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1 毫秒
1.
随着市场经济与高新技术的深入发展,企业的富余人员日益增多。如何安置这些富余人员?许继集团有限公司运用资本经营的方式,拓宽了富余人员就业渠道,敲开了再就业大门,使800多名(占许继集团总人数的21%)富余人员、下岗人员、待业青年,实现了在创业中就业,既利国利民,更利于许继与他们自己的发展。——组建经济实体,帮助富余人员、下岗人员、待业青年建家、创业。许继集团采取设备、厂房、水电煤气等有偿使用的资本经营,组建了许继电器有限公司与许继电控有限公司,分别研制、生产热工仪表屏、低压屏等为电力系统保护服务的保护…  相似文献   

2.
成都市提出在劳动服务企业安置企业富余人员新措施1.对安置在劳动服务企业的国有企业分流出来的富余人员,国有企业应与劳动服务企业签订安置合同,明确双方的责权利,提供必要的安置条件,并支付一定的安置费,其标准为富余人员本人一至两年的工资总额。2.以安置富余...  相似文献   

3.
解决煤矿富余人员问题的思路选择郑州矿务局王书振,郭遂柱,楚桂香如何合理有效地解决煤矿富余人员的就业问题,不仅是一个复杂的经济问题,而且是深化煤炭企业改革中的一大难题。目前,煤炭企业一方面存在着用人多、效率低、效益差等问题,迫切需要通过分流富余人员来解...  相似文献   

4.
界定富余人员的首要工作是以现岗位进行科学合理的定员定编。1997年,大化集团对20个子公司、8个分公司进行新的定员定编。经测算,现有职工3.2万人中约有25%左右,即8000人为编余人员(富余人员)。为妥善剥离、安置富余人员,大化集团公司在实践中摸索出了7条途径。1、办理  相似文献   

5.
探索同定工制度的改革,已成为当前煤炭企业急需解决的课题。然而,固定工制度改革的成功与否,关键取决于富余人员能否得到妥善安置。首先,要弄清富余人员的概念,并正确对待富余人员。富余人员是指有劳动能力但因生产岗位不足而闲置的人员。因此。要把富余人员看成是财富,而不是包袱。其次,富余人员要立足本企业自行消化。在矿务局、煤炭公司、煤矿内部可试行建立劳务市场,对富余人员进行统一管理,积极进行岗位培训和专业培训,广开就业门路,如发挥煤炭企业内部资金、场所、设备、技术等方面的优势,面向生  相似文献   

6.
如何处理安置工作与经济效益的矛盾程义廷,王汉波煤炭企业深化改革缩编减员,大批富余人员搞多种经营,开发第三产业,对全局来说是一举多得的好事情。整体效益、社会效益是不容置疑的。但必须有一个长期稳定的安置政策,包括对接收安置富余人员的多种经营企业的经济优惠...  相似文献   

7.
一、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办社会职能和富余人员分离分流存在的主要问题从进行一年多的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实践看,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分流富余人员在点上有所突破,大型钢铁企业中的重钢和太钢取得重大进展。但从面上看,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分高办社会职能、分流富余人员困难重重,步履艰难,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1.某些政府部门转变职能严重滞后,影响企业分离分流进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涉及宏观经济体制和微观经济的双向改革,既要求国有大中型企业依靠自身努力,转换经营机制,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又需要各级政府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作…  相似文献   

8.
关于若干城市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分流富余人员的意见为指导实行“优化资本结构”试点的豆8个城市开展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和分流富余人员工作,逐步减轻企业办社会负担,1995年5月2日,国家经贸委、国家教委、劳动部、财政部、卫生部印发了《关于若干城市分离企业办...  相似文献   

9.
冗员过多,人浮于事是国有企业的一大通病,如何更好地分流安置富余人员,走好减人提效之路,更是国有煤矿面临的一大课题。2003年,郑煤集团超化煤矿采取“眼睛向外找出路、完善政策搞引导、周到服务促就业”等办法,大胆探索分流安置富余人员的新途径,成功分流并向外输出160名职工,使企业  相似文献   

10.
改革国有企业的核心难题之一,就是如何解决大量富余人员问题。按照市场经济标准衡量,全国国有企业富余人员大约在3000万左右,因此,减员增效、下岗分流已是一种大事所趋。但是,国有企业在分流富余人员上不能把眼光只放在做“减法”上,更重要的是如何在减的同时,有效地做好“加法”。企业在下岗分流和再就业方面,应当勇挑重担,多动脑筋,联手行动,妥善处理,多做贡献。这不仅有利于国家、有利于社会、有利于职工,而且也对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至关重要。从各地实践经验来看,以下的分流思路有一定的指导借鉴意义。即以“精简、…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五大要求进一步加大国有企业的改革力度。国有企业改革的核心难题之一,就是如何解决大量的富余人员问题。从1987年的劳动“优化组合”到1991年的“破三铁”,再到1993年的“分流富余人员”以至1995年以来的“再就业工程”,对解决富余人员再就业问题都起到了积极作用。目前我国到底有多少富余人员?我国目前到底有多少富余人员?这一点有必要弄清楚,因为这是设计再就业工程的出发点。按市场经济标准衡量,笔者认为,国有企业富余人员大约在3000万左右。这一判断有三个根据。第一,近年来几千家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造中平均约有30%左…  相似文献   

12.
这个国有企业的富余人员哪里去了?──关于江苏省棉纺针织厂实行再就业工程的调查徐荣生在国有企业中,如何解决富余人员出路,无疑是最使人困惑的难题之一。然而最近笔者在位于江苏盐城市的江苏省棉纺针织厂调查时,看到的确是“柳岸花明又一村”的喜人景象。这个具有两...  相似文献   

13.
国有企业(包括煤矿)富余人员,成了企业发展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三大难题(过度负债、企业办社会)之一。如何分离企业富余人员,理论界、企业界多年探讨,仍未找出可操作方案。共识的阻力是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职工受传统观念束缚,社会再就业岗位缺乏等。但是,在国有企业富余人员问题日益  相似文献   

14.
广开就业渠道当好择业“红娘”──济南鲁成公司实施“再就业工程”张尔诚自1993年以来,济甫鲁成公司认真贯彻减人增效,减量增值的调整方针,使效益滑坡得到了一定的遏制。但随之而来的是大量的富余人员如何安置的难题。尽管一部分年龄较大的富余人员办了内退,但待...  相似文献   

15.
积极稳妥地全面推行以产定人本刊评论员1996年5月,朱钅容基副总理要求煤矿要以产定人,剥离分流富余人员,做到煤炭生产不亏损,企业不超亏。遵照这一指示,32个超亏挂帐的国有重点煤炭企业狠抓了以产定人工作,取得了明显效果。到11月末,剥离富余人员17万多...  相似文献   

16.
青城子铅矿是一座具有百年开采历史的老矿山,资源接近枯竭,富余人员多。从1996年开始,该矿在分流富余人员中,积极探索新办法,克服资金紧张的困难,自筹资金,实施买断工龄,一次性安置的做法。现已安置99人。从实施后的各方面反映看,取得了初步的成功。以下是我们对该矿实施一次性安置富余人员的调查。一、动因青城子铅矿是有色总公司56家开采末期转产矿山之一。由于资源萎缩,原有坑口10个,现已关闭6个。在全民职工中,直接放假待岗职工就有600多人,占在职职工总数的18%,分流富余人员的任务很重。为了抓好富余人员的分流工作,多…  相似文献   

17.
国有企业冗员过多,是传统经济体制遗留的问题,也是多数国有企业劳动生产率低、经济效益差的一个原因。因此,消除实际上是“隐性失业”的富余人员,乃是搞活国有企业、发展经济的一个重要问题。经济体制改革以来,企业有了一定的用工自主权,人才流动有了一定的渠道,富余人员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但是,还远远没有达到妥善解决的程度。 一方面,企业富余的职工并非是静态的,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企业生产机械化、自动化水平的提高,生产结构、产品结构的调整,都会形成新的富余人员。因此,富余职工问题不仅是过去  相似文献   

18.
如何安置国有煤矿富余人员一直是人们比较关心的问题。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必须研究清楚国有煤矿富余人员产生的原因,对症下药才能根本解决问题。 一、国有煤矿劳动供求模型 我们定义国有煤矿富余人员是指企业愿意使用的劳动量和劳动存量之间的差额。其中,愿意使用多少劳动量,取决于企业生产需要和使用劳动的代价;存量是指现有正式职工潜在可以提供的劳动量,例如,若某企业有职工500名,500名职工一天劳动8小时所提供的劳动量就是存量。因此,企业富余人员状况取决劳动需求、劳动供给、存量三个方面的综合作  相似文献   

19.
<正> 企业劳动用工制度改革,派生出富余人员难以处置的矛盾。随着时间的推移,富余人员找厂长要活干,要饭吃,威胁、乃至伤害企业领导的事件也有发生,不但扰乱了企业正常的生产秩序,而且给企业的劳动用工制度改革造成了阻力。 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企业富余人员的就业途径应该在社会劳务市场,但是,目前我国正处于新旧体制交替时  相似文献   

20.
大庆石油管理局作为全国第一大企业,随着原油可采储量的递减和生产技术的提高,人多油少的矛盾日益突出。企业要加快发展,必须走“以产定人,减员增效”的路子。但是“人往哪里去”的问题,是企业改革攻坚的关键和敏感问题。从表面上看,问题在于职工多岗位少,但实际上油田各单位既存在职工富余没活干的问题,也存在有活外人干的现象。从我们农工商联合公司的情况来看,各个企业不同程度地存在人员富余。全公司在册职工2923人,富余人员近400人,占1/7左右,其中已有193人下岗、待岗。与此同时,各单位还雇有大量的外部劳务工。据统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