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从城市历史景观(Historic Urban Landscape, HUL)视角剖析埃及开罗阿兹哈尔公园由被称为“Al- Darassa”的废弃物堆场转变为城市中心“绿肺”的棕地再生 杰出案例;重点关注其棕地再生策略如何回应Al-Darassa在 不同历史时期与开罗城市自然环境、建成环境、社会经济及文 化等之间的动态关联;总结了在城市历史景观视角下案例在整 体策略、场所营造和干预机制3个方面对中国棕地再生探索的 启示。  相似文献   

2.
新时期背景下,进行满足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游憩供需、景观质量及绿色人本服务能力的城市山地公园步道设计研究,对于促进公园健康更新尤为重要。以金鸡山公园为例,基于生态保护、景观视觉质量和基础设施使用多维度协同的视角,进行城市山地公园步道路网设置及优化设计研究。结果表明:1)对于步道选线,各因子的相对重要值由大到小为公园使用人群密度>醒目度>视域>相对距离>生物多样性>出现概率>地形地貌>相对坡度>水文条件>用地现状;2)与原有步道设置相比,基于生态敏感度、景观视觉敏感度和空间使用强度综合分析而形成的步道选线及路网设置,其分布的网状结构更具有侧重点,且对于成本因子较高区域的避让会更胜一筹。选择成本指数值最低的步道路径设计能兼顾生态保护、景观视觉质量、基础设施使用的要求,从而科学提高公园综合绩效水平,也为城市山地公园精细化设计与管理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3.
阮一晨  刘声  李王鸣 《经济地理》2019,39(2):103-109
城市公共中心体系的识别是引导其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文章立于城市中观层面,从供需两方面入手建立识别系统,以公共服务设施及其使用者作为评价识别对象,采用传统数据、POI及手机信令等多数据源。通过定性分析与定量数据相结合的方式识别公共中心布局及其体系,判别萧山区公共中心多级多中心结构。结论主要有:①中心布局呈现"政区化"的整体特征。②公共服务资源具有"內聚外散"、"北高南低"的特征。③中心体系依托道路网与边缘接近初步形成。④公共中心体系存在整体能力不足,次级中心体量过小,主中心依赖度过大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依据工业遗产保护理论和特色文化城市建设理论,运用文献分析法和实地调研法,对辽宁工业特色文化城市建设进行探讨.辽宁是一个工业大省,所辖城市均为工业城市,因而其特色文化城市建设必然与工业遗产保护有关.辽宁工业遗产记录了城市的发展历史,是城市特色文化最集中的体现,在特色文化城市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保护工业遗产,弘扬传统工业文化,是辽宁进行工业特色文化城市建设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5.
2019年3月,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国家文物局 联合提出了对部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不利情况的批评,重点 强调了历史文化遗址保护的“真实性”要求。以隋唐洛阳城定 鼎门遗址公园规划设计为例,探讨考古遗址公园建设中大遗址 “真实性”保护与展示利用的途径。提出大遗址保护应坚持 “真实性、完整性及可逆性”的保护展示原则,以遗址片区 “最小干预”为规划理念,充分考虑遗址公园保护与开发的平 衡关系。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从考古资料中分析挖掘史料信 息,对遗址价值进行研究判定,从而构建遗址价值载体的展示 阐释体系,最后从文化遗产活化利用的角度,提升遗址公园社 会效益的大遗址“真实性”保护展示途径。  相似文献   

6.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山地城市面临建设用地紧张的状况日趋严峻。作为山地城市绿色开放空间建设的主要内容,山地公园对于满足山地城市居民的游憩休闲需求具有重要作用。开展山地公园游憩服务评价有助于科学指导山地公园的优化,提升山地城市绿色开放空间的游憩服务质量,提高市民的游憩体验感。以承德市为例,对中心城区山地公园的游憩服务能力进行评价研究。基于承德中心城区山地资源和环境特征,着重从市民对中心城区山地游憩环境的需求、感知出发,应用德尔菲法与层次分析法,选取了游憩环境、游憩设施、游憩感知、游憩承载、游憩区位5个方面的13个评价指标,基于GIS平台对这些指标进行可视化展示和定量化分析,并将评价结果加权叠加,得到承德中心城区21个山地公园的游憩服务能力等级。针对评价结果,提出了城市山地公园游憩开发建设指引,希望能够进一步提升山地公园的游憩服务能力,满足市民对山地空间的不同游憩需求,进一步推动城市山地公园的生态游憩建设与城市绿色空间的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7.
气候环境研究具有多尺度层级的特征,城市气候环 境改善需要从不同尺度关注不同层面问题,已有诸多研究成果 表明,城市物理环境对气候改善具有决定性作用。以存量时代 城市更新改造为背景,从“多尺度”视角切入,重点关注城市 气候环境改善在不同尺度层级的途径与方法,共同指导城市更 新改造的具体操作。以北京市丰台区为研究对象,利用城市环 境气候地图分析城市片区内气候环境敏感性分级。首先,对建 成环境影响要素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显示,丰台区中部气候环 境敏感性高的区域,其建筑密度大、建筑高度高、植被覆盖率 低、路网密度高。其次,引入网格化分割降级气候环境分析尺 度,将敏感单元落在城市街区尺度内,研究得到丰台区5个气 候高敏感片区,其中4个为批发市场城市功能,具有典型性。 最后,针对典型敏感片区建成环境特征,总结街区改造策略, 提出多尺度气候环境分析的重要性,以及基于微气候改善的精 细化途径,这是存量时代城市应对气候环境变化的有效方案。  相似文献   

8.
绿地空间具有减缓城市热岛效应、调节微气候、 减轻噪声、改善城市居民身心健康、增加生物多样性等诸多 优点。城市绿地建设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不能仅依靠 “自上而下”的上层规划来进行,同时应关注社会公平性、 经济效益、市民意愿等因素,从精细化尺度贯彻公众参与制 度,真正实现市民共建的“人民城市”。对公众参与政策的 起源与发展情况进行简要介绍,并探讨在城市绿地建设中不 同阶段的公众参与方式。以柏林、伦敦的“植树计划”政策 为例,从资金来源、公众参与方式、参与形式、参与层次、 计划成效几方面,比较分析2个城市植树计划的公众参与模式 与深度及优点与不足,以对中国绿地建设提供借鉴。最后, 针对我国公众参与绿地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精细化构建制 度法规保障体系、精细化资金来源途径,以及搭建精细化参 与渠道三方面的启示与建议。  相似文献   

9.
文章在解析乡村多元价值内涵和理清其与耕地“非粮化”关联逻辑的基础上,以重庆市为研究区,通过空间特征分析和空间计量模型分析进一步探讨了2010—2020年重庆市耕地“非粮化”演变过程及其驱动机制,进而提出针对性建议。结果表明:(1)在乡村价值转型的不同阶段,乡村多元价值实现与耕地“非粮化”存在一定的互馈关系。(2)重庆市耕地“非粮化”率从2010年36.87%上升到2020年42.87%,各区县“非粮化”率空间分布趋于均衡,并呈现“西高东低、北低南高”的分布格局,高高集聚区集中在主城都市区并在长时间保持稳定。(3)耕地“非粮化”是在乡村多元价值实现进程中各价值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乡村要素发挥的多元功能引导下,乡村多元主体对乡村产业结构调整的行为响应最终驱动耕地利用的“非粮化”或“趋粮化”行为。  相似文献   

10.
从熵理论中熵恒增定律及耗散结构角度,以苏北古镇窑湾为例,分析历史文化名镇保护与发展的进程。可以发现,当名镇在区域社会体系中成为相对孤立封闭系统时,其自身的发展将从多维度趋向熵增进而进入衰亡状态;当系统接受负熵而消除熵时,名镇将从衰亡走向复兴。所以,保护与发展历史文化名镇需要采取适宜的科学发展策略,引入负熵,促成名镇的永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林岩   《技术经济》2020,(2):59
通过对比利时运河小城达默的历史演进、形态演化 及背后作用力的分析,研究了“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途 径在其中的作用方式。发现除了少数情况下发生典型的“自下 而上”或“自上而下”城市发展方式外,大多数情况存在由地 方政府执行,但反映实际使用者意志的“弱自下而上”途径, 并延伸了“自下而上”城市设计途径的内涵:包含有使用者所 构成的社区意志属性的城市发展途径。同时发现,在时间进程 中,“自下而上”的城市设计途径存在演变现象:从单纯的 基于个体生活的“强自下而上”的建设方式,逐渐转变为由自 然、经济、生活、文化等多重因素引导,并由社区管理者和市 民共同实施的“弱自下而上”的综合作用。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类重要的新兴园林形式,城市展园是通过园 林样态来呈现城市原生文明。作为城市原生文本的次生营造, 母体城市文明特征在相异时空的次生转译和次生形式对原生状 态再现的方法和模式研究具有一定理论与实践价值。从原生文 本次生化的视角,解析城市展园实践,探究城市展园发展历 程,解析营造手法特征,归纳城市展园的设计次生化内在本 质。以第十届中国(武汉)国际园林博览会滁州园为例,阐述滁 州园的次生化设计手法,从凝练母体城市的山水环境意向,探 寻最具代表性的景观要素组织景点,总结展园将滁州地理、故 事及人文特征浓缩在园林的手法。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总结城 市展园的设计方法,以资后续研究与实践借鉴。  相似文献   

13.
根据政治经济学家卡尔.波兰尼的双向运动理论,现代社会中市场的持续扩张运动尤其是过度的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会遭遇社会抵制经济脱嵌的保护性反向式运动。因应改革开放以来东莞市场经济不断产生、发展、完善以及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累积出现的背景,东莞市的农民工政策自改革开放早期和中期以来促进了东莞市场经济的发展。而近年来东莞市政府则为了促进和谐东莞和幸福东莞的建设而不断出台旨在保护和增进农民工权益的农民工政策。因此,结合约翰.W.金登政策议程的多源流理论,以时间维度对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东莞市围绕外来务工人员的典型城市政策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随着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严重危害,低碳城市正日益成为国内外未来城市建设的热点。本文以江山低碳城市规划与建设为例,借鉴国内外低碳城市实践经验,在“两型社会”思想的指导下,探索江山低碳城市建设的发展目标、建设模式,技术方法与规划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