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与改革开放深入进行,给我国乡镇企业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使之一跃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半壁江山。至1996年,我国乡镇企业已达2336万个,职工人数达到13508万人。1999年1-11月,全国乡镇企业累计实现增加值22737亿元,利润总额5414亿元。其中,工业增加值15682亿元,乡镇企业的营业收入达91988亿元。乡镇企业的发展已直接关系着我国二十一世纪的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我国乡镇企业在取得巨大发展的同时,仍面临着极为严峻的考验与挑战。特别是在我国加入WTO,全国经济和…  相似文献   

2.
湖北省乡镇企业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和各部门支持下,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全省农村经济的主体力量和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1998年全省乡镇企业实现增加值1287亿元,占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34-75%;实现税收62亿元,占全省财政收入的21%;安排农村富余劳动力630万人,占全省农村劳动力的35-6%。今年上半年,全省乡镇企业实现增加值748亿元,税收28-69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14-1%和16-42%。乡镇企业的发展为我省社会稳定、农民增收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乡镇企业的迅速增长,在很大程度…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乡镇企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事实证明,乡镇企业是农村经济乃至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是有中国特色的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强大力量,是农民致富的主要来源,是农村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保证。乡镇企业在我国东部沿海沿江几省区,可算是五分天下有其四,所处的历史地位和巨大作用,是有目共睹和功不可没。就2000年上半年全国乡镇企业发展形势也是十分喜人的,可从下面一组数据中看出: 累计实现增加值为12581亿元,营业收入增加43573亿元,上缴国家税金1013亿元,实现利润…  相似文献   

4.
主攻外向型经济推动福建乡镇企业发展福建省乡镇企业局副局长胡渡南福建乡镇企业沐浴改革开放的春风,迅猛发展,犹如烂漫的山花,开遍大地。到1994年,全省乡镇企业已发展到77万多家,467万人;总产值1735亿元,其中工业产值1197亿元,出口交货总值31...  相似文献   

5.
地处改革开放前沿的深圳市共有19个镇,所辖总面积1700多平方公里,总人口(含镇内暂住人口)200多万人。目前,19个镇年国内生产总值(现价)达200亿元左右,工业总产值190多亿元,农业总产值6.5亿元。精神文明建设硕果累累,近年涌现出许多文明镇村、文明农户、文明村民。已  相似文献   

6.
《中国乡镇企业》2002,(5):36-36
浙江乡镇企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浙江农村经济的主体力量和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2000年,乡镇企业工业增加值2558亿元,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已达88%,企业增加值2839亿元,占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47.09%;实交税金362亿元,占全省财政总收入的一半以上;农民收入的50%来自乡镇企业。在全省工业经济中,乡镇企业实现了“五分天下有其四”。浙江乡镇企业之所以能取得巨大成就,主要靠的是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和党的改革开放政策,靠的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从浙江自身来看,则是历届省委、省政府,各级党委、政…  相似文献   

7.
西夏墅镇地处武进市“西伯利亚”,历史上一直是经济欠发达乡镇。1996年起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对乡镇企业进行了产权制度改革工作。1997年12月12日经市产权制度改革领导小组验收合格,将全镇70家企业分别改制为股份合作制50家、责任有限公司2家、兼并租赁经营8家、拍卖转为私营10家。1998年完成工业产值2-82亿元,实现销售收入2-12亿元、利税1875万元、净利润653万元,完成外贸出口1-02亿元,上缴国家税收865万元,分别比转制上年增长15-6%、16-68%、18-9%、57-1%、…  相似文献   

8.
高邑县是一个拥有18万人口的传统农业县.改革开放的春风虽然吹遍了全国各地,乡镇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扎根于华夏大地.但高邑县的农民依然是面朝黄土背朝天,劳苦耕作.到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全国乡镇企业进入了第二次创业高潮,高邑县的乡镇企业总产值才刚刚突破2亿元,入库税金仅270万元.然而,从1999年至今,短短两年多时间,高邑县的乡镇企业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00年底,全县乡镇企业产值达到22.6亿元,营业收入22.5亿元,实现利润1.8亿元,上交税金2923万元.固定资产投入在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达到18家,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企业达到38家,3万多农村剩余劳动力被安排就业,农民工资总收入达到1.55亿元.  相似文献   

9.
培植新的增长点──武威地区发展乡镇企业新举措王桂英1993年武威地区乡镇企业快速增长,总产值达到7.76亿元,增长50.2%,总收入达到7.15亿元,增长52.9%,兴办乡镇企业3225个,当年净增产值2.58亿元,分别增长24.5%和50.2%。全...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我们把乡镇企业作为市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坚持常抓不懈,使之成为全市经济的重要支柱和农村经济的主体。2000年,全市乡镇企业总户数达到9264个,从业人员77656人,资产总额25.1亿元;当年实现企业增加值12.6亿元,税金3356万元,农民人均从乡镇企业中获得工资性收入850元,分别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乡镇财政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的三分之一左右。今年上半年,全市乡镇企业继续保持较好的发展势头,完成增加值8.15亿元,营业收入32.42亿元,利税总额2.73亿元,与上年同期比分别增…  相似文献   

11.
光阴荏苒,回首往昔。亿万人民经过50年的艰辛拼搏,艰苦创业,终于使中华民族真正自强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建国五十年来,尤其是近20多年的改革开放,使社会生产力得到了解放和发展,我国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综合国力迅速增强。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在1957年仅有697亿元,改革开放初期的1979年为3624亿元,1998年猛增至79553亿元。以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作比较则是:1957年为119元,1979年为379元,1997年为6079元。改革开放20多年的成就使世界银行专家惊叹道:“中国只用了一代人的时间,取得了其它国家用了几个世纪才能取得的成就。”农业是国…  相似文献   

12.
我国非国有经济经过改革开放十多年的发展,到1995年全国非国有企业数量约为3151万户,占企业总户数的93%;非国有内资企业注册资金2(ffi6亿元,约占全部内资企业注册资金的叙%;非农从业人员16870万人,约占全部非农从业人数的60.1%。1994年,非国有经济的工业产值、商品零售额、上缴财政收入分别达50708.6亿元、11070.吕亿元和177.7亿元,在全国所占比重为60.0%、68.1%和34.4%。一、非国有经济的发展特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非国有经济发展非常迅速。1979-1994年,我国就业人征、工业产值(指现价)、商品零售额和上缴财政收…  相似文献   

13.
切实抓好乡镇企业的环境污染防止工作改革开放以来乡镇企业获得了快速发展。1993年全国乡镇企业安排农村剩余劳动力1.12亿人,实现产值2.9万亿元,营业收入2.6万亿元,利润1965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了60%以上。乡镇企业是我国农村经济的主要支柱和国...  相似文献   

14.
【经济发展概况】 1995年,霍州市国内生产总值达到8.52亿元,比1994年增长8.2%;乡镇企业总收入10.89亿元,比1994年增长22.6%;粮食总产量6101万公斤,比1994年增长4.3%;财税收入1.05亿元,首次突破亿元大关,其中财政总收入8900万元,比1994年增长33.9%;农民人均纯收入1372元,比1994年增长46%。国民经济运行健康,农工财贸全面发展。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菜蓝子”工程进展较快,蔬菜总产量6018万公斤;畜牧基地初具规模,肉、蛋、奶产量分别达330万公斤、60万公斤、168万公斤;林果业从生产、贮存、运销到深加工有了较快发展,取得较好效益。林业三大…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乡镇企业迅猛发展,对于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1997年,全国乡镇企业经济增长17.45%,增加值达20740亿元,占国民经济增加值总额的27.7%。1998年乡镇企业必须保持18%的经济增长速度,才能保证全国国民经济实现8%的增长速度。按照“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国民经济年平均增长8%,到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85000亿元,比“八五”期末净增27267亿元。乡镇企业经济年平均增长15%,到2000年增加值达到30000亿元,比“八五”期末净增15465亿元。这样,到2000年,全国国内生产总值净增部…  相似文献   

16.
乡镇企业是我国农民的伟大创举,改革开放以来,乡镇企业以其特有的生机和活力在我国农村乡镇蓬勃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至2001年底,全国乡镇企业总数已达2023万个,从业人员1.26亿人,实现增加值2.93万亿元。其中乡镇工业企业672万个,从业人员7615万人,完成总产值8.72万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2.05万亿元,占全国乡镇企业增加值的69.9%,占全国工业增加值的48.1%。乡镇工业已成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和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乡镇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乡镇工业排放的各种有害气体、废水及工业垃圾等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和…  相似文献   

17.
义乌市位于浙江省中部,是浙中重要交通枢纽。总面积1103平方公里,人口64万。改革开放前,这里经济基础十分薄弱,国有企业仅18家。建国以来30年间,国家在义乌投资只有5900万元。1978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1.28亿元,财政收入门对万元,农民人均收入仅180元。这里不少小商小贩以鸡毛换糖维持生计。1984年以来,义乌市大胆推行市场取向改革,积极实施“兴商建市”经济发展战略,经济社会获得了跳跃式发展。1995年该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叨.4亿元,工农业总产值189.3亿元,财政收入2.5亿元。农民人均收入3292元,综合经济实力居全国百强县市…  相似文献   

18.
过去的一年,是新世纪开端之年,也是实施“十五”计划的第一年。面对国际环境复杂多变、国内市场竞争激烈的新形势,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带领全疆各族人民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积极落实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及扩大内需的各项措施,实现了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和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预计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485亿元,比上年增长8.1%,农业增加值287亿元,增长2.8%;工业增加值450亿元,增长8%;农民人均纯收入1718元,增加100元左右。为实施“十五”计划开了个好头。乡镇企业积极适应国内外市场的变化,克服市场需求不足、资金筹措困难等不利因素,加大改革力度,加快结构调整步伐,取得了经济效益、运行质量和整体素质同步提高的好成绩。2001年实现营业收入337.78亿元,比上年增长9.97%;增加值80.72亿元,增长8.24%,占自治区国内生产总值的5.44%;工业增加值34.97亿元,增长4.61%,占自治区的7.77%;实缴税金10.89亿元,增长8.38%,占自治区全口径财政收入的6.62%;全区农民人均从乡镇企业获得工资性收入402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3.4%。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我区乡镇企业总体形象出现了显著的变化,实现了四个方面的突破和转变。一是企业规模已由过去分散的、小型的生产单位,逐步向有一定装备水平和技术含量、管理较为正规的企业集团转变;二是企业发展阶段已由过去主要依靠外部资金支撑的幼年时期,逐步向依靠自身积累、自我发展的成年期转变;三是企业体制和机制已由原来的弱化、僵化、政企不分,逐步向多元化、合理化、市场化转变;四是企业的发展领域已由过去单一的、低层次的产业、产品结构,逐步向多领域、高层次转变。这些可喜的变化,形成了一些新的发展亮区,为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特别是在去年自然灾害严重、农资价格上涨、农产品价格下降、农民来自农业收入减少的情况下,农民人均纯收入仍有一定程度的增长,这与乡镇企业所作的突出贡献是分不开的,可以说风景这边独好。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对一年来乡镇企业所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并对“十五”后四年乡镇企业的发展寄予厚望。  相似文献   

19.
株乡 《乡镇企业》2002,(12):17-17
醴陵陶瓷业有近两千年的生产历史,是全国八大陶瓷产区之一,享有“瓷城”美誉。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使醴陵陶瓷产业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产业群体进一步壮大。目前,醴陵有各类瓷厂400多家,其中年销售收入过500万元的68家,1000万元以上的30家,500万元以上的5家;从业人员达10万余人,占该市工业从业人员的44%,产品扩展到日用瓷、电瓷、工艺瓷、建筑瓷、特种工业瓷五大系列400多个品种。2001年,全市生产日用陶瓷60768万件,工业陶瓷12.59万吨,其中,日用陶瓷产量占全省同类产品总量的94.7%,占全国总产量的16%,排全国第三位;陶瓷业总销售收入达40多亿元,提供税收达1.12亿元,外贸出口总额达8443万美元,占全省出口总额的5%,在全省出口产品中排第七位,陶瓷,已成为醴陵发展外向型经济的主导产品,陶瓷产业的崛起,已成为醴陵经济的传统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20.
乡镇企业现已成为农村经济的一大支柱和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和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乡镇企业已逐渐失去原有的许多优势,面临诸多困扰.如何进一步增强乡镇企业优势.促进其持续、健康发展,需要我们从理论及实践上再作探讨.一、乡镇企业的发展现状先从增值规模上看,1995年,我国乡镇企业实现营业收入57299亿元.完成增加值14595亿元,占农村社会增加值的50%,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5%,“八五”期间,国内生产总值净增量的30%,全国工业增加值净增量的50%均来自乡镇企业.由此可见.我国乡镇企业的快速发展,并在农村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再从乡镇企业吸纳劳动力及职工收入看,1995年乡镇企业从业人员达1.28亿人,占农村劳动力的28%,占农村富余劳动力的一半左右、同年,乡镇企业支付职工工资4380多亿元,“八五”期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净增部分的50%来自乡镇企业.乡镇企业吸纳了农村大批富余劳动力的安置问题,减轻了就业压力,一定程度提高了农村的劳动生产率和农民收入.这对缩小城乡差距具有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