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我认为对农产品的收购也要实行以计划为主,加强农产品收购的计划性。为此当前必须解决以下几个问题:(一)保持粮食与经济作物产品收购比例的相对稳定性。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又是基础的基础。因此,对农产品收购安排,也必须遵循“决不放松粮食生产,积极开展多种经营”的方针,优先搞好粮食收购,促进粮食生产发展;同时搞好其他农副产品收购,促进农业全面发展。我国农业经过三年调整,生产结构、作物布局和主要农产品的购留,基本上能与我国现有生产力水平和社会需要相适应,国家下达各地的生产、收购计划也日益趋于合理。但是有些地方,由于对某些或某种经济作物的收购基数订得偏低,致使加价收购部分较多,经济收入偏高,于是便出现了挤占粮田面积扩种经济作物的倾向。有些收购部门在农产  相似文献   

2.
对农副产品收购资金实行多渠道筹措、专户管理,旨在拓宽收购资金的来源渠道,解决收购资金的移位流失。但因与之相适应的许多环节和问题,没有作及时的调整和解决,致使这一办法在具体实施中出现了梗阻、搁浅现象。 问题一:多渠道筹措收购资金落而不实。为了解决农副产品收购资金问题,收购资金管理办法要求人民银行、农业银行、工商银行、财政、粮食、供销等部门共同承担、共同负责收购资金筹措任务。由于农副产品收购任务的完成有一定的时间过程,这就给资金供应造成一个时差。  相似文献   

3.
农产品收购价格的高低直接影响国家的利益。因为在我国,农产品收购价款要由国家支付,在农产品收购数量一定的条件下,收购价格高低同国家的这一支出成正比;而这一部分支出的增减又直接影响国家对其他部门的投资,产生出于投资比例变化而可能带来的其他经济问题。目前,由社会主义商业部门收购的农产品主要是由人民公社和农民个人生产的,收购价格的高低同他们的利益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4.
第五章农副产品流转的核算通过本章的学习,可以了解工业品批发与农副产品收购核算的区别,明确农副产品收购的重要意义。农副产品收购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因此,必须正确理解收购政策、价格政策和奖售政策,正确理解农副产品收购业务的特点,掌握其各环节的核算方法。一、农副产品收购的特点与核算方法农副产品是农、林、牧、副、渔业生产的产品总称。农副产品收购是指社会主义商业企业根据国  相似文献   

5.
<正> 农副产品收购中出现的新问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业生产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蓬勃发展的大好形势。1979—1981年,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递增5.6%,大大超过了1950—1978年平均递增4.3%的速度。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产品的商品率也大大提高。1979—1981年,全国农副产品收购总额平均每年递增19.6%,而且农副产品收购额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不断上升,由1978年的38.2%上升到1979年的45%,1980年的51.7%,1981年又上升到55.5%。农副产品收购额逐年大幅度的增长,不仅保证了工业原料及人民消费资料的供应,缓和了长期以来农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前,农产品流通渠道不畅,已成为制约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能否确保农业在90年代跨上新台阶,关键要看流通能否搞活。而搞活流通的先决条件则取决于信息准确、决策正确。山西省万荣县供销社正是在多年的徘徊困扰中找到了信息这把“金钥匙”,叩开了搞活农副产品流通的大门,为富民兴社走出了一条新路。1989年以来,全县农副产品购销三年迈出三大步,1989年农副产品购进(不包棉花)完成了1362万元,比1988年增长68.5%;1990年虽天旱减产,但收购仍然达到1232万元,比1988年增长52.5%;  相似文献   

7.
农副产品的收购是社会主义商品流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对农副产品的收购,我国相继采取了统购、派购和议购的政策。这些政策的执行,既把主要农副产品的流通纳入了国家计划,也发挥了市场对于一部分农副产品的生产和流通的调节作用,从而促进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中,把对农副产品的这些收购政策,列为当前发展农业生产力的重要措施。我们对农副产品收购所采取的这些政策进行研究,搞清楚统购、派购和议购的特点,性质、相互关系,分析采取这些政策的客观依据,将有助于我们研究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正> 一几年来物价的变化和调整物价的必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又产生了稳定和调整物价问题。这一次稳定和调整物价,所面临的情况和前两次完全不同。前两次稳定物价是在生产下降、商品供应极度缺乏的条件下进行的,这一次是在生产持续增长、商品供应日益丰富的情况下进行的。这几年,工农业生产持续增长,市场商品供应状况逐步改善,限量供应在逐步取消。这就需要说明一个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什么还产生稳定和调整物价问题呢?这一次稳定和调整物价,主要是由于在“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时期,把物价冻结了十年,价格体系越来越不合理。农产品和矿产品成本上升,没有提价,相对价格显著偏低,以致生产发展迟缓,供应愈来愈紧张,有必要大幅度地提高价格。农产品是消费品的主要组成  相似文献   

9.
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购进免税农产品,可开具农产品收购凭证,并按照收购凭证注明的价款和规定的扣除率计算抵扣税额,这一规定使农产品收购凭证成为增值税链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起到了减轻农产品经营及加工行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税收负担,促进我国农产品转化的作用。然而,这一与增值税专用发票具有同等效力(扣税凭证)的农产品收购凭证,因为由企业自开自抵,没有任何认证制度约束,缺乏科学有效的监控措施,其问题也日益凸现。  相似文献   

10.
李铭 《经济论坛》1996,(11):44-45
农业政策性资金运行中的几个问题李铭一、目前农发行信贷资金运行中的难点1.历史包袱沉重,影响政策性信贷资金的良性循环。原来农副产品收购贷款和开发性贷款统一由农业银行经营和管理,农副产品收购资金被挤占挪用现象普遍存在,有的收购企业调销回笼款未能归位,体外...  相似文献   

11.
<正>《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决定》强调:“深化农产品价格和流通体制改革,是广大农民强烈要求解决的紧迫问题,是进一步发展农村商品经济的关键环节”。因此农产品流通体制要“加快步伐”。南通是典型轻纺工业城市,农业经济在全市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不可低估。1991年,南通市农业总产值占全市工农业总产值的比重高达22.1%,高出全省平均水平6个多百分点;以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总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高达47.6%,高出全省该指标平均水平近12个百分点。近年来,南通农村经济发展也表明,严重滞后的农产品流通已日益成为农业经济、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制约因素,深化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乃大势所趋。这既是在新时期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也是新形势下促进农村经济特别是农业经济再上新台阶的重要举措。本文旨在对南通农副产品流通体制存在的问题作系统分析的基础上,论证加快和深化农副产品流通体制改革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一、棉花、茧等主要农副产品流通长期处于垄断经营状态,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平等竞争的农副产品流通新体制尚未建立起来。 1991年,南通市蚕茧产量为35914吨,占全省的27.6%,在全省11个市中居第一位;全市棉花产量10996吨,占全省的19.7%,居全省  相似文献   

12.
农产品收购打“白条”,始发生于八十年代后期。八十年代以前,中国的粮食产量低,总量少,供需平衡一直处于紧张状态,国家对主要农产品实行计划收购、计划供应、统购统销,收购资金是专项供应,加之农村以生产队为基本单元,收购农产品不存在打“白条”问题。  相似文献   

13.
今年国家对农副产品购销政策实行了重大改革,取消了农副产品统派购制度,分别实行合同定购和市场收购。农副产品价格逐步放开后,其发展趋势怎样?它与农民致富有什么关系?怎样保证农民在生产不断增长的情况下收入持续增长,帮助农民致富?这是大家都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80年代以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河北省农产品出口货源相对丰富,出口创汇有较大发展。1992年全省农副产品出口值达3.37亿美元,收购总值达16.09亿元人民币,占农民出售产品收入的7.8%,但是与全国相比,河北农副产品增长势头相对迟缓,所占份额呈下  相似文献   

15.
农村经过十多年的改革,农产品的产出功能大大提高,农产品市场繁荣,农产品由国营商业独家经营的局面改变了,福建省国合商业部门收购农副产品占社会农副产品收购总额的比重由1978年的63.6%下降到33.5%。多成分、多渠道、多形式农产品经营格局已经形成,农产品市场体系初露端倪。1990年全省城乡农贸市场达1705个,比1981年增加664个,成交额达78.73亿元,是1981年的7.7倍,其中农副产品批发市场65个,成交额6.3亿元。但是多渠道之间缺乏必要的组织协调和衔接秩序,加上部门和地区间的割据摩擦,致使部门农产品陷入“大战”和“卖难”的恶性循环,农产品市场的形成、发育、成长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它既没有按照生产决定流通的原则配置,又没有从区域的大角度推动农村商品流通,致使周转滞涩,结构性和区域性供求失衡经常发生,放大了正常的市场供求波动,造成生产的震荡。所以,必须考虑建立符合省情的农产品市场体系,通过建立规模范的宏观操作体系和活而不乱的市场体系相结合的农产品周转系,促使农产品流通的顺畅、高效、减少市场供求波动和防止生产超常震荡,保证农业生产的持续稳定发展,把农村商品经济导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相似文献   

16.
经济全球化不仅促进了工业产品的世界贸易,而且促进了农副产品的世界贸易。随着经济全球化以及WTO的发展,许多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农副产品贸易额逐年上升。近年来,农副产品的出口创汇已成为我国外汇收入的重要来源。然而,在世界贸易特别是全球农副产品的贸易过程中,中国农副产品的出口却经常面临着如何跨越“绿色壁垒”的问题。因此,面对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正视我国创汇农副产品出口的障碍,同时充分利用国际标准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是我国积极发展创汇农产品出口的关键所在。一、积极发展我国创汇农产品出口的必要性及可能性我国是世…  相似文献   

17.
我们制订农产品价格政策,分析农产品价格问题,不仅要研究工农业产品之间的合理比价,而且还要研究农副产品之间的合理比价。农副产品之间的比价是否合理,是否符合价值规律的客观要求,对于衡量农副产品价格水平,促进各类农副产品生产有计划按比例地发展,极为重要。农副产品比价,不是一个简单产品数量交换的关系。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告诉我们:不同类的产品能够比价,并不是说因为它是一种物品,有其效  相似文献   

18.
王军  郎俊伟 《经济师》2004,(6):277-277
农业发展银行自成立以来,业务历经几次调整后,成为专司农副产品收购资金供应和管理任务的农业政策性银行。六年来(从1 998年算起)的收购资金封闭管理工作,基本杜绝了粮棉油收购资金的跑冒滴漏,避免了给农民打白条现象的发生。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业结构不合理、城乡差距加大、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产品竞争力不强等问题,及近阶段农民和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逐年显现,完善农业发展银行的职能,充分发挥农业政策性资金的支农作用被提上了国家的重要议事日程。农发行拓展业务,开辟新的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方式的条件已经具备,时…  相似文献   

19.
农产品收购的国民经济意义农产品收购在整个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始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它关系到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六亿人民生活的安排和工农联盟的巩固与发展。农产品是人类生存的最基本的生活资料,是工业、特别是轻工业的重要原料,同时也是国家重要的出口物资。国家为了保证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必须掌握必要数量的农产品,而农产品收购是国家掌握农产品的主要手段。因为,在我国现阶段,农产品主要是由农村人民公社集体经济生产的,产品归社员集体所有。国家除了以农业税的方式取得一部分农产品以外,绝大部分农产品只有通过买卖的交换的方式才能取得。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农业产业化在促进农民增收方面存在的不足主要是龙头企业偏少、规模不大;农业产业化组织利益结合方式比较松散;农产品加工层次、科技含量低;农产品基地建设不到位;政府的扶持力度不够等。各地和政府部门应从积极培育和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强农产品基地建设、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科技含量、加强产地农副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建设和农业信息化建设等方面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