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企业国际化发展愈发深入,企业对海外情报能力的要求逐渐提高,从知识治理层面研究海外情报工作,有助于从根本上提高情报知识利用率,提升企业海外情报能力。本文基于知识基础论和知识治理观,从知识创造的角度研究了知识治理的两个维度(即责权分配与损益分配)对企业海外情报能力的影响机制,并通过实证分析的方式验证模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知识治理对海外情报能力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也能够通过知识创造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海外情报能力,并据此为企业海外情报工作提出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2.
从知识治理的角度研究知识型企业知识状态系统演变。首先分析了知识型企业知识状态系统演变的动因及其知识治理所面临的困境,然后构建基于知识转化的知识型企业知识状态系统的知识治理模式,对于解决系统中\"知识的有效组织\"的问题能够提供一个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组织惯性、激励机制与新型企业的治理实践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在新型公司的治理实践中,除了正式的激励机制之外,组织惯性作为非正式的激励机制发挥着关键的互补作用。组织惯性是企业的各利益群体之间形成并维系的一组关系合约集合,它反映了嵌入在组织内部的群体认知。组织惯性提供了正式激励机制所嵌入的组织社会情境,受正式激励机制影响的同时又对组织的正式激励机制产生影响。新型企业的治理实践必须保持两者的匹配与协同演化。  相似文献   

4.
朱顺林 《生产力研究》2006,(2):205-206,254
企业知识观认为,企业是知识的集合体和一体化制度。企业的利益相关人都为企业知识网络投入了知识,并承担了相应的风险,成为企业知识相关者,企业成为企业知识相关者的契约网络。企业治理机制应根据企业知识网络结构来进行公平和有效地配置及安排各知识相关者的权利和义务。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规模扩张、并购增长及其行业层次提升对跨国经营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与中国企业还很薄弱的既有跨国经营能力之间存在很大的反差。中国跨国企业需要超越能力主要(或只能)来自总部的狭隘视角,重视海外子公司所在经营环境中的各种商业创新机会,转变海外子公司知识角色定位理念,充分激发海外子公司的内部和外部嵌入行为,并差别化地管理接受型、积极型、自治型和静止型海外子公司的知识角色。  相似文献   

6.
企业知识共享网络的治理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网络治理和知识治理两个角度,分析了企业知识共享网络治理的治理特点、作用机理和治理安排,提出将网络治理纳入到知识治理的分析体系中,应成为企业知识共享网络治理实践的发展趋势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人力资本是高新技术企业的关键要素,它具有专用性与团队性的特征,并承担了企业部分经营风险,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的关系为一种合作关系.适应人力资本与高新技术企业契约特性,高新技术企业从治理目标,内部权利配置以及对人力资本的激励等治理机制等有别于传统企业.  相似文献   

8.
中航油事件凸显了国有控股境外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及法人治理结构的失效。要深化国有控股公司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必须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规范公司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管理者职责,强化对经营管理者的激励约束机制,对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9.
与一流国际工程企业相比,中国工程承包企业在项目管理、技术创新、资源整合、投融资能力和运营管理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中国公司只有从管理提升入手,对标国际一流,主动加强学习,固本强基,弥补短板,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才能在国际市场持续不断健康发展.本文将从知识管理的视角,对如何提升海外项目管理水平提出一些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任志安 《经济管理》2005,(21):31-33
企业网络治理的传统研究焦点是交易成本最小化。而企业网络不仅仅要求成本的最小化,而且要求联合价值最大化。因此.追求协同效益最大化是企业网络治理必须解决的问题。知识共享机制是企业网络有别于市场和企业的重要机制之一,在其协同效益的创造过程中,起到更为突出和特别关键的作用。本文正是从这种积极的治理逻辑出发.从知识共享角度来探讨企业网络的治理问题,给出企业网络治理的一个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11.
刘帆 《时代经贸》2007,5(5X):66-67
通过对人力资本观念的分析,本文指出人力资本的产权属于私人对于企业的管理是个难题,而将私人人力资本向企业人力资本转移成为企业所面临的挑战。知识管理的出现和发展为企业解决该难题提供了思路。知识管理中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间的持续互动,实现了个人与组织之间知识的传递,本文建议企业应当从人力资本观念向知识管理观念转变。  相似文献   

12.
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仍然遵循着\"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货币资本产权原则,不能科学地体现中国国有企业的设立宗旨和特定功能,也不能科学地建立国有企业的治理结构。现实需要我们用人力资本产权原则替代货币资本的产权原则主导国有企业的下一步改革,用人力资本产权原则确定全体人民的国有资产所有权。  相似文献   

13.
The article presents new tests of the convergence hypothesis. It first analyzes the unconditional pattern of growth of human and physical capital (conventionally measured by an inventory method) and shows that these tests do support the hypothesis that domestic inputs of poor countries appear to be catching up with those of rich countries. On the other hand, when one analyzes the pattern of growth of physical capital and Solow residual, then one is led to reject the convergence theory. Building on this discrepancy, I demonstrate that the poor countries have failed to catch up with rich ones because the progress that they have achieved in educating their workers (which is evidenced in the convergence of domestic inputs) is not sufficient to compensate for their poor endowment in the knowledge on which the education of workers stands.  相似文献   

14.
随着知识重要性的日益提高 ,知识已成为当今时代最为重要的生产要素 ,在这一背景下知识管理问题也显得越来越重要。本文从企业知识资本的内涵、知识管理的含义、内容及影响企业成功实施知识管理因素几个方面入手尝试对这一崭新的课题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15.
心理资本与战略人力资源管理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文分析了心理资本的内涵,比较了其与人力资本、社会资本的差异,并探讨了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和心理资本的联系,提出了以创新性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培育和开发心理资本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人力资本的产权特征为逻辑主线,着重剖析了高技术企业中掌握核心技术的高管人员的人力资本对企业治理结构和绩效的特殊影响,并结合我国高技术企业中技术资本和人力资本产权化现状,提出要通过人力资本产权文化的培育,建立人力资本评价体系,完善人力资本产权化的法律法规等,让人力资本从不同方面进入高技术企业的制度安排;通过强化科技成果界定的科学性,扩大无形资产评估的范围,推行无形资产界定的契约化、市场化,以实现技术资本产权主体的激励与约束;通过创业板的设立,解决风险资本的退出问题,加速风险资本的积累,为高技术企业的发展提供金融支持。  相似文献   

17.
知识管理研究进展评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史富文 《技术经济》2008,27(8):36-43
知识管理研究在不断吸收组织学习、创新管理、组织行为学等相关领域研究成果的过程中,正在摆脱早先仅依赖IT和以显性知识为主要研究对象的路线,而朝着以人为核心、强调隐性知识创造和共享的方向发展。本文从管理视角详细阐述和评价了学者们在知识管理框架模型构建、知识创造机理、知识共享机制、知识型员工的激励与约束、知识管理战略以及知识管理的文化背景等方面所取得的成果和进展,并指出目前研究的不足之处以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8.
李平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7,24(12):190-193
智力资本已经成为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重要源泉。在对当前几种主要的智力资本开发模式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并系统阐述了从战略、创新和价值3个维度实施企业智力资本开发的思路,为企业智力资本管理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19.
赵春雨 《技术经济》2011,30(3):25-29
采用市账率指标测量企业的知识资本,并利用净资产和净利润指标分别测算了企业的有形资产和价值,将线性回归模型和二因素方差分析相结合,构建了知识价值增值能力测量模型。以2010年黑龙江省21家上市公司为样本,对知识与价值增值能力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知识对价值形成的影响是间接的,知识通过促进有形资产的价值增值能力提升而实现价值增值;当企业的资产规模较大时,知识与有形资产在价值增值上存在交互效应,知识能够极大提高有形资产的价值增值能力;当企业资产规模较小时,知识的价值增值能力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资本经营立足于资本流动与调配,着眼于资产重组与整合,强调资本的优化组合,其目标是实现整体资源的高效利用与效益最大化。现代企业资本经营对于企业发展至关重要,但资本经营不是万能的,企业进行资本经营应从战略的角度和企业实际出发。企业资本经营有多种方式。我们应积极借鉴国际市场资本经营的经验与教训,采取必要且可行的资本经营手段,加强企业的改造与联合,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