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如何看待中国资本市场出现的问题 中国资本市场还是一个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处在初期阶段,中国用10年的时间搞了一个资本市场,虽然出了一些问题,但这是非常正常、非常自然的事,我们要用历史的眼光来看待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2.
《价格辑刊》2001,(1):17-17
中国资本市场在走过10年的限辛之路后,顺利地迈进了新世纪。回道这短暂的历史,不难看出,10年的发展历程实质是10年创新的历程。通过市场拓荒者的艰难创新,我们在中国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条件下起步,构建了目前初见模型的资本市场,可以说,没有创新就没有中国资本市场的今天。这在2001年初举行的“第五届中国资本市场论坛”上,得到最生动的体现。  相似文献   

3.
资本市场质量的最高反映是效率。资本市场的效率是指资本市场的运作能力和资本市场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能力。资本市场效率的高低决定着其发挥作用的成本和作用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整个经济体系的效率。正因为如此,以资本市场效率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中国资本市场效率现状的分析,找出制约资本市场发展的因素,并探讨了提高中国资本市场效率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资本市场质量的最高反映是效率。资本市场的效率是指资本市场的运作能力和资本市场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能力。资本市场效率的高低决定着其发挥作用的成本和作用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整个经济体系的效率。正因为如此,以资本市场效率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中国资本市场效率现状的分析,找出制约资本市场发展的因素,并探讨了提高中国资本市场效率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和改革、开放力度的加强。中国的资本市场在1993年获得了长足的进步,不仅市场容量迅速扩大,而且市场体系也日臻完善。初步形成了现代资本市场的框架。从形式上看,目前中国资本形成的主要途径有银行信贷市场、股票市场、国债市场、企业债券市场、基金市场等金融投资市场和政府与企业的直接积累投资以及外汇市场与外资投资市场。随着经济信用化和资本形成金融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政府与企业直接积累性投资基本上采取了金融化与信用化的形式,因而目前中国资本市场的基本形式实际上是由国内金融投资市场和国际资本流动市场这两大类组成。显而易见,资本市场是由多种投资形式组成的复杂体系,因而分析资本市场发展的短期变化情况,必须抓住变化较大的主要市场形式。中国的银行  相似文献   

6.
1月24日,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中国证监会正式发布《中国资本市场发展报告》。报告全文分为四章,以对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回顾开篇,梳理了近年资本市场的重大政策和改革措施,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资本市场发展进行了战略规划和展望。《中国资本市场发展报告》的调研、撰写历时两年,全文6万余字。以中、英文同时发布。  相似文献   

7.
中国资本市场现状及发展浅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过去的2006年,我国资本市场发生了转折性变化,伴随着市场的狂热,关于中国资本市场未来如何发展再度被人们所关注。本文试图从时代背景、推动因素、产业利润分布等角度来分析中国资本市场未来的发展。其实,我国资本市场就类似于由破旧的小赌场改造而成的大型赌场,我国资本市场的市场规模将不断扩张;我国股市指数仍将保持上涨趋势,但个股股价将会出现分化;同时资本市场将加速与国际市场的接轨。  相似文献   

8.
王国刚 《财贸经济》1996,(4):13-19,45
中国资本市场若干问题的理论思考──兼论“九五”资本市场取向和动态王国刚在经历了“八·五”期间迅速而曲折的成长后,中国资本市场在宏观金融适度紧缩的背景下步入了1996年。新的一年作为“九·五”期间的第一年,对中国资本市场的未来走向的确定至关重要。为此,...  相似文献   

9.
《财经界》2001,(5)
2001年,中国资本市场走过了10年的里程.10年间,中国资本市场高速发展。到2000年底,深圳、上海两个交易所的上市公司达1088家,上市的证券1257只,  相似文献   

10.
中国资本市场在几十年的时间里,经过了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从漏洞百出到基本完善的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资本市场在我国的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从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现状入手,指出了当前资本市场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资本市场发展大环境,探索了完善我国资本市场缺陷的对策,并讨论了我国资本市场的未来发展趋势。旨在实现我国资本市场规范化,促进我国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中国资本市场在几十年的时间里,经过了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从漏洞百出到基本完善的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资本市场在我国的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从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现状入手,指出了当前资本市场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资本市场发展大环境,探索了完善我国资本市场缺陷的对策,并讨论了我国资本市场的未来发展趋势。旨在实现我国资本市场规范化,促进我国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2.
股份制和资本市场改革是中国最重要的改革之一。本文分析了我国股份制和资本市场改革的历史背景及其重要作用,指出应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加强资本市场各项制度的建设,让资本市场在发展中规范,在规范中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中国资本市场的战略目标与战略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晓求 《财贸经济》2007,(5):74-78,110
从战略角度看,股权分置改革的成功开启了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新阶段。当我们完成了资本市场的制度变革即股权分置改革后,我们就不得不研究中国资本市场的战略定位、战略目标和由此决定的战略转型,这对未来中国资本市场成为一个大国资本市场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认为,到2020年,中国(内地,下同)资本市场的战略目标是:以沪深市场为轴心形成的中国资本市场是全球最重要、规模最大、流动性最好的资产交易场所之一,其市值将达到60万亿~80万亿元人民币;届时,它将成为人民币及人民币计价资产的定价中心,拥有人民币及人民币计价资产的定价权。为了实现这一战略目标,中国资本市场必须进行战略转型。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波兰于1991年创建本国资本市场以来,其资本市场的现状和基本结构。分析了波兰等东欧国家(1989年)投身于全球化,开放资本市场,一方面证券市场逐步与国际接轨;证券市场监管模式逐渐成熟并实现市场导向化转变;另一方面先前已存在的民族资本的流失并没有被因资本市场的发展而促成的资本的加速形成所弥补。中国在发展资本市场十余年来始终注重对外开放。本文探讨了中国加入 WTO 后,资本市场的开放程度无疑将会更深、范围更广。  相似文献   

15.
强化中国资本市场功能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如何认识中国资本市场的现实功能,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2001年年初的股市辩论,实际上就涉及到这一问题,本文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评价了中国资本市场的功能,分析了阻碍市场有效发挥功能的五大缺陷,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强化中国资本市场功能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新千年,中国即将结束历时14年的努力,实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宏愿.对于新世纪中国的经济发展,我们寄予了殷切的希望与期盼;而相对于商品市场的发展而言,人们对中国资本市场的未来走势倾注了更大的关注.十分显见的理由在于:其一,中国融入世界经济的过程同时也是自身实现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而资本市场是实现资本有效配置的机制,是现代市场经济的中流砥柱;其二,经济一体化和金融一体化中也伴生了经济危机的一体化;资本市场又恰恰是经济危机传播并蔓延的重要枢纽.因此,本文将在国别比较与经验借鉴的基础上探索中国资本市场开放的模式,并以回顾资本市场开放的既有努力为依托展望新世纪我国资本市场开放的前景.  相似文献   

17.
中国资本市场在强化对内开放的基础上,不断加大对外开放的步伐。特别是在中国加入WTO后,资本市场的发展面临着很多机遇和挑战。中国资本市场的开放与发展,可使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18.
2008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加剧、国内经济不确定性增加等复杂因素影响,中国股票市场持续走弱,市场成交量萎缩,资本市场经历了严峻考验。债券市场是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的协调发展有利于促进市场融资渠道多元化。当前,随着债券市场特别是公司债券市场的发展,需要关注个别公司债券违约的潜任风险,进一步完善信息披露和合格投资者等基础性制度。  相似文献   

19.
《商》2016,(6)
近代中国在工业化进程中,资金一直是重要而难以解决的稀缺资源,这与我国改革开放初期的情形相似,而目前也未得以完全解决。通过研究可以发现,中国近代资本市场的发展与中国近代工业化的发展并非良好地相互促进,而是有一定的距离,主要是民营资本很难获得支持,这与现在我国的处境也有相似之处。由此,研究近代以来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找出资本市场发展的历史规律以及经验教训,对于当代以及未来中国资本市场的建设和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借鉴价值和现实促进意义。  相似文献   

20.
《江苏商论》2005,(2):74-75
2001年“9·11”事件之后,全球商贸进入衰退,世界贸易增长从2000年的12.4%急速下跌到1%。直接影响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在这之前的1996-2001年,中国资本市场快速发展,中国政府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国债发行规模激增。回顾全球商贸,说明拓展商贸空间,不能离开资本市场的走势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