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陶器的发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是人类第一次利用天然物.按照自己的意志.创造出来的一种崭新的东西。人们把粘土加水混和后.制成各种器物.干燥后经火焙烧,产生质的变化.形成陶器。它揭开了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新篇章.具有重大的划时代的意义。陶器的出现.标志着新石器时代的开端。陶器的发明.也大大改善了人类的生活条件.在人类发展史上  相似文献   

2.
不老的陶艺     
陈亚南  江浩 《走向世界》2010,(12):52-54
从古至今,世界各国对美的认知虽有差别,却都能以不同形式获得美的享受。当远古人类第一次发现泥土经过火烧变成陶器时,人类文明也因此产生了巨大变化。陶器的产生,昭显了人类利用并改造自然的能力,是人类文明进化史上的里程碑。陶器提高了人类的生活水平,为人类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人所共知,陶器是人类史前文化曾经发生的现象;瓷器的发生则当属于中国古代物质文明长期发展的一种独特的成果,中国是瓷器的故乡和原生地。在人类文明发展的过程中,陶瓷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文化形态,具有物质和文明的双重特征。陶瓷器首先是为实际生活需要而“造物”的产品,同时又是按着审美规律寻求“造型”的艺术创造。本文试就我国宋代陶瓷的“造型”做一粗略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张永琦 《发展》2014,(10):50-50
正甘肃被誉为中国"陶器之乡"。陶器的发明,使人类从此告别"茹毛饮血"的野蛮时代,进入"熟食烹饪"的文明时代,大大改善了人类的生活条件,在人类发展史上开辟了新纪元,标志着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随着制陶工艺的发展和人们精神需求的增长,出现了彩色纹样和主题造型相结合的陶器,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见到的彩陶。彩陶文化在甘肃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中国乃至世界彩陶文化中也占有无与伦比的地位。今天渭河上游的武山地区是甘肃彩陶文化重要发祥地之一。  相似文献   

5.
雷羽 《中国高新区》2010,(12):64-66
人类与硅结缘,最早可追溯至远古时期。《礼记·月令》便有“陶器必良,火齐必得”的文字记载,文中所载酿酒所需的陶器便是以黏土为原材料,而黏土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  相似文献   

6.
吴晓梅 《魅力中国》2013,(28):309-309
陶器的出现可追溯到新石器时期,因历史悠久,故对原始陶器的考察学习大多是通过研究现存的陶器遗物。除此之外,少数民族聚居的偏远地区依然用原始方式制陶。也可以为研究原始陶器提供借鉴。本文欲通过对这些少数民族原始制陶的学习理解,浅析原始陶器制作和烧造的发展历程。并对现代原始陶器生产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7.
杨敏 《重庆与世界》2017,(26):78-81
陶器是以粘土为胎,经过手捏、轮制、模塑等方法加工成型后,在800℃-1000℃高温下焙烧而成;是人类第一次利用天然物,按照自己的意志创造出来的一种器具,被称为“人类文明的重要进程”。  相似文献   

8.
杨敏 《重庆与世界》2017,(18):78-81
<正>陶器是以粘土为胎,经过手捏、轮制、模塑等方法加工成型后,在800℃~1000℃高温下焙烧而成;是人类第一次利用天然物,按照自己的意志创造出来的一种器具,被称为"人类文明的重要进程"。陶器在中国已有11700多年的历史。在黔江区濯水镇三门社区名叫石鸡坨的地方,在1000多年前的宋代就有了土陶作坊和烧陶土窑。这也是阿蓬江流域,迄今发现的唯一的宋代土陶遗址。  相似文献   

9.
<正>人类由被动地为自然所支配,到逐渐了解自然、熟悉自然、征服自然、利用自然、保护自然,历经了从自然的奴隶到自然的主人。"美丽中国"生态美是文明建设的目标。大自然是我们生存的环境,是人类共有的家园。人类由被动地为自然所支配,到逐渐了解自然、熟悉自然、征服自然、利用自然、保护自然,历经了从自然的奴隶到自然的主人。生态美是人类对自然感恩、发现、崇敬的原生、本能的情感。所以,把生态美学深深地根植于人们的情感和美感之中,欣赏自然,赞美自然,爱护自然,保护自然,是人类永续发展的情感基石和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0.
科技进步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发展史告诉我们,科学是人类活动的一个范畴。它的直接职能是不断探求和系统总结关于客观世界的知识。而技术作为人类改造自然能力的标志,同科学一样本质上也是一个历史范畴,是人类为了满足社会需要,利用自然规律在改造和控制自然的实践中所创造的劳动手段、工艺方法和技能体系的总和,是反映现代技术形象的科学界说。  相似文献   

11.
崔艳凤 《辽宁经济》2001,(12):11-12
一、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  1.人与自然辩证关系的客体──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与活动的场所,同时还给人类提供各种各样的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自然资源。自然环境作为人与自然关系中的客体并不完全是被动的。一方面,是自然环境决定人,这是自然的人化。另一方面,是人决定自然环境,这是自然的人化。  2.人与自然辩证关系的主体──人类。从宇宙进化的角度看,自从地球上出现了人类,地球的历史就是自然史同时又是人类的历史。人类是整个地球表层自然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他作为“智能圈”和大气…  相似文献   

12.
传统村落是先民聚居的生活场所。它的出现,是人类从原始社会向文明社会迈进的一个里程碑,是一个文明延续最为原生态的社会单元。它不仅具有宝贵的文化资源,而且也是人类长期适应自然、利用自然环境的见证,有着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3.
传统村落是先民聚居的生活场所。它的出现,是人类从原始社会向文明社会迈进的一个里程碑,是一个文明延续最为原生态的社会单元。它不仅具有宝贵的文化资源,而且也是人类长期适应自然、利用自然环境的见证,有着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4.
在原始社会,人类不但战胜了险恶环境得以生存,并且在生存的实践中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其中陶器的制作与使用即属其一。陶器的发明不仅便利了人们生活,还丰富了人们的想象力、激活了人类的智力发展,而这一创造正是史前女性的功绩,是她们细致的观察力、勇敢的想象力、大胆的尝试促  相似文献   

15.
传统社会学中的世界观,本质上是一种人类中心论的世界观。它只承认人对自然界无条件的统治,认为人类利用自然的生态资源为人类社会服务具有无限的可能性。可是越来越严重的社会生态问题给人们敲响了董事,人们越来越感觉到人和社会依赖于生物圈及其生存的生物物理条件,并且这种依赖性是永远也不可能消除的。“生态问题社会学”,“生态社会学”,“社会生态学”、“环境社会学”,“灾难社会学”等新学科的出现,使得对于这些学科进行科学的划界,变得越来越重要了。  相似文献   

16.
从某种意义上讲,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就是人类认识自然、利用自然、改造和开发自然资源的历史。人类社会的不同发展阶段,都是以其特有的自然资源的开发类型作为基础和特征的,工业革命以来,科学技术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强化了人类改造和开发自然资源的手段和能力,所以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人类也同时进入了工业明阶段,但与此同时也再现了很多使人类社会必须面对的问题。本拟结合新疆就西部开发中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以求共识。  相似文献   

17.
史玉成 《发展》2008,(12):100-101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就是人类认识、利用、改造和适应自然环境,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历史。人对自然的认识是建立在入对自身能力以及对客观规律的认识程度基础上的,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人类环境价值观经历了自然拜物主义的宗教自然观、人类利益中心主义价值观、生态利益中心主义价值观几种不同的观念形态。可持续发展价值观以其秉持的发展、持续、公平、和谐等基本理念,毫无疑问应该成为人类环境价值观的当代选择。  相似文献   

18.
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始终伴随着对自然界不同程度的仿生与模拟.自然界蕴含着无尽设计宝藏,它为设计师们提供了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设计素材.自然界中生物的一些结构、功能和形态近乎完美,如果我们将它们的这些优点充分发挥出来并利用到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中,这将是很好的设计素材和财富.  相似文献   

19.
王士俊 《东北之窗》2011,(20):70-71
黑陶是源于我国古代的陶器。它的出现成为划分新石器时代前后期的重要标志,距今约五千年。1928年,在山东省章丘县龙山镇的考古发掘中,出土了公元前的大量陶器,在其中发现了一种从所未见的史前遗存,其色泽漆黑光亮、薄如蛋壳,这是黄河中游原始文化的代表作——黑陶。史学界首次发掘黑陶文化遗址所在地命名为龙山文化,那些黑陶,形态独特,纹饰秀美,无釉而乌黑发亮。胎薄而质地坚硬,被誉为“国宝”。  相似文献   

20.
科技革命的实质就进思想革命和生产方式的革新.通过科学革命.改变了人们时自然的根本认识,进而引起了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的根本革命。人类杜会通过新技术的应用.建立新的生产方式,带来经济与社会的根本变革,推动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因此.科持革命引发生产力的革命,“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