应然配置是既具有合理性又具有合法性的配置.有利于公司绩效水平的提高是剩余索取权配置的合理性标准,这要求企业控制权安排与风险安排相匹配以保证控制权的有效性;客观公正是剩余索取权配置的合法性标准,这要求剩余索取权的配置应该与风险配置相匹配.  相似文献   

4.
人力资本产权理论运用于分配企业剩余索取权,有利于提升人力资本的经济利益,形成对人力资本产权所有者的有效激励和约束。本文运用博弈论方法,以剩余索取权作为研究的切入点,旨在从理论上探寻人力资本所有者分享企业剩余索取权的必要性和可能途径,以及由此给企业带来的相关效应。  相似文献   

5.
张萍  幸倞 《财会月刊》2005,(2):24-25
剩余控制权是指在契约中没有特别规定的活动的决策权,与剩余控制权相对战的是剩余索取权。企业剩余索取权是指对企业收入在扣除所有固定的合同支付(如原材料成本、固定工资、利息等)后的余额的要求权。  相似文献   

6.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随着理财环境的变化不断演进。本文对已有的财务管理目标,包括传统的财务管理目标和现代企业财务目标进行述评,提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新观点——企业剩余索取权价值最大化,并探索性地将产权理论中的剩余索取权理论与财务目标理论相结合,分析了剩余索取权价值最大化目标理论的特点和剩余索取权价值的计量思路。  相似文献   

7.
企业价值是企业最终剩余的现值,是企业最终剩余索取权的体现.要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就必须赋予经营者(代理人)相应的剩余索取权利,以减少经营者对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背离,使经营者在最大化自己所得利益的过程中,增加企业价值,这是现代产权理论和委托--代理理论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8.
一、国有资产流失的形式(一)产权安排的先天不足造成的国有资产流失我国目前实施的国有企业改革是通过剩余索取权与监督权(控制权)的分离,把国有企业改造成为法人企业。而国有产权的先天安排是政府代理国家行使国有产权。只要政府拥有剩余索取权以及剩余索取权具有不可转让性,那么政企分离事实上是很困难的。但剩余索取权一旦具有可转让性,企业的国有制性质就很难保持。政企不分就难以避免频繁的行政干预,企业就必然缺乏活力。由此造成国有资产的无形流失,主要表现在:  相似文献   

9.
在存在委托代理关系的组织中,解决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动力问题实质上是建立一套有效的激励机制。在现代公司制企业,构建公司治理结构就是要解决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动力问题,即通过一套激励机制促使各利益相关方采取适当行动,在最大化自己利益时,最大化公司价值。建立激励机制,需要在组织内设立监督者,由他们负责监督、激励。但监督者也必须有某种激励来开展监督活动。办法是使他们有剩余利益索取权。拥有剩余利益索取权的监督者越是努力工作,团队的效率就会越高,监督者获得的剩余利益就越大,进而监督者越有积极性,这又反过来促进团队生产的效率。而既拥有企业监督权,又拥有企业剩余利益索取权,实质上就是拥有企业所有权。  相似文献   

10.
经营者剩余索取权与控制权的激励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阶段对企业经营者的激励分为薪酬激励和职务激励,薪酬激励一般表现为剩余索取权的激励;职务激励一般表现为控制权的激励。经营者的福利,不仅包括以剩余索取权体现的薪酬,还包括以控制权体现的地位,因此经营者激励最有效的方式之一是让经营者拥有剩余索取权与控制权。  相似文献   

11.
基于剩余索取权的经理人股票期权会计确认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萍 《会计之友》2007,(10):32-33
本文以EVA为剩余索取权分享判断标准,解决了"费用观"的内在矛盾和"利润分配观"中经理人无条件享有剩余索取权的缺陷,进而提出经理人股票期权会计确认的第三种观点"相机选择观".  相似文献   

12.
娃哈哈集团与达能集团利益之争表面上看是民族品牌和"洋品牌"利益之争,而从实质上看它是企业内人力资本和非人力资本对企业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的竞逐。本文从人力资本理论的角度分析了两者利益之争的实质。  相似文献   

13.
在现代企业理论中,关于企业所有权安排的基本观点是,让企业剩余索取权与剩余控制权的分享尽可能对应起来。由于享有剩余索取权实际上就意味着承担风险.而享有剩余控制权则意味着制造风险。企业所有权安排的基本原则,体现于现代企业中,则表现为现代企业所有权安排合约的基本框架——企业剩余控制权安排给企业  相似文献   

14.
浅探人力资本参与企业剩余索取权分配的条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力资本作为企业中的特殊资本形态,其产权相当特别,即只能属于个人,非“激励”难以调度,而激励的有效方式就是赋予人力资本所有者以剩余索取权。人力资本分享企业剩余是随着经济发展而呈现的一个必然趋势,但在实践中,人力资本要真正取得剩余索取权还要具备一定的条件。  相似文献   

15.
一、法人治理结构的现状及其缺陷 (一)所有者缺位 法人治理结构是对一个企业的经营管理和绩效进行控制、监督的制度安排,以及对企业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如何进行配置的法规构架,其核心是确保所有者的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  相似文献   

16.
在现代企业理论中,关于企业所有权安排的基本观点是,让企业剩余索取权与剩余控制权的分享尽可能对应起来。由于享有剩余索取权实际上就意味着承担风险,而享有剩余控制权则意味着制造风险。企业所有权安排的基本原则,体现于现代企业中,则表现为现代企业所有权安排合约的基本框架———企业剩余控制权安排给企业经营者享有,而企业剩余索取权则安排给股东与经营者分享,在这样的前提下,既能给股东提供选择与监督好经营者的激励,又能给经营者提供努力行使好剩余控制权的激励。一、大股东的非合作、非持续发展行为下的剩余控制权现代企业理论在关…  相似文献   

17.
经济责任审计成因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股份公司通常是从委托人对代理人进行激励和监督这两个方面来解决委托——代理问题的。本文试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中国国有企业中经营者的激励与监督问题,从而进一步剖析经济责任审计的成因。在现代企业中,激励问题是通过企业所有权的安排来解决的。这里的企业所有权是指企业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剩余索取权是相对于合同收益权而言的,指的是对企业收入在扣除所有固定的合同支付(如原材料成本、固定工资、利息等)的余额的要求权。事实上,在企业理论的早期文献中,经济学家就是以剩余索取权来定义企业所有权的,后来也有学者将企业所有权…  相似文献   

18.
经营者激励的六条基本线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我国国有企业应将健全经营者激励约束机制的实践奠定在以下现代企业激励理论的指导之下:一是企业控制权与企业剩余索取权应该相对应、对等,对于拥有企业实际控制权的经营者只能通过企业剩余索取权的分享形成激励约束机制,才能将其努力诱导出来,从而克服道德风险;而企业剩余索取权的分享必然要求企业所有权的分享。二是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现代企业已经不仅是一个物质资本的合约而是一个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共同的合约,从而现代企业治理应从原有的“单边治理”转向“共同治理”与“相机治理”相结合。三是企业产权激励机制作用有…  相似文献   

19.
所谓企业治理,本质上是一个关于企业所有权,即企业的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安排的契约,是一整套法律、文化和制度安排.它通过一定的治理手段配置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以使企业内的不同利益主体形成有效的自我约束和相互制衡机制,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20.
产学研合作创新中人力资本产权制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学研合作创新是大学、科研机构科研人员人力资本使用权的暂时让渡,其本质是企业家人力资本与技术创新人员人力资本之间一组契约关系的结合。这两类人力资本不同的产权特征,决定了企业是合作创新中的主体,企业家拥有合作项目的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技术创新人员收入中应该包含一部分不确定报酬。我国的科研管理体制和企业创新机制需要围绕这个中心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