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25个账面市值比—规模组合及扩展的证券组合作为检验资产,以一系列经济、情绪和市场指标作为备选状态变量,应用ICAPM理论和GMM方法检验了中国股市动态的风险收益关系。应用ICAPM研究风险收益间的动态关系时,广义矩法可以规避条件风险溢价、条件协方差的估计。研究发现:投资者风险厌恶与货币供应量、利率、净储蓄、消费、房价、情绪、规模溢价、价值溢价等新息负相关,与CPI、股市波动等新息正相关;当货币供应、热钱、消费、规模溢价等新息增加,或当利率、净储蓄、CPI、房价、情绪、股市波动等新息减少时,投资机会出现有利变动,这些新息包含系统性风险。综合来看,资产定价必须考虑风险偏好和投资机会的变动。  相似文献   

2.
商业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收益可分为预期收益率、实际收益率。实现超额收益产品多投资于债券和货币市场,未实现预期收益产品多挂钩利率、汇率、商品期货;非保本产品、短期理财产品是理财产品发行主力;外币产品境遇不乐观。商业银行能够较准确地预测固定存款利率、理财期限、发行银行信用、是否保本、是否外币投资对理财产品收益率的影响:固定存款利率、理财期限与预期收益率、实际收益率均正相关;低发行银行信用的预期收益率、实际收益率均高于高发行银行信用;不保本的预期收益率、实际收益率均高于保本产品;外汇投资的预期收益率、实际收益率均低于人民币投资;但不能准确预测投资标的、收益是否固定、银行能否提前终止对理财产品收益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在《企业价值评估指导意见》中,收益法被列为企业价值评估的首选方法。结合收益法在企业价值评估中的应用,本文就企业价值评估中应运用的几个基本原理进行了探讨。货币时间价值原理是收益折现和确定折现率的理论基础;预期原理、木桶原理、边际收益递减原理和资产补偿理论是我们预测企业未来预期收益和确定折现率时,了解影响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各种内在和外在因素,准确把握企业面临的各种风险和其他不确定因素,科学判断企业投资规模和投资结构的合理性,正确分析企业可持续发展潜力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闲钱的根本需要是安全 ,收益是次要的 ,这就决定了银行降息的效果是有限的。闲钱不是典型意义上的资本 ,这决定了储蓄行为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生活行为 ,而不是投资行为 ,从而从理论上证明了上市公司融资后长期存于银行是不合理的。闲钱的收益率和投资实业的预期收益率之间 ,相差的不只是风险报酬。  相似文献   

5.
我的母亲快80岁了,退休工资微薄,一生省吃俭用,稍有闲钱立即存入银行。我本人虽知道这样的储蓄收益抵不上消费指数上升,但投资股市,风险太大,稍不小心母亲的养老本钱就血本无归了。一次偶然的机会,碰到中国银行正在发行华夏回报基金。恰巧当时母亲的一些存折到期。我决定抛弃以往"再转存"形式购买基金,结果当年就有了可观的回报。  相似文献   

6.
一、利率风险概述利率风险是指市场利率变动的不确定性给商业银行造成损失的可能性。巴塞尔委员会在1997年发布的《利率风险管理原则》中将利率风险定义为:利率变化使商业银行的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或实际成本与  相似文献   

7.
我国储蓄利率弹性弱化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息是当前消费的机会成本,是储蓄的未来收入,储蓄行为受到利率变动的影响。近期我国储蓄利率弹性变弱,主要原因是利率的市场机制没有形式,居民人均收入低,金融市场不发达,投资渠道单一以及由于制度变迁而引起的收入两极分化加剧、生活支出结构改变而引起的对未来预期的改革等。利率机制市场化、金融市场多样化和扩大消费信贷提高居民收入和限制非法收入等是提高储蓄利率弹性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利息是当前消费的机会成本 ,是储蓄的未来收入 ,储蓄行为受利率变动的影响。近期我国储蓄利率弹性变弱 ,主要原因是利率的市场机制没有形成、居民人均收入低、金融市场不发达、投资渠道单一以及由于制度变迁而引起的收入两极分化加剧、生活支出结构改变而引起的对未来预期的改变等。利率机制市场化、金融市场多样化和扩大消费信贷提高居民收入和限制非法收入等是提高储蓄利率弹性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前,居民收人已有很大增长,总收人扣除生活消费支出后还有相当部分剩余。为了实现这部分资金增值,居民可以将剩余收人存人银行或投资股票、债券等。由于目前银行存款利率较低,收益较小,所以,不少居民已把投资的重点放在股票、债券上。在一般情况下,股票的预期收益大于债券,但是股票的风险也比债券大。本文给出一个计算实例,说明居民如何通过定量分析选择金融投资方案以及怎样进行风险分析。设某人某年准备将10000元投资于股票或债券,不论是购买股票还是购买债券,年收益率是不确定的,若已知某人根据自己的经验得出股票和债券年…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甘肃省1990-2004年期间居民人均收入、人均消费和人均储蓄进行定量分析得知,现阶段居民的消费储蓄行为受居民的收入影响较大,而受利率的影响较弱,从而推论出对居民收入水平影响较大的货币总量控制效果相对较为显著,而主要调节居民金融资产收益和成本的利率杠杆效应相对较弱,并提出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和提升货币政策效应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1.
本文围绕储蓄投资恒等理论的发展及争论过程展开讨论,通过介绍维克塞尔的货币均衡分析、累积过程理论和凯恩斯的储蓄投资恒等理论,引出了储蓄投资恒等之争。具体讨论了非均衡价格状态存在、投资的资金来源于信用、存在现金窖藏、存在消费支出落后、存在预期分析五种情况下储蓄投资是否恒等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ERP项目无形收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像企业资源计划系统这样的大规模信息系统,不论开发、实施或采购投资都是巨大的.信息系统的决策者总是要基于回报调整投资,基于收益评价采取相应ERP项目投资策略.因为信息系统的作用在许多方面表现为无形价值,例如改善客户服务等.因此在进行制造业企业ERP投资时,其收益很难用货币量化,传统的成本效益分析方法并不适用.本文列示ERP项目重要的无形收益,强调无形收益的重要性,认为无形收益评估与传统成本-效益分析方法的结合才能正确评价ERP项目的实施.  相似文献   

13.
投资风险与投资收益是用来描述某项资产的价值大小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在投资决策时,首先估计出拟投资的资产的期望收益率,并与之必要报酬率相比较,如果期望收益率能不小于必要收益率则可实施投资,否则应拒绝投资。而必要报酬率是由无风险收益率与风险补偿率两部分组成,其中风险补偿率是单位风险价格与风险程度之积。因此必要报酬率是风险程度的函数,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很好的表达了这种函数关系。  相似文献   

14.
固定资产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处于重要地位,具有价值大、耗资多、使用年限长、投资风险大等特点。有效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可以为企业带来更多收益。资金时间价值是货币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的增值,是客观存在的经济范畴,它的运用对于固定资产管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所以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无论在会计实务中还是从财务管理角度都要把握资金时间价值理念。  相似文献   

15.
投资的风险与收益成正比关系。由于通货膨胀风险的存在,投资项目的预期收益会发生改变,从而产生投资项目的资金风险。本文通过对现金流量表的分析、计算,得出由于通货膨胀的作用,税后现金流量数值上增加了,实质上并未增加,反而减少了,而且通货膨胀使投资项目实际净现值减少,加大了投资项目的资金风险。  相似文献   

16.
买基五虑     
王姬 《新智慧》2008,(3):I0017
投资品种决定收益空间 对基金的回报要有合理的预期,必须了解其投资组合,即基金投资于什么证券。一般来讲,股票型基金以股票投资为主,积极配置型基金的股票投资比重通常较股票型低,但也在50%以上,保守配置型基金的债券加现金比重在50%以上,债券型基金以债券投资为主,货币市场基金投资于货币市场工具,保本基金投资较多的是固定收益类产品。  相似文献   

17.
"利率预期假说"是指出长期债券的收益率是决定于期望将来短期债券的收益率加上风险溢价(Risk Pre-mium)。在这本文中,其目的是测试利率预期假说是否适用于香港银行同业拆息之中,具体主要集中于两个方法进行此测试。方法一,是基于"利率预期假说"中,观测到香港长期同业拆息是否实现协整检验(Cointegration Test),在此检验前必须先进行单位根检验,因为协整检验是对已知非平稳的序列为有效。方法二,是用计量的线性回归法去检验不同期限的利率对将来短期利率的预测能力,如果得出风险溢价为常数代表利率预期假说是较强版本(Stron-ger Version);但如果得出的风险溢价并非常数,而是与时间序列的话,代表利率预期假说较弱版本(WeakerVer-sion)。本文主要是回顾各地的利率期限结构是否合乎"利率预期假说"之理论,结果发现Gerlach(2003)否定香港同业拆息合乎"利率预期假说"之理论。  相似文献   

18.
无论是保险消费、投资还是经营,都必须对保险公司所面临的各种风险和所能获得的收益有所了解和把握。为了兼顾投保人和股东的要求,保险公司必须从公司整体出发,在各个经营环节运用各种风险管理措施,合理配置资本,确保股东要求的投资收益率,并使破产概率和预期投保人赤字尽量低。因此,建立公平的保险费率和足够的资本收益率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9.
风险投资永恒的原则是"低吸高抛."在创业投资低迷的时期,正是高层建瓴的风险投资家有机会投资具有高价值回报的优秀企业的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20.
理论界对证券风险定义的内涵作了两次转换:把预期收益转换为预计,把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之差又转换各预计收益各项数值之间的离差,造成了证券风险定义及其内涵在理论上和操作上的缺陷,本提出的改进意见是,将证券投资投资定义为未来实际收益与市场利率的离差,并说明了具体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