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任志  安赵  静静 《企业活力》2014,(3):87-91
在分析皖北地区"四化"发展现状基础上,通过主成分分析对皖北地区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行综合测度,并对皖北"四化"进行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得出皖北"四化"发展之间具有长期均衡关系,信息化是工业化的原因,工业化不是信息化的原因;农业现代化是工业化的原因,工业化不是农业现代化的原因;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都不是对方的原因;工业化不是城镇化的原因但城镇化是工业化的原因。最后通过对"四化"的协调度测度发现皖北地区"四化"发展一直处于失调状态并对其进行原因分析,提出促进皖北"四化"同步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李寒冰 《活力》2013,(6):38-38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这段重要论述是对“四化”相互关系的深刻分析,也强调了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梁浩 《中外企业家》2013,(6Z):36-36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这短短一段话,不仅提出了推进"新四化"建设的新要求,还讲清楚了"新四化"建设的内在联系,也为我国新型城镇化之路指明了方向和路径。  相似文献   

4.
石涛 《企业活力》2014,(3):125-129
促进"四化"协调发展关系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大局,通过对中原经济区5省2000—2011年间的"四化"发展效率的动态分析及对"四化"发展协调度的测度发现:(1)在考察期内,中原经济区内各省份"四化"发展动态效率处于上升阶段,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发展动态效率上升较快,城镇化、信息化发展动态效率滞后;(2)中原经济区各省份的"四化"发展协调度大部分处在协调且低效增长的阶段,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其中,河南省、河北省、山东省的"四化"发展协调度相对较好,安徽省的"四化"发展协调度上升较为突。因此,扩大城镇化建设的规模,提升工业化、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四化"发展动态效率,是中原经济区需要重点关注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同时,要求"必须以改善需求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城镇化为重点,着  相似文献   

6.
黄祥芳  陈建成  周伟 《城市问题》2015,(3):67-74,104
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是推动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以江西省2003-2012年11个地级市为例,对其"四化"耦合协调发展进行了定量测算,并利用面板数据回归模型检验了"四化"耦合协调发展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江西省11个地级市的"四化"耦合协调度在波动中缓慢上升,2012年大部分地区属于初级协调及以下水平;"四化"各子系统的低水平发展导致"四化"耦合协调水平偏低;11个地级市"四化"的耦合协调度存在空间差异,但其差异在逐年缩小;固定资产投入、产业结构的优化、科技投入和教育水平对"四化"耦合协调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而金融支持对耦合协调度的作用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孙伯志 《活力》2013,(2):11-12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四化同步”作为顶层设计,无疑是党中央立足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在中国现代化建设发展到一定阶段.对现阶段突出矛盾的一次求解、是对科学发展的注释  相似文献   

8.
<正>党的十八大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进一步强调,依靠改革创新推进农业现代化。我们要贯彻落实党中央的一系列重大部署,着力解决农业现代化还远远落后于工业化、信息化和城镇化的实际问题,努力实现"四化同步",为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确立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和城镇化协调发展评价模型的基础上,采用多指标描述的方式,构建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测度中部地区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水平与协调度。进而测算并分析中部地区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和城镇化协调发展度,最后指出了中部地区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和城镇化协调发展水平低的原因及促进协调发展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经济发展方式与经济发展环境有密切联系,特定的发展环境必须要用相应的发展方式与之相对应。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这是与中国国情乃至世情相符合、相一致的,是新的发展方式的重要特点。  相似文献   

11.
任立军 《活力》2013,(21):9-10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协调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形成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是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这也是一个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何峡峰 《价值工程》2014,(13):254-255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高职计算机类专业如何定位,办出自己的特色,以应对计算机普及带来的压力,走出计算机类专业发展规模越来越小的困境,已经变成高职院校面临的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13.
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协调发展,是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深层次问题的迫切需求,从城镇化建设资金管理角度出发,探索城镇化建设中资金供给不足与融资困境的成因及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4.
十八大首次提出“四化同步”的概念: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这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方向性的战略决策,对实现我国现代化战略目标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5.
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发展是促进城乡统筹和区域发展的现实需要与战略导向。以典型省份河南为样本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分析省辖市"四化同步"发展的空间格局,借助计量经济模型探讨"四化同步"发展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河南省18个省辖市的工业、城镇、信息和农业等四个层面的单个发展程度,"四化同步"综合发展档次,以及四个层面间的耦合水平、协调水平都具有显著的区域空间性发展水平差异;区域"四化同步"演进水平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农村发展水平之间具有正向的关联性特征,而与城乡收入差距、城乡消费差距以及城乡综合收支差距之间具有负向的关联性特征。  相似文献   

16.
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相呼应,党的十八大将促进城乡一体化列为新的政府工作的重点,作出了"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战略部署,强调"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近郊农村,有着得天独厚的优越区位和交通条件,与城市"三流(人流、物流、信息流)"交流便捷,易于接受城市工业的带动和辐射,围绕城市,服务城市,走"四化同步"的发展道路,是近郊农村发展的必然选择。休闲旅游业、生态农业、农家乐等多种模式相结合的新兴产业逐渐崭露头角,为新农村建设开辟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新型城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报告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科学规划城市群规模和布局,增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吸纳就业、人口集聚功能。  相似文献   

18.
过去十年,中国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动着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城镇化进程.回望十年,从城市优先到城乡协调,从高能耗城镇化到新型城镇化,从"土地城镇化"到"人口城镇化",使人们对城镇化的未来充满期待.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同步发展.这一切都表明,新型城镇化改革方案已经进入视野.  相似文献   

19.
正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把"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纳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并提出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促进这"四化"同步发展。信息化建设也是公共就业服务实现计划科学、情况真实、数字准确、务实高效的唯一途径。因此,加快推进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信息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20.
文章依据十八大报告提出的“新型工业化、信息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战略思想,界定了新型工业化、信息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内涵,系统探究了四者之间的耦合互动机理和规律,建立了四者之间的耦合关系模型,为我国同步推进“新四化”,实现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的良性互动以及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相互协调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