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儿子从北京回来实习,我请他到一家酒店吃饭。那男服务员十分热情,一口一个"二位领导吃点什么?"儿子听了很不舒服:"我还没工作呢,怎么知道我是领导?"无独有偶。吃完饭,两位女服务员鞠躬相送,齐声喊道:"二位领导走好,欢迎再次光临!"走出酒店,在清爽的夜风里回味"领导"这两个字,感觉十分别扭。于是乎,我像讲家史一样对儿子讲述了几十年来我所经历过的称谓变迁。这里面有时代的印记,有社会的潮音,有荒唐,也有无奈。我上小学的时候,正赶上"文革"热潮,在许多场  相似文献   

2.
课堂上,老师正在讲一个富豪的故事,当讲到这位富豪小时候常常为穿一双父亲留下来的旧皮鞋和哥哥吵架的时候,一个学生问老师:"他不是百万富翁吗?"老师回答:"是的.但他以前确实是穿的破衣烂衫."老师又给学生看了富豪小时候住的破房子照片,那学生又困惑了:"老师,他是个闻名世界的大富豪,他小时候怎么会住在这种房子里?"老师回答:"他是位农民的儿子."学生睁大了眼睛,若有所思.  相似文献   

3.
趣事     
《发展》2013,(7):67-67
告密宝宝:"妈妈,可不可以给我二十块钱?"妈妈:"去去去,没有。"宝宝:"妈妈,如果你给我钱,我就告诉你:当你上美容院的时候,爸爸对女佣说了什么。"妈妈:"好吧,拿去!他说了什么?"宝宝:"他说:‘小王,帮我把这件衬衫熨一下。’"从"0"开始父亲:"刚开学考试,你怎么就得了个‘0’分?"儿子:"老师说,我们一切都要从‘0’  相似文献   

4.
《老区建设》2013,(11):64-64
晚点再打吃过午饭,儿子犹豫着把语文试卷拿出来让我签字。老婆一看才考了七十多分,抬手就要打儿子。儿子央求道:"妈妈,能不能晚上再打?"老婆停下手,问:"为什么要晚上打?"  相似文献   

5.
这是一个可笑——如果思考又让人不轻松的故事,见于《雅谑》:苏州有一个呆子,年满30岁还是父亲养活他。他的父亲年纪已有50岁了,遇到一个算命先生,推算出此老翁只能活到80岁,儿子活到62岁。呆子就哭了,他说:"我父亲只活80岁,我活到60岁以后,那两年靠谁养活呢!"假如不当笑话听,这故事揭示的正是我们常见的、永远长不大的"婴儿情结","婴儿心态"、"婴儿化生存"。外国情形知道不多,不敢乱说。以  相似文献   

6.
正1940年冬的一天中午,福建省永定县赤树坪村的张暖祥在翻修张氏宗祠时,和几个人卸下挂在高处的一块匾额准备拿去刷漆,突然发现匾额后面藏有一卷东西。几个人揭开层层包裹,发现里面是苏维埃时期的信函和赤色邮票。看到这些七八年前的东西,当年打土豪分田地、建立人民政权的火红场面浮现在眼前。有人担心被国民党知道,提议将包裹烧掉。张暖祥听说要烧掉这些东西,赶紧取出那卷赤色邮票拿回了家。晚上,张暖祥的父亲对儿子说:"赶紧把邮票给我,我把它全部烧掉。国民党知道你留这些东西会杀头的。"张暖祥背着父亲,留下一张邮票,其余的被父亲拿去烧了。  相似文献   

7.
"今年我和你妈是继续在家里种点地呢?还是和你一起到上海,我们找点小活儿干?"父亲问大学刚毕业的儿子. 这一情景发生在春节过后的豫南某山村.春节过后,又到了儿子告别家乡,回到城市工作的时候."家庭会议"召开了,讨论的是他们一家今年的发展大计. 在这个山村,以前农民的生活主要靠种地,因为地处丘陵,雨水尚好,种植主要以水稻为主.  相似文献   

8.
<正>有一次,阿凡提从集镇上买了一罐油回来。他把油罐顶在头上,一路走一路想心事,不小心踢到一颗石子,打了个趔趄,头上的罐子落地摔碎了,刚打的油撒落一地。阿凡提却像什么事也没发生一样,径直朝前走去。路人看了很是不解,问阿凡提:"你的油罐摔了你不知道吗?"阿凡提说:"知道呀。"路人更觉奇怪,说:"知道为什么头也不回,就像摔的不是你的东西似的?"阿凡提说:"罐  相似文献   

9.
彭建国 《中国西部》2014,(20):62-63
<正>前几天,儿子捣乱,其班主任王老师打电话把我请到学校。那天下着小雨,我刚一走到校门口,保安(是个年龄约五十开外的瘦老头)就老半天用疑惑的眼神打量着我。随后,慢条斯理地用鼻腔说话:"有啥事?"我微笑着一边递烟一边回答:"找儿子的班主任。"这瘦老头慢吞吞地将我的烟接过去,斜视了烟的标签,又问道:"哪个班?""高一(19)班。"  相似文献   

10.
正记得我在北大读MBA的时候,一个同学问我说:"我觉得你的能力很强,为什么不做IT、金融、房地产什么的,而是要做化妆品呢?"我反问他:"你知道欧洲最有钱的人是谁吗?你以为是宝马的老板?不是,是LV的老板;你知道欧洲最有钱的女人是谁?是英国的女王吗?不是,是欧莱雅的老板。"  相似文献   

11.
王铎 《走向世界》2012,(5):42-43
我们今天要说的,是青岛的"武林教头",而且是"孙膑拳"这一拳种的"武林教头".那位朋友说了:"你为什么要单说青岛的‘孙膑拳’教头?不是还有别的拳种吗?"对呀!青岛虽然人杰地灵,拳师辈出.可是,青岛在全国可以称雄的拳种却只有两个:一个是螳螂拳,一个就是"孙膑拳".而"孙膑拳"由于发源于青岛,普及推广于青岛,所以在全国更是独步天下.所以,我们知道的"孙膑拳"拳师,也大多出自青岛.  相似文献   

12.
儿子犯了罪,回到家里告诉父母,做父母的怎么办?父母既不能帮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也不能帮其逃跑或者作假证明包庇,否则,按照我国刑法第310条的规定:"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跑或者作假证明包庇的",构成窝藏、包庇罪。父亲犯了罪,儿子知道案情,怎么办?他必须向司法机关如实作证,因为按照我国刑事诉讼法第48条的规定:"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人,都有作证的义务"。可是,法律的这种规定却与人性相违,人性的本能要求人们以家庭和亲情为重,信赖家庭,依赖亲情。眼看着自己的亲人面临牢狱之灾却不得不"见死  相似文献   

13.
书中事     
《发展》2011,(9):56
父亲上的一堂人生课国际电影巨星阿诺德.施瓦辛格于1947年7月30日出生在奥地利格拉茨的特尔村,父亲是一位警长,更是施瓦辛格的人生导师。10岁生日那天,父亲让儿子说出自己的人生理想。小施瓦辛格许下了三个愿望:第一成为世间最强壮的人;第二成为成功的  相似文献   

14.
书架     
《中国西部》2014,(3):124-125
<正>亲爱的安德烈作者:龙应台安德烈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3-03推荐理由:本书作者龙应台,在儿子安德烈十四岁的时候,离欧洲前往台北任职。等她卸任回到儿子身边,安德烈已是一个十八岁的小伙子,坐在桌子的另一边,有点"冷"地看着妈妈。龙应台觉得与儿子之间隔了一堵无形的墙:"我可爱的安德烈哪里去了?"龙应台深深感到:儿子"爱"她,但并不"喜欢"她。龙应台觉得失去小男孩安安没关系,但她一定要认识大学生安德烈。于是,母子俩用了三年时间互相通信。就这样,他们以书信的方式,进入了对方的生活、世界和心灵。在龙应台与她十八岁的儿子安德烈的三十多封书信里,进行着弭平两代人之间代沟的努力。通过此书,龙应台跟孩子分享了自己成长的南部  相似文献   

15.
那子 《东北之窗》2016,(5):57-59
余世存印象余世存,当代最重要的思想者,多次入选年度华人百名公共知识分子,被称为"当代中国最富有思想冲击力、最具有历史使命感和知识分子气质的思想者之一"。两年前,我对他做过一次专访,那是寒冬,北京繁华地段街角的一家咖啡厅,我还未落座,余世存便问我生辰。他看出我的疑惑,说:"知道这个,我就知道你大体的性格和命运了。"我问:"你觉得那是一种客观,而非文化?"他说:"是一种客观,只是人的寿命太短,显现得不是那么明显罢了。"  相似文献   

16.
父亲的过错     
在河北省平山县小觉乡毛家岸村,有一户三口人的农民家庭。父亲名叫毛富吉,大儿子名叫毛春,二儿子名叫毛秋。父子三人是天天辛勤劳动,年年五谷丰登,过着有吃有穿的幸福日子。但是在这个家庭里也有不幸的事情,就是两个儿子身在福中不知福,还嫌家里不富,想去偷人家的东西闹一些钱。儿子的想法,父亲全明白。  相似文献   

17.
卑微的伟人     
《发展》2012,(5)
一位父亲带着儿子去参观梵高故居,在看过那张小木床及裂了口的皮鞋之后,儿子问父亲:“梵高不是一位百万富翁吗?”父亲回答:“梵高是位连妻子都没娶上的穷人。”  相似文献   

18.
一双沾满泥巴的手,用力抵住记者的胸膛,一双警惕甚至有些愤怒的眼睛,迎面刺过来:"你是韩国人吧?这里不许照相你知道吗?"10月23日16时10分,在吉林省白山市抚松县万良镇的人参交易市场门前,一个穿着  相似文献   

19.
《老区建设》2011,(9):63
A儿童不宜汤姆在睡觉前总要听爸爸的故事才睡得着….爸爸:"在以前,有一只青蛙……汤姆:"爸,今天我不想听童话故事,可以讲科幻故事?"爸爸:"好,在太空,有一只青蛙……"汤姆:"算了,爸,为了庆祝我8岁生日,可以讲限制级的吗?"爸爸:"好吧!可别让你妈知道。有一只没穿衣服的青蛙……"  相似文献   

20.
缘分     
1989年春季的一天,我去外地采访回到长春的时候,已是下午3点多钟了。记者站的站长高兴地说:"我一听脚步声就知道是你回来了,你不是说明天回来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