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会展》2020,(8):90-90
重装升级的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是我国政府唯一批准举办的世界级智能网联汽车专业会议,也是全球最大规模以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为主题的国际展会,对于落实“2025年我国智能网联汽车进入世界前列”目标,促进我国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大会积极打造引领未来出行方式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领域规模最大、规格最高、智能网联化元素最丰富的国际会展平台,展示国内外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企业形象,加强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企业的品牌化意识,宣传推广新产品和新技术,探索新生态、新标准、新思路和新模式,积极打造“国内一流,世界领先”的展览展示和国际交流平台。  相似文献   

2.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今年以来,围绕智能网联汽车领域,各地积极布局,不断探索智能网联汽车时代新命题。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的研究显示,到2025年,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仅汽车部分新增的产值会达到1.06万亿。“风光无限”的同时,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同样面临诸多挑战,资本市场作为新兴战略产业的发展助推器,有望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正>11月27日,长安汽车早盘竞价涨停,股价创一年多以来新高。这离不开华为的“功劳”。11月25日,长安汽车与华为共同签署了《投资合作备忘录》(以下简称备忘录)。华为拟成立一家新公司,致力于智能网联汽车的智能驾驶系统及增量部件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长安汽车及关联方将有意投资该公司。  相似文献   

4.
诞生于2006年的上汽荣威,坚持以人文驱动技术、技术驱动品牌向上的发展路径,立足自主汽车中高端市场,持续为用户带来高品质智能出行体验. 在上汽集团"新四化"战略指导下,荣威品牌多年来在电动化、智能网联化等领域不断深耕,驱动行业向前——从互联网汽车,到智联网汽车,再到智能座舱的路线深化发展,成为了智联网汽车创领者、新能源...  相似文献   

5.
成都市经开区创新发展思路,积极探索汽车制造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措施,完善汽车制造和服务全链条体系,推动汽车产业向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方向转型升级,加快培育区域产业发展新动能. 一是补齐高端研发链,推动研发设计与汽车制造深度融合.充分利用区域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优势,助力汽车生产与汽车服务协同发展,推动研发设计与汽车制造深度...  相似文献   

6.
早春三月,汽车圈已是春意盎然。在许彡械市的道路上,无人驾驶测试车正在进行测试。据2020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上的数椐,全国27个械市已发放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牌照750彡张。如果说在燃油车时代,车企之间竞争的是发动机,那么在智能汽车时代,软件开始重新定又汽车,智能化成为车企之间新的竞争高地。  相似文献   

7.
章频 《浙商》2021,(5):36-39
继电动化之后,智能化成为全球汽车企业重点发展方向。智能网联汽车已成为全球汽车产业技术变革和转型升级的战略制高点,汽车正在从一个一次性交付的硬件发展为可以无限迭代的智能硬件,无论是传统汽车企业,还是新兴科技企业,都在加快相关产业布局,推进商业化应用进程。作为数字经济与互联网较发达地区,浙江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相似文献   

8.
在现代化时代,人们的出行方式逐渐智慧化。随着传统汽车在安全与舒适方面逐渐不能适应消费者的需求,智能网联汽车与时俱进,在解决社会公众的未来出行需求方面不断发展改进,促进了人、车与环境的和谐共生。本文以长安集团为例,采用PEST-SWOT整合模型从政策、经济、社会、技术四个方面对智能网联汽车行业的发展进行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的全面剖析,进而提出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未来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9.
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具有产业链长、关联度高、就业面广、规模效益显著等特征.在我国汽车产业快速发展,创新能力明显提升,质量水平稳步提高的同时,汽车产业空间布局逐步聚集,形成了极具代表性的六大汽车产业集群.2020年在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快速发展的带动下,我国汽车产业区域格局历经了重大调整,产能优化、专业分工、竞合共生、生态构建将成为未来区域产业发展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10.
章频 《浙商》2021,(5):44-46
面对“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汽车时代的来临,吉利汽车灵活应对、科学布局、持续研发投入。在汽车领域,新的科技革命已经1土来临。“在汽车行业工作了20多年了,现在汽车大行业正在经历一次产业化革命。用‘革命’来形容它,是因为就像14年前有一部手机诞生,从此以后叫它‘智能手机’。现在汽车也在经历这样一次革命,再过3年、4年、5年,我们开的汽车将是‘智能汽车’。”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世界各大汽车企业都投入到新能源汽车的开发和推广当中。在这样的浪潮中,如何正确把握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消费行为与规律,对我国新能源汽车厂商的生产及销售具有较大的借鉴和现实指导意义。基于消费者行为研究理论,设计调查问卷收集样本数据,分析了新能源汽车潜在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与特征,采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影响新能源汽车消费的主体因素进行调查研究;确定了节能-保障服务、驾驶需求、品牌-成本需求、信息-特别需求、享乐需求、安全需求、视觉需求等影响新能源汽车消费的客体综合因素及其影响度;最后为促进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许多产业面临着空前的机会和挑战。如何在国内大循环中寻找解决方案,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性命题。同时,我们应该促进科技自力更生,在一些领域实现技术突破。其中,新能源汽车作为智能制造和科技创新的重要领域之一,是实现上述目标的关键。本文对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商业模式进行了调研,进一步提出了“双循环”格局下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商业模式的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正>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达到25.6%,同比增长12.1个百分点,全球销量占比超过60%。而在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不断提升的趋势下,软件层面的智能化将是形成竞争差异化的要点,自动驾驶将引发汽车产业新一轮洗牌。自动驾驶的拐点已经到来的依据是什么?是政策的不断支持、技术的逐渐成熟和成果的落地。  相似文献   

14.
陈晓 《浙商》2021,(5):32-35
近年来,浙江智能汽车领域利好消息接连不断。继电动化之后,智能汽车已成为全球新一轮产业布局必争之地。作为汽车制造和消费大省的浙江,力求在新一轮汽车产业竞争中形成先发优势。近年来,浙江智能汽车领域利好消息接连不断。2019年,浙江省发改委下发《浙江省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2年)》《浙江省智能汽车创新发展规划(2020-2025)》;随后,浙江省交通厅和经信厅等部门又共同印发了《浙江省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19—2022年)》……  相似文献   

15.
张雨昕 《市场周刊》2020,(17):0081-0082
“车联网+智能”化将成为中国乃至全球的汽车产业发展新动力,预测国内市场超千亿人民币。中国车联网行业市场规模将从2017年的2696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4014亿元,用户数将从1164万增长至4097万,渗透率将会提高到21.1%。由此可见,智能化的汽车周边产业的需求,也将会大幅度提升。“车联网+智能化”的驱动将带动智能汽车行业的发展。但有关汽车智能化检测的现存专利技术,大多只限于针对驾驶员的健康检测,而乘客的安全稍有忽视,相关的技术观点也并不成熟,此方面仍是一个有待开发的领域。随着智能化、网联化技术在汽车中的应用,汽车的智能健康监测系统必将成为未来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推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化,财政部与科技部1月下旬发出<关于开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工作的通知>,在13个城市开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工作,并明确中央财政将对购置新能源汽车给予一次性补助.  相似文献   

17.
根据财政部发布的《关于开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工作的通知》,此次财政支持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主要指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补助标准主要依据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和同类传统汽车的基础差价,并适当考虑规模效应、技术进步等因素确定。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推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化.财政部与科技部1月下旬发出《关于开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工作的通知》,在13个城市开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工作.并明确中央财政将对购置新能源汽车给予一次性补助。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陷入了“叫好不叫座”以及“政热市冷”的发展怪圈,新能源汽车市场持续遇冷,市场销量较传统汽车而言仍然差距悬殊。本文立足国内学者研究基础之上,从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入手,分析新能源汽车消费者采用中的制约因素,探究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营销策略,进而提出了整合营销、体验营销、病毒式营销等策略。  相似文献   

20.
11月5日,2013中国国际汽车新能源及技术应用展览会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成果展览会新闻发布会在北京召开。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裴相精、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机械行业分会副会长周卫东、寰球汽车传媒集团总出版人吴迎秋、汽车知识杂志社社长于昕旻出席了此次会议。会议宣布,新能源汽车展览会将于2013年10月17-19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办。主题为"选择·行动一未来从现在开始"。届时,观众将有机会实际驾驶和体验新能源汽车,这对推进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化,会带来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