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企业经济》2017,(8):53-60
近年来,制造型企业向服务化转型的趋势愈发明显。本文利用扎根理论对收集到的20个制造型企业服务化转型的成功案例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出制造型企业服务化转型的驱动因素,即制造业服务化的驱动主要来自于转变企业发展方式、提升企业经营绩效、缓冲和降低企业外部风险、响应客户需求4个方面。最后,还构建了制造业服务化的"内部动力-外部压力和拉力"驱动模型,提出了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双轮驱动、树立制造服务系统观等建议。本研究有助于厘清制造型企业服务化的驱动机制,对制造型企业向服务化转型升级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2011—2018年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通过匹配手工整理的制造业上市公司服务化转型指标和文本挖掘技术构建的地区金融科技指标,探究金融科技发展对制造业服务化转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地区金融科技发展显著促进当地制造企业服务化转型。机制分析结果表明,金融科技不仅可以通过灵活便捷的支付方式直接促进制造企业服务化转型,还能通过融资约束缓解效应为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和技术扩散效应促进企业数字化变革,进而间接驱动制造企业服务化转型。进一步分析结果显示,金融科技发展对制造企业服务化转型的促进作用会因地区、行业、企业特征而异,在金融监管和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较强地区、竞争程度较低行业、非国有和中小型企业中的影响效应更加突出。研究结论为中国推进金融科技发展和制造业服务化转型提供了经验支撑与政策依据。  相似文献   

3.
以制造企业商业模式的创新过程为研究对象,运用基于NK模型的仿真工具模拟服务化转型背景下制造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优化路径,以海尔服务化转型的过程为案例研究验证了仿真的结果.研究发现:服务化转型背景下,制造企业应遵循"创新价值主张→开拓目标市场→强化核心技术→促进资源整合→重构价值网络→创新盈利模式"的商业模式创新路径发展;...  相似文献   

4.
制造业服务化转型已经成为制造业发展的新趋势,服务化也成为了制造企业竞争的有力武器。从国际来看,中国的煤机制造业远低于发达国家的发展水平,服务化的转型也处于初级阶段,国内目前缺乏较为系统完善的煤机制造业服务化的研究。本文由我国煤机制造企业服务化的研究现状分析出煤机企业服务化转型的动因和其制约因素。并通过对发达国家煤机制造业服务化的现状的概述。提出我国煤机制造业服务化转型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5.
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深度融合是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基于资源基础观与企业能力理论,从企业内部资源、企业能力和治理结构三个维度构建制造业服务化评价体系,以2014—2019年汽车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研究制造业服务化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以及政府补助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制造业服务化对技术效率的影响表现为显著的U型,但对技术进步的影响并不显著;政府补助对于服务化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起着正向调节作用。研究结论为制造业企业实施服务化转型升级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6.
商业模式是当今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和发展的关键问题,特别是在制造企业服务化的趋势背景下,如何通过商业模式的转变实现服务化转型是制造企业关注的重点。本文基于国内外制造企业服务化转型的相关研究,以空中客车公司为例进行案例研究,以时间为主线从多维度对其服务化转型过程进行描述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构建出制造企业服务化转型的三阶段演化模型,即从技术管理到服务管理再到协同管理,揭示了服务型制造企业的商业模式;最后得出通过高层管理者支持推动和建立外部关系网络拉动来促进服务化转型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以明珞装备为案例研究对象,基于管理者认知视角,探讨了装备制造业企业在服务化进程中跨层级协作构建适应动态环境发展变化的组织战略和在实现服务化转型中的价值跃迁。研究发现:(1)装备制造业企业服务化转型实际上是价值创造逻辑转换的过程,“外部情境-注意力配置-管理者认知-意义建构-组织主导逻辑-资源行动-服务化”是实现价值转型的主要路径;(2)产品与服务之间存在可替代又互补的内在张力,是装备制造业企业服务化转型与价值创造的背后逻辑与基本动力;(3)管理者认识、组织主导逻辑、资源行动之间的弹性选择与耦合,能够触发组织竞争优势、资源边界、动态能力的调整,引致装备制造业企业商业模式迭代创新。  相似文献   

8.
产业融合背景下,制造业服务化成为经济提质增效的有效途径。为探究服务化转型对行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基于2002—2018年中国制造业行业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展开实证研究,并对技术吸收能力的中介作用进行检验,同时结合我国服务化发展特征展开扩展分析。结果表明:制造业服务化对创新绩效产生“U”型影响,我国当前整体制造业服务化水平尚处于“U”型曲线下降区;制造业服务要素投入可通过提高技术吸收能力,间接对创新绩效发挥作用;相比于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行业,技术密集型制造业服务化对创新绩效的驱动效果更显著。研究为有效推进服务化转型进程、扩展制造业创新发展路径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2009—2019年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测算了制造业企业服务化水平,实证分析发现:劳动力成本上升显著促进了制造业企业服务化转型。异质性讨论表明:高生产率、低融资约束和规模较大的制造业企业在应对劳动力成本上升时,服务化转型的意愿更大。动机识别检验表明:劳动力成本上升会弱化制造业企业市场势力,服务化转型对企业市场势力具有重塑效应;服务化与技术创新均是制造业企业应对劳动力成本上升的转型路径,二者间存在替代性。最后提出政策启示:促进人力资本深化,驱动劳动力数量优势向质量优势转型,是弥补劳动力成本上升短板的关键;利用新技术形态创造的新契机,是助力服务化转型迈向高级化和现代化的重要机遇;同时,应谨防制造业企业服务化转型过程中虚拟化和空心化趋势。  相似文献   

10.
当前,世界正在加速走入数字化时代,本文介绍了我国数字经济的发展现状,从技术、认知、习惯、关系、品牌、财富、城市管理、传统行业等八个方面详细阐述了数字经济带来的深刻变革,并据此提出了我国传统制造业实现数字化转型的策略:将数字化转型纳入企业中长期发展战略;加大企业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和投入力度;提升企业基于海量数据的决策能力;利用数字技术及平台优化企业管理;推进数字营销和客户服务理念创新;打造企业数字智能生产制造;提升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创新能力;聚集支撑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人力资本。本文旨在通过此项研究为推动我国传统制造业实现数字化转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服务化是制造企业转型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在制造企业服务化转型背景下,基于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针对企业服务化选择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从微观层面来说,成本收入比、企业市场份额、企业年龄、企业规模、资本劳动比与国有企业属性会显著影响制造企业服务化的选择,行业层面的服务化企业比例对制造企业选择服务化具有显著影响,而市场竞争强度的作用并不明显。根据要素密集度分组的回归结果显示,不同类型行业的制造企业服务化影响因素与总体样本的结论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2.
研究制造业服务化价值共创内在机理,对促进我国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服务化转型,实现互联网环境下企业价值共创与共享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应用价值。本文运用扎根理论以海尔"人单合一"模式变革为研究对象,从战略、价值链、组织结构和核算制度视角研究如何通过价值共创行为促进制造业服务化转型。研究发现:互联网环境下制造业服务化关键在于用户的全流程参与,核心在于利益相关者价值共创,目标是构建制造业的服务生态系统,而制造业企业成为资源整合平台,实现多主体、多资源或多因素的优化配置。海尔经验来源于中国本土实践,可在其他制造业企业中进行推广,以期促进服务化或互联网转型进程,进而提升企业绩效。  相似文献   

13.
针对制造业企业究竟要如何成功实现服务化战略转型的问题,文章结合网络嵌入性理论,以珠三角经济圈各类制造企业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当制造企业嵌入知识密集服务网络时,企业吸收能力对制造企业服务化战略转型绩效的影响。结果发现:制造企业嵌入知识密集服务网络,企业吸收能力越强,制造业服务化战略转型绩效获取将越有保障。同时,研究还表明,尽管制造企业知识密集服务网络嵌入对企业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其关系性嵌入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并不总是遵循线性关系。为提升制造企业从外部服务网络所获取创新知识的吸收能力,文章提出了塑造以知识为中心的企业价值观、针对性地加强组织人力资源管理、重视服务系统的研发投入等建议。  相似文献   

14.
邰政文 《价值工程》2014,(12):156-157
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德尔菲等和因子分析等方法构建了民营企业家胜任力一般模型。包括4个维度的19个要素。民营企业家的胜任力模型,在评价、选拔、任用合格、优秀的民营企业家有积极的借鉴意义;对现有民营企业家胜任能力的提高、评价和激励也有推动作用;对促进企业业绩的提升,实现发展跨越举足轻重。  相似文献   

15.
王学娟  辛本禄 《企业经济》2022,(11):114-122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迭代,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的范围和深度不断演化,产业边界模糊化的特征日益明显。先进制造业在国际分工和产业结构变化等背景下,体现出通过服务化提高附加价值的高质量发展趋势。现代服务业受外部经济环境不确定性的波动影响,在呈现出抗风险能力弱的同时也表现出抗逆力发展的柔韧性。本文基于创新生态系统的研究视角,认为制造业服务化与服务业制造化融合应以获取“高附加值”活动为切入点,形成创新生态系统并不断演化。先进制造业服务化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驱动力,现代服务业制造化是新发展格局下激发市场内需的重要路径,两者融合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6.
企业家转型对制造企业升级的作用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有关于制造业升级研究的文献中,多数都忽略了企业家的作用。文章基于企业家的视角,论述企业家在中国制造业升级中的关键角色,重点剖析企业家转型对企业升级的作用机理。本研究对于我国加工制造企业的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服务化在使部分制造企业获得新利润增长点的同时,也使部分企业跌入了服务化陷阱。对服务化陷阱进行归因并给出相关规避策略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基于知识基础观,本文认为:服务化是制造企业整合与拟提供产品服务包相关的不同种类的自身知识库知识、外部合作伙伴知识及客户知识进行动态发展、转移和创造新知识,进而为客户提供定制化和精准化集成解决方案的过程;制造企业跌入服务化陷阱的主要原因有知识广度和深度有限、知识整合能力不足、知识转移失真和知识匹配程度低;制造企业通过建立服务化专职管理部门、开发大数据智能处理平台、加强核心知识保护与扩大企业部门间学习交流可有效规避服务化陷阱。  相似文献   

18.
《价值工程》2015,(32):28-29
在制造业服务化的总体趋势下,处于装备制造产业链中低层、数量众多的配套型企业如何定位、改善和开拓其服务,是制造业服务化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其中涉及服务价值评估和服务策略等关键问题。但是,目前国内外关于服务价值评估和服务策略的研究大多是侧重于整机企业与终端客户(B2C或C2B)的。本论文将研究配套厂与整机厂(B2B)的服务策略方法,运用价值分析理论和网络分析法建立服务价值模型,为配套厂的服务策略定位和服务创新提供一种科学思路。  相似文献   

19.
在互联网思维洗礼下,"众筹、众创"模式不仅让传统企业再次创业的成本达到历史新低,而且也让企业走上了快速发展之路。摒弃传统思维,真正将互联网思维落地,其认知维度有五:一是人力资本创新,打造一批具有创新思维、创造能力,能够认同企业文化且能奋斗的队伍;二是思维创新,从过去搞定客户、让客户满意、感动客户,演变为成就客户,让客户享受企业价值;三是技术创新,始终聚焦客户需求,将互联网思维移植到产业价值链上,争取一个产品就是一个产业集群;四是制造业服务化的工业4.0创新,通过智能制造催生  相似文献   

20.
季良玉 《财会月刊》2022,(22):135-142
围绕数字经济时代下中小制造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和动态能力演化主题,运用探索性案例研究方法,以小熊电器为例,分析其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动态能力及演化机制。研究表明:中小制造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历经着“探索——发展——升级”的数字化转型过程;与数字化转型过程相适应,中小制造企业的动态能力遵循着“环境洞察能力为主导——资源整合能力为主导——创新变革能力为主导”的演化过程;中小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动态能力演化受多种因素驱动,包括但不限于智能技术、多元需求、企业家精神、数据资产等。本文为中小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一个可供参考的样本,并丰富了动态能力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