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交易费用理论关于交易属性与组织形式关系的现有研究,忽视互惠激励及分工收益,未能把边际交易费用与边际分工收益的变化性质差异体现在其中;资产专用性、交易频率、交易风险三种属性与组织选择关系的研究缺乏一个一般理论模型;交易属性度量指标在一致性、易得性等方面尚不令人满意。基于交易费用理论基本原理及在此基础上新发展的组织静态均衡模型和组织均衡变动模型,提出在纵向分工协作中三种主要交易属性决定不同组织形式的互惠激励水平和差异对齐难度、进而决定最优组织形式的新观点,新构建了一个交易属性与组织形式关系的一般理论模型。研究发现,第一,资产专用性、交易频率、不确定性等三种交易属性共同决定了分工收益曲线、交易费用曲线的位置和形状,进而决定了边际分工收益与边际交易费用相等处的、净收益最大的组织均衡点。第二,提出新的研究假设:资产专用性增强时,净收益减少,纵向一体化升高;资产专用性非很弱下交易频率增加时,净收益减少,纵向一体化升高;资产专用性不很弱,但偏弱时,不确定性增加使得净收益增加,纵向一体化降低;资产专用性不很弱但偏强时,不确定性增加使得净收益减少,纵向一体化升高。第三,基于上市企业年度财务报表的一组更优...  相似文献   

2.
交易费用经济学理论将股权契约和债权契约视为对融资交易不同的契约治理结构。债权契约具有古典契约的特征,是一种按规则运作的契约治理结构;股权契约具有弹性治理的特征,是一种关系型契约治理结构。依据交易费用经济学理论关于交易与契约匹配的一般机理,可以得出融资交易的契约安排机理:低资产专用性融资交易选择债权契约,高资产专用性融资交易选择股权契约,中等资产专用性融资交易选择混合性融资契约,这既可达到交易费用的最小化,又可实现交易效率的最大化。究竟哪类契约在现实融资契约安排中占主导地位,这取决于融资交易包含的资产专用性大小。  相似文献   

3.
交易成本经济学视角下的公司融资理论指出,债务与权益应该视为不同类型的治理结构,而这种治理结构的具体选择又主要取决于公司资产专用性。本文运用交易费用经济学理论,以2004年至2007年间中小企业板制造业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检验了资产专用性与公司资本结构间的关系。结果显示,资产专用性和资本结构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资产专用性越高,企业越倾向于采用较低的债务水平。  相似文献   

4.
常耀中 《物流技术》2014,(15):16-18,39
分析了物流契约的专用性特征及交易规制,指出企业物流服务专用性大小由相应的制度环境、技术手段和企业规模共同决定,以实现专用性效用的最优值,提出应通过制度改进、技术提高、规模扩大等手段,降低专用性初始设置成本及克服其门槛、节约专用性交易成本和节约物流成本,扩大中高端物流服务规模。  相似文献   

5.
李蔚 《中外企业家》2009,(24):244-245
农业生产领域与流通领域之间的矛盾由来已久。信息不对称费用、谈判费用、监督和执行费用的存在给个体农户在流通领域设置了很大的障碍。通过相关模型和理论的分析,认为农业中介组织可以通过提高交易效率、节约信息费用和降低资产专用性程度的途径来降低交易费用,从而有效解决"小生产—大市场"的矛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6.
《企业经济》2017,(2):96-102
供应链市场竞争力的提高要求供应商投资于专用于核心企业的专用性资产。专用性资产投入后,不同的中间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对应不同的治理结构。供应链联盟中间产品价格的形成基础是联盟的长期合作关系。与传统市场的市场价相比较,联盟的合作价更低,但与一体化企业内部转移价格相比较,联盟的合作价更高。联盟合作关系维持的方式有提供抵押、相互的风险暴露以及企业商誉保证等。核心企业提供的抵押越充足或者商誉资本越大,供应商索求的中间产品价格就越低。从经济效率角度评判,与传统市场价格相比,联盟价格的形成方式符合生产的效率标准。  相似文献   

7.
余泳泽  马欣 《物流技术》2010,29(12):78-81,84
利用交易费用理论和产权理论分析了如何通过"治理结构"选择和"所有权配置"安排来优化物流外包合作关系,激励专用性资产投资。此外,利用调整的GHM模型证明了对合作所依赖物质资产拥有所有权的一方具有较强的专用性投资激励,由于双方专用性投资对各自成本收益的影响均表现为边际递减,所以对资产的"共同所有权"为合理的所有权配置形式。研究结果证明在物流外包中引入融资租赁,既可以形成稳定的"治理结构",又可以通过物流外包合同与融资租赁合同相关联,改善所有权配置,从而降低"套牢"风险,激励专用性投资。  相似文献   

8.
利用交易费用理论和产权理论分析了如何通过"治理结构"选择和"所有权配置"安排来优化物流外包合作关系,激励专用性资产投资.此外,利用调整的GHM模型证明了对合作所依赖物质资产拥有所有权的一方具有较强的专用性投资激励,由于双方专用性投资对各自成本收益的影响均表现为边际递减,所以对资产的"共同所有权"为合理的所有权配置形式.研究结果证明在物流外包中引入融资租赁,既可以形成稳定的"治理结构",又可以通过物流外包合同与融资租赁合同相关联,改善所有权配置,从而降低"套牢"风险,激励专用性投资.  相似文献   

9.
新经济时代,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企业“顾客——价值增值”导向的强化,各种形式的外部采办、契约以及战略联盟协议使得企业之间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导致企业组织向这种新结构转变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交易专用性资产投资的增长。交易专用性资产,又称作资产专用性,这一概念来自于新兴的经济理论——交易成本经济学。交易成本经济学解释了经济活动的组织特征,并提出组织经济交易、以使交易成本最小化的途径。在企业进行经营流程的根本性变革时,资产专用性概念对于企业财务控制及资源分配决策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一、交易成本经济学概…  相似文献   

10.
通过纵向一体化来实现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是工业经济时代大机器生产的例行做法,1919年通用汽车公司兼并费雪车箱公司的经典案例,印证了资产专用性投资导致纵向一体化治理的事实。企业间的关系被简单理解为要么是利用市场的纯交易关系,要么是利用企业的纵向一体化关系。  相似文献   

11.
刘璟  韩舒怡  李红昌 《物流技术》2010,(3):67-68,119
企业物流模式包括自营模式、外包模式和混和模式等。针对企业内部生产运营各环节的物流作业,细分企业生产运作环节中的物流成本构成,认为物流模式选择要达到总物流成本最低的目标,这决定大多数企业选择的都是混和模式。影响物流模式选择的因素主要有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资产专用性、交易商品重要性、交易频率以及不确定性等。这些因素共同决定了不同类型企业在物流模式谱系中的位置。  相似文献   

12.
柴山 《财会通讯》2010,(9):18-20
本文运用产业组织学和交易成本学理论,以2002年至2008年3月上市的民营企业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在企业投入专用性资产前提下,为了分配由专用性资产产生的可占用租金,企业各利益相关者如何影响企业的资本结构的。结论显示:由于债权人的逆向选择,资产专用性与资产负债率成反比;当面临客户较强的机会主义行为时,资产专用性与资产负债率成正比;当企业与客户双方建立战略联盟后,资产负债率又会降低。本文也验证了较低的资产负债率有激励对方进行专用性投资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企业物流模式包括自营模式、外包模式和混和模式等.针对企业内部生产运营各环节的物流作业,细分企业生产运作环节中的物流成奉构成,认为物流模式选择要达到总物流成本最低的日标,这决定大多数企业选择的都是混和模式.影响物流模式选择的因索主要有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资产专用性、交易商品重要性、交易频率以及不确定性等,这些因素共同决定了不同类型企业在物流模式谱系中的位置.  相似文献   

14.
所谓利益相关者是指向企业投入资源或由于企业的存在和经营活动而受到影响的人或集团.向企业投入专用性资源的人和集团称为直接或内部利益相关者,包括投入资本资源的股东和债权人,投入人力资源的劳动者以及在关联交易中投入专用资产的供应商等.  相似文献   

15.
(接上期) 3.巨大的退出成本障碍 一是资本专用性障碍。主要指两个方面,即物质资本的专用性障碍和人力资本的专用性障碍。前者是指投入企业的生产性资产,由于专用性强,只能用于特定性的生产和服务,这样企业从原有产业中退出的难以收回其投资,这就形成了专用性物质资本退出障碍,也称沉淀资本退出障碍。后者是指企业中员工的知识、技术能力和操作技能的专用性,由于长期在一个行业,或一个技术工作岗位上工作,加上行业和岗位自身的专业化程度较高,因此,形成了较强的人力资本的专用性。这种障碍在企业停产、破产和转产时表现得更为…  相似文献   

16.
杨定泉 《财会通讯》2010,(7):135-137
本文认为,企业交易成本是不直接发生在物质生产过程中的系列契约成本,有限理性、机会主义、资产专用性、不确定性、交易频率驱动企业交易成本。企业信息化减少了机会主义、不确定性和信息不对称,降低了企业的信息成本、监督成本、协调成本、激励成本、组织成本和风险成本。  相似文献   

17.
企业信息化环境下的交易成本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企业交易成本是不直接发生在物质生产过程中的系列契约成本,有限理性、机会主义、资产专用性、不确定性、交易频率驱动企业交易成本。企业信息化减少了机会主义、不确定性和信息不对称,降低了企业的信息成本、监督成本、协调成本、激励成本、组织成本和风险成本。  相似文献   

18.
一、关系专用性资产及其在CRM中的应用 (一)关系专用性资产的概念专用性资产(specific assets)的概念是由Benjamin Klein等于1978年在J Law & Econ发表的中首次提出.我国学者近年也多有论述,如杨瑞龙教授阐释为具有用于特定用途以后,难以再移作他用的特性的资产称之为专用性资产.在交易中若做出这种专用性投资,由于这种资产在其它方面的价值相对小得多,且买方在其中享受较多的"优惠"和为寻找同样满意的产品付出的交易成本更多且比较困难,所以买卖双方就容易被紧紧地"捆绑"在这类交易中.这种投资带来的作用是,任何一方的退出都同时给双方带来交易成本的增加.所以,专用性投资越多,捆绑越紧,退出损失也越大.同时专用性资产给交易双方带来的可占用性准租(appropriable quasi rents),即某项资产最优使用价值超过次优使用的价值的差额.这使得在现实生活中,契约当事人总是想尽可能地占有可占用性准租.事实上,当没有次优使用者参加时,最优使用者只会出次优高价来获取这项资产的使用权.  相似文献   

19.
资产专用性是交易成本经济学理论的核心概念,侧重于从资产所有者的角度研究交易活动和治理机制。会计稳健性是指相对"好消息"而言,企业确认"坏消息"的及时程度。文章首次将资产专用性和会计稳健性结合,研究二者对短期并购绩效的影响,采用无形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计量资产专用性,用C_SCORE模型计量会计稳健性,用超额累计收益率CAR值衡量短期并购绩效,研究发现:资产专用性与短期并购绩效显著正相关,会计稳健性与短期并购绩效显著负相关,资产专用性与会计稳健性的交互项与短期并购绩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20.
经销关系中双边道德风险的一种契约解决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雷 《价值工程》2004,23(3):49-52
对于需要进行专用性资产投资或通过契约安排形成专用性资产投资的经销关系中,往往会存在双边道德风险:一是生产商敲竹杠的道德风险;二是经销商隐蔽行为的道德风险。本文通过一个简单的不完全契约安排试图解决这种双边道德风险,以取得社会最优投资,促使交易的完整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