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一杯牛奶=一条生命——你相信这个奇特的等式吗?这是一个发生在美国的真实故事。有一个医学院的穷苦学生郝武德·凯礼,为了交付昂贵的学费,业余时间做推销员,挨家挨户地推销货物。但他的业绩不好,他有些绝望了。一天晚上,他在推销时感觉饥饿难耐,身上却没有一分钱。在向一家人推销的时候,他决定讨口饭吃。可当一位年轻貌美的女孩子打开门时,他却没敢讨饭吃,只怯怯地向她 相似文献
3.
4.
《21世纪商业评论》2012,(6):21-21
美国《发现》杂志:为什么飞机餐这么难吃?众所周知,飞机餐很难吃。但是往过去10年里经历金融衰退的航空公司仍然希望通过为早班机的公务舱和头等舱提供豪华的食物来吸引更高端的客户。可惜的是.生物学却与他们作对:据《纽约时报》报道,飞机餐尝起来索然无味部分是因为处于高海拔时我们并不能真正品尝、分辨食物滋味。 相似文献
5.
美国人最擅长杜撰新词,继BOBO、Kidult之后,《纽约时报》又新发明了Grup(grown up的简写)一词,用来指称那些年龄介于30-40岁之间,心理与行为仍停留于、或 相似文献
6.
本文运用性别理论分析了《纽约时报》对希拉里.克林顿的新闻报道,总结了其在新闻报道文本以及新闻图片文本中呈现的各种形象。通过分析,发现《纽约时报》对希拉里.克林顿的报道明显存在性别刻板印象,字里行间透露着性别歧视,并且体现了对女性的符号贬抑。 相似文献
7.
在报业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纽约时报》实行线上收费模式,历经15年的探索,在吸取教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于2011年开始了新收费模式——付费墙,并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给传统媒体带来了新希望。本文浅析《纽约时报》“付费墙”这种形式的由来以及收费模式,以期为中国报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做善事是快乐的事情,不帮助人家就会很难受这是陈逢干的人生信条。30年来,他就这样坚持在做慈善。陈逢干,这个来自浙江省天台县山区的农民,他的财产,不论是在他的家乡天台县,还是在他的创业地宁 相似文献
9.
《纽约时报》4月21日发表《这能怪中国吗?》的社论文章,指出人民币贸然升值不利全球经济。现将该社论摘要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11.
12.
跨文化视域下中美灾难新闻报道的差异研究——以《人民日报》和《纽约时报》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灾难新闻具有较大的新闻价值。2006年发生在红海的埃及客轮沉没事件,《人民日报》和《纽约时报》均及时进行了报道。本文以此为例,通过对比分析《人民日报》和《纽约时报》对此事件报道的异同和原因,探讨不同文化对中美灾难新闻报道的影响,寻求一种在跨文化中受众认可和容易接受的灾难新闻报道。 相似文献
13.
14.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中国媒介广告经营尚处地初级阶段的时候,多方借鉴是一种既经济又高效的明智之举,本篇文章介绍国外媒体在广告经营方面的成功经验,以期为国内媒介广告经营的创新与变革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随着传媒业的发展以及网络应用的普及,中国越来越多的读者知道并熟悉了《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朝日新闻》、《世界报》以及其他的3000份大名鼎鼎的国外大报,这是现代传播之功。但是,在国内即使是资深的广告圈内人,可能也较少会知道这些大报在其所在国之外的全球媒介代理。是由一家有着120年的媒介代理历史的、总部设在瑞士的公司——Publigroupe独家代理。为了揭开这家有着悠久历史的企业的神秘面纱,《广告导报》有幸在八月初独家采访了Publigroupe的子公司——百讯达传媒亚太区总裁胡德励先生。希望通过这次采访,还原百讯达传媒“非一般”的媒介代理形态。 相似文献
16.
在猜测和传言中躲闪了近两年的“沃尔玛收购好又多”一事终于落定尘埃。2006年10月17日,美国《纽约时报》和《华尔街日报》均在头版显著位置刊登了这样一则消息:美国最大的零售商、曾经位列《财富》全球500强之首的沃尔玛将出资10亿美元收购好又多量贩超市,一跃超过竞争对手家乐福,成为中国最大的外国连锁超市。美国主要媒体突出报道沃尔玛大举进军中国,充分反映了沃尔玛要当中国零售业龙头的图谋和当今美国对中国市场的重视。 相似文献
17.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