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选用我国中西部地区城镇第二产业集聚度指标,利用卡利诺模型,在计量回归的基础上得出西方盛行的诺斯姆规律并不适合我国城镇化实际情况的结论,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虽然我国东西部地区城镇发展水平差距较大.但是东西部地区城镇第二产业发展质量差距并不明显,我国东西部地区城镇发展水平的差距主要来源于第三产业的差距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当前区域竞争主要表现为各都市圈之间的群体竞争,即城镇化的发展水平。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要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大中小城市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再次提出了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的重要任务。城镇化推进的关键是发展城镇产业,以产业集聚带动人口集中。产业集聚的主体是中小企业。中小企业的成长差距决定了省域城镇化发展的差距,中小企业集群是推进城镇化发展的根本动力。但是,目前吉林省中小企业,特别是农村地区中小企业布局分散,尚缺乏专业化、社会化的分工和协作,劳动生产率比较低下,市场竞争力弱,无法有效促进城镇化的发展。如何将分散的中小企业聚集在以城镇为核心的地域,促进人口和产业协同集聚,使大中小城市与小城镇协调发展,是吉林省有效实施城镇化战略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3.
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动态变化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新古典二元经济理论框架下度量中国城乡收入差距,按照产业的耦合程度将我国30个省划分为4个综合经济区,并采用灵活性傅立叶函数对我国省际城乡收入差距的收敛性进行检验。研究发现我国大西南综合经济区的城乡收入差距具有稳定收敛的特点,二元结构发展模式弱化,符合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的发展特点。而大西北、中南(未含广东和海南)和中北综合经济区(未含陕西)的城乡收入差距均表现为发散的趋势,二元经济结构特征明显。  相似文献   

4.
运用我国1982-2011年28个省的面板数据,通过引入城镇化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整体效应、地区效应、时间效应三个模型,考察了城镇化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年度差异与省级地区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城镇化并不会必然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它与城镇化所处的发展阶段以及城乡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关。从时间进程来说,城镇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有先缩小、后扩大、再缩小的三阶段变化规律;从地区差异来说,经济发达、城镇化水平高、农业劳动力丰富的地区随着城镇化的进一步加速,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有可能得到缓解,对经济欠发达、城镇化水平低、农业劳动力稀缺的地区来说,城镇化有可能进一步扩大城乡收入差距。因此,政府应根据不同的发展阶段与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差异化的城镇化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5.
城镇化是社会向前发展的一个不可逾越阶段,是缩小城乡差距,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它应该与工业化协调发展。我国现阶段城镇化与工业化发展不协调,落后于工业化发展,应该实施城镇化与工业化并举方针,把加快城镇化作为一项经济发展的政策。城镇化与工业化发展不协调,与我国的特殊国情是分不开的。本文主要从宏观层面入手,即从我国的二元经济结构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两个方面,对我国实行加快城镇化发展步伐的原因做些分析。  相似文献   

6.
马军 《中外企业家》2014,(3):251-251
城镇化是保持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国策,在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城镇化也是激发经济活力和释放企业产能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另一方面现有城镇的二、三产业的发展程度和方向对国家和地区城镇化进程的快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着眼于河南省城镇化的发展,主要分析阻碍河南省城镇化快速发展的产业问题,针对这些症结提出升级产业结构、建设产业共生圈和大力发展物流产业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城市群建设是推进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重要动力,城市群经济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长江中游城市群因其区位优势独特、人力资源充足,从而成为我国推行新型城镇化后首个跨区域的重点开发地区。为了研究长江中游城市群城镇化水平发展情况和区域差异,探究产生差异的原因,从社会发展、经济发展、生活质量、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和城乡统筹六个方面构建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长江中游城市群城镇化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发现:长江中游城市群各市城镇化水平差距较大,综合得分最高的是武汉市,整体城镇化水平发展最好的是环长株潭城市群,大型城市相较于中小城市在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方面更占优势;各地城镇化水平的空间分布呈现出各城市群里省中心较高、边缘地区较低的结构状况。  相似文献   

8.
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其对促进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有着重要和深远的意义。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坚持走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实现新型城镇化的关键,在于通过产业发展提供足够的就业机会,发挥产业集聚效应。当前,我国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如发展的同质化和重复布局、创新能力总体上处于较低层次、产业断层化、产业高能耗、高污染等。尤其是产业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已成为人民群众"心肺之患",环境保护迫切需要从末端治理向"污染防治—清洁生产—生态产业—生态基础设施—生态政区"五同步的生态文明建设转型。在建设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如何兼顾产业发展和环境保护,需要进行深入研究,探索出切实可行的发展对策,这是关乎国家发展和人民幸福安康的大事。基于此,本刊诚邀部分专家发表高见,以期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能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其对促进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有着重要和深远的意义。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坚持走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实现新型城镇化的关键,在于通过产业发展提供足够的就业机会,发挥产业集聚效应。当前,我国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如发展的同质化和重复布局、创新能力总体上处于较低层次、产业断层化、产业高能耗、高污染等。尤其是产业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已成为人民群众"心肺之患",环境保护迫切需要从末端治理向"污染防治—清洁生产—生态产业—生态基础设施—生态政区"五同步的生态文明建设转型。在建设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如何兼顾产业发展和环境保护,需要进行深入研究,探索出切实可行的发展对策,这是关乎国家发展和人民幸福安康的大事。基于此,本刊诚邀部分专家发表高见,以期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能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我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差距有所缩小,城市内部基本公共服务的质量差距却日益突出。国家全面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推动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在不同地区和不同人群间的均等化发展。新型城镇化是人的城镇化,实质上最终体现的是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我国很多城市都拥有相对优质的基本公共服务资源,完全可以使其对其他资源起带动和引领功能,以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来优化城镇布局,激发城镇化发  相似文献   

11.
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其对促进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有着重要和深远的意义。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坚持走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实现新型城镇化的关键,在于通过产业发展提供足够的就业机会,发挥产业集聚效应。当前,我国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如发展的同质化和重复布局、创新能力总体上处于较低层次、产业断层化、产业高能耗、高污染等。尤其是产业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已成为人民群众"心肺之患",环境保护迫切需要从末端治理向"污染防治—清洁生产—生态产业—生态基础设施—生态政区"五同步的生态文明建设转型。在建设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如何兼顾产业发展和环境保护,需要进行深入研究,探索出切实可行的发展对策,这是关乎国家发展和人民幸福安康的大事。基于此,本刊诚邀部分专家发表高见,以期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能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2.
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其对促进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有着重要和深远的意义。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坚持走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实现新型城镇化的关键,在于通过产业发展提供足够的就业机会,发挥产业集聚效应。当前,我国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如发展的同质化和重复布局、创新能力总体上处于较低层次、产业断层化、产业高能耗、高污染等。尤其是产业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已成为人民群众"心肺之患",环境保护迫切需要从末端治理向"污染防治—清洁生产—生态产业—生态基础设施—生态政区"五同步的生态文明建设转型。在建设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如何兼顾产业发展和环境保护,需要进行深入研究,探索出切实可行的发展对策,这是关乎国家发展和人民幸福安康的大事。基于此,本刊诚邀部分专家发表高见,以期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能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3.
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其对促进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有着重要和深远的意义。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坚持走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实现新型城镇化的关键,在于通过产业发展提供足够的就业机会,发挥产业集聚效应。当前,我国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如发展的同质化和重复布局、创新能力总体上处于较低层次、产业断层化、产业高能耗、高污染等。尤其是产业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已成为人民群众"心肺之患",环境保护迫切需要从末端治理向"污染防治—清洁生产—生态产业—生态基础设施—生态政区"五同步的生态文明建设转型。在建设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如何兼顾产业发展和环境保护,需要进行深入研究,探索出切实可行的发展对策,这是关乎国家发展和人民幸福安康的大事。基于此,本刊诚邀部分专家发表高见,以期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能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4.
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其对促进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有着重要和深远的意义。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坚持走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实现新型城镇化的关键,在于通过产业发展提供足够的就业机会,发挥产业集聚效应。当前,我国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如发展的同质化和重复布局、创新能力总体上处于较低层次、产业断层化、产业高能耗、高污染等。尤其是产业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已成为人民群众"心肺之患",环境保护迫切需要从末端治理向"污染防治—清洁生产—生态产业—生态基础设施—生态政区"五同步的生态文明建设转型。在建设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如何兼顾产业发展和环境保护,需要进行深入研究,探索出切实可行的发展对策,这是关乎国家发展和人民幸福安康的大事。基于此,本刊诚邀部分专家发表高见,以期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能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5.
一、产业集群与城镇化的关系 城镇化是“人类生产与生活方式由农耕文化向工业文明转变…是第二、第三产业在城镇集聚,农村人口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的经济与社会发展过程。”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提出“以产促城、以城聚产、产城融合”。指通过产业发展促进城镇化,在城镇地域空间集聚产业.实现产业化与城镇化的融合。  相似文献   

16.
城镇化发展是缓解我国“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而产业集群由于具有强大的聚集效应,极大地促进着地方经济的发展。文章在分析产业集群对城镇化影响效果和作用机制的基础上,提出以产业集群来推进农村城镇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我国城乡二元社会是个历史问题,在现阶段又是制约我国社会和谐发展、经济持续发展的现实问题。我国在今后发展中已明确提出实行城镇化来缩小城镇差距,但是在城镇化过程中还存在诸多制度性缺失等,需要进一步进行改革完善。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乡差距过大问题日益严重,成为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阻力,城镇化发展的需求日益紧迫。本文从城镇化的角度对我国未来经济发展所遇到的问题进行阐述,并借鉴外国经验提出改善恶劣环境、提出工业推动、改革户籍等建议促进我国城镇化发展。  相似文献   

19.
县域城镇化在我国城镇化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准确确定其概念非常重要。现阶段,县域城镇化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恰当地对其进行引导可以缩短城乡差距,克服既有城镇化发展模式的一些弊端,促使城镇化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正新型城镇化是我国现有城镇化的"升级版"。2013年12月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为我国新型城镇化指明了方向: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促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和管理格局,增强城市综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