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我国2006~2012年114例上市公司跨国并购案例,运用市场绩效研究方法,对收购方的短期财富效应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收购方股东获得了显著的财富效应,跨国并购的目的、实质经营资产是在国内还是国外以及收购的行业相关性对跨国并购收购方的财富效应影响显著,但收购方的控股性质和目标地域经济发展程度对收购方的财富效应并没有造成显著差异。基于产业升级、经济转型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我国应大力促进跨国并购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以2007年在沪深两市发生并购的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事件研究法对上市公司并购的短期市场效应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并购短期内增加了目标企业的价值,但损害了并购公司股东的财富.  相似文献   

3.
国外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独立董事在并购中能给收购公司的股东创造财富。我们依据Harford研究方法,对我国的独立董事进行进一步的划分,并利用沪深A股285家上市公司的并购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我国设立独立董事并不能有效地为收购公司股东创造财富;但有一些证据显示,在关联方并购交易中,独立董事为收购公司股东创造了财富,尽管统计结果并不显著;在并购交易过程中,收购公司管理层的股权激励效果并不理想。  相似文献   

4.
企业并购理论及上市公司并购效应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企业并购是企业低成本扩张的有力杠杆。文章阐述了有关并购创造价值的三大理论:协同效应理论、交易费用经济学及企业自组织创新理论、代理问题理论;概括了西方国家有关上市公司并购效应实证研究的成果,并对其基本结论即“大多数并购为目标公司带来了价值,收购公司则不尽然”的理论分析作了简要的介绍;介绍总结了我国近年来有关上市公司并购效应的实证研究的成果。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正式制度距离、地理距离、国际经验等视角研究了我国上市公司跨国并购绩效的影响因素,并采用事件研究法对200家沪深两市上市公司在1992~2012年达成的311笔跨国并购交易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跨国并购交易使收购方在公告期内获得了正向的累计超额收益率。(2)地理距离对跨国并购绩效可能具有显著积极影响。(3)正式制度差异、一般国际经验可能显著负向影响跨国并购绩效。国家经验、跨国并购经验没有发现显著影响;敏感行业的并购绩效更高。研究认为跨国并购交易能为收购方增加价值;正式制度距离可能增加跨国并购交易复杂性、增加整合难度从而不利于并购绩效;一般国际经验在跨国并购中可能不适用而不利于收购;地理距离给收购者带来异质技术、战略资源和资产等优势多过信息不对称风险。  相似文献   

6.
公司履行社会责任能否为股东带来价值是理论界和实践争论的话题之一.本文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从履行社会责任能够获取公司并购时所需资源的角度出发,利用2007-2012年中国上市公司并购事件作为样本,研究公司社会责任履行情况对并购方财富效应的影响.研究发现,与社会责任履行较差的并购方公司相比,社会责任履行较好的并购方公司的财富效应更高.进一步研究作为公司获取资源能力指标的董事会规模是否在社会责任与并购财富效应之间的关系中起调节效应时发现,与董事会规模较大的并购方公司相比,在董事会规模较小的并购方公司中,社会责任履行情况对并购财富效应正向影响越强.  相似文献   

7.
跨国并购作为近年来跨国直接投资的主要方式,备受理论界的关注。本文从财富效应的角度对有关国外跨国并购的绩效研究进行了回顾,并从并购的特点、宏观经济环境、收购公司所在行业的性质、收购公司的特点以及目标国特点五个方面对跨国并购财富效应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2007-2016年我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作为并购方发生的关联并购事件为样本,应用多元回归的方法研究了分析师关注、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公司关联并购绩效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公司关联并购绩效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并且随着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比例的提高,这种负向影响会逐渐增强.此外,证券分析师作为重要的市...  相似文献   

9.
中国上市公司并购绩效EVA回报率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中国企业的并购热潮。本文运用修正了的EVA指标对1998年至2000年发生并购行为的213家上市公司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跟踪其并购前到并购后三年为股东创造价值的能力的变化,发现中国上市公司在进行并购后往往绩效下滑,使其股东遭受到财富的损失。  相似文献   

10.
控制权收购、多元化经营与公司财富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03~2008年内发生控制权收购的149家并购样本,考察了控制权收购宣告后短期窗口和长期年度内的市场财富效应变化,尤其关注了多元化并购与同业并购公司的短期和长期市场回报、股权性质和股权比例之间的特征差异。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权并购有着显著的短期正的财富效应和长期负的财富效应;短期来看,多元化并购比同业并购的市场累积超额收益率更高;长期来看,多元化并购比同业并购有着更差的市场年度回报率。  相似文献   

11.
并购行业模式对企业价值创造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1998~2004年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发起的并购重组事件为样本,通过实证考察并购行业模式与收购企业价值之间的因果关系,证实我国上市公司实行行业相关性并购较无关性并购对收购企业具有更强的价值创造效应。同时,将对应于企业价值指标、有关并购价值创造的经济学假设分解成五类财务因素指标,通过比较不同并购模式下收购方指标变动特征的异同,揭示出规模经营、交易内部化和市场势力是影响收购企业价值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12.
从1995年开始,外国并购资本就已经涉足于我国上市公司。大规模的外资并购很可能造成行业垄断,从而损害东道国企业及消费者利益。以市场份额变化为切入点,构建了一个市场份额决定因素的模型,以1995—2006年间发生的外资并购我国上市公司案例为样本,应用bootstrap方法进行精炼估计。结果表明并购前市场份额、总资产比重、股东地位对外资并购后目标企业的市场份额均有显著影响,这为我国进行外资并购反垄断的事前监管的合理性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13.
利用2004~2010年发生股权交易并购的171家公司样本,考察了并购类型、股权安排与公司长期财富效应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发现,与同业并购而言,多元化并购在当年和之后第一年有着较高的股票年度回报率,但随后则表现为较差的市场财富效应;与上市公司直接控制相比,金字塔结构的股权安排有着较差的股票年度回报率。进一步的并购类型分组考察发现,多元化并购下的金字塔结构反而因为有助于缓解公司多元化带来的运营风险而表现出较高的市场价值,但长期来看,依然有着较差的市场表现。实证结果表明,公司多元化并购、股权金字塔结构安排均存在较大的代理问题风险,这对实施并购的公司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上证A股与深证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以股票累积超额回报为被解释变量,债券规模为解释变量,同时加入股东结构与偿债能力作为调节变量,运用线性回归模型实证研究了信用债违约对公司股价的影响,得出结论如下:债券存量会给标的上市公司股票累积非正常回报带来显著的负效应;公司股权结构显著增强债券存量给标的上市公司带来的负向股价效应...  相似文献   

15.
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行业差异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在借鉴资本结构经典理论的基础上,对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行业差异进行了实证研究。鉴于行业分类标准对实证结果的重要影响,本文首先讨论了上市公司的行业分类标准;接着,选取合适的样本和科学的行业分类标准、运用各种统计方法对我国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进行全面分析,得出了有关资本结构行业差异的一些结论;最后,基于上市公司的行业特征,对上市公司资本结构行业差异的成因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16.
企业跨国并购将对入世后的中国企业带来巨大的冲击,同时也为国有企业改制重组、注入新的活力提供了机遇,特别在我国企业由外延扩张向内涵发展转化的背景下更具有重大的意义,作为国有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上市公司以其较好的收益性、流动性、行业代表性及融资功能,吸引众多外资进入中国证券市场,鉴于此,应转变观念;建立健全有关法规,规范外交外资并购的各个环节;完善公司结构,加快企业财会制度与国际惯例接轨的进程。  相似文献   

17.
网络产业所代表的新兴产业部门预示着未来产业发展的方向,随其重要性凸显,相关研究受到广泛关注。作者根据市场有效假说,以信息技术业上市公司为例,用事件研究法对2001--2007年发生并购的样本进行实证分析。本文发现,市场非半强式有效假设成立;全部样本短期并购绩效为正,投资者对并购扩大规模以实现规模经济的正向预期显著;各子行业累积异常收益率较高,投资者对并购可带动该行业企业科技进步,提高企业短期绩效具备信心;较之于提供软件服务的子行业,并购可使外部性效应在以提供“硬件”产品为主的子行业得到更好发挥。最后,针对结论和实际情况提出研究建议。  相似文献   

18.
通过上市公司举债对股东财富的影响及股市效应进行了经济学分析和实证检验,发现举债所产生的财务问题恰恰与西方国家相反,即借款比率与股票风险β成负相关关系。深入的分析发现,由于中国上市公司所有者缺位和债权人控制弱化,举债带来的代理人道德风险增大,代理成本增加,抑制了举债经营所带来的股东财富的增加,股东利益受到极大的损害。只有当市场总体经济状况不好时,负债才起到激励作用。同时,我们发现降息政策会给有借款负债的公司股东带来效益。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2004—2007年发生于我国证券市场的329起并购事件为研究样本,采用事件研究法和多元回归分析,考察了收购公司的短期并购绩效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并购在短期内给收购公司股东带来了显著为正的累积超常收益;完成股改的收购公司短期并购绩效要好于未完成股改的收购公司,但这种效应只发生在公告日前;相对于现金支付方式,市场更认可采用非现金支付的并购行为;规模较大的并购会为收购公司股东创造更多的价值;在没有引入公司管理能力变量的情况下,与政府之间关联程度较低的收购公司短期并购绩效更好。  相似文献   

20.
基于2005~2008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研究样本,实证研究了终极控股股东对公司投资的影响。研究表明:我国上市公司内部现金流与投资之间显著正相关,过度投资能够更合理地解释这种投资现金流敏感度;终极控股股东的现金流权与投资现金流敏感度负相关,具有抑制过度投资的利益趋同效应;终极控制权与所有权的分离与投资现金流敏感度正相关,表明两权分离使得终极控股股东有能力和动机侵占上市公司利益,加剧过度投资。进一步研究发现,终极控股股东利益侵占效应的发生不仅需要能力和动机,还需要公司具有充足现金流这一机会,较少的现金流能够有效地约束终极控股股东的利益攫取,抑制过度投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