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引入"社会资本"这一概念,并从社会关系网络和社会信任两个维度就社会资本对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的作用机制进行理论分析,而后基于中国农户调查数据就社会资本在劳动力市场上对农民外出务工所得工资性收入的影响进行探索性研究,随后,借助农民工祖辈的社会背景作为工具变量对模型的回归结果进行稳健性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拥有较高社会资本存量的求职者能在劳动力市场获得较高的工资.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省城镇化进程的稳步推进以及各项积极就业政策的陆续实施,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就业人数和务工收入持续增长。截至去年三季度末,外出务工劳动力就业人数为1019万人,同比增长2.4%;人均月收入为2958元,同比增长12.2%。就业特点外出数量继续增长,地域分布集中省内。2014年三季度末,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达1019万人,比上年同期增加24万人,增长2.4%。从地域分布看,农村外出劳动力主要集中在省内就业,  相似文献   

3.
基于CGSS数据,利用Heckman样本选择模型对中国国有部门与非国有部门的工资差异和影响因素进行系统研究。回归结果显示,国有部门员工的教育收益率高于非国有部门,教育收益率与学历水平呈现正相关关系,与非国有部门相比,国有部门中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员工的教育收益率更高。工资差异分解结果表明,两部门全样本工资差异中市场歧视占比高于特征差异占比,与全样本相比,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员工的工资总差异和特征差异占比更高,系数差异占比更低,说明高学历群体中部门间工资差异更为明显,而且两部门中仍存在较严重的劳动力市场分割和就业歧视问题。因此,政府应努力消除劳动力的流动性障碍,深化国有部门市场化改革,制定更为合理的工资机制,以促进中国经济的持续健康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4.
《创业者(广州)》2006,(6):34-38
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他们户籍仍在农村,主要从事非农产业。有的在农闲季节外出务工、亦工亦农,流动性强,有的长期在城市就业,已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量农民进城务工或在乡镇企业就业,对我国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为统筹城乡发展,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改善农民工就业环境,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合理有序转移,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提出如下意见:  相似文献   

5.
数说     
《中国就业》2023,(6):13-13
114029元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2022年平均工资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114029元,比上年增加7192元。2022年全国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65237元,比上年增加2353元。无论是在城镇非私营单位还是在私营单位中,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水平排在前三位的行业均为技术含量较高的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2008~2010年国家宏观统计数据,对以工资差距反映的农民工就业歧视问题,运用加权行业分割指数和因素分解模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劳动力市场确实存在农民工与城镇职工的行业分割性,这种分割对形成农民工与城镇职工的工资差距产生一定的影响,而且影响程度呈逐年加大的趋势。这一研究结果说明中国农民工在职业准入方面与城镇职工存在较大的差异,而且这种差异导致两个群体的工资差距也在逐年加大。若消除行业分布差异的影响,农民工的平均工资将得到提升,以2010年为例将提升23.6%。  相似文献   

7.
《企业研究》2015,(1):6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日前发布《中国工业发展报告2014》指出,在经济高速增长、劳动力需求大幅增加、最低工资标准制度实施以及青年劳动力供给减少等因素综合作用下,中国工资水平在过去10余年大幅增长。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51474元,其中,采矿业为60139元,同比增长5.6%,制造业为46431元,同比增长11.5%。"2010年以来,中国多数地区大幅度提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了行业层面和地区层面国有资本对于工业劳动力需求的工资弹性和产出弹性的影响,发现国有资本比重的上升会降低工资弹性和产出弹性。因此,国有资本对于劳动力市场的运转和刺激就业有负面作用。  相似文献   

9.
处于转型期的中国劳动力市场农民工的就业取向符合人力资本论和新移动经济学理论。四川地震促使农民工大量回川导致沿海地区"民工荒"问题的加剧,与农民工的经济行为,就业意识,就业决策的变化以及农民工打工渠道,外出打工成本,家庭收益,打工环境等个人的就业取向相关。当前,在全球金融危机和国内经济发展的影响下,四川劳动力市场的变化和农民工务工流的去向选择,正在改变中国劳动力市场,使之形成新的格局。  相似文献   

10.
关于农民工社会保险问题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长期封闭的城乡二元结构和城乡社会发展巨大差别,形成了今天的户籍在农村但到城镇务工即"农民工"这一特殊的社会群体。农村劳动力到城镇就业和跨地区流动,在增加自身收入的同时,也促进了城市的发展,农民工已成为城市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由于针对农民工这一特殊社会群体的社会保障政策不完  相似文献   

11.
技术工人薪酬设计要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技术工人队伍的现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2002年第二季度对全国81个城市劳动力市场的调查显示,中国劳动力市场出现了技术工人需求大于供给的态势,具有中、高级技术职称的技术工人尤其供不应求。无独有偶,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发布的2002年上海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也显示,由于技术工人在上海市劳动力市场上供不应求,因而工资上涨很快,模型工、工具钳工、电梯安装维修工等工种的高级技师,年收入达到7万元至9万元,高于一般管理岗位,且比上年增加50%;同时,中级锻工、铣工、钻工的工资增幅也达40%,电工、钳工…  相似文献   

12.
邹良群 《中国就业》2014,(10):26-27
湖北省夷陵区委、区政府立足"小城区、大农村"区情,提出建设"幸福夷陵"的奋斗目标。为解决好农村劳动力就业这个当务之急,该区就业部门创新思路,主动作为,为农村劳动者架"桥"铺"路",搭"台"送"技",在政策、资金、工作投入上对农村给予重点倾斜,农村劳动力转移之路越走越宽,劳务经济活力迸发,有力助推了区域经济发展。截至目前,全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2.6万人,其中出省就业3.3万人,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21621元、11011元,县域经济发展综合实力位居全省第五。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进城农民就业问题,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青岛日前对农村劳动力进城就业推出6项承诺措施。这6项承诺是:为进城务工者实行全程免费服务,建立进城务工者“快速求职通道”,保障进城务工工资,开通进城务工求职咨询服务电话,进一步规范社会职业介绍机构中介行为和为进城务工者真情提醒。为此,青岛成立了首家专为农民进城务工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外来从业人员职业介绍中心,为进城农民提供就业前指导、职业介绍、信息查询、合同鉴证、维权服务等全程免费服务。在中心内,进城务工者可以系统学习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公民道德规范、治安交通、…  相似文献   

14.
张亮 《中国就业》2012,(4):44-45
江苏省宿迁市下辖三县七区,总人口543万,劳动力266万,其中农村劳动力202万。2011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4.5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9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78%,控制在3%以内,动态消除城镇零就业、农村零转移家庭,城镇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9353元,增长15%;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4473元,增长19.8%,劳动者就业幸福感普遍提升。这与该市构建惠及城乡的积极的就业扶持体系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5.
本轮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就业影响.呈现出渐趋复杂的局面:农民工就业形势的瞬息万变.城镇居民与伏民工就业的不同变化特征,总体劳动力市场压力下的劳动力短缺现象.等等  相似文献   

16.
《中国就业》2013,(4):65
为深入贯彻落实"十二五"规划关于多渠道促进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促进农村劳动力平稳有序外出务工的工作精神,进一步推动全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的有效开展,中国就业促进会组织编印了《引领劳务经济的"就业名片(?)全国劳务品牌建设成果实录》。本书主要收录了200/年以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中国就业促进会联合各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围绕劳务品牌建设开展的专题研讨、交流展  相似文献   

17.
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他们户籍仍在农村,主要从事非农产业,有的在农闲季节外出务工、亦工亦农,流动性强,有的长期在城市就业,已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量农民进城务工或在乡镇企业就业,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农民工分布在国民经济各个行业,在加工制造业、建筑业、采掘业及环卫、家政、餐饮等服务业中已占从业人员半数以上,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农民外出务工,为城市创造了财富,为农村增加了收入,为城乡发展注入了活力,成为工业带动农业、城市带动农村、发达…  相似文献   

18.
《中国就业》2012,(12):65
"进城务工须知扑克牌"作为"春风行动"的重要宣传品,己经连续印发了7年。这副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就业促进司策划,中国就业促进会监制的扑克牌,对扩大就业宜传,指导农民进城就业发挥了积极作用,得到了农民工的普遍欢迎和社会各界的好评。  相似文献   

19.
农村“零就业家庭”是指辖区内为农村户籍的家庭中,男16至60周岁,女16至55周岁,具有劳动能力和转移就业愿望,在一年内本家庭劳动力年龄段的成员中无人外出务工或在二、三产业就业的纯从事农业生产的家庭。  相似文献   

20.
陶裕春 《企业经济》2004,(12):132-133
建立和健全劳动力市场体系,加大市场机制在劳动力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是提高劳动力资源配置效率的有效途径。通过劳动力市场的建设及其高效运行可以减少结构性及摩擦性失业,达到促进就业的目标。要从政府的宏观调控,劳动力法制建设、中介机构建设及职业指导、企业用工、工资的决定、社会保障等方面入手,采取各种措施,促进江西省的就业工作,维护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