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呈现高速发展态势,区域经济体之间联系紧密,具备了良好的经济合作基础。虽然目前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仍以双边区域贸易协定(RTA)为主要形式,但统一的多边RTA构想不断被提出;在美国正式参与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谈判后,亚太主要国家加强了对多边RTA框架的利益博弈。中国在参与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时更应综合考虑多方利益,也要借助经济领域的密切合作稳定周边环境,构建互利共赢的伙伴关系,巩固我国在亚太区域经济组织中的核心国家地位。  相似文献   

2.
宋兰旗 《经济纵横》2012,(12):87-89
在贸易集团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成为整个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趋势的背景下,对亚太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关注显得格外重要。本文以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形态理论为依据,结合亚太地区经济一体化的现状,得出了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目前尚属于较低级的起步阶段的结论,从经济方面分析了影响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因素,对促进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在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难以作为"与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的"主导亚洲经济"态势使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前景难料。东盟主导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①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并得到亚太地区多数国家的支持。对中国来说,积极推动RCEP组织建设,不但有利于创建长期、稳定、和平发展的周边环境,更符合建立以亚洲为中心的自由贸易协议的立场。  相似文献   

4.
TPP影响下的中国区域发展战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PP是全球经济一体化受阻、区域经济蓬勃发展潮流下出现的一个区域协定,其产生有特殊背景,内容也较其他协定不同.TPP的出现直接影响着亚太区域的经济合作,对中国的区域发展战略也有重大影响.TPP对中国是机遇还是挑战,应结合其他亚太一体化发展模式,从贸易创造效应方面进行客观分析,以开放的态度选择中国的区域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5.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个并存的重要趋势.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地域相邻近的两个以上国家,在国际分工不断深化和经济联系愈紧密的基础上,通过政府间谈判并以签署协定形式,相互采取比区域外国家更为开放、更为自由的贸易投资政策,并在体制框架和调节机制上结合成为经济合作组织或国家经济集团.其组织形态有南南型、北北型及北南型区域经济一体化.亚洲与其他地区相比,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实际进展不大,真正称得上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组织只有东南亚国家联盟.  相似文献   

6.
文章通过对全球金融海啸的原因进行梳理分析提出后危机时代全球经济格局中的要素格局、贸易格局和产业格局会发生演变,同时,对后危机时代东亚经济整合提出了一些设想,认为亚洲一体化进程和经济货币合作进程的趋势是不可逆转的。为了推动亚洲区内经济的发展,必须加强亚洲各经济体之间的合作,促进贸易自由化。  相似文献   

7.
发展对外贸易是一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基本形式。在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区域经济一体化蓬勃发展、服务贸易发展加速的新形势下,我国应顺应世界经济贸易发展趋势,制定科学的对外贸易战略。注重转变出口增长方式,重视进口,实施战略性贸易政策,大力发展服务贸易,积极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  相似文献   

8.
张韶天 《商周刊》2013,(14):28-30
RCEP,这一亚洲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新模式,正在对亚洲经济发展产生深远推动力。许宁宁判断,这将是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最新产物,开放的合作机制将直接影响今后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对企业发展也将产生新的机遇和挑战。RC巨P如果取得成功,将进一步巩固全球经济力量由西方转移到亚洲。  相似文献   

9.
陆彩丽 《经济视角》2013,(10):51-53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浪潮中,区域经济合作趋势明显增强,欧洲有引人注目的欧盟(EU),北美洲建有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这是两个由发达国家强强联合组成的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在亚洲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东盟(ASEAN)成功开创了区域经济合作的先河,建立了东盟自由贸易区。文章将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简述区域经济一体化及常见形式,第二部分比较东盟与欧盟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差异,第三部分结语。  相似文献   

10.
刘文军 《经济导刊》1992,(1):48-50,47
近年来,亚太区域经济合作的呼声不断高涨,亚太区域经济合作的实际步伐也有日益加快之势,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一、亚太区域经济合作的背景从理论上来说,区域经济合作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在一个经济社会中,生产和流通  相似文献   

11.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徐胜 《当代财经》2003,(10):94-95,128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今国际经济与贸易发展的主导形式。我国在加入WTO以后,尤其要注意区域一体化的动向,并以此为依据来制定我国的贸易发展战略。本文从中国现阶段的区域经济现象出发,在国家和地区两个层面上解释区域发展状况及其战略研究。  相似文献   

12.
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虽然在贸易、投资和地方性的双边合作方面有了一定的进展,但总体来说,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并没有重大突破。根据传统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组成区域贸易集团的贸易创造效应会带给这一地区明显的福利效应。在外部区域一体化贸易转移的压力和内部区域一体化贸易创造的推动力共同作用之下,  相似文献   

13.
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虽然在贸易、投资和地方性的双边合作方面有了一定的进展,但总体来说,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并没有重大突破。根据传统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组成区域贸易集团的贸易创造效应会  相似文献   

14.
区域经济一体化与中国的发展战略选择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区域经济一体化(Reg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是当今国际经济与贸易发展的主导形式。例如在欧洲和北美区域,通过经济一体化达到的经济总量已占世界贸易总额的三分之二;而且,这两个区域在其内部实现的贸易额已超过了它们与世界其他国家或地区的贸易总量;更重要的是,在区域集团成员国的对外贸易中,已经有超过40%的份额是通过区域一体化协定(RIA)实现的。由此可见,区域合作与竞争已成为当代国际贸易发展的主流;国际市场上最强大的竞争对手已非单个的贸易伙伴国,而是那些以区域联盟形式出现的群体国家。因此,我国在加入WTO以后,应当正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动向,并以此为依据来制定本国的贸易政策和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5.
CEPA对香港和内地经济一体化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引言 从世界范围来看,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其特征是资本、技术、商品、信息和服务等生产要素跨国界自由流动的规模不断扩大和形式日益增多,通过国际分工,在区域市场和世界市场范围内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欧洲联盟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统一市场仍在不断吸纳新的成员国。同时,许多新的区域一体化组织也在孕育,例如东盟“10+3”自由贸易区的构想,拉丁美洲国家自由贸易区的构想等。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式主要有优惠贸易安排、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经济同盟和完全经济一体化等,不同的形式反映了不同的合作程度。  相似文献   

16.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东亚经济制度性合作得以推进,已在区域政治合作、自由贸易区建设和货币金融合作方面取得较大进展,但这种制度合作还远未达到与东亚各经济体间生产一体化程度相匹配的水平.各经济体发展水平和政治制度的差异、“两头在外”的区域生产贸易格局和美国的制衡战略是影响东亚经济合作深入推进的主要原因.最新一轮经济危机之后全球经济面临新一轮的深刻调整,加速推进东亚经济一体合作显得尤为迫切.在当前条件下推进东亚经济合作,应首先深化各个领域的功能性合作,提升已建立的合作机制的效率,使成员国获得更多的切实利益.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同时,区域经济一体化也迅猛发展。区域经济合作已经成为各国争夺市场、资源以及能源的重要手段。首先借鉴合作博弈模型提出3个命题,讨论分析中国—东盟区域经济合作互利共赢的充分条件,其次利用贸易结合度指数(TI)和贸易互补性指数(TCI)测度中国—东盟的贸易互补性,从而获取中国—东盟区域经济合作博弈的必要条件,再次从交易成本的视角考量中国—东盟区域经济合作博弈的约束条件,最后基于实证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与经济全球化并存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潮流。中国作为东亚区域内崛起的大国,对推动东亚区域经济合作有重大的积极意义。当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同时,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现象与全球化进程并存。当今世界欧美亚三大经济圈的经济一体化是全球经济中鲜活的亮点。亚洲经济合作和一体化进程相对较晚,水平较其他两大经济圈较低,关系也更错综复杂。中国作为崛起中的东亚大国对亚洲区域合作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南盟成立以来,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的推动下,南亚区域经济合作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然而,就区域经济合作的水平而言,南亚则明显落后于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东盟.本文从贸易、能源、旅游和次区域合作等方面描述了南亚区城经济合作的现状,进而对于影响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最后,对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现实途径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区域经济一体化一直被视为全球贸易走向自由化的有效途径,不过随着全球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实践相继陷入了贸易保护的泥淖,一体化中的贸易保护问题逐渐引起重视。文章从一体化的整体收益、区域发展差距及国内政治三个层次,对区域经济一体化中的贸易保护主义根源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