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孙雅洁 《商》2013,(12):174-174
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以中央和地方财政之间存在收支差异为基础,为实现区域间各项社会经济事业协调发展而采取的财政政策。它是最主要的区域补偿政策,也是世界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实践中最普遍使用的一种政策工具。本文通过分析韩、德两家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并与我国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进行比较,从而对我国转移支付制度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
《财贸经济》1996,(2):12-21
中国经济转型期的财政政策模式及“九·五”的政策重点选择“经济转型期的财政政策选择”课题组一、经济转型对财政体制和财政政策提出的基本要求什么是经济体制转型或转轨?就中国的改革模式或改革目标而言,就是要逐步完成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分析“十五”时期国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所采取的一系列财政政策的基础上;展望、提出“十一五”时期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体系,深化财政制度改革,建立促进农民收入增长和促进农村社会事业进步的财政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4.
采取合理的财政政策干预,逐步创建起高实效性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制定科学的区域投资政策,强化各财政政策间的协调,提升监管金融资本等的质量,有助于促使各区域间更为协调的发展,进而实现缩小发展差距的目的。本文主要围绕如何缩小地区经济差异展开了探讨,同时,提出了一些相关的财政政策,以期为有关研究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相似文献   

5.
我国“十五”期间的经济发展与财政政策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总结了近两年我国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成功经验和不足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十五”期间我国仍应实行以扩大内需为主的财政政策。在国债政策上应控制规模、调整结构、加强管理 ,后期应逐步缩小财政赤字规模。在支出政策上要逐步解决“越位”与“缺位”的矛盾 ,按照公共财政原则退出竞争性领域 ,重点加强教育、社会保障、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高新技术产业、信息产业的投资。在制度的创新上 ,应全面推行政府采购制度 ,大力提高政府公共支出效率 ;健全复式预算制度 ,强化预算约束机制 ;建立规范的转移支付制度 ,实现地区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改革国库管理体制 ,建立国库单一账户管理体系 ;完善外汇管理制度。并加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这一时期财政政策走势是 :注重积极财政政策的调整优化 ,适度兼顾财政周期性平衡 ,财政支出政策的结构性调整将成为财政工作的重点 ,财政收入政策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6.
<正> 为了有效地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我们必须根据当前经济发展和经济改革过程中所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以及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选择与实施合理的宏观财政政策,以适应这一新的转折。一、财政政策选择的客观基准财政政策是一个整体概念,是为保证国家一定的经济目标而采取的各种规范性措施的总称。从财政收支活动的角度来考察,包括预算政策、税收政策、投资政策、补贴政策、财政信用政策等等;从财政政策与其他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协调配套的角度来考察,包括紧的财政  相似文献   

7.
从“十一五”以来,国家大力提倡发展职业教育。但一些欠发达地区的职业教育的发展状况依旧难以令人满意,当然这既有国家体制政策的因素,也有国家在制定财政政策时对其导向不明、倾斜力度不够的财政方面的因素。我们应提高认识,加强国家财政政策的研究。本文通过研究发展欠发达地区职业教育的存在的问题、财政政策对职业教育的促进作用等方面,来论述如何利用财政政策解决欠发达地区的职业教育发展时所遇到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目前文献关注的财政政策不确定性问题多是以总的财政政策和国外的数据为主,还没有文献讨论中国财政政策及其具体项目不确定性的指数构建问题.根据标准的指数统计方法和汉语中财政政策的语境特征,本文构建了中国的财政政策不确定性指数体系,并结合现实分析了数据的统计特征和影响不确定性的主要诱因.研究发现:首先,本文的指数结果是稳健的,且财政支出政策不确定性的程度高于税收政策;其次,财政政策不确定性指数具有明显的“区制转移”特征,存在“低平均值和低波动性”与“高平均值和高波动性”两个区制;再次,财政政策不确定性与经济增长、货币政策的不确定性存在相关性,研究中国财政政策不确定性有现实意义;最后,本国内部因素是影响财政政策不确定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在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之间存在一些结合部,深入研究这些结合部对于充分发挥财政货币政策作用,减少政策摩擦,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认为,我国政府已经能够根据宏观经济形势的需要主动选择适当的政策组合,运用间接手段调节供求关系,并初步建立了适应市场运行机制的宏观调控体系。文章强调,财政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一直是宏观调控的核心问题之一,随着我国政府“财政货币双稳健”宏观调控思想的确立,两大政策的协调配合将从以总量调控为主转向以结构或制度配合为主。  相似文献   

10.
齐若晨  焦健 《商展经济》2024,(6):159-162
本文立足河北省数字经济现状及2018—2023年河北省数字经济财政政策,运用内容分析法,构建“主体-工具-周期”三维分析框架,对政策文本进行一维、二维和三维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河北省数字经济财政政策当前多处于准备期和成长期,表现为政策主体集中,以河北省人民政府为主要推进力量,且偏好不同的财政政策工具,但财政政策工具和生命周期适配度低。本文根据分析结果提出加强政策主体协同治理,形成财税政策清单;提高工具与生命周期适配性,完善生态链条;放大财政资金撬动作用,提升支持水平;加速财政治理数字化,打破信息壁垒四条对策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十九大报告指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据此,本文构建新凯恩斯DSGE模型,采用Markov-Switch方法对我国财政货币政策搭配体制估计识别并进行数值模拟,以系统考察不同政策搭配下的经济波动性,最后借以探讨保障经济行稳致远的最优政策组合。经验估计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主要遵循以主动型财政政策和被动型货币政策组合为主的宏观调控范式。进一步的数值模拟发现,充分考虑物价稳定的主动型货币政策和充分考虑债务稳定的被动型财政政策组合更易消化外生冲击导致的经济波动,而主动型财政政策和被动型货币政策组合熨平经济周期的效果最差。为此,本文认为未来政府宏观调控应从以主动型财政政策和被动型货币政策为主的协调配合范式逐步转向以主动型货币政策和被动型财政政策为主的协调配合范式,以全面提升宏观调控效率,并为推动新时代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  相似文献   

12.
<正> 传统的政府理财中,主要精力都是放在财政收入上,并不重视财政支出。究其原因,可能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相关。改革开放以来,虽然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被打破,但由于受西方公共财政理论尤其是新经济自由主义财政思想的影响,有人认为发展市场经济了,财政的地位应收缩了,更有甚者主张财政支出退出生产投资领域,让现代中国财政走自由市场经济时代的公共财政的老路。对此,笔者不敢苟同。道理亦简单。在我国,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的逐步形成和宏观经济调控体系的建立与逐步完善,就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财政。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  相似文献   

13.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财政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中国财税改革和现代财政制度建设的重要思想指南。本文从财政与人民、财政与国家兴衰、财政与效率和公平、财政与公共权力、财政与国家治理、财政与公共风险六个方面梳理归纳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财政的重要论述,并论证了“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这一重大论断。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财政的论述从多个角度诠释了社会主义财政“人民性”和“国家性”之间的内在联系,阐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政“为人民理财”和“管理国家风险”的本质。  相似文献   

14.
陈昱彤 《商》2014,(48):103-103
面对中华民国初年财政现状,周学熙指出“紊乱”、“枯竭”两大症结,并相应提出财政政策和经济政策建立了新的财政体系。本文就其改革之背景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15.
高培勇 《财贸经济》2008,(3):F0002-F0002,F0003
从2003年起,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每年都要完成一本中国财政政策报告。迄今为止,我们已经先后推出了论题为《中国:启动新一轮税制改革》、《科学发展观:引领中国财政政策新思路》、《走向“共赢”的中国多级财政》和《为中国公共财政建设勾画“路线图”》等4本中国财政政策报告。  相似文献   

16.
从"十一五"以来,国家大力提倡发展职业教育。但一些欠发达地区的职业教育的发展状况依旧难以令人满意,当然这既有国家体制政策的因素,也有国家在制定财政政策时对其导向不明、倾斜力度不够的财政方面的因素。我们应提高认识,加强国家财政政策的研究。本文通过研究发展欠发达地区职业教育的存在的问题、财政政策对职业教育的促进作用等方面,来论述如何利用财政政策解决欠发达地区的职业教育发展时所遇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积极财政政策是为治理我国经济通货紧缩而实施的。它是一种短期的财政政策手段 ,一旦经济走出紧缩困境 ,就应进行适时调整与渐进转型。政府需加快财政体制改革 ,建立和完善公共财政制度 ,为积极财政政策“功成身退”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8.
王博  刘娟 《财贸经济》2023,(3):40-54
在经济发展面临三重压力的背景下,支出型和税收型的积极财政政策均大有可为,探讨如何破解财政增支减收与债务约束之间的难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省份季度数据,使用工具变量局部投影法和面板结构向量自回归方法定量分析了外生的财政冲击对地方财政可持续性的影响。结果发现,这一影响具有初始状态依赖性,政策实施时初始财政压力越小,越有利于放大正向支出冲击的政策收益,最终能够改善市场预期并降低地方负债率,即积极财政政策举措可以实现“自融资”。但当初始财政状况已经较为严峻时,扩张型财政支出措施将给其财政可持续性带来威胁,尤其体现在经济紧缩时期。进一步对比不同类型财政工具后发现,相比于增加政府支出,基于减税措施的积极财政政策可以更有效减少对地方财政状况的负面影响,从而为当前减税降费的财政效应,实现“放水养鱼、反哺财政”提供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9.
由于经济运行的周期波动,企业的生产经营难以维持一个稳定的趋势。造成企业内在的投资需求倾向趋于暂时的弱化。国家要采取宏观经济政策,选择不同的政策手段,作用于企业这个微观经济主体,进而发挥政策的经济调控效应。作用于企业的财政政策选择,主要是依据宏观经济运行的具体情况需要,通过改变财政与企业之间微观的财政收支参数,实施相应的政策手段。财政政策的微观效应传导是通过财政政策的选择变化,对企业发展以倾斜,使企业行为逐渐与政府的意图趋于一致;通过企业行为的改变,实现整个经济的稳定发展和良性循环。财政政策效应的目标趋势应是促进经济的内生性增长。  相似文献   

20.
2022年以来,我国通过实施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加强财政资源统筹、保证财政支出强度等,强化跨周期逆周期调控力度,在稳住宏观经济大盘的同时,保证了财政运行平稳有序。展望2023年,我国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三重压力”仍然较大,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因此,建议通过拓宽税收来源、优化专项债发行使用、加强财政资源统筹、化解城投债及衍生风险、推动土地财政增长模式转型等手段,着力提升政策效能,更加有效发挥积极财政政策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