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际贸易模式主要分为产业间贸易和产业内贸易,在当前全球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过程中,贸易模式逐渐从产业间贸易向产业内贸易转化。利用1998—2015年SITC十类产品的进出口数据对台湾贸易产品的Lafay指数进行测算,结果显示:台湾对外贸易仍然以产业间贸易为主,且产业内贸易和产业间贸易分别基于产品差异和规模经济、生产效率和要素禀赋差异而发生。进一步构造基于RSCA指数和TC指数的贸易模式背离倾向指数(H指数)可以发现,台湾对外贸易整体上存在净出口能力水平大于比较优势水平的正背离倾向。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区位基尼系数、制造业平均集中率和地区专业化指数三个指标,综合分析了1998~2009年间泛长三角地区四省一市29个两位数制造业产业分工与产业转移的时空演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近年来,促进产业扩散的离心力开始凸显,泛长三角区域内部分制造业开始由上海、江苏、浙江向周边的安徽、江西地区转移,制造业已经呈现出先集聚后扩散的倒U型趋势;产业逐步转移的同时,泛长三角地区间的产业分工程度不断上升。  相似文献   

3.
利用进出口数据对北京市运输服务贸易的贸易竞争力指数、比较优势指数和出口优势变差指数进行分析,并将这些指标相互联系和印证,从不同侧面反映北京运输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情况;进而从扩大国内运输企业规模效益、提高运输企业技术水平与服务质量、加强运输领域高素质人才培养、健全综合运输服务网络,以及通过运贸一体化把握国际运输主动权等方面,提出提升北京市运输业竞争力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南南合作为视角,通过搜集SITC行业数据,以贸易差额为切入点,利用贸易专业化指数(TSC)综合分析中国与发展中国家贸易结构的变动。研究发现中国在与发展中国家的产业间贸易中,凸显劳动密集品的比较优势,形成了与贸易伙伴的互补性,而大量存在的产业内贸易中,以运输和机械产品的相互贸易为主,形成了与以新兴经济体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的竞争性。重点产品贸易中的竞争性和广泛存在的互补性,是中国推行南南合作战略的重要基础和现实前提。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取相关贸易专业化的衡量指数与方法,分析了中欧及主要欧盟国家服务贸易相对于世界服务贸易总体的专业化程度,结果显示:中国服务进出口相对于世界的专业化程度均呈现逐渐下降趋势,而欧盟的服务进口相对专业化程度大于出口相对专业化程度,且总体上呈现逐渐加深趋势。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取相关贸易专业化的衡量指数与方法,分析了中欧及主要欧盟国家服务贸易相对于世界服务贸易总体的专业化程度,结果显示:中国服务进出口相对于世界的专业化程度均呈现逐渐下降趋势,而欧盟的服务进口相对专业化程度大于出口相对专业化程度,且总体上呈现逐渐加深趋势。  相似文献   

7.
区域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占据重要作用,京津冀地区作为我国三大区域之一,在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中占有重要位置,近年来得到政府的重视和支持。文章以地区间专业化指数和产业份额的结构变化来研究京津冀地区产业分工现状及其演变过程,发现北京与天津、北京与河北之间的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而天津与河北之间的专业化程度越来越低,这主要是由于北京的产业正在向天津和河北转移引起的。  相似文献   

8.
从1998年到2012年,中美双边水产品贸易快速发展。文章运用G-L指数,Bruelhart指数和Thom&McDowell水平、垂直产业内贸易指数,采用联合国贸易数据库(UN COMTRADE)的数据,对中美水产品产业内贸易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美水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较低,贸易的增长主要来源于产业间贸易;从两国的产业内贸易结构看,垂直型产业内贸易占优势。因此,中美水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发展应从增加水产品贸易的差异化;推动水产品加工技术创新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9.
文章利用广西八个行业数据构造两种产业专业化指数,运用加权最小二乘法分析广西贸易开放度与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实证研究发现:广西贸易开放度和经济增长呈正相关关系;行业产出专业化水平和生产率专业化水平与经济增长呈负相关关系。这说明广西的行业生产率专业化水平较低,还不足以对经济产生正影响效应。因此,政府须在政策、资金方面对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进行扶持,使具有比较优势的行业技术进一步提高,才能拉动广西的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0.
自中韩建交以来,中韩双边贸易额也呈现出井喷式的增长,20多年间增长了40余倍。在高增长的背后,中韩两国之间的贸易结构又如何呢?基于此,本文测算了静态指标和动态指标,以衡量中韩产业内贸易水平,结果表明当前中韩贸易仍以产业间贸易为主,而产业内贸易的比重稳步上升,且逐年贸易量的增加主要是由产业内贸易引起的,而产业内贸易的增加以垂直型为主,水平型呈缓慢增长态势。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引入产业内贸易理论入手,运用产业内贸易理论和格鲁贝尔一劳埃德指数(GL指数)结合汽车贸易数据,分析中国汽车产业内贸易现状,计算产业内贸易指数以衡量我国汽车产业内贸易水平。然后对基于产品差异的产业内贸易水平和外贸竞争力的关系分析。最后给出我国汽车行业发展和外贸竞争力提升的意见建议。  相似文献   

12.
科学分析长珠闽地区产业转移趋势和江西适宜承接的行业,对江西有效承接长珠闽产业转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产业集聚指数分析,长珠闽地区制造业整体向外转移趋势明显,但仍以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业为主,广东、江苏和福建制造业向外转移相对滞后。为此,要利用江西地处长珠闽共同腹地优势,因地制宜地承接产业集聚强化行业和成长行业,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突出产业补链模式、内部提升模式、"飞地经济"模式、组团式模式和逆梯度模式,打造产业集聚品牌和优势,优化对接服务。  相似文献   

13.
文章主要通过分析联合国有关中美农产品贸易统计数据,对中美之间的农产品贸易状况进行研究。虽然中美农产品进出口贸易额每年都在增长,但是增长的速度呈逐年递减趋势,且贸易逆差也在不断扩大。同时,利用产业内贸易指数GL和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Bruelhart对2006~2016年的中美农产品进出口贸易额进行计算,认为中美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的水平不高,在24类农产品中,产业内贸易的农产品占比较小,大部分农产品仍以产业间贸易为主,且产业内贸易水平波动幅度也较大。  相似文献   

14.
西南地区产业的协调发展对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顺利推进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利用区域产业结构相似系数和克鲁格曼专业化指数对西南地区产业结构进行实证分析后发现,西南地区产业结构趋同现象主要存在于三次产业层面,当研究进一步深入到工业内部行业层面时,区域产业同构程度大大降低,并呈现出局部趋同化特征。因而,在西部大开发和国际国内产业转移双重背景下,西南地区应实施比较优势战略和区域市场一体化战略,加强产业规划与区域合作机制的制定和实施,实现区域产业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中日贸易互补性研究——基于制造业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中日建交以来,双边贸易得到了快速发展。2004年以前日本一直是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中日贸易迅速发展的根本动因在于两国之间存在着贸易互补性。文章利用近十年的制造业贸易统计数据,借助G—L指数、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及贸易互补性指数,对中日贸易的依存性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日双边贸易仍然以产业间贸易为主,建立在双方的比较优势基础上的贸易互补性还在不断地加强,这是中日贸易关系的主要方面,因此中日双方应客观看待和处理双边贸易竞争与摩擦。  相似文献   

16.
运用出口相似性指数、贸易相似度指数、Lafay指数、市场提供指数与增加值分解方法,分析中国与东盟商品贸易的竞争性与互补性、比较优势差异与市场提供能力,进而考察中国与东盟商品贸易的合作与成长空间是否在面临缩窄。分析结果表明,中国与东盟在低技术产品的贸易合作空间依旧在扩大,而在中高技术产品上呈现出更强的竞合一体化状态,竞争性与合作性在不同的领域都有所加强。中国应采取直接投资结构差异化、"一带一路"框架下的产业合作、活跃企业创新投融资活动等措施应对中高技术领域的竞合一体化状态,在区域经济合作机制中继续推动低技术产品贸易,并协助东盟改善产业环境,推动进一步的产业分工。  相似文献   

17.
谢可可 《价值工程》2021,40(33):50-52
基于OECD创意经济数据,计算TC指数衡量中国创意服务国际竞争力.以波特钻石模型为分析框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筛选得出一个经济增长因子.发现:中国创意服务整体国际竞争力较差,但呈增长趋势.广告、市场研究和计算机信息服务是最具竞争力的两大行业.经济增长对提高创意服务竞争力贡献率最高,文化产业出口额和基础设施次之.创意服务贸易竞争力更多地来源于支持产业、经济规模和以人力资本为代表的高级生产要素.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联合国贸易数据库,运用Grubel-Lloyd指数及Bruelhart指数两个量化指标,分析了中美之间2000-2013年的产业内贸易的发展情况。结果表明,中美SITC第7类产品产业内贸易总体发展势头良好,但存在出口水平低,结构层次低的问题,因此需要大力提升科技含量并调整产业政策。  相似文献   

19.
文文  李萍 《经济界》2013,(5):56-60
随着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的建立,中国与越南两个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往来日益频繁,两国逐渐从以产业间贸易为主走向产业内贸易,且呈快速上升趋势。本文以GL指数,对两国产业内贸易发展趋势做了简单的实证研究。同时深入剖析中国与越南两个发展中国家间产业内贸易发展的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对策。因此,该研究有较为重要的现实和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产业内贸易发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产业内贸易的现状 中国与东盟总体产业内贸易指数从1993年的0.37提高到2001年的0.67,年增长率为97%;同期制成品分别为0.43,0.73,年增长率96%.若以0.5为界,97年前以产业间贸易为主,97年后以产业内贸易为主.在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快速增长的同时,二者之间的贸易出现了从产业间贸易逐步向产业内贸易发展的迹象,且增长速度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