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苏省射阳县盘湾镇南沃村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践中,积极探索农民增牧致富的新渠道,以创新土地流转机制为突破口,组建了土地股份合作社,开辟了新的途径,让农民从土地上走出来,投入到创办二、三产业之中,实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促进了全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
林静国 《宁波通讯》2005,(10):46-47
针对农业产业化推进难,传统经营模式变革难,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难的问题,我县审时度势,积极探索,坚持“条件、自愿、依法,有偿,规范”的原则,积极引导农民按照市场机制进行土地使用权有序流转,加快推进农业生产规模化、经营企业化、产业特色化,探索了一条发展现代农业之路。目前,全县流转土地面积达到24.6万亩,  相似文献   

3.
庆刚  马跃  方俊 《江苏经济》2003,(9):58-59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然而近年农业增产不增效的现状,又使农民种的土地成了难以割舍的“鸡肋”。在沭阳县扎下镇,许多农民本着“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将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给其他单位或个人,土地流转渐成风气。农民不仅可以从租地大户那里获得一定的土地转包收益,而且还可以出外安心打工、放心挣钱。既得“鱼翅”,又得“熊掌”,土地流转俨然成了扎下农民增收致富的“跷跷板”。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庆云县紧紧围绕“推进农业产业化,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区”的目标和“引导、规划、规范、稳妥”的原则,不断完善工作措施.加快土地流转,扩大了农业的规模化经营,加快了农村的劳动力转移,带动了农村的二、三产业发展,实现了农业的标准化、规模化、信息化和品牌化,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目前,全县完成土地流总面积6万余亩,建成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园区40处,转移农村劳动力7万余人,带动农民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  相似文献   

5.
耕地资源紧缺,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长期制约因素。西部地区,在实施中央西部大开发、调整农业结构重大战略决策中,加快土地流转,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实行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达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
与农业土地分散经营、粗放经营相比,农业土地集约化经营是一种更能适应现代化要求的土地经营模式。它主要通过土地整合,增加对土地的资本、技术投入,以达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增加经济效益、节约用地的目的。推动农业土地集约化经营,是促进农村生产发展、农民持续增收,扎实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手段。革命老区融水苗族自治县永乐乡山湾屯2003年以来的生动实践,给我们推进农业土地集约化经营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发达国家农业发展的历程表明,农地规模经营能够加快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的进程,增加农民收入和农业产出。中国目前亦处在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时刻,因此,适度推进规模经营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值得注意的是,在推动规模经营的过程中必须切实保护好农民的权益,做到在尊重农民土地权益的基础上,适度推动农地的规模经营。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农业生产技术条件的改善和农业机械的广泛应用,原有土地使用权平均分配的生产经营模式与农业市场化、规模化的矛盾日益突出。如何坚持和稳定以家庭承包经营为主体、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探索建立土地流转机制,加快土地市场化配置,已成为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必须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9.
以土地承包经营权进行抵押融资,是农村土地资本化及赋予农民土地财产权的需要。进一步明确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各个方面,则显得尤为重要。面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的各个问题,建议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应用于农业生产经营,受让主体应增加不改变土地使用用途等条件,为保护抵押权人的债权,应培育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  相似文献   

10.
去年,汉滨区依托土地资源,用活土地政策,带领全区农民在土地上做文章,一年流转土地5.3万亩,掀起了企业和大户竞相发展设施农业、规模农业的热潮。  相似文献   

11.
创新土地流转工作机制,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产业化集约经营,提高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相似文献   

12.
图片报道     
《成都经济发展》2006,(4):F0002-F0002
邛崃市羊安镇汤营村采取以土地经营权入股、村集体以土地整理后新增耕地入股方式组建汤营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大力发展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品牌化的现代农业,积极探索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和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方法和途径,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相似文献   

13.
培育土地流转市场 努力提高集约效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举峰 《发展》2008,(6):37-37
一、围绕农村劳动力转移,拉动土地流转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实行土地集体所有、家庭承包经营,确立和巩固了农户自主经营的市场主体地位。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一些农户的生计不再主要维系于农业,不少劳动力长期离土离乡,有的务工.有的经商,已经很难说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民,大量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留守农民大多数是所谓的“386199”部队(妇女、儿童、老人),无力从事土地经营和管理,使农村大量土地闲置。特别是一部分农民对土地的依赖程度降低,以至放弃田地,完全脱离农业生产,甚至使土地撂荒,浪费资源,影响农村发展。“人动”是“地动”的前提和基础。农村劳动力转移,客观上为推进土地合理流转创造了条件。只有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出去,  相似文献   

14.
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出现了新的态势,一是农产品市场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突出表现为农产品卖难、主要农产品价格大幅度下降,农民收入增势趋缓。二是分散的农户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日趋明显,突出表现为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较低,农业的比较效益低,农民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弱。三是农田抛荒严重,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那么,如何使农业走出低谷,步入经济发展的快速轨道? 积极稳妥地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是当前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深化农村改革的有效途径。《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明确指出“在坚持…  相似文献   

15.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必然要求,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选择。积极探索土地流转新的机制和形式,加大土地流转工作力度,有利于促进土地规模经营,减少土地抛荒,优化配置土地、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提高土地利用率,提出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加快杭州市新农村建设步伐。本文着重总结了土地流转的主要做法和近期的目标要求,同时提出了创新土地流转机制,积极培育经营主体;加快网络建设,加大扶持力度,进一步推进农村土地流转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6.
现代农业园区土地流转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农业园区土地流转可以实现土地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土地利用率。土地流转应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稳定、分权、放活原则和集中、规模、增效原则,通过组建土地流转中心,连接农户、专业合作社和入园企业,公平合理地分配土地流转利益。同时要加强对土地流转的管理服务,解决好土地流转纠纷,提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能力,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7.
傅明 《上海国资》2008,(11):74-74
将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为一种产权进行利用获得资金,进一步搞活农业经济,是符合生产力的发展和农民实际生产需求的。  相似文献   

18.
土地利用是指人类有目的开发和利用土地资源的活动,即人类利用掌握的一切技术手段,开发出越来越多、可供生产的土地资源,并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上创造出最大的经济效益。农业土地利用率,就是在农业生产活动过程中,如何用最低的土地利用成本创造出最大的农业效益,包含两层含  相似文献   

19.
休闲农业是指在农村范围内,尤其是城郊,利用农村资源、农民生活、农业生产等旅游资源,通过规划和开发,为游客提供体验、观光、休闲、娱乐、健身等需求的旅游经营活动。休闲农业是农业和旅游业相结合,因而具有第一产业的以土地为根本、以服务为主要内容的产业特征。以土地为根本的特征决定了发展休闲农业需要解决土地问题。  相似文献   

20.
金瓯 《浙江经济》2010,(17):42-43
随着十七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土地流转的意义被人们充分认识。土地流转打破了传统意义上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小农经济格局,实现了土地向种养大户或农业企业集中,规模经营将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规模经营还为工商企业投资农业创造了条件,有助于形成以国家投入为引导,社会投入为主体的农业投入新机制,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途径。上个世纪80年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