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东省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一、现有指标体系的缺陷。进入新世纪,广东实施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发展战略。农业现代化是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现代农业,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必须对农业现代化的现状、薄弱环节和进展有清醒的认识。而评价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现状和发展水平,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是重要的基础。1999年广东省出台《2010年珠江三角洲地区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2.
一、指标体系的设置 (一)设置指标体系的基本思路 农业现代化作为一个科学范畴和国际性概念,有其客观检验的标准可供对照。国际通用的考察农业现代化实现程度的主要标准,一般有较高的劳动生产率、较高的土地生产率、较高的投入产出率、较高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较高的农民收入水平等指标。世界农业发展的经验表明,这些指标是最  相似文献   

3.
雏议农业现代化试点指标体系的设置鄂玉江,郑炎成辽宁农业应在全国范围内率先一步实现现代比已基本成为全省的共识。按省委省政府的指示,省农办正着手进行农业现代化试点方面的操作。操作中遇到的第一问题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应设置一套什么样的指标体系来衡...  相似文献   

4.
动态     
正苏州发布全国首个农业农村现代化指标体系中国农业科学院、苏州市政府在京召开联合发布会,共同发布《苏州市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评价考核指标体系(2020-2022年)(试行)》,这是我国发布的首个农业农村现代化评价考核体系。《指标体系》设定了农业现代化、农村现代化、农民现代化、城乡融合四个大项,构建起一、二、三级指标体系,涵盖大市级、县级市(区)、镇(涉农街道)三个行政层次。《指标体系》起点高、标准高、定位高,既有国际视野,又有苏南视角,充分体现了"谋在先、走在前"的使  相似文献   

5.
广东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定量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评估农业现代化指标体系的建立 本刊1994年第1期发表了《评估农业现代化指标体系探讨》一文,提出了一个由7大项、3个层次、21个指标构成的评估农业现代化的综合指标体系,并应用它对珠江三角洲八市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水平进行了定量评估,引起有关部门关注,有的单位也参照该体系对一些地区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作出评估,此项研究我省仍在继续进行中。近年  相似文献   

6.
广东省委提出20年内全省基本实现现代化,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农业现代化。所谓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是个什么样子呢,目前,全省及各市或各类地区已达到什么水平,与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还有多少差距,应有一套可操作的定性、定量指标体系来衡量,据此,我们制订了一套定量评估广东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综合指标体系(见本刊第1期《评估农业现  相似文献   

7.
一、关于农业现代化指标体系的构思 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是以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为基础的。它是个动态发展的长过程,也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过程,同时它还是个世界性概念。因此,在构思农业现代化指标体系时,我们着重注意了以下几点:一是系统性。我们从系统论的思想出发,大胆修正了过去那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现有研究基础上设计了一套适用于农垦的农业现代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使用2011-2018年中国农垦农业发展的有关数据,利用熵值法和TOPSIS方法对农垦农业现代化水平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2011-2018年中国农垦农业现代化水平总体上呈现波动上升区差异性,农业经济效益不足与产业融合程度较弱是制约优势垦区的主要...  相似文献   

9.
积极发展现代化大农业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时期对黑龙江垦区发出的新号令,提出的新期待,赋予的新使命,是今后垦区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基本途径和关键措施。本文以农垦建三江分局打造全国现代化大农业示范区为研究对象,从现代化大农业的内涵出发,阐述其功能定位、现实意义和当前背景,提出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探索现代化大农业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
为了能够正确比较地评价和考核我省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状态,我们设计了太湖地区农业现代化指标体系,又进一步发展为江苏省农业现代化指标体系,并用它来考核评价了全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其结果为全省和苏南、苏中、苏北三个经济带的农业现代化综合指数分别为36.55%、44.82%、40.18%、33.05%。也就是说,全省已经达到了准备现代化的后期,苏  相似文献   

11.
农业现代化指标体系的设计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就如何设置农业现代化指标体系问题,提出了应遵循的几点原则,然后基于现代化的根本目标,从生产力水平和可持续发展两方面,构建了农业现代化的指标体系,并提出了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测度方法。  相似文献   

12.
长江三角洲农业现代化评价及空间分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业现代化性是促进农民增加收入的基本途径,从空间自相关的视角来揭示农业现代化的空间分异规律,对区域农业现代化优化路径具有现实意义。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从农业产出水平、农业科技水平、农民生活水平及农业生态水平4个维度构建农业现代化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测度1998~2013年区域农业现代化水平;通过GIS空间分析、变异系数CV及空间自相关分析模型的Moran’s I指数、G*指数对长江三角洲农业现代化进行了评价及空间分异特征分析。结果表明:1998~2013年长三角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农业现代化东西方向递增,南北方向倒U分布;长江三角洲农业现代化表现出空间自相关分布模式,农业现代化热点区主要分布在苏锡沪地区,次热区主要分布在宁镇常及杭绍甬地区,次冷区主要分布在通泰扬及嘉湖地区,冷点区主要分布在舟台地区;最后,有针对的提出长江三角洲农业现代化提升的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3.
在参照国内外有关专家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浙江省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构建了浙江省农业现代化建设进程评价指标体系及计算模型,对浙江省的农业现代化建设进程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2007年浙江省农业现代化建设开始步入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阶段.在评价的基础上,本文进行了主要制约因素分析,并提出了推进浙江省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4.
建设现代化大基地、大企业、大产业,努力形成农业领域的航母,是新时代赋予北大荒农垦集团(黑龙江垦区)的光荣使命,如何科学、准确地反映"三大一航母"建设数量特征,更好地推进实施"三大一航母"建设,需要构建新的指标体系,即"三大一航母"一体化指标体系。本文依照指标体系建立规范,对"三大一航母"的内涵、相互间关系、指标体系构建必要性及原则、指标体系构建主要内容等方面进行了解析,并提出了"三大一航母"一体化指标体系构建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张虓烽 《山西农经》2023,(8):9-11+15
文章创新地使用了平衡计分卡结合层次分析法,构建了一套适合陕西省的农业农村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体现了陕西省不同地区的特点和具体情况,能够更加全面、科学地衡量和评价陕西省不同地区的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  相似文献   

16.
农业生态文明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分析农业生态文明的影响因素入手,从经济发展、资源利用、生态环境、社会科技四个方面构建了农业生态文明指数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该指标体系对我国2013年各省份农业生态文明指数进行了评价和空间分异特征分析表明,我国各省份农业生态文明水平总体偏低,且呈现出较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推进农业现代化,应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坚持因地制宜、分区施策、梯次推进的原则,针对不同区域农业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确定农业现代化发展方向和重点,优化农业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17.
“三农”问题的表象:农业现代化程度低。根据《中国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测算,目前,全国农业现代化实现指数为31%,其中,农业劳动力指数为64%,农业生产手段指数为18.8%,农业生产条件指数为51.6%,农业产出能力指数为21.40%。我国农业生产能力的低下,原因主要是我国的农业科技化水平、电气化水平、信息化水平、机械化水平都比较落后。农业科技投入的严重不足。使得农业科技化水平极低。  相似文献   

18.
北大荒集团现代化大农业对加速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探索现代农业发展道路具有重要引领示范作用。文章从农业投入水平、农业产出水平、农业管理水平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四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借助熵权TOPSIS和障碍度模型分析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化肥及农药施用量、农产品出口额、水土流失治理率、农业管理人员和农技人员比重是近年来影响北大荒集团现代化大农业水平提高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依靠科技增强内生发展动力、深化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等建议。  相似文献   

19.
应用农业现代化指标体系评价江苏省1993年农机化综合水平,除苏北外,其它地区处于初步现代化后期。今后在农机化发展方面,除要实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外,主要方面还在于要实行农机、农艺、农经三结合和向农机服务的企业化经营方式转变,同时,要加强全省的农机工业建设,以加快江苏省的农机化发展。  相似文献   

20.
通过借鉴区域现代化和林业现代化以及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设计国有林区现代化发展特殊的评价指标体系,对黑龙江森工国有林区现代化发展水平进行实证分析。黑龙江森工林区仍处于现代化的前期,制约林区现代化的因素主要是经济和社会两个方面,针对制约因素,提出推进林区现代化进程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